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外资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良贷款,准备金计提,风险控制
中外资商业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朱嫣玥[1](2017)在《Z外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使得金融业日益繁荣。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在经营过程之中同样会遭遇较多风险,其中较为主要的是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所以对其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应提出较高要求。实践发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中,贷款业务很容易引发危机。比如2007年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极大的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直到当前尚无法准确预测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知,金融机构之所以会破产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一防线管理失控;其二次级贷款质量差。此次危机警示我国商业银行,安全警钟长鸣,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和处理手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很多方面。本文首先阐述了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5年来中国市场及行业发展近况。并以Z外资商业银行为案例主体,利用2012年至2016年的年报为数据,对比了另外4家中资商业银行,通过对减值准备计提数据、具体计提方法、计提政策的分析,提出了可供所选银行的减值计提政策参考的借鉴和建议。除此之外,本文对目前监管关注的银行表外业务在准备金计提方面的风险点和对策也做了相应的分析。在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修订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也是银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方面,本文也会对预期信用损失如何实施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12-01)
朱宏泉,巩菲,谢晓红,郑佳梅[2](2016)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基于中外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理财产品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绩效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80家中、外资商业银行2004-2011年间发行的1万多只非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品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中资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在所有理财产品中,外资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最高;理财产品的特性、投资对象、投资模式和市场环境也会对其收益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魏珊[3](2016)在《外资商业银行基层员工的薪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薪酬管理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加之我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银行业一方面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国外商业银行在管理体制以及经营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双重压力之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机会与压力并存。金融业属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金融市场的竞争最为主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本文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期刊2016年01期)
吴江[4](2015)在《中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我国37家内外资商业银行2008年到2012年的效率,并对内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揽储效率和放贷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内资商业银行整体效率虽逐步上升,但仍略低于外资商业银行。整体效率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存款吸收阶段的效率差距。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加强对不良贷款管理,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宋媛媛[5](2015)在《中、外资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制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外资商业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金融行业竞争加剧。为了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避免人才竞争陷入无序境地,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在中国的良性发展,实现中国金融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中、外资商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外资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不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迥异,但是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上却殊途同归,即都将员工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以大型中资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为对象,以中资Z银行和外资W银行为例,对中、外资商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以人员培训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外资商业银行培训制度的现状与不足,采用SWOT法分析了中、外资商业银行的优势与劣势及机会与威胁,阐明了完善员工培训制度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从培训目标、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培训方法、培训激励、效果评估等角度,对中资Z银行和外资W银行各自的培训制度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接着,以中资Z银行和外资W银行为基础,比较了中、外资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制度的差异,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帮助中资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完善各自的员工培训制度,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为两类银行均提出了建议。中资商业银行应在提高制度执行力、重视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改进企业文化培训方法、引入现代培训方法、加大培训激励强度、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而外资商业银行可以将业务技能培训前移、重视岗位轮换、鼓励员工参加学历进修培训、分类实施入职培训等。(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0)
任义[6](2014)在《外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外资银行迅速进军我国金融市场,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资银行在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中间业务风险等叁大类风险管理上,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如操作规程较为完善、操作系统较为先进、客户授信机制较为完善、中间业务品种风险机制较为完备等,为中资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借鉴。国内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经验,是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的有效之策。外资银行无论是在内部管理方面,还是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方面,都具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外资银行的这些方式方法一部分可以在我国银行中直接运用,但是有一些方式方法还不能直接运用,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之后,才能够在我国银行中运用。整体上来讲,我国要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把现金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我国的银行中来,从而可以快速提升我国银行的管理水平。在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方面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对外资银行进行控制的分析研究,要通过一定的举措实现管理系统的方法,并且提高外资银行利用资源效率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很明显,可以加强金融企业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研究首先分析了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背景,其次,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境外经营的起源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且对新巴塞尔协议对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整理分析,最后,总结了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经营情况,这方面的分析研究主要内容是:外资银行是怎样进入到我国的,并且研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中的发展思路;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在我国投资的特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环境和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整理,为本文案例分析提高了参考依据。在案例部分主要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中的管理模式,主要分析了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而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为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环境控制提供了建议:即外资银行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有利有弊,建议外资银行在完善自身风险管理举措的基础上,同时建议国内商业银行借鉴较好的管理措施,本文以外资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完善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4-11-01)
刘少敏[7](2014)在《从财务指标分析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2007年为了在中国扩大生产经营,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外资银行纷纷改制在中国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法人外资银行是否能最终适应中国市场,将母国经营的优势带入中国的业务,本文从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叁个方面观察外资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数据,分析外资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得出与经营状况相关的经营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16期)
吴相蕾[8](2014)在《内外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内外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现其中差异悬殊。内资银行的盈利性收入主要是存贷款差额,外资银行则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的收入;内资银行相较外资银行来说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内外资银行都对资本有显着性体现。说明盈利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核心因素,由此指出内资银行应该在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其盈利水平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4年10期)
王海[9](2014)在《巴叁协议下的外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简单描述,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重要性、管理手段一直谈到外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点。随后文章回顾了巴叁协议的演变历史,并且介绍了巴叁协议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特点和内容。最后文章详细阐述了外资商业银行在新的监管要求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因此对其经营产生的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5-18)
房忠洁[10](2014)在《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至2013年,中国加入WTO12年,12年以来中国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限制,逐渐放开对国内银行业的保护措施,国内银行迎来了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取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自此积极制定了各自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大量在华开设经营机构,致在华营业机构数猛增,业务范围和经营地盘逐步扩大,与中资商业银行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外资银行除了经营传统的信贷业务外,也包括了中小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商品贸易和托管和清算服务等。并且外资银行还通过入股中资银行以削弱自身在经营网点数量不足等方面的劣势,利用中资银行在政策方面的优势从而分得了中资银行收益的一杯羹。研究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伴随着外资银行在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了争夺有限的利润和市场,在产品开发、客户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蓬勃发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新的发展渠道,给以存贷业务为主的中资银行刮来了一阵新风,对于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研究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以明确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处的位置及影响,可以通过明确外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而为构建我国稳定、完善的金融体系,从外资银行方面寻找出路,同时,可以对照外资银行的强项,学习以提升我国中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中资银行能更加自信从容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即介绍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状况,其次,确定研究方法为财务指标法与因子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设计,选择样本银行,从样本银行年报及银行监会报告等权威渠道收集所需数据,为了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有更实际,更具体的认识,选用适合的中资银行为比较样本,重点分析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竞争力优、劣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外资银行的发展建议,并提出中资银行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的地方。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采用财务指标法与因子分析法结合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财务指标法是单个财务指标的分析,而非对外资银行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因而选用了因子分析法以求对外资银行整体及各方面的竞争力有更好的认识。笔者采用了20家外资商业银行与19家中资股份制银行2010-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然后采用这39家银行2012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中资银行为参照,归纳总结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强势与弱势。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各银行的年报及银监会的披露。在数据的收集上,研究所用的财务指标数据及因子分析所用数据均是笔者从样本银行年报的财务报表与年报董事会报告中收集而来的,并且需要统一数据单位与币种,对于年报中无法直接找到的数据,还需根据指标的统一计算方法间接得来,因此数据收集困难很大,所以删掉了一些数据无法获得的银行,最后只采用了20家外资商业银行与19家中资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涉及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创新及不足。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研究意义主要从学术界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利弊评价着手,探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及中资银行可以借鉴、学习的方面,从而肯定了研究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意义。接下来讲述研究框架、创新及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先从一般性竞争力理论着手,再将概念延伸至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理论,接着阐述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概况,为后面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做好准备。然后接着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阐述,用以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和研究经验。第叁章竞争力评价方法概述与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介绍本文运用评价外资银行竞争力的两种方法,财务指标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及基本要点,并且构建财务指标法及因子分析法所需用的指标,给出详细的指标解释。第四章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内容涉及研究外资银行的样本银行选择,及对外资银行环境竞争力的分析。接着以中资银行为对比样本,运用财务指标法分析外资银行竞争力。最后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即因子分析法的具体过程与实证结果。第五章结论与建议。即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外资银行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总结,并且提出根据本文分析所得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如果并非出自外资银行战略选择的结果,则给外资银行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并且指出中资银行可以向其学习的地方。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为:第一,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在外资银行在中国享受八年国民待遇之后,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已经逐步步入正轨,这时以其对中国政策及市场的了解,其在华营业网点及经营规模的形成,这时的研究比较比较更为公平、合适。并且以合适的中资样本银行为参照研究外资银行,使得对外资银行竞争力强弱的认识更具体更实际。第二,本文采用最新的银行数据运用两种方法对外资银行竞争力作分析,在样本银行的选择上,放弃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规模庞大的五大行,而选择了全国13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全国经营状况排名靠前、实现跨区经营、全国经营的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便在规模更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财务指标法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因子分析法指标的选择,由于财务数据的可获取性限制及本人的水平有限,不能全面、完善地反映客观情况。并且因为受限于数据的难以获得与文章篇幅的限制,只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12年的数据,而非叁年。第二,本文所采用的外资银行的研究数据均是根据银行年报及银监会的各种报告所得,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有个别指标由于一些银行数据的缺失,只好统一口径计算得出,如存贷比是由贷款净额与客户存款之比算得,与标准的计算方法有所出入。(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中外资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理财产品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绩效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80家中、外资商业银行2004-2011年间发行的1万多只非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品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中资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在所有理财产品中,外资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最高;理财产品的特性、投资对象、投资模式和市场环境也会对其收益产生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外资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朱嫣玥.Z外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2].朱宏泉,巩菲,谢晓红,郑佳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基于中外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6
[3].魏珊.外资商业银行基层员工的薪酬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
[4].吴江.中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比较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5
[5].宋媛媛.中、外资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制度比较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6].任义.外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案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刘少敏.从财务指标分析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经营情况[J].现代经济信息.2014
[8].吴相蕾.内外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对比研究[J].金融经济.2014
[9].王海.巴叁协议下的外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0].房忠洁.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