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韩革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翻译等价理论,解说文,革命历史人物
中韩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杰[1](2018)在《重庆红岩革命遗址·陈列馆解说文中韩翻译报告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作为城市文化象征的观光产业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可谓21世纪是文化竞争时代,是文化产业引领文化发展的时代。本报告就中国译者在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及革命纪念馆解说文汉译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中国的红色旅游景区涉及区域较广,笔者选择重庆渣滓洞以及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的解说文进行翻译。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主要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第二部分简述了奈达的翻译等价理论以及说明文翻译技巧。第叁部分叙述翻译的过程。第四部分主要阐述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具体分为革命历史人物解说文,文物解说文,革命历史事件解说文叁小部分。最后一个部分是结束语。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在奈达的翻译等价理论的指导下,尽量迎合韩国语的表达习惯,注意原文和译文在表达方法,文体特征上的差异,整理出便于韩国游客理解的韩语解说文。(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喻静[2](2008)在《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的韩国学研究逐步升温,有关韩国独立运动史的研究成为韩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涌现了一大批韩国学研究学者和韩国学研究中心。早期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本课题,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韩国独立运动史的研究,也有利于开拓近现代中韩关系史的新的研究领域。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中韩两国学者均在各自领域有较大建树。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方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援助方面,而韩方对本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韩国独立运动史上。由于外文资料(主要是日韩文)的阅读和资料收集的困难,中韩双方对于本课题的系统研究仍不够完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同时引用中日韩叁国资料,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关内地区中韩两民族的联合革命运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本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组成。序言首先指出了选题目的和意义,然后阐述了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接着还说明了资料的来源及其性质。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近代中韩两民族的共同命运和早期交往。中韩两民族向来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是互为友好的两个民族。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在亚洲实行殖民侵略,中韩两民族面临同样的生存危机。由于日帝吞并朝鲜半岛,迫使大量韩侨迁居中国,中方各界人士对于韩人反日斗争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现代中韩两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说明了韩国“3·1”运动和中国“5·4”运动的异同点,从而分析了中韩两民族能够结成联合战线的可能性,接着又论述了中国关内地区韩民族独立运动概况以及中韩两民族共同成立的互助团体及其活动内容。第叁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大革命的爆发和留粤朝鲜革命者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阐明了孙中山军政府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关系,分析了大批朝鲜革命者聚集广东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大革命时期,在广东革命根据地接受教育的朝鲜青年都成为今后韩国独立运动的中坚力量。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留粤朝鲜革命者在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所立下的伟大战功。在东征北伐的过程中,许多朝鲜革命者参与其中,甚至牺牲生命,这些朝鲜革命者在中国大革命的洗礼中,接受了革命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信念。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朝鲜革命者的分化情况。随着中国国共两党的分裂和大革命的失败,朝鲜革命者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多数朝鲜革命者仍然留在中国革命队伍,继续支持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的还参加了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结语中归纳了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的特点,总结了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上世纪20年代中韩两民族的联合革命运动,发展蓬勃,规模较大,影响深远,对后来中韩两民族的对日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黄巧燕[3](2008)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与中韩两国革命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所培养新式军官的近代着名军校,曾吸引国内各省学生和东南亚大批华侨青年以及韩国、越南等东亚一些国家的优秀青年前来投考。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在前言中,本文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正文共分如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历史沿革及其办学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创办背景和创办过程,同时还着重分析了云南讲武学校与众不同的优越条件,即它具有地理上的优势,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特色课程。尤其是唐继尧执政时期,该校更具特色,武校名声因而大振海外。第二部分:关于云南讲武学校历届韩籍学生概况。本文详细论述了韩籍青年报考云南讲武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入学途径,即包括孙中山、唐继尧等在内的中国国民党知名人士对韩国独立运动予以大力支持和声援,云南讲武学校对韩籍学生进行免费军事教育,中国境内韩国早期独立运动志士和韩国独立运动团体曾推荐和保送一批优秀的韩籍青年进入该校就学。与此同时,本文还对云南讲武学校历届韩籍毕业生人数进行了一些考证,并且介绍了他们在云南讲武学校的学习情况。第叁部分:对云南讲武学校历届韩籍毕业生在中韩两国革命运动中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评述。为此,本文按照中国革命各个时期分别论述韩籍毕业生在中韩两国革命运动中的角色和具体活动情况。结语: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历届韩籍毕业生在中韩两国革命运动中立下了丰功伟绩。(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朴明熙[4](2006)在《辛亥革命前后中韩互助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序论韩国因在地政学上的特性,近现代时期与东北亚的国际政治变化有密切关联。特别因为与中国地理上的邻接性和政治、文化的同质性,两国之间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唇齿相依"的关系。传统的中韩关系具有儒教的东方文化特色,它是在两国国家利(本文来源于《近代中国》期刊2006年00期)
朴明熙[5](2006)在《辛亥革命前后中韩互助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序论韩国因在地政学上的特性,近现代时期与东北亚的国际政治变化有密切关联。特别因为与中国地理上的邻接性和政治、文化的同质性,两国之间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唇齿相依"的关系。传统的中韩关系具有儒教的东方文化特色,它是在两国国家利(本文来源于《近代中国(第十六辑)》期刊2006-10-01)
裴京汉[6](2001)在《武昌起义后中韩纽带的开始——韩国独立志士申圭植与革命派人士的交往及同济社、新亚同济社的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序言 1910年8月,由于日本的侵略,韩国人失去了祖国,沦为殖民地百姓。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课题是,恢复祖国独立。但是,事实上在国内无法搞独立运动,韩国许多独立志士不得不流亡国外,在异国他乡摸索独立运动。众所周知,山水毗连的中国最能引起独立志士的注目,中国便成为他们的流亡地。(本文来源于《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01-10-01)
中韩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的韩国学研究逐步升温,有关韩国独立运动史的研究成为韩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涌现了一大批韩国学研究学者和韩国学研究中心。早期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本课题,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韩国独立运动史的研究,也有利于开拓近现代中韩关系史的新的研究领域。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中韩两国学者均在各自领域有较大建树。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方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援助方面,而韩方对本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韩国独立运动史上。由于外文资料(主要是日韩文)的阅读和资料收集的困难,中韩双方对于本课题的系统研究仍不够完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同时引用中日韩叁国资料,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关内地区中韩两民族的联合革命运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本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组成。序言首先指出了选题目的和意义,然后阐述了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接着还说明了资料的来源及其性质。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近代中韩两民族的共同命运和早期交往。中韩两民族向来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是互为友好的两个民族。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在亚洲实行殖民侵略,中韩两民族面临同样的生存危机。由于日帝吞并朝鲜半岛,迫使大量韩侨迁居中国,中方各界人士对于韩人反日斗争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现代中韩两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说明了韩国“3·1”运动和中国“5·4”运动的异同点,从而分析了中韩两民族能够结成联合战线的可能性,接着又论述了中国关内地区韩民族独立运动概况以及中韩两民族共同成立的互助团体及其活动内容。第叁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大革命的爆发和留粤朝鲜革命者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阐明了孙中山军政府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关系,分析了大批朝鲜革命者聚集广东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大革命时期,在广东革命根据地接受教育的朝鲜青年都成为今后韩国独立运动的中坚力量。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留粤朝鲜革命者在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所立下的伟大战功。在东征北伐的过程中,许多朝鲜革命者参与其中,甚至牺牲生命,这些朝鲜革命者在中国大革命的洗礼中,接受了革命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信念。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朝鲜革命者的分化情况。随着中国国共两党的分裂和大革命的失败,朝鲜革命者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多数朝鲜革命者仍然留在中国革命队伍,继续支持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的还参加了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结语中归纳了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的特点,总结了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上世纪20年代中韩两民族的联合革命运动,发展蓬勃,规模较大,影响深远,对后来中韩两民族的对日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韩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1].王红杰.重庆红岩革命遗址·陈列馆解说文中韩翻译报告书[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2].喻静.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史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黄巧燕.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与中韩两国革命运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朴明熙.辛亥革命前后中韩互助运动研究[J].近代中国.2006
[5].朴明熙.辛亥革命前后中韩互助运动研究[C].近代中国(第十六辑).2006
[6].裴京汉.武昌起义后中韩纽带的开始——韩国独立志士申圭植与革命派人士的交往及同济社、新亚同济社的成立[C].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