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改中的教学精神

音乐课改中的教学精神

张渊(下花园区一中,河北张家口075300)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实施新课程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战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走向新课程搭设了切实可行的平台。音乐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层面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其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在三维课程目标上都凸现音乐教育的人文性,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统一。要实现音乐学科教育目标,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贯彻人文精神。

一是要关注学生人文特性,坚持教学人文取向

“音乐新课标”科学阐明学习音乐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升华的一种活动,我们要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体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倡导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交互性和生成性。

二是要发掘人文教育资源,突出人文教育主题

以人文理念支撑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在音乐课程中已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培植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促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人生斗志。“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他人应和睦相处,协调关爱。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气节操守、道义担当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洗涤心智,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重事实研究、重过程实验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超越的精神。它与人文精神从根本上都有利于人的发展,但两者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首先,要加强业务学习,重视自我否定

音乐新课改呼唤教师学习前瞻的理论,重视自我专业的发展,期待教学能力的升华。说到底,教师必须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一条自我更新和超越的小河。学校是发展人的地方,教育是发展人的活动。教育者只有自觉促进自已专业的完善与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课改实验,在不断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加大反思力度,敢于批判自己的知识积累,敢于校正自己的教学惯性。

其次,要培育实践智慧,改善实践行为

音乐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运动的伟大力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实与未来的社会。音乐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和实践性能力是能否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它们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音乐教学的实践方法要坚决采用互动模式,在知识结构的互动和师生情感的互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

三、音乐精神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说,音乐也是一种精神。一个具备人文精神的人,一个富含科学精神的人,还必定是充满人生智慧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讲过“音乐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想象,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伦理使人庄重”。音乐精神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基础。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丢掉音乐精神。

第一,要贯彻音乐思维,落实音乐意识

音乐思维与音乐意识都是音乐学科的重要素养。音乐思维指的是以音乐现象和音乐材料为依据,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和音乐观,音乐教育功能开发的重点体现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

第二,要加强学科联系,重视群体攻关

作为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去认识和理解音乐,还要注意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就群体攻关而言,教师应时常以一种综合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学科综合、师生综合和师师综合三大协作体系。学科综合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知识与方法,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其树立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师生综合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建立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师师综合强调的是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努力促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向着顺利而健康的方向发展。

音乐课程改革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音乐精神是音乐课程改革的三大支柱。只要三者和谐统一,音乐教育飞跃发展一定能实现。

标签:;  ;  ;  

音乐课改中的教学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