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广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546100
《数控加工工艺》是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相当部分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践相分离,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对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甚至对一个企业中真实加工的简单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都无从下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践相分离,导致学生学习时似懂非懂,真正在工作时无从下手,学生掌握效果很不理想。为了适应市场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及时进行改革。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教师在讲课时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讲授过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最后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所学的知识无法灵活应用,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2.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实践教学,但是对实践教学结果没有完善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领域所需的基本实践技能,从而在就业后的工作岗位上无法学以致用。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把项目教学法引入数控加工工艺教学中,教学实施采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把一些教学任务转化为项目的形式,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文件,并组织项目实施,同时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按专业能力进行情境设计,分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把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融入到每个教学项目中,最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总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全程参与指导,通过资料收集、分组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之前所设计的教学项目,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模式。同时,项目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三、在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2.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评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决各路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四、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整体设计。
为了课程达到新的职业教育标准,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要从各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根据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点,精心挑选一些企业的图纸,这些零件的加工用到各种加工工艺,用它们作为贯穿全课程的加工工艺分析项目,并将其分为子任务,分别是制定加工工艺规程、车削加工工艺、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别学习这些子任务,就可以最终完成学习企业加工图纸的项目。
2.具体教学实施模式。
每一次课的教学,我们都采用多项目串行的教学模式,即:
(1)提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示范,完成制定加工工艺规程。
(3)各小组学生模仿,分别完成车削加工工艺、铣削加工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子任务。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评判,提示后学生独立完成制定加工图纸的工艺规程。
(5)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课后思考项目。
例如车削加工工艺,我们选用一张图纸,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普通车床的操作经验,讨论加工工艺路线,然后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工序的划分、加工顺序的确定、进给路线的确定以及夹具、刀具、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并进行编程。接下来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给4张不同的图纸,让学生制定工艺路线,并按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阐述所制定的工艺路线所考虑的因素,如现有机床的特性等,由其他组的学生评判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分析各组制定的工艺方案的优劣、评判打分,并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进行模拟演示、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完成任务后还可以在课后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最后,针对下一次课的内容,教师给出新的任务,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实际的图纸分析,缩小了学校和企业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提供图纸的企业,甚至能实现无缝对接。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采用企业生产的图纸,使用不同的加工机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素质,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上是老师,车间里像师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承担《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对企业生产的图纸进行分析,应对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控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一是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专业设计;二是参加等级培训考核认证,成为“双师型”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2.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一段时间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同时,学校经常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和交流,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通过这些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双师素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和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对没有惟一答案的工艺分析,可以通过和企业工程师的研讨,制定出更优化的方案。在教学时也经常介绍在某些企业的设备条件下如何制定工艺方案,让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工艺》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学生畏难厌学的局面,形成了教师上课言之有物、讲解生动,学生学之见实、兴趣盎然的良好课堂氛围,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深受学生的好评。同时,通过项目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勇气,今后在职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3]吴言“项目教学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