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键电子论文-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

成键电子论文-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键电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团簇V_3P_2,成键,电子自旋密度,化学反应活性

成键电子论文文献综述

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1](2019)在《团簇V_3P_2成键、电子自旋密度与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团簇V_3P_2进行优化,得到6种优化构型。通过分析其成键与电子自旋密度分布来研究稳定性,并从能隙差值,HOMO、LUMO轨道贡献以及态密度图叁个方面来研究团簇V_3P_2的化学反应活性、潜在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催化活性,最终得到以下结论:金属与非金属键(P-V键)是团簇V_3P_2构型稳定性的主要贡献者;团簇的稳定性与构型外围电子自旋密度分布的均匀度、对称性及α、β电子重叠程度有关;团簇V_3P_2所有优化构型中最稳定的是构型1(4),最不稳定的是构型3(2);构型1(4)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差,构型3(2)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好;多重度对团簇V_3P_2的化学反应活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V原子是团簇V_3P_2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即可能是团簇V_3P_2的潜在催化活性位点;构型3(4)可以提供较多的电子、构型2(4)极易接受较多的电子从而实现电子转移,说明构型3(4)和2(4)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莉芳[2](2019)在《稀土4f5d电子成键特性及其在导电材料中结构与性质的调谐》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独具的4f5d电子成就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镧系收缩效应成为材料微结构调谐的控制器,能使材料结构发生“准连续”的变化,为揭示功能材料中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独特平台。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同时考虑稀土 4f5d电子的强关联效应,首先研究了 PrO2中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然后利用镧系收缩效应实现了在几种电学功能材料中结构和性能关系的揭示。发现PrO2中4f电子分为定域和离域两部分,并且两部分随化学环境变化以5d轨道为电子通道进行相互转换,另外也揭示了其静态与动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在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RE为稀土元素)体系中,发现细微调谐微结构可使电子-空穴对达到平衡,这有利于超导温度的提高,稀土4f电子对磁耦合的贡献不容忽视,并在费米面处有积极影响。最后,研究了稀土对氧离子导电材料CeO2的修饰加强作用机理,发现稀土掺杂所产生的电荷差梯度在氧空位迁移的中起着内在推动力的作用,并与4f5d键合强度密切相关。此外还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Ruddlesden-Popper结构La2NiO4和La3Ni2O7的氧离子和质子的输运行为。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概况,与稀土元素4f电子相关的强关联行为及其物理图像的综述,对稀土基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索,从而得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基本近似,常用的理论模型,交换相关泛函及其修正方法,以及基函数及其处理方法等,并且对常用的计算模拟软件也做了简要的介绍。第叁章: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Pr02中4f电子的强关联行为及4f/5d电子的杂化机制。结合Wannier方法,并且考虑电子库伦排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的双重效应,通过模拟氧原子从离Pr原子无限远处,经过平衡位置,到离Pr原子最近处的一系列过程,揭示了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及其相关的特殊物理性能。研究阐明了静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和动态姜-泰勒效应的物理图像。此外,还发现PrO2中,磁耦合是以路径4f-5d-02p-5d-4f间接交换,第一次揭示了 4f电子的磁有序和轨道有序的耦合规则。在此过程中也指出与4f电子杂化的5d电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的高温转化机理。在铁基超导中,1111型Fe-As基超导REFeAsO1-xFx展现出较高的转变温度(Tc>40 K)。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将铁基超导的高温转变机理与其微观结构联系在一起。Fe和稀土元素的电子关联和SOC效应在考察体系的微观电子结构时,被一一考虑在内。利用镧系收缩或外应力调节REFeAsO的微观结构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结构畸变,而键角αFe-As-Fe变化能从本质上改变费米面并引起和优化动态自旋涨落及轨道涨落。在结构调谐过程中存在一个区域,即费米面电子与空穴的平衡区,电子与空穴结合形成自由的Cooper对,从而优化超导行为。同时指出稀土4f电子在高转化温度超导中起了重要作用,而这种特性与重费米子超导的特性类似。最终得出结论:1111型高温铁基超导材料的超导性来源于局域结构和4f电子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镧系离子掺杂Ce02(Ln=La~Tm)的离子传导机理。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氧空位形成能和其迁移能垒是影响固体电解质传导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原子及电子尺度上全面了解了固体电解质异价稀土掺杂的二氧化铈LnxCe1-xO2-δ的相关性能。研究发现在二氧化铈体系中掺杂稀土元素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空位形成能,这与之前的研究报告一致。通过氧空位迁移能的计算,发现氧空位迁移活性与Ln-Vo的缔结能息息相关,而缔结能大小与镧系元素中4f/5d电子的键合特性有关。此外,通过电荷密度的分析比较,指出体系中电荷差梯度是氧空位迁移的内在推动力。从而描绘了一幅氧空位迁移的微观物理图像,为设计更先进的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利指导。第六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 Ruddlesden-Popper相氧化物La2Ni04和La3Ni207进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铜掺杂后,氧离子和质子传输行为。研究表明,在无掺杂情况下,La3Ni2O7的传导性质明显优于La2NiO4,而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对体系的氧离子及质子的扩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建立了氧离子/质子迁移能垒与微观电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即氧离子迁移活性与TM-O键合程度和氧传导路径中的电荷差梯度息息相关,而质子扩散则与缺陷缔结能和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口袋”容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廖薇,方志刚,赵振宁,李历红,秦渝[3](2019)在《团簇Fe_3Cr_3的电子性质与成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Fe-Cr非晶态合金的特性,以团簇Fe_3Cr_3为模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Lan12dz方法进行优化,共得到14种稳定构型。对其电子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团簇Fe_3Cr_3中电子主要流向为Cr→Fe,即Cr原子具有强供电子能力,为主要电子供体,且其给出的电子主要来源于Cr-3d和Cr-4s轨道;在构型1(3)中Fe2原子也具有微弱的供电子能力;构型的多重度对团簇内部电子流动以及各原子外层轨道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具有一定影响;构型4(1)电子转移能力最大,构型8(3)最小。另对团簇Fe_3Cr_3叁重态构型的成键研究表明,Fe-4s态和Cr-4s态对总态密度的贡献都极少;Fe-Cr成键的杂化方式主要有d-d杂化、p-p-d-d杂化和p-p-d杂化叁种;构型成键稳定性较强的主要原因是Cr-4p态与Cr-3d态之间形成了p-d强杂化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秦渝,方志刚,张伟,李历红[4](2019)在《团簇Co_3NiB_2的成键分析与电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团簇Co_3NiB_2在B3LYP/Lan12dz水平下优化后得到的12种稳定构型的成键和电子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团簇Co_3NiB_2优化构型中各成键的成键强度由大到小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成键>金属之间成键>非金属之间成键;各成键对团簇Co_3NiB_2稳定性贡献由大到小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成键>金属之间成键>非金属之间成键;单帽四棱锥构型的电子主要是由Ni原子流向Co原子;单帽叁角双锥与四棱双锥构型的电子均由B原子流向Co原子和Ni原子;在五棱锥构型中,电子由Co原子和Ni原子流向B原子。(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美玲,方志刚,赵振宁,陈林,李历红[5](2018)在《团簇Cu_3P_2结构稳定性、成键及电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团簇Cu_3P_2的结构和性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了全参数优化计算,获得了6种稳定构型,其中二重态4种,四重态2种,分析其结构稳定性、成键及电子性质。研究表明:优化构型分别有叁角双锥型、四棱锥型和平面五边形;其中具有平面五边形结构的构型1(2)最为稳定。团簇Cu_3P_2中Cu-P键和P-P键具有较强的成键作用。在团簇Cu_3P_2中,电子微观流动方向是由非金属原子P流向金属原子Cu。(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夏婵娟,王彬[6](2018)在《ThTiO_4~(-/0),Th_2TiO_6~(-/0)和ThTi_2O_6~(-/0)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究双核、叁核掺杂钍氧簇体系ThTiO_4~(-/0)、Th_2TiO_6~(-/0)和ThTi_2O_6~(-/0)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等规律,并与等价电子体(TiO_2)-/0n(n=2,3)进行对比,研究掺杂效应对于掺杂体系的结构和成键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钍氧簇与其等价电子体(TiO_2)-/0n(n=2,3)具有类似的键连方式.ThTiO_4~-中单电子占据的位置与Ti2O-4中单电子的所处位置类似,都是被两个金属原子共用,而Th_2 TiO_6~-,Th Ti_2O_6~-以及Ti_3O_6~-中的单电子均处于那个不含端氧的金属原子上.(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徐娟娟,陈晨,杨洪军[7](2018)在《HSE06方法研究CaB_6电子结构、成键特性以及理论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的HSE06杂化泛函方法计算了CaB_6的电子结构、成键特性及理论光学性质,并与广义梯度近似法(GGA)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CaB_6是一个带隙为0.745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HSE06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更好.其费米面附近的价带和导带主要来自于B的2p态电子和Ca的3d态电子的贡献.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表明,采用GGA-PBE和HSE06方法计算得到从Ca到B的电荷转移分别为1.74e和1.87e,说明CaB_6中离子键和共价键共存.采用HSE06方法计算得到的介电函数虚部的峰比GGA-PBE方法得到的峰位于更高能量处,这与HSE06方法中能带变宽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春艳[8](2017)在《TaN(111)/TiN(111)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高熔点、抗氧化性等特点。而与单一薄膜相比,由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组成的纳米多层膜则表现出较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抗氧化性以及耐腐蚀性等,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研究发现这些优良的性能与纳米多层膜的界面电子结构以及成键特性密切相关。由于界面深埋在材料内部,因此对其进行直接的实验观测存在较大困难,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不仅能够构建各种可能的界面结构,而且能够对界面的电子分布、化学键性等进行计算,因此在界面结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TaN/TiN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对过渡金属氮化物TiN和TaN的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面心立方结构的TiN和TaN的形成焓分别为–3.85 eV和–2.46 eV,均为负值,表明了其结构的稳定性。而弹性常数、弹性模量的计算结果表明,TiN和TaN均属于硬质材料,我们计算的TiN、TaN的硬度值分别为25.45 GPa、19.22 GPa,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非常接近。通过对TiN和TaN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以及布居数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均以共价键为主,并包含一定的离子性和金属性。此外,我们着重研究了TaN(111)/TiN(111)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在构建TaN(111)/TiN(111)界面结构时,为了保证TaN、TiN片层具有足够的厚度来体现块体材料的性质,我们首先对TaN(111)和TiN(111)进行了表面能量收敛性测试,结果显示当二者厚度大于11个原子层时,可以表现出块体的性质。考虑到2种不同的终端界面(Ta/N和N/Ti)和3种界面原子堆迭顺序(OT、SL和TL),我们共构建了6种可能的界面模型。黏附功的计算结果表明,当界面原子堆迭顺序与内部原子堆迭顺序一致(即TL顺序)时,所得的界面结构最稳定,两种最稳定界面结构(即TL顺序的Ta/N和N/Ti)的黏附功值分别为5.15 J/m~2和5.95 J/m~2。随后我们对两种最稳定界面结构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进行了分析。电荷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两者界面化学键均包含一定的共价性和离子性。态密度和Mulliken布居分析表明,相对于TaN内部,Ta/N界面化学键(Ta–N)的共价性增强,而N/Ti界面化学键(N–Ti)的离子性增强。另外,N/Ti界面的化学键长明显低于TiN内部。较高的界面黏附功、较小的界面化学键长,这应该是TaN/TiN多层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黄敏[9](2017)在《基于密度泛函的团簇电子结构及成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是第叁主族缺电子元素,其价电子结构是2s2p1。由于B团簇拥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近些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Au作为第六周期、第IB族的元素,电子结构为[Xe]5d106s1。由于金元素最强的相对论效应,其团簇在催化活性,亲金作用,超精细属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质,从而在药学、光学等领域起了实验和理论的广泛关注。19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量化计算方法高速发展,计算化学学科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是量子化学领域内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团簇的几何结构优化、电子结构和各种性质等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理论化学计算。本论文中,结合密度泛函和遗传算法,我们优化得到了[BxAl13-x]-(c= 0-13)团簇的低能态的异构体。研究发现硼原子由0到13时,团簇的最优结构是由3D构型逐渐转变为2D结构,且硼原子与铝原子数目的比例主要决定了该团簇的最优结构的特点;我们搭建了 XAuH2(X = F,Cl,Br,I)复合物,研究其因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多中心键,并从多方面探讨其成键本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BxAl13-x]-(x = 0-13)二元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本章节首先把[BxAl13-x]-(x = 0-13)二元团簇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采用DFT和GA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局搜索,得到该团簇的最优结构。结果表明[BxAl13-x]-(x=0-13)团簇的最优结构变化规律如下:从总体上来看,自x从0变化到13时,硼铝二元团簇的最优结构由二十面体逐渐转变成准平面。当x = 0-7时,Al原子占多数,团簇保持3D结构;反之团簇呈现2D构型;团簇结构转变发生在硼原子数为7和8之间。能量分析表明,当x=1时其相对能量Erel最低,团簇最稳定。此外,[BxAl13-x]-团簇的HOMO-LUMO能级差(EH-L)和垂直电离能(Vertical Detachment Energies,VDE)在整体上随着B原子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其团簇的稳定性逐渐降低。在所有的团簇中,BAl12-团簇的能级差最大,也表明了其稳定性。因此文章中对BAl12-团簇进行了分子轨道分析,发现当一个B原子替代了Al13-团簇中的中心Al原子时,其超原子电子壳层结构(1S21P61D102S21F142P6)和Al13-团簇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对于x=13时的准平面全硼团簇B13-,文章中用适应性自然密度划分(Adaptive Natural Density Partitioning,AdNDP)对其化学成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13-有8个π电子,具有π反芳香性。2、理论研究XAuH2(X = F,Cl,Br,I)关于d10与σ键之间的成键作用闭壳层相互作用是一种独特的弱相互作用,目前关于d10-d10和d10-s2的闭壳层作用的报道很多,但对d10-σ闭壳层作用鲜有报道。在本章节中,我们首先搭建了 XAuH2(X = F,Cl,Br,I)复合物,并用TPSSh/def2qzvp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频率计算结果显示无虚频,表明其是势能面上的稳定构型。计算结果也表明XAuH2(X= F,Cl,Br,I)复合物具有较大的结合能(从F到I依次为-41.67,-29.6,-25.9,-20.46Kcal/mol)。通过对XAu和XAuH2复合物的键长和电荷的比较,表明在XAuH2复合物中可能存在着电荷转移。AdNDP和MO的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物中的d10-σ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看作是3c-2e的多中心键。LOL和ELF分析更进一步的证实了 AdNDP的成键分析结果。这个多中心键的成键本质可以认为是间接电荷转移:首先H2-σ键作为配体进入Au的sp杂化空轨道,然后Au原子通过Au-X键进一步将电子转移给卤素原子。根据MO,ELF和LOL的分析,当卤素为X = F,Cl,Br,I时,闭壳层作用越来越弱,3c-2e的多中心键也越来越弱,这是由于卤素F原子的电负性很强,具有强烈拉电子效应。一系列分析表明,XAuH2复合物形成了 3c-2e的多中心键是由于当H2作为配体时电荷转移所引起的结果。有趣的是,XAuH2复合物的结合能和H-H的键长都与Au的占据数呈线性相关。研究XAuH2复合物中的d10-σ的相互作用,为化学家研究闭壳层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王鑫洋,陈念科,王雪鹏,张斌,陈志红[10](2016)在《物理截断与电子局域函数结合法研究非晶态结构中的原子成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常用的键长物理截断方法与电子局域函数方法相结合,用于分析共价系统的非晶态结构,得到了更合理的原子成键信息,提高了非晶态结构模型分析的可靠性.以相变存储材料GeTe合金为例,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详细研究了GeTe合金非晶态中原子间成键及结构信息,确定了其合理的成键物理截断长度为3.05?,电子局域函数阈值为0.63.研究结果显示,当电子局域函数的数值由0.58逐渐增大至0.63时,结构中所截断的化学键大部分是强度较弱的非同质键(即Ge—Te键),而强度较强的Ge—Ge键的数量几乎不变.对Ge原子配位数和其键角分布等结构信息的分析表明,Ge原子以3配位和4配位为主,其中3配位的Ge原子主要是以缺陷八面体形式存在,而4配位的Ge原子则主要以四面体的形式存在.此外,在本研究工作中所建立的确定成键物理截断长度及电子局域函数阈值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共价键性质的非晶态材料研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7期)

成键电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土元素独具的4f5d电子成就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镧系收缩效应成为材料微结构调谐的控制器,能使材料结构发生“准连续”的变化,为揭示功能材料中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独特平台。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同时考虑稀土 4f5d电子的强关联效应,首先研究了 PrO2中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然后利用镧系收缩效应实现了在几种电学功能材料中结构和性能关系的揭示。发现PrO2中4f电子分为定域和离域两部分,并且两部分随化学环境变化以5d轨道为电子通道进行相互转换,另外也揭示了其静态与动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在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RE为稀土元素)体系中,发现细微调谐微结构可使电子-空穴对达到平衡,这有利于超导温度的提高,稀土4f电子对磁耦合的贡献不容忽视,并在费米面处有积极影响。最后,研究了稀土对氧离子导电材料CeO2的修饰加强作用机理,发现稀土掺杂所产生的电荷差梯度在氧空位迁移的中起着内在推动力的作用,并与4f5d键合强度密切相关。此外还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Ruddlesden-Popper结构La2NiO4和La3Ni2O7的氧离子和质子的输运行为。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概况,与稀土元素4f电子相关的强关联行为及其物理图像的综述,对稀土基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索,从而得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基本近似,常用的理论模型,交换相关泛函及其修正方法,以及基函数及其处理方法等,并且对常用的计算模拟软件也做了简要的介绍。第叁章: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Pr02中4f电子的强关联行为及4f/5d电子的杂化机制。结合Wannier方法,并且考虑电子库伦排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的双重效应,通过模拟氧原子从离Pr原子无限远处,经过平衡位置,到离Pr原子最近处的一系列过程,揭示了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及其相关的特殊物理性能。研究阐明了静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和动态姜-泰勒效应的物理图像。此外,还发现PrO2中,磁耦合是以路径4f-5d-02p-5d-4f间接交换,第一次揭示了 4f电子的磁有序和轨道有序的耦合规则。在此过程中也指出与4f电子杂化的5d电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的高温转化机理。在铁基超导中,1111型Fe-As基超导REFeAsO1-xFx展现出较高的转变温度(Tc>40 K)。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将铁基超导的高温转变机理与其微观结构联系在一起。Fe和稀土元素的电子关联和SOC效应在考察体系的微观电子结构时,被一一考虑在内。利用镧系收缩或外应力调节REFeAsO的微观结构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结构畸变,而键角αFe-As-Fe变化能从本质上改变费米面并引起和优化动态自旋涨落及轨道涨落。在结构调谐过程中存在一个区域,即费米面电子与空穴的平衡区,电子与空穴结合形成自由的Cooper对,从而优化超导行为。同时指出稀土4f电子在高转化温度超导中起了重要作用,而这种特性与重费米子超导的特性类似。最终得出结论:1111型高温铁基超导材料的超导性来源于局域结构和4f电子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镧系离子掺杂Ce02(Ln=La~Tm)的离子传导机理。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氧空位形成能和其迁移能垒是影响固体电解质传导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原子及电子尺度上全面了解了固体电解质异价稀土掺杂的二氧化铈LnxCe1-xO2-δ的相关性能。研究发现在二氧化铈体系中掺杂稀土元素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空位形成能,这与之前的研究报告一致。通过氧空位迁移能的计算,发现氧空位迁移活性与Ln-Vo的缔结能息息相关,而缔结能大小与镧系元素中4f/5d电子的键合特性有关。此外,通过电荷密度的分析比较,指出体系中电荷差梯度是氧空位迁移的内在推动力。从而描绘了一幅氧空位迁移的微观物理图像,为设计更先进的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利指导。第六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 Ruddlesden-Popper相氧化物La2Ni04和La3Ni207进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铜掺杂后,氧离子和质子传输行为。研究表明,在无掺杂情况下,La3Ni2O7的传导性质明显优于La2NiO4,而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对体系的氧离子及质子的扩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建立了氧离子/质子迁移能垒与微观电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即氧离子迁移活性与TM-O键合程度和氧传导路径中的电荷差梯度息息相关,而质子扩散则与缺陷缔结能和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口袋”容量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键电子论文参考文献

[1].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团簇V_3P_2成键、电子自旋密度与催化活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张莉芳.稀土4f5d电子成键特性及其在导电材料中结构与性质的调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廖薇,方志刚,赵振宁,李历红,秦渝.团簇Fe_3Cr_3的电子性质与成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9

[4].秦渝,方志刚,张伟,李历红.团簇Co_3NiB_2的成键分析与电子性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9

[5].王美玲,方志刚,赵振宁,陈林,李历红.团簇Cu_3P_2结构稳定性、成键及电子性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8

[6].夏婵娟,王彬.ThTiO_4~(-/0),Th_2TiO_6~(-/0)和ThTi_2O_6~(-/0)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7].徐娟娟,陈晨,杨洪军.HSE06方法研究CaB_6电子结构、成键特性以及理论光学性质[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刘春艳.TaN(111)/TiN(111)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黄敏.基于密度泛函的团簇电子结构及成键研究[D].安徽大学.2017

[10].王鑫洋,陈念科,王雪鹏,张斌,陈志红.物理截断与电子局域函数结合法研究非晶态结构中的原子成键[J].物理学报.2016

标签:;  ;  ;  ;  

成键电子论文-秦渝,方志刚,赵振宁,马填棋,李历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