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力平衡,室温分析,室温控制,自适应运行
室温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民,冯铁军,王龙辰,赵岩,杨华翼[1](2019)在《基于热用户室温控制的换热站自适应运行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大连开热分公司的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二网平衡为重点,换热站自动运行为手段,室温精准控制为目标"为指导原则,制定了二次网水力平衡改造、室温监测及控制系统升级的具体技术方案,并在青松6个区域换热站进行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二次网平衡改造、室温监测、控制系统升级后,不但提高了用户满意度,而且大幅降低了热、电指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该技术方案对供热企业节能降耗和提高供热质量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5期)
魏先宏,李绍勇,吴宗礼,李海林[2](2019)在《风机盘管室温PI~λD~μ控制器基于IACOA的参数整定及其控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型体积小,安装、操作方便和分散控制等特点,风机盘管(Fan Coil Unit, FCU)空调系统在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建筑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主要设备-FCU具有惯性和较大时间滞后等动态特性,传统控制方式,如整数阶PID方式会导致室温稳态误差和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长等问题。鉴于此,提出FCU的室温分数阶PID(PI~λD~μ)控制器参数整定新算法及其控制系统构建的设计思路。首先,结合空调工艺的相关要求和分数阶控制技术,分别对FCU作用下的室内温度对象、室温测量变送器、FCU的送风单元、冷却/加热单元和室温PI~λD~μ控制器(Indoor Temperature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ler, IT-FOPIDC)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Improv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ACOA)对该IT-FOPIDC的5个控制参数进行整定,获取其最佳值。最后,借助Matlab工具,对FCU作用下的空调房间室温PI~λD~μ调节系统进行组态和数值模拟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室温PI~λD~μ调节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室温控制效果明显优于Ziegler-Nichols(Z-N)整定法和ACOA算法的室温整数阶PID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9年05期)
徐龙,门向阳[3](2019)在《考虑需求响应和室温控制的大型农场分区日前经济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农场园区日前经济优化调度,对大型农场园区根据其负荷类型分区处理,分为养殖区和生活区,并分别建立了养殖区的功率可调整型负荷和生活区的时间可平移型负荷模型,分场景讨论了2类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不同特点,得到了2类负荷共同参与到需求响应时经济性最优的结论。考虑到养殖区室温需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当温度惩罚系数过大时,原本参与到需求响应的2类负荷可能会出现仅有生活区时间可平移型负荷参与,养殖区的功率可调整型负荷不再参与需求响应。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为含需求响应的大型农场园区日前经济优化调度和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朱冬雪,褚红燕,林福建,鹿世化[4](2019)在《区域集中供热室温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区域集中供热末端采暖用户室内冷热不均、温度不能稳定在舒适阈值范围内的问题,采用不同控制器控制散热器进口调节阀开度的方法,对室内温度调节进行研究。运用传热学理论建立室内温度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控制算法,分别对室内温度传递函数进行仿真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单神经元比例-积分-微分(PID)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超调量缩短了150%,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缩短了3 s。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PID与改进单神经元PID相比,超调量减小4%,上升时间快了0.6 s,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也快了3.5 s。因此,BP神经网络PID控制对于集中供热系统末端采暖用户室温调节效果更佳。该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对区域供热系统设计及供热系统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孙大海,艾秀娟,吴红光[5](2019)在《单片机与模糊控制的供暖单户室温调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供暖室内温度调节落后的情况,研制以单片机89C51为硬件核心,模糊控制为软件核心的供暖单户室温调控系统。利用温度和流量采集模块,实时采集住户供暖系统进水口、出水口温度,室内温度及流量值等4组数据,并反馈至温控系统之中。通过预先设定的温度值经过模糊计算,控制入户阀门开度,实现温控调节。(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2期)
范朋丹,赵天怡,历秀明,王秀波,高春利[6](2019)在《基于滞环继电控制的空调室温滞后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VAV空调系统控制原理分析了送风量调节过程中导致室温滞后响应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VAV空调系统动态调节过程中室温对系统调节量滞后响应特性的描述及建模方法。分析继电反馈控制技术和VAV空调系统室温滞后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滞环继电反馈控制的室温滞后特性模型辨识方法。通过闭环响应试验,研究了送风量调节过程中室温对末端风阀开度和送风机转速的动态响应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完成了室温滞后特性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模型参数的辨识,并通过与开环响应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在没有被控对象先验知识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实现室温对末端风阀开度和送风机转速的一阶惯性加时滞环节传递函数模型参数的辨识,且随着滞环系数的增大,计算结果具有收敛性,符合其在线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6期)
王皓[7](2019)在《Fe_2O_3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室温H_2S气敏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社会带给人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硫化氢气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它除了对人类身体健康有所损害之外,也会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此外,硫化氢气体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而在室温下能够实现对硫化氢气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气敏检测中应用的主要是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敏传感器。在众多的金属氧化物中,Fe203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制备方便、成本低廉而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室温下Fe203基材料对H2S响应值不高,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因而通过调控Fe203基材料的微结构,实现室温下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气体传感器也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基于对普鲁士蓝模板法可控制备的α-Fe2O3材料进行改性。对普鲁士蓝模板的可控合成获得不同尺寸的普鲁士蓝模板,随后利用热诱导氧化不同尺寸的普鲁士蓝模板合成Fe203实现了对Fe203材料表面缺陷以及表面积的调控,并负载Sn02量子点形成异质结,以及进一步负载Pt量子点实现材料表面的电子敏化和化学敏化来进一步提升气敏性能。结合不同的方法获得具有不同表面特性的Fe203基气敏材料,将材料表面特性与气敏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我们提出一种双阴离子源法来可控制备普鲁士蓝材料。双阴离子源法通过调节原材料中Fe(Ⅱ)的比例,来调节反应产物普鲁士蓝的尺寸。随着原材料中Fe(Ⅱ)成分的上升,所得普鲁士蓝材料的尺寸可以从110nm增加至1624nm。进一步表征分析可知,普鲁士蓝中Fe(Ⅱ)含量与原材料中的Fe(Ⅱ)呈正相关趋势。我们认为普鲁士蓝晶体生长过程与产物的成分有密切关系。通过原位紫外光谱以及对中间产物的形貌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普鲁士蓝在形核阶段,其形核速度随其中Fe(Ⅱ)含量增加而下降,但去中间产物却随着Fe(Ⅱ)含量增加而上升。这说明普鲁士蓝晶核数量也随着Fe(Ⅱ)而下降。在后续晶核长大过程中,由于PVP的存在,晶核会遵循介晶生长机制,通过有序团聚长大。在PVP浓度充分时,晶核数量较少的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高度有序的团聚体而使颗粒变大。其次,我们将所制备的不同尺寸的普鲁士蓝作为模板,通过直接加热氧化来制备Fe2O3材料。研究发现,在600℃温度下,尺寸较小的四种颗粒都可以转化为α-Fe2O3空心立方体结构,而最大的颗粒却转化为α-Fe2O3与γ-Fe2O3的复合结构。进一步研究认为,普鲁士蓝在受热过程中,会先转化为β-Fe2O3以及γ-Fe2O3,并逐渐向最稳定的α-Fe203转化。通过XPS与PL分析证实了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材料表面的氧空位含量也在上升。通过热分析证明,随着普鲁士蓝模板尺寸的增加,其转变温度越来越高,但分解过程中放热量却存在着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说明普鲁士蓝模板颗粒过大可能导致颗粒氧化不充分,进一步导致了 Fe203颗粒的氧空位浓度随着颗粒尺寸增大而增长。对不同尺寸的纯α-Fe203空心盒进行气敏性能测试发现,随着尺寸的增大,气敏性能也随之上升,这是由于氧空位促进了氧化学吸附的过程。而颗粒尺寸的进一步增大反而会使性能有所下降,是因为颗粒尺寸变大使得材料的比表面积剧烈下降。再次,我们将性能最优的α-Fe203空心立方体结构负载不同浓度的SnO2量子点,构筑α-Fe203/SnO2复合结构。研究发现,负载量为10 wt%时,α-Fe203/Sn02性能达到最优值,提高到α-Fe203的约2.5倍。在负载SnO2量子点后,材料表面发生的气固反应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材料表面的化学吸附氧浓度有了明显提升。因此这种性能的提升应该归因于α-Fe2O3与SnO2形成的异质结结构。异质结结构的形成除了促进了氧气的吸附与离化过程之外,对载流子的浓度以及迁移率也实现了有效调控,在气氛变化的条件下会展现出更大的电导变化,促进了材料室温H2S气敏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最后,我们利用紫外光还原法在α-Fe203/Sn02复合材料的表面成功负载了 Pt量子点。通过表征分析证明负载的Pt量子点尺寸约为3 nm左右,具有较好的活性。Pt量子点的修饰显着提升了材料的气敏性能。DRIFTS分析指出,Pt负载并未改变反应的产物,但是Pt量子点强烈的催化作用,强化了 O2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同时使化学吸附氧进一步离化形成了活性更高的化学吸附氧物种。而Pt表面产生的化学吸附氧又会在溢流效应的作用下迁移到周围氧化物的表面。α-Fe2O3/SnO2/Pt材料中发生了高速且快速的电子耗尽,并且使材料表面的化学吸附氧浓度有所上升,进一步促进了材料的室温H2S气敏性能的上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高明阳[8](2019)在《铋卤钙钛矿量子点的室温控制合成及其光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铅卤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光学及电学性能而被普遍应用于光电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PV),光电探测器,生物荧光标记等领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有毒的铅元素会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铅元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铅卤钙钛矿量子点的商业应用,因而合成出对环境没有危害的无铅钙钛矿量子点是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事情。因为铋基化合物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此,本文从大量可能替代钙钛矿量子点中铅的元素中,选择铋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在室温下成功合成出了(CH_3NH_3)_3Bi_2Br_9与Cs_3Bi_2Br_9钙钛矿量子点晶体,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表征和研究。在研究中分别使用了两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中一种是配体辅助再沉淀法(LARP),而另一种是非极性溶剂室温合成法(NPRT)。通过实验发现,与全无机的Cs_3Bi_2Br_9量子点相比,LARP工艺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CH_3NH_3)_3Bi_2Br_9量子点的性能不够理想,表现出低荧光量子效率(PLQY)及无法用合适溶剂洗出的问题。在对Cs_3Bi_2Br_9量子点研究中发现,NPRT工艺合成的全无机钙钛矿Cs_3Bi_2Br_9量子点相比于LARP工艺合成的Cs_3Bi_2Br_9量子点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不仅荧光量子效率高,而且容易洗出,产量高。NPRT工艺合成的Cs_3Bi_2Br_9量子点在414 nm和433 nm处呈现蓝色双发射峰,全宽半高(FWHM)为50nm,荧光量子效率可达29.6%,在空气中贮存3周内稳定性良好。此外,本文还通过向量子点分散溶液中加入不同辅助成分来提高其发光效果,最终发现加入油酸钾(K-OA)溶液可以提高Cs_3Bi_2Br_9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亮[9](2019)在《VAV空调末端室温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调系统控制性能的好坏关系着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与建筑能耗的高低,VAV空调系统以其舒适、节能、灵活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空调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末端装置调节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质量,故本文对VAV末端室温控制系统进行研究。VAV末端室温控制系统通过电动调节阀改变风阀开度,进而改变送风量,以满足房间负荷需求,使温度稳定在设定值。由于末端系统自身的多变量耦合、参数随时间变化、输入输出呈非线性等特点,实际工程中传统PID控制较难实现期望的控制效果,因此可将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用以制定或优化控制策略,改善控制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要分析了VAV空调系统,着重对末端装置的基本原理、类型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机理法建立了末端装置各主要环节的机理数学模型,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了空调房间热特性并建立数学模型。(2)选择传统PID控制器作为VAV末端室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并通过工程整定方法得到控制参数,搭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该控制系统的性能。(3)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传统PID控制系统,得到一种拥有两者优点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该VAV末端室温模糊PID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在线对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微分系数进行自整定。通过与传统PID控制系统进行对比仿真研究,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系统的优越性。(4)针对以上两种控制方式中系统模型构建不准确、时变以及模糊控制规则过于依赖专家操作经验等特点,提出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应用于VAV末端室温控制系统中,对末端系统进行辨识,建立控制器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为VAV末端室温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5-01)
魏先宏[10](2019)在《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空调风机盘管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控制器参数整定及其控制性能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型体积小,安装、操作方便和分散控制等特点,风机盘管(Fan Coil Unit,FCU)空调系统在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建筑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CU作为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室内重要的空气参数,如室内温度是否满足空调工艺的精度要求;而FCU的自动控制方式对其运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FCU的目前自控方式,如室温整数阶PID单回路方式还是基于室温的偏差变化,来改变FCU冷、热水阀开度而控制送入到室内的空调冷、热负荷,满足室温稳定的要求。由于FCU具有较大的惯性和时间滞后等动态特性,该控制方式会导致较大的室温稳态误差和超调量,调节时间长等问题。根据以上FCU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空调工艺的相关要求和分数阶PID控制技术,本文提出了风机盘管室温PI~λD~μ(Indoor Temperature Fractional Order PID Controller,IT-FOPIDC)和送风量PI控制器(Supply Air Volume PI Controller,SAV-PIC)的设计方法。对于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的控制器参数整定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蚁群算法(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IACA),整定出相应的7个参数最佳值。通过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复合控制系统的仿真。在改变FCU冷、热水调节阀开度的同时,也对送入空调房间的冷、热风量进行连续控制,以达到室温平稳的调节效果与良好的舒适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分数阶PID基础理论,采用改进的Oustaloup算法设计分数阶的滤波器,且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PI~λD~μ控制器和目标函数ITAE(Integral-Time-Absolute Error)进行功能封装。2.基于空调和自控的相关机理分析,分别对空调房间温度对象及冷/热盘管、室温测量变送器、冷/热水流量调节阀、风机、风机配用的变频器和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控制器进行建模。对蒸发系数ρ加以指数函数变化,提出了适用于这两个控制器参数整定的IACA。通过经典函数的验算和水箱液位实验的验证,表明了IACA是可行的。3.在空调冬季和夏季的运行工况下,分别运用IACA对FCU作用下的IT-FOPIDC和SAV-PIC的7个参数进行整定,获取其最佳值。借助MATLAB/Simulink对该复合控制系统进行组态和数值模拟观察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方式能够使FCU空调系统满足空调工艺指标的控制要求。4.对于相同的空调房间温度对象和空调指标要求,又分别进行了室温PI~λD~μ单回路控制方式和室温PID和送风量PI复合控制方式的数值模拟。基于结果分析,可看出本文提出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的复合控制方式相比于其他两种控制方式,其控制性能,如调节时间短和超调量较小,明显占优。(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室温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机型体积小,安装、操作方便和分散控制等特点,风机盘管(Fan Coil Unit, FCU)空调系统在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建筑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主要设备-FCU具有惯性和较大时间滞后等动态特性,传统控制方式,如整数阶PID方式会导致室温稳态误差和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长等问题。鉴于此,提出FCU的室温分数阶PID(PI~λD~μ)控制器参数整定新算法及其控制系统构建的设计思路。首先,结合空调工艺的相关要求和分数阶控制技术,分别对FCU作用下的室内温度对象、室温测量变送器、FCU的送风单元、冷却/加热单元和室温PI~λD~μ控制器(Indoor Temperature Fractional Order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Controller, IT-FOPIDC)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Improv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ACOA)对该IT-FOPIDC的5个控制参数进行整定,获取其最佳值。最后,借助Matlab工具,对FCU作用下的空调房间室温PI~λD~μ调节系统进行组态和数值模拟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室温PI~λD~μ调节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室温控制效果明显优于Ziegler-Nichols(Z-N)整定法和ACOA算法的室温整数阶PID控制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民,冯铁军,王龙辰,赵岩,杨华翼.基于热用户室温控制的换热站自适应运行研究与实践[J].区域供热.2019
[2].魏先宏,李绍勇,吴宗礼,李海林.风机盘管室温PI~λD~μ控制器基于IACOA的参数整定及其控制性能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9
[3].徐龙,门向阳.考虑需求响应和室温控制的大型农场分区日前经济优化调度[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
[4].朱冬雪,褚红燕,林福建,鹿世化.区域集中供热室温控制策略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9
[5].孙大海,艾秀娟,吴红光.单片机与模糊控制的供暖单户室温调控系统[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6].范朋丹,赵天怡,历秀明,王秀波,高春利.基于滞环继电控制的空调室温滞后模型参数辨识方法[J].暖通空调.2019
[7].王皓.Fe_2O_3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室温H_2S气敏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9
[8].高明阳.铋卤钙钛矿量子点的室温控制合成及其光稳定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陈亮.VAV空调末端室温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10].魏先宏.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空调风机盘管室温PI~λD~μ和送风量PI控制器参数整定及其控制性能的数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