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坨子气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坨子气田,流体性质,边水
双坨子气田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水[1](2019)在《吉林油田双坨子气田气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田双坨子气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华字井阶地南部,整体上为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储层主要为中低孔中低渗型。本文通过对气层分布、流体性质、温度压力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该气田盖层分布稳定,具有很好的封堵作用,适宜建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5期)
高兴聚[2](2018)在《吉林油田双坨子气田储层叁维地质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的核心。本文论述了双坨子气田建模采用的"相控建模"或"二步建模"方法,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从构造框架开始,先建立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然后构架储层的叁维构造模型,以叁维网格体为基础,对连续测井曲线进行离散化,利用随即建模方法建立储层的砂体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8年05期)
韩中喜,王淑英,严启团,葛守国,王春怡[3](2015)在《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选取该气田7口气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采集的天然气进行汞含量检测的同时,开展天然气组分和烷烃碳同位素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介于11~29200 ng/m3之间,平均为17600 ng/m3,属于中、低含汞天然气。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随产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深层天然气要远高于中、浅层天然气,天然气汞含量的分布特征明显受该盆地双层地质结构的控制。研究表明,双坨子气田汞含量分布特征既与天然气类型有关,也与气源岩热演化程度有关。双坨子气田深层天然气为煤型气,中、浅层气则为油型气或油型气-煤型气的混合气。气源岩热演化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双坨子气田与其邻近的长深气田天然气汞含量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5年18期)
杨莉娜[4](2011)在《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叁段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坨子气田结合目前的生产情况可以看出,气藏部分气井压力下降速度较快,气产量递减幅度大,产水量增大,直接影响了气藏的稳产。叁维地质建模研究是油藏开发阶段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油气藏数值模拟的必要参数和油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的直接依据。建立能够正确反映油气藏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型是决定油气藏数值模拟、动态预测的关键,对进一步认识油气藏地质特征及调整开发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岩心、地质、测井等资料对双坨子气田泉叁段开展了沉积相分析、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研究和储层特征研究,最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双坨子气田泉叁段叁维地质模型。基于收集到的录井、岩芯和测井资料,识别划分了泉叁段单井沉积微相,并编制了泉叁段Ⅲ砂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总结出泉叁段的沉积相模式。泉叁段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包括河床、边滩、天然堤、决口扇以及泛滥平原等微相,泉叁段沉积微相中边滩最为发育。岩芯测试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泉叁段砂岩的孔隙度的最小值为4.4%,最大值为27.7%,平均值为19.15%;泉叁段砂岩的渗透率的最小值为0.05 10~(-3)μm~2,最大值为953 10~(-3)μm~2,均值为95.57 10~(-3)μm~2。基于“岩芯刻度测井”,采用非线性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双坨子气田泉叁段单井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研究区5口取芯井神经网络预测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73%,渗透率平均相对误差为45.89%,误差较小。通过对泉叁段单井储层级别的划分及统计,得出泉叁段主要发育Ⅰ类和Ⅱ类储层,储层以发育“中高孔—中渗型”为主。分析泉叁段Ⅸ砂层组的砂体厚度平面图,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储层主要发育在边滩、天然堤微相中。顺着东西向剖面,储层随着河道的摆动迁移而发生变化,顺着河道的方向,储层的连通性是比较好的,呈现条带状形态。在综合研究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建立了泉叁段的构造模型、框架模型、砂组框架模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了泉叁段砂泥岩相模型。在数据分析及得到的变差函数模型基础上,在砂泥岩相控制下,进行孔隙度模拟得到双坨子气田泉叁段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的模拟以孔隙度为第二变量,进行协同模拟得到双坨子气田渗透率分布模型,利用岩相对其约束,进行双坨子气田含气饱和度模拟。建模结果表明:双坨子气田泉叁段的储层总体表现为“中高孔—中渗型”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的分布受到砂泥岩相的明显控制。最后根据建模成果计算得到的双坨子气田泉叁段天然气地质储量为8.51亿方。(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刘运成,阮宝涛,李忠诚,孙艳波,张慧宇[5](2010)在《双坨子气田泉头组第一段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第一段为主力产气层段,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利用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其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进一步识别出边滩、心滩、决口扇、河道滞留、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对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砂体空间分布预测和叁维储层属性建模提供了重要依据。砂体展布受控于沉积微相,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边滩砂体是研究区曲流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心滩砂体是辫状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高恒逸[6](2009)在《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坨子构造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华字井阶地南部,构造整体表现为一被近南北向断层垂直切过的鼻状构造,并位于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双坨子构造勘探发现多个优质气层,泉头组为其主要产气层之一,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泉头组依据岩性划分为四段,泉一段为松辽盆地断陷向坳陷转化的阶段形成,泉二段至泉四段为坳陷沉积阶段形成,泉一段和泉叁段为主要产气层段。泉一段和泉叁段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无论是横向上还是纵向上相变都比较快。储层主要发育在砂体内,沉积相的分布同时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在充分认识该区构造演化、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对泉一段和泉叁段沉积相进行识别与划分,并编制了主力产气层段(泉叁段Ⅸ砂层组、泉一段Ⅲ砂层组、Ⅵ砂层组和Ⅶ砂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总结出该区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泉一段上部(Ⅰ~Ⅴ砂层组)和泉叁段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泉一段下部(Ⅵ~Ⅷ砂层组)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五类微相,边滩砂体最为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决口扇、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四类沉积微相,心滩砂体最为发育。根据岩芯物性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析,将该区储层分为四类,并建立了各类储层的电性识别标准。泉一段储层主要发育“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泉叁段主要发育“中高孔—中渗型”储层。结合沉积相综合分析,认为储集物性最好的是边滩微相储层,其次为心滩微相、决口扇微相、河道滞留微相和天然堤微相。利用铸体薄片和压汞资料研究表明,泉头组储层主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溶扩粒间孔、粒间缩小孔和粒内溶孔四种孔隙类型,孔喉连通性也较好。最后,通过对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的评价,认为天然堤砂体层内非均质性最弱;心滩砂体层内非均质性其次;边滩砂体层内非均质性一般;河道滞留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决口扇层内非均质性最强。泉叁段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要比泉一段储层弱一些。通过对该区泉一和泉叁段构造、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为气藏下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高恒逸,徐国盛,周连德,张萍[7](2008)在《双坨子气田泉一段储层含气性识别与老井挖潜》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主力产气层泉一段为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储层以细砂岩、含砾砂岩为主,电阻率较低,非均质性较强,孔隙类型多样,这给储层的含气性识别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产层段的测井参数及相应的测试结果,利用重迭法和交会图版法分别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区分各类产层的电性特征,建立了一套泉一段气藏低电阻率气层识别标准。根据此方法和标准确定了老井把握性很大的重点挖潜层13个,通过部分层段实际补孔测试获工业气流,证明气层判识准确,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王殿军,李文革[8](2005)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井下节流工艺原理、工具技术指标及适用范围 ,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应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 ,可达到控制气井产量、取消地面加热设备、节约加热用气、降低集气支线管线压力等级和降低气井开采成本的作用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05年01期)
王殿军,李文革,鞠德[9](2004)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井下节流工艺原理、节流工具技术指标、适用范围以及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应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对于控制气井产量、取消地面加热设备、节约加热用气、降低集气支线管线压力等级和降低气井开采成本是大有裨益的。技术通过应用取得了明显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叁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4-10-22)
纪玉峰,洪玲,苏爱武,张忠林,于长武[10](2003)在《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坨子气田是目前吉林油田天然气开发的主力区块 ,正处于开发实验阶段。通过对双坨子气田地质特征的研究 ,结合气田试采动态资料 ,分析了气藏试采动态特征 ,初步认为 :白垩系泉头组叁段以上气藏为小型中低产中低渗岩性构造气藏 ,泉一段、侏罗系气藏为中型中丰度低渗透中产中深常压原生凝析气藏 ;中深部气井产量稳定 ,产气量相对较高 ;浅层气井日产气量相对低于深部气井 ,日产水量较大 ,生产压差大 ;下游用户用气量波动影响较大。同时 ,利用产能试井测试资料和实际生产数据 ,应用经验法、单井产量法、单位压降法和流入流出曲线法综合分析了单井产能 ,从而确定了双坨子气田整体年产气 1.4 5× 10 8m3 的能力 ,年采气速度为 2 .3% ,为双坨子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3年S1期)
双坨子气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的核心。本文论述了双坨子气田建模采用的"相控建模"或"二步建模"方法,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从构造框架开始,先建立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然后构架储层的叁维构造模型,以叁维网格体为基础,对连续测井曲线进行离散化,利用随即建模方法建立储层的砂体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坨子气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水.吉林油田双坨子气田气藏特征[J].石油知识.2019
[2].高兴聚.吉林油田双坨子气田储层叁维地质建模[J].石油知识.2018
[3].韩中喜,王淑英,严启团,葛守国,王春怡.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特征[J].科技导报.2015
[4].杨莉娜.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叁段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5].刘运成,阮宝涛,李忠诚,孙艳波,张慧宇.双坨子气田泉头组第一段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高恒逸.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气藏地质特征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9
[7].高恒逸,徐国盛,周连德,张萍.双坨子气田泉一段储层含气性识别与老井挖潜[J].天然气技术.2008
[8].王殿军,李文革.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
[9].王殿军,李文革,鞠德.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双坨子气田开发中的应用[C].“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叁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4
[10].纪玉峰,洪玲,苏爱武,张忠林,于长武.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产能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