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车站,人员疏散,应急管理
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论文文献综述
祖铭敏,蔡治勇,岳世东[1](2019)在《基于数值模拟的某地铁车站人群紧急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分析地铁疏散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应急疏散策略,达到提高疏散效率的目的。本文以某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为例,运用人员紧急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建立了车站紧急疏散仿真模型,研究了各区域人数变化情况、各连接处的通行速率以及疏散瓶颈位置。结果表明:现行条件下,该车站的疏散预警阈值为2000人,疏散时间约326s;疏散瓶颈出现在站台层疏散楼梯处,拥堵时间约为120s,且站台层人数越多,拥堵时间越长。因此,当超过2000人时,车站应限制人员进出比例,加强人员引导,提高出站效率,确保站内人员可安全、有序疏散。同时,针对疏散瓶颈位置,站厅层自动检票闸机数量的确定应结合楼梯的通行速率,减低人员疏散时间。(本文来源于《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张森,曾坚,刘晓阳,池腾龙[2](2018)在《视觉障碍人群在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更多关心。以视觉障碍人群为研究对象,讨论在紧急状态下,符合他们行为特点的疏散方式。32名被试者在室内进行了3组不同条件下的疏散实验测试,分别为无引导员疏散、每人配置引导员疏散与单引导员集中疏散叁种模式。从实验结果与ANOVA分析可以看出,视觉障碍人群在每人配置引导员情况下与无引导员疏散情况下步行平均速度基本一致,而单引导员集中疏散的模式中,步行平均速度要比其它两种情况高很多。基于实验的观察与数据的分析结果,从建筑内部防灾疏散分区划定、信号引导系统设计以及引导人员配置等几个方面,提出视觉障碍人群的疏散模型。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推进城市、建筑安全设计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8年03期)
郭芳[3](2017)在《行为波动下的人群紧急疏散建模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居民对社会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社会活动所需的公共场所行人分布比较密集,且流动性大。因此,涉及的行人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热门问题。本文在行人流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突发事件下行人应急疏散问题,考虑不同于正常疏散情况下行人群体特有的心理特征(如恐慌、冲动、从众等),分别建立了一般场景、行人对流、可视能力较差叁种场景下行人应急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分析,探讨了叁种场景下行人心理变化等因素对行人流宏观行为特性及疏散动力学机制的影响。此外,还为行人流安全应急疏散及建筑设施的规划提出相关的依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考虑紧急疏散情况下,行人的心理紧张程度对行为波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扩展的含行为波动效应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不同密度下行人的紧张程度幅度、不同行为波动人群比例等因素对行人流应急疏散的影响,并探讨了紧张程度影响下的行人流宏观现象的生成机理。在行人流费用势函数场的基础上,结合一般行人心理特征所表现的恐慌、冲动等行为,引入行为波动的量化公式来反映行人心理的紧张程度导致的行为变化,扩展不舒适度函数,建立含行为波动效应的行人紧急疏散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数值模拟研究行人行为波动参数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并对行人疏散过程中的典型时空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正常疏散相比,突发事件下紧张程度引起的行人行为波动并不一定会引起疏散效率的降低;在低密度下,行为波动的增加可以减少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而在高密度下,行为波动幅度的增大则会导致疏散效率显着下降;疏散人群中,受行为波动影响大的人群比例增加时,疏散时间随之增加;此外,系统的尺寸对疏散效率无明显影响。二、将上述提出的含行为波动效应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紧急状况下通道中的相对行人流,探讨紧张程度幅度、左右行人的不对称效应等因素对行人运动的演化规律及相变影响。基于上述建立的含行为波动效应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考虑突发状况下心理紧张程度对左右两组行人群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及通道中行人偏右行走的习惯,建立了模拟紧急状况下的相对行人流势函数场模型。数值模拟再现了正常状态下相对行人流常见的分层、成行及相分离现象。此外,同正常状态下相比,紧急情况下适度的紧张程度会延缓堵塞的形成;当行人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下,混乱无序非成行现象被观察到;两组行人比例的不对称性将提高过渡相到堵塞相转变的临界密度,进而延缓通道系统被完全堵塞的时间。叁、考虑行人视野受限的客观环境,提出了可视度函数,建立了描述行人视野受限影响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心理紧张程度、可视度半径、行人密度等因素对行人应急疏散的影响。针对行人视野受限的客观环境,考虑到行人视线受限将会导致不舒适度费用的增加,提出可视度函数,建立了行人视野受限影响下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紧张程度、可视度半径、密度等因素对行人流应急疏散的影响。研究表明:紧急疏散过程中,可视能力半径越小,疏散效率越低;可视能力半径不同,紧张程度对疏散效率的影响也不同。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7)
郭芳,李兴莉,白洋[4](2016)在《行为波动效应影响下的人群紧急疏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费用势函数,引入行为波动量化公式反映行人心理紧张程度导致的行为变化,将描述正常疏散的费用势函数场元胞自动机模型扩展至研究行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场景。数值模拟研究了行人行为波动大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并对行人疏散过程中的典型时空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与正常疏散相比,突发事件下紧张程度引起的行人行为波动并不一定引起疏散效率的降低;在低密度下,行为波动的增加可以减少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而在高密度下,行为波动幅度的增大则会导致疏散效率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六卷)》期刊2016-08-06)
刘宇,高瞩,张望梧[5](2015)在《紧急疏散状态下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群疏散过程,利用多项式混沌展开的疏散时间法,分析了人群密度、人群组成、单个人员预动时间等疏散的不确定性参数对人群疏散时间的影响,为公共建筑内管理人员应对紧急事件提供了处置依据。(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蒋桂梅[6](2013)在《大型超市紧急状态下人群疏散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市是人群密集的一个场所,其人群疏散关系到公共安全。人群疏散是建筑安全性能设计中考虑的关键因素,建筑出口条件和人员密度又是人群疏散的关键因素。采用疏散仿真模型对人群疏散进行仿真,着重研究出口条件和人员密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仿真表明,出口宽度和人员密度是关系到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3年05期)
谈冉,杨念[7](2011)在《一个面向紧急疏散的大规模人群运动模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公共场所大规模虚拟人群疏散过程的模拟研究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个面向紧急疏散的大规模人群运动模拟系统,包括系统框架、功能、规模等。其中详细讲解了系统的几个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技术,主要有人群建模和仿真技术、场景建模技术、灾害现象模拟技术、人群疏散控制策略以及海量数据实时渲染技术。最后对人群疏散系统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简单讨论。(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02期)
蒋桂梅[8](2009)在《紧急状态下人群疏散仿真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人群疏散的研究同等重要,一旦紧急事件发生,疏散不及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人员疏散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疏散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微观仿真模型建立流程图,提出了疏散仿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09年17期)
海萍[9](2000)在《人群紧急疏散计算机模型出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院突然失火,人们的第一反应必定是以最快速度逃生。但结果往往是许多人拥堵在门口,疏散速度反比平时电影散场更慢,这很容易酿成悲剧。德国和匈牙利科学家说,他们设计出的一种计算机模型软件,可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00-10-10)
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应该得到更多关心。以视觉障碍人群为研究对象,讨论在紧急状态下,符合他们行为特点的疏散方式。32名被试者在室内进行了3组不同条件下的疏散实验测试,分别为无引导员疏散、每人配置引导员疏散与单引导员集中疏散叁种模式。从实验结果与ANOVA分析可以看出,视觉障碍人群在每人配置引导员情况下与无引导员疏散情况下步行平均速度基本一致,而单引导员集中疏散的模式中,步行平均速度要比其它两种情况高很多。基于实验的观察与数据的分析结果,从建筑内部防灾疏散分区划定、信号引导系统设计以及引导人员配置等几个方面,提出视觉障碍人群的疏散模型。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推进城市、建筑安全设计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论文参考文献
[1].祖铭敏,蔡治勇,岳世东.基于数值模拟的某地铁车站人群紧急疏散研究[J].安全.2019
[2].张森,曾坚,刘晓阳,池腾龙.视觉障碍人群在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8
[3].郭芳.行为波动下的人群紧急疏散建模及特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4].郭芳,李兴莉,白洋.行为波动效应影响下的人群紧急疏散特性[C].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六卷).2016
[5].刘宇,高瞩,张望梧.紧急疏散状态下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
[6].蒋桂梅.大型超市紧急状态下人群疏散仿真[J].现代计算机.2013
[7].谈冉,杨念.一个面向紧急疏散的大规模人群运动模拟系统[J].微计算机应用.2011
[8].蒋桂梅.紧急状态下人群疏散仿真研究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9].海萍.人群紧急疏散计算机模型出世[N].中国商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