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方治疗郁证1例

养心方治疗郁证1例

杨朝晖董耀荣薛经纬(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237)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22-02

陈某,女,55岁,黑龙江人。主诉:失眠2年,加重伴心悸心慌3月。2012年10月9日于我院门诊就诊。病史与现症:患者2年前因失去至亲后出现白天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喜欢独自打发时间,夜间频频出现入睡困难,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寐后易醒,并于静坐时出现双上肢震颤。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拟“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治疗,予斯瑞康联合安定改善症情。患者病情反复,见效甚微。后予美多芭诊断性用药对抗患者双上肢震颤,未见效机。患者四处求医问药,情绪时而激动亢奋,时而闷闷不乐,咽部时有不适感,如有物阻塞,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并出现盗汗,心悸心慌等不适,睡眠质量每况愈下。3月前,患者随女迁移来沪。入沪后患者入夜难安,心悸心慌加重,自觉心前区有跳动感,并伴颜面潮红,心烦,头晕乏力,休息时症状不轻反重。患者形体瘦弱,表情淡漠,情绪紧张易怒,心悸心慌,头晕乏力,盗汗,颜面潮红,双上肢静止性震颤,胃纳较差,溲可便干,寐差。3年前已绝经。患者无相关精神类疾病家族史。舌红苔黄腻,中有裂痕,脉弦细数。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见房性早搏。临床诊断:西医:焦虑-抑郁状态;中医:郁证,肾阴不足兼肝郁气滞证。治则:养心安神,兼以疏肝理气,滋阴降火。方拟:养心方加减。养心方组成:酸枣仁10g,夜交藤10g,黄芩10g,黄连3g,肉桂3g,远志9g,木香9g,合欢皮15g,党参12g,白术12g,茯神12g,柴胡12g;上方加丹参60g,珍珠母60g,灵芝30g,百合30g,天冬、麦冬各20g,生地20g,枸杞20g,生山栀20g,柏子仁20g,火麻仁10g。每日2剂,水煎服,共14贴。二诊:患者药后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心慌心悸较前有所缓解,睡眠情况较前好转,入睡较之以往改善,夜梦繁多,晨起疲惫。大便干结较前好转,但仍排便不爽。胃纳可,小便可。上方去火麻仁,加灵磁石60g,生铁落60g,炙甘草6g,莲子心20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服,共14贴,饭后服用。月后,家属诉患者药后症情改善,心慌心悸较前好转,夜间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双上肢震颤较之以往明显减轻,无头晕乏力,胃口、二便恢复病前状态。后于门诊配药,定期复诊。

按:焦虑-抑郁状态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的原因大多由五志过极、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而导致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五运之气太过或不及导致的“五郁”,即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在治疗上有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对妇人脏躁、梅核气有专篇论述,并提出了“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两方,沿用至今。明清医家开始认识到心理治疗对治疗郁证所起的作用。如清•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有云:“郁病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清代吴尚先《理文》有云:“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本例患者,年老体虚,肝肾渐衰。肾阴不足,心神失养,故心慌心悸。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阳偏亢则内扰心神,则见夜梦烦多。加之患者五旬之年失去亲人,老无所依,多思善虑,肝气郁滞,郁久则化火,故见便干,颜面潮红。董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在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应该注重养心,“心主神明”,故治疗本例以养心安神为主,兼以疏肝理气、滋阴降火。方中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合欢皮、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柴胡、木香疏肝理气;黄连、肉桂交通心肾,引火归元;方中重用灵磁石、珍珠母、铁落、丹参、灵芝、百合重镇养心安神。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安神药无论是养心安神,亦或是重镇安神药都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天冬、麦冬、生地、枸杞、生山栀养心清热;柏子仁、火麻仁润肠通便;炙甘草调和诸药。最重要的一点是,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一定要注意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同心理治疗相结合,方能药到病除。

标签:;  ;  ;  

养心方治疗郁证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