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社会学论文-陈榕梅

班级社会学论文-陈榕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班级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班级社会学

班级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榕梅[1](2015)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本文试图从班级社会学视角对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身份的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班级社会学角度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突破了以往大多数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局限,也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其他学科同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20期)

王晋,赵阳[2](2011)在《促成班级管理由“自为”向“自觉”的转变——《班级社会学》相关观点对教育实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班级社会学》是片冈德雄教授专门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编写的一本科普与学术相结合的着作。片冈德雄是日本着名的教育社会学家,专门研究班级社会学、教学社会学、课程社会学、文艺教育社会学、(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1年04期)

赵钰[3](2009)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发展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很大的群体,其学业不良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班级社会学理论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法,对中职生学业不良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转化策略。首先,本论文对学业不良问题的相关研究,以及班级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班级社会学理论与中职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次,根据班级社会学理论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以及课堂观察表,调查了中职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揭示了中职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状况: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学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班级学习环境、课堂互动、人际关系、班级非正式群体以及班级规模等方面。最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业不良学生的特点以及其学业状况的影响因素。中职校学生学业不良的类型主要有学业性学业不良与行为—情绪性学业不良;单学科学业不良与多学科学业不良;单因果学业不良与多因果学业不良;暂时性学业不良与长期性学业不良。在学业不良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因素中,班级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业不良学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课堂互动影响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影响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情绪;班级非正式群体影响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规模大小影响学业不良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转化措施:首先要创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其次要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第叁要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第四要正确引导班级的非正式群体;第五要适当调控班级规模大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程天君[4](2008)在《班级社会学研究(下):新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鲜活的教育实践及冲突社会学与批判教育学理念,可以得出一种新的"基于抗衡的合作主义"的班级观。这是一种主位、客位互释的班级观,其研究出发点是"班级第一性",目的是为公民社会奠基,其班级历程包括教师权威的施展、学生同辈的竞争以及教师权力与学生权势的互动。对于这种班级观来说,冲突是手段,抗衡是机制,合作是目标。这种班级观需要教师树立解放型权威观,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学生通过良好的班级政治生活来涵养未来公民社会的必备素质。(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08年25期)

程天君[5](2008)在《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班级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叁类传统观点:一是把班级视作保护性的因而学生应该遵从的群体,可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参照群体"、"初级群体"及"共同体"班级观;二是把班级视作管理/控制性的、因而需要学生服从的集体/体系,可称之为管理/工具主义的客位班级观,包括"社会系统"及"集体主义"班级观;叁是价值评判色彩较淡而事实分析色彩较浓的"特殊社会组织"班级观。浪漫主义班级观虽反对压制学生,主张释放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却耽溺于浪漫化的构想而未能探及学生受压抑和宰制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以及学生的抵抗潜能与权力;工具主义班级观则在径直投诚主流意识形态或主动领受既定秩序的前提下,把学生连同教师一起变成了社会制度的部件。(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08年22期)

张志亚[6](2004)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班级社会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班级社会学揭示的两条基本规律:班级编制与课程实施相互制约的规律,班级组织内在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与育人效能正相关的规律。课程改革不能以班级组织的瓦解为代价,因为班级组织本身内含的育人价值是绝对不能放弃的。我国目前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同时,着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教学,将有助于我国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有利于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期刊2004年02期)

王菲[7](2004)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以班级社会学的视角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若干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探究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归因,寻求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论文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班级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归纳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第二部分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以班级社会学的视角提出初中英语学困生具体转化措施与策略。 第一部分,以班级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成因主要有两方面即班级的学习环境和班级的语言环境。班级的学习环境包括:班级的物质环境如班级的座位排放及调换等;班级的社会环境如师生互动、班集体、非言语交流及教师教学。而班级的语言环境则主要是指隐性的语言环境如班级的教室布置和语言情境。上述方面规限了学困生参与班级活动和语言实践的机会,是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第二部分,则根据班级社会学的归因分析提出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转化策略也主要从班级学习环境的改善和班级语言环境的营造这两方面着手。班级学习环境的改善须调整班级物质环境,优化班级社会环境如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创建竞争与合作的班集体,同时还须改进教师教学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情境中呈现与运用语言,强化阅读技能的训练等。而班级语言环境的营造则须充分利用教室空间,美化教室布置,积极创设语言情境。上述转化措施旨在扩大并创造学困生参与班级活动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加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其兴趣,促进其转化。 以班级社会学的视角对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展开研究,突破了学困生研究的心理学层面,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另外,通过以班级社会学视角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归因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具体转化措施与策略,可以为其它学科学困生的转化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祁建敏[8](1997)在《班级社会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班级社会学初探●祁建敏班级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社会体系。美国社会学者帕森斯认为,班级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交互关系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体系。它具有叁个特征:①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②一切行动者所处的社会情...(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1997年12期)

骆风[9](1997)在《推动班级工作改革的向导——简评吴立德的《班级社会学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加强基础教育,借此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应如何强化班级管理与教育,才能最有效的教育好青少年学生,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在理论上、实践上积极探索研究的一大课题。 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最近几年已转向基础教育,强调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是国民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中学则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今天的中小学学生,其政治面貌、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为此,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十分重视加强班级教育(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1997年01期)

片冈德雄,吴康宁[10](1985)在《班级社会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什么是班集体 (1)教育里的班级在大部分国家,学校的教学与生活指导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实施的。当然,在学校全体范围的活动中,或者在教师与学生单独接触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学生的人的形成的问题。但尽管如此,学校的大部分日常教育计划及其实践可以说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种状况的呢?不用说,这是因为"大众教育"的普及所致。由于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1985年03期)

班级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班级社会学》是片冈德雄教授专门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编写的一本科普与学术相结合的着作。片冈德雄是日本着名的教育社会学家,专门研究班级社会学、教学社会学、课程社会学、文艺教育社会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班级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榕梅.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J].校园英语.2015

[2].王晋,赵阳.促成班级管理由“自为”向“自觉”的转变——《班级社会学》相关观点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新教育.2011

[3].赵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程天君.班级社会学研究(下):新论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5].程天君.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6].张志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班级社会学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

[7].王菲.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祁建敏.班级社会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1997

[9].骆风.推动班级工作改革的向导——简评吴立德的《班级社会学概论》[J].教育导刊.1997

[10].片冈德雄,吴康宁.班级社会学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

标签:;  ;  ;  

班级社会学论文-陈榕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