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苏宇轩[1](2019)在《青岛市崂山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研究》文中认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是森林防火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及时发现火情、精准定位火场位置并实时掌握火灾发展态势,才能迅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组织救援队伍扑救,有效降低火灾的危害程度。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林分类型,为提高监控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需要对视频监控点进行合理选址和布局,并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布局方案进行优劣评价,以便进一步优化调整布局方案。本文以青岛市崂山区为研究区,在对研究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建设现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取得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法、实地勘查选址和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从高山远程视频监控点和重点防火区域视频监控点两个方向进行选点布局,并构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对布局方案作优劣评价。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布局的影响因素,根据科学性、层次性、可比性等原则,从单点监控效率、总体监控效率和建设成本等方面确定了 11项评价指标,采用AHP建立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合理布局层次结构评价模型。邀请专家进行标度后,通过yaahp软件的计算,构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评价指标体系。(2)高山远程视频监控点的布局研究,主要依靠ArcGIS软件和DEM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一系列空间分析、提取潜在山顶点和剔除伪山顶点等操作,然后逐一人工选点,再结合可视域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反复优化调整最终得到布局结果。(3)重点防火区域视频监控点的选点布局,首先通过与当地防火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和对研究区林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明确重点区域,而后进行逐一的实地勘察和现场选址。最终得到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布局方案,使研究区的总体监测覆盖率由14.2%提升至80.4%,并对所有公墓、名木古树和重要林区入口等重点防火区进行了全面监控。通过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对该方案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该方案合理性较高,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张毅[2](2019)在《平昌县森林防火建设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保障系统是森林防火工作中三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对于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减少森林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平昌县森林资源丰富,天然林和人工针叶林比重大,易燃类树种分布较广,林下可燃物载量达36t/hm2,一直在持续增加,燃烧因子面宽量大,森林火险等级在《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中定为高风险区,存在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潜在威胁,森林防火形势严峻。2001-2015年平昌县发生森林火灾80起,其中较大火灾8起,一般火灾72起,火场面积103.14hm2,受灾害森林面积91.36hm2。目前平昌县森林防火综合体系还存在林火监测和通讯覆盖度不高、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建设严重不足、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和预防扑救组织困难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平昌县森林资源现状、森林防火现状和多年来的森林火灾成因及特点等进行调查对策分析,以全县天然林区和人工针叶林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全县划分为西部深丘生态保护区、东部-北部低山区和中部-南部浅丘区三大森林防火区域进行建设研究,主要以防火预防监测系统、防火扑救系统和防火保障系统为研究内容,寻求达到《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所要求的标准且适合平昌县的森林防火综合体系。以期为川东北的森林防火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防火预防监测系统方面,构建林火监测体系,实现全县视频了望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火源管理装备建设和野外违规用火监管力度将得到加强;防火应急道路密度和林火阻隔网密度超过标准。(2)防火扑救系统方面,组建专业打火队伍,修建扑火专业队营房,配备先进的灭火机具装备,实现扑火专业队当日到达火场和参与救援火灾率100%。(3)防火保障系统方面,完善宣传教育工程,提供森林航空消防保障,全县森林火场通讯覆盖率达到100%。
李德平[3](2017)在《林业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创建探索》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林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林业储蓄量呈递增的趋势发展,林业防火成了林业工作的重点。实际上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及时的发现森林火灾并迅速采取扑救措施对森林防火的有效开展有重要作用。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创建就是在林业防火中,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相应设备形成的防范森林火灾的重要方式。
陈娟[4](2017)在《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基于森林防火严峻形势的需要,为了加强我国林火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本文以林火行政管理做为研究内容,选取美国做为比较分析的对象,积极探索完善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林火行政管理,是林火行政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宣传,提高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同时依法进行火源管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所展开的行政行为。林火行政管理是依法治火的政府行政行为,主体是负有林火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法律、政策和宣传教育,最终目标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虽然美国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法系不同,但美国分散式的管理体系其整体结构却是完整的,其立法精神所体现出的可持续性、多用途的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其火源管理的法治化、人性化、科学化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宣传教育的多元化是今后我国应宣教工作努力的方向。深入对比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完善我国的林火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林火行政管理,结论如下: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1)创立党政同责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的责任制度;(2)创立终身追责制度,对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党政领导实行终身追责;(3)创立“上下同责”制度,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行政首长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共同责任主体。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1)尽快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防火首长负责制;提升森林防火保障的法律地位;并将林火受灾补偿和移民补偿机制写入《森林法》。(2)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拓展《条例》适用范围;建立紧急状态机制;建立“紧急避险”补偿机制;建立ICS事故指挥系统;构建林火联防行政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森林火灾巨灾保险制度。(3)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审批制度;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免责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4)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实现全国各地方森林法规全覆盖;抓紧制定地方《计划烧除办法》;应当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1)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应当建立地方法规上报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备案制度;无授权的越权行政行为是无效的;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2)创立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创新火源管控机制;创新防火责任机制;创新扑火救援机制。(3)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用文明代替传统;实行“用火告知”方式;实行经济补偿制度。(4)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校合作,加强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跨学科研究。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改进宣传教育的内容使其更人性化;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多样化;发展林火的教育工作使其更常态化;利用科技宣教手段使其更现代化。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最大化实现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目标。
孙虎,顾伟,鲍文龙,李文友[5](2016)在《视频监控系统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林政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文章重点阐述了凉水自然保护区林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肯定了自然保护区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自然保护区林政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和今后改善提高的措施和方向。
孟超[6](2015)在《基于森林防火现状与意义的智慧林业探讨》文中认为森林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态资源,森林火灾一旦大规模发生,会将多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森林火灾的许多不良后果还没法用数字严格计算。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介绍了智慧林业的概念、功能,综合阐述了智慧林业模式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前景与效益评价。
单亦栋[7](2014)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中烟雾识别的监测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森林防火的逐渐重视,森林防火已成为各个省市林业部门首当其冲的责任。在森林防火中,对可见光摄像机视频图像处理、智能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林业、公安、消防等领域。基于摄像机视频图像烟雾识别模式,能有效加强森林防火前期预防与治理,替代了人工视频监控识别的工作任务,在森林防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火灾具有蔓延性,对森林火灾的早期预防能有效控制火灾,降低因火灾而造成的损失。火灾发生之前伴随有大量烟雾产生,而后会出现可见性的火焰,由于森林内一般绿色植物覆盖面积广,遮挡物多,很难在视频监控中发现火焰,当真正发现火灾时,往往已经损失严重,而烟雾具有上升和渗透性,能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显示到视频图像上,与人的思考方式一样,一旦看到大量的烟雾,就会下意识的想到可能有火灾发生了,所以对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中烟雾识别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本人的工作环境与研究领域,实现了对视频中烟雾的识别,提高了森林防火早期预警的效果,与公司研发产品相结合,实现了对森林防火双模式的火情监控,即可见光烟雾识别模式与热成像温度感应模式,双模式监控火情。本文借鉴了前人对烟雾识别的部分技术,同时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监测方法,在不同的探测环境下实现了在巡航中的云台摄像机、静止时的云台摄像机对各种烟雾的识别,对各种干扰物的排除等功能。主要通过对烟雾特性的分析,如烟雾色彩,纹理,扩散方向,以及不同纹理程度的提取与疑似烟雾区域的比例因子的控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静态监测与动态监测)通过对云台的控制,从而识别出烟雾区域。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烟雾能使背景区域模糊,失去纹理信息的特征,使用单帧监测比对疑似烟雾区域的面积与其对应的不同程度所提取的边缘信息的比例因子,同时划分干扰区域,排除干扰问题,减少了误报率。使云台能在巡航状态下监测烟雾的区域。(2)根据烟雾的缓慢移动特征,优化了背景更新的方法,排除了视频图像中突现的物体与运动方向自上而下的物体,同时预防了因摄像机抖动而产生的误报信息。(3)通过两种算法与云台控制的结合,实现了云台在不影响巡航状态下实时的对烟雾的监测,实现了双模式报警。为了实验算法的准确性,根据每一种算法,对不同环境下的视频做了实验对比,对不同的干扰物做了不同的排除方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对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中的烟雾识别有较好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并且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与设计真正的在本人公司的研发产品上的到了实现。
陈燕华[8](2014)在《省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省森林防火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监测预警手段滞后、扑救手段不够科学。在这样的条件下,火灾的高发生率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流失,甚至影响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暴露出我省森林防火及时预警预报难,护林巡查职守难,及时组织扑救难,现场指挥调度难的突出问题。本文研究的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省级森林防火监控体系,能够及时防火报警、迅速分析判断,同时扩大森林防火的监视面,提高灭火人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指挥能力。首先,阐述了森林防火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森林防火预测报警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对系统进行联网架构设计且提出系统技术要求,采用三级联网系统方案,即在监控点+县级、市级、省级三级联网的基础上,对火灾进行预测以及应急指挥,采用数字化网络视频技术对区域内森林资源进行24小时全天候远程视频监控。此外,阐述防火微波监控系统的组成且对比数字微波与模拟微波的优缺点,列举站端监控报警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及配型,分析脉冲电子围栏系统的作用与组成,分析雷电防护系统及其技术措施,介绍站端监控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应用及其配置说明;最后,介绍森林火情自动报警软件及其功能的应用实现,即林火识别软件、烟火目标实时识别以及烟火报警信息的应用与实现。在上述基础上,对省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提出展望,系统的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使用将会使森林防火从传统经验型的定性管理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定量管理,有效地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使得森林防火决策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刘晓丽,胡朝晖,吴玉英[9](2011)在《微波监控远程传输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在传输系统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微波监控远程传输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防火系统的组成及方案实施。
张剑都[10](2010)在《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根据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的对数据的无线传输需求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3G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按照信息流程与业务需求,将现有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和规划中的视频监控、移动指挥车、无人飞机、视频会议、信息发布平台与3G技术进行整合、分析、设计,最终形成全新的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本研究通过对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高速无线传输,并对不同层面的通信设备进行3G网络的融合,解决了在森林防火信息工程中的信息发布不统一协调、监测图像处理不及时、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指挥过程滞后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技术研究结合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与3G技术,完成相应的理论准备,重点研究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应用以及实现方法。(2)明确信息需求森林火灾应急指挥工作信息需求量大,各种通信方式有各自的传输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在指挥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系统的整合。(3)3G技术在系统内的应用总体设计是对现有各平台和信息进行全新整合,着重考虑集成的结构、总体目标、设计的原则、总体要求、系统组成、数据管理、多媒体管理及控制管理。(4)应用实现依据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初步开发3G终端应用软件,阐述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开发系统运行结构,简要展示软件的功能效果,并对其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作出评价。由于森林火灾应急指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运用面广,跨领域知识多,因此文中尚有不足之处,很多问题还需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发现和补充。更深一步的研究还有待后续工作的开展。如何结合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发展森林防火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二、电视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市崂山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质地貌 |
2.3 河流水文 |
2.4 气候特征 |
2.5 植物和森林资源 |
2.6 森林火灾发生概况 |
2.7 崂山区林火视频监控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
2.7.1 研究区林火视频监控布局现状分析 |
2.7.2 研究区林火视频监控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方法 |
3.1 林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1 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3.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1.3 层次评价模型构建 |
3.2 监控点的可视域分析 |
3.2.1 两点之间可视性计算 |
3.2.2 点的可视域算法 |
3.2.3 ArcGIS视域分析模块 |
3.3 基于ArcGIS的高山远程视频监控点布局研究 |
3.3.1 等高线提取 |
3.3.2 山顶点提取 |
3.3.3 拟建点选址 |
3.4 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点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布点 |
3.5 视频监控点硬件设施选用 |
3.5.1 高山监控点硬件设施选用 |
3.5.2 区域监控点硬件设施选用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林火视频监控合理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 |
4.2 高山远程视频监控点布局 |
4.2.1 高山监控点选址 |
4.2.2 高山监控点布局方案优化调整 |
4.3 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点布局 |
4.3.1 崂山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
4.3.2 重点防火区定点 |
4.3.3 重点区域监控点布局 |
4.4 林火视频监控点布局方案确定与优劣评价 |
4.4.1 林火视频监控点布局方案确定 |
4.4.2 林火视频监控点布局方案优劣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调查问卷表 |
个人简介 |
校内导师简介 |
校外导师简介 |
致谢 |
(2)平昌县森林防火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林火预测预报技术 |
1.2.2 林火监测技术 |
1.2.3 防火通讯技术 |
1.2.4 林火阻隔技术 |
1.2.5 林火扑救技术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资源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情况 |
2.1.3 林情概况 |
2.1.4 火源和火情 |
2.2 平昌县森林防火体系现状 |
2.2.1 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 |
2.2.2 防火面临形势 |
2.2.3 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4 必要性分析 |
2.3 研究方法 |
3 平昌县森林防火建设布局 |
3.1 西部深丘生态保护区 |
3.2 东部-北部低山用材林区 |
3.3 中部-南部浅丘工业原料林区 |
4 森林防火预防监测系统 |
4.1 预警和监测预防 |
4.1.1 火险预报预警 |
4.1.2 监测预防 |
4.2 地面巡护预防 |
4.2.1 巡护便道 |
4.2.2 巡护设备 |
4.3 火源管理预防 |
4.4 阻隔带预防 |
4.4.1 防火应急道路 |
4.4.2 生物防火林带 |
4.5 小结 |
5 森林防火扑救系统 |
5.1 扑火专业队建设 |
5.2 扑火机具装备和消防蓄水池建设 |
5.2.1 扑火机具类 |
5.2.2 安全防护类 |
5.2.3 野外生存类 |
5.2.4 工程机械类 |
5.2.5 防火车辆类 |
5.2.6 消防蓄水池建设 |
5.3 森林火灾扑救组织工作 |
5.3.1 组织指挥 |
5.3.2 扑救力量组织 |
5.3.3 做好协调保障 |
5.4 小结 |
6 森林防火保障系统 |
6.1 宣传教育工程 |
6.1.1 常规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
6.1.2 重点时段集中宣传 |
6.2 物资储备库和检查站建设 |
6.3 通信和信息工程 |
6.3.1 固定电话通讯 |
6.3.2 移动通信通讯 |
6.3.3 无线电通讯 |
6.4 森林航空消防 |
6.5 小结 |
7 综合防火体系构建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林业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创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林业防火的现状 |
2 林业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创建 |
2.1 系统构架 |
2.2 系统组成 |
2.3 前端采集定位设计 |
2.4 传输线路设计 |
2.5 终端管理平台设计 |
2.6 软件管理功能设计 |
3 结语 |
(4)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 |
2.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
2.1.1 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
2.1.2 机构设置 |
2.1.3 行政体制的特点 |
2.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
2.2.1 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2.2.2 机构设置 |
2.2.3 行政体制的特点 |
2.3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分析 |
2.3.1 国家行政体制不同 |
2.3.2 管理权适用范围不同 |
2.3.3 组织机构体系不同 |
2.3.4 林火管理协调机制不同 |
2.4 本章小结 |
3 中美依法治火法律体系比较 |
3.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
3.1.1 中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
3.1.3 中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3.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
3.2.1 美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
3.2.2 美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
3.2.3 美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3.3 中美林火法律体系的比较分析 |
3.3.1 立法体制各有不同 |
3.3.2 规范内容各具特色 |
3.3.3 法律体系各有所长 |
3.3.4 防火规划各有侧重 |
3.4 本章小结 |
4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比较 |
4.1 中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
4.1.1 管理的内容 |
4.1.2 火源管理行政措施 |
4.1.3 管理的特点 |
4.1.4 问题和不足 |
4.2 美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
4.2.1 管理的内容 |
4.2.2 管理的措施 |
4.2.3 管理的特点 |
4.3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的比较分析 |
4.3.1 管理目标不同 |
4.3.2 管火政策不同 |
4.3.3 措施手段不同 |
4.3.4 雷击火预测预报重视程度不同 |
4.4 本章小结 |
5 中美林火宣传教育比较 |
5.1 中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
5.1.1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
5.1.2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
5.1.3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
5.2 美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
5.2.1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
5.2.2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
5.2.3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
5.3 中美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比较分析 |
5.3.1 宣教内容各有侧重 |
5.3.2 宣教形式各有千秋 |
5.3.3 宣教效果各具成效 |
5.4 本章小结 |
6 对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启示 |
6.1 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 |
6.1.1 创立党政同责制度 |
6.1.2 创立终身追责制度 |
6.1.3 创立“上下同责”制度 |
6.2 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 |
6.2.1 尽快修改《森林法》 |
6.2.2 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 |
6.2.3 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 |
6.2.4 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 |
6.3 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 |
6.3.1 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 |
6.3.2 创新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 |
6.3.3 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 |
6.3.4 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 |
6.4 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 |
6.4.1 内容人性化 |
6.4.2 形式多样化 |
6.4.3 教育常态化 |
6.4.4 手段现代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5)视频监控系统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林政防火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政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分析 |
1.1 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 |
1.1.1 保护区森林资源简介 |
1.1.2 保护区林政防火工作简介 |
1.2 建设林政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
1.3 林政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 |
1.3.1 系统组成 |
1.3.1. 1 指挥中心 |
1.3.1. 2 前端视频监控系统 |
1.3.1. 3 信息传输系统 |
1.3.1. 4 广播系统 |
1.3.2 系统工作过程 |
1.4 林政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
2 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
2.1 存在问题 |
2.2 解决措施 |
3 结论 |
(6)基于森林防火现状与意义的智慧林业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防火的意义 |
1.1 森林防火的背景 |
1.2 森林火灾的危害及起因 |
1.3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
2 森林防火的发展现状 |
2.1 国外森林防火技术 |
2.2 国内采用的监测方法 |
2.2.1 地面巡护 |
2.2.2 了望台监测 |
2.2.3 航空巡护 |
2.2.4 卫星遥感 |
2.3 国内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 智慧林业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
3.1 智慧林业的定义 |
3.2 智慧林业在森林防火中的实现途径 |
3.2.1 前端部分 |
3.2.2 传输网络 |
3.2.3 后端部分 |
3.3 智慧林业在森林防火中的效益评价 |
3.3.1 经济效益评价 |
3.3.2 生态效益评价 |
3.3.3 社会效益评价 |
4 智慧林业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和意义 |
4.1 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系统的作用 |
4.2 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系统的意义 |
(7)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中烟雾识别的监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森林防火监测方法概述 |
1.3 森林防火烟雾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森林防火烟雾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
1.3.2 国内森林防火烟雾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
1.4 森林防火烟雾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归纳与问题 |
1.5 研究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1.5.3 研究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森林防火视频图像处理与运动目标提取 |
2.1 图像处理 |
2.1.1 图像大小处理 |
2.1.2 图像滤波处理 |
2.1.3 图像灰度化处理 |
2.1.4 图像二值化处理 |
2.2 运动目标提取 |
2.2.1 光流检测法 |
2.2.2 帧间差分法 |
2.2.3 背景减除法 |
2.2.4 方法对比与选择 |
2.2.5 背景减除法的改进 |
2.3 本章小结 |
3、森林防火烟雾属性与特征分析 |
3.1 颜色特征分析 |
3.2 纹理特征分析 |
3.3 运动特征分析 |
3.3.1 运动速度特征 |
3.3.2 运动方向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4、巡航中的云台对烟雾的监测 |
4.1 云台控制 |
4.1.1 派尔高D协议 |
4.1.2 云台巡航策略 |
4.2 可见光摄像机视频流读取 |
4.2.1 摄像机初始化 |
4.2.2 摄像机视频流获取 |
4.2.3 摄像机回调函数取帧 |
4.3 视频图像预处理 |
4.4 疑似烟雾区域划分 |
4.5 干扰事件排除 |
4.6 实验与分析 |
4.7 环境学习 |
4.8 本章小结 |
5、静止状态下的云台对烟雾的监测 |
5.1 疑似烟雾区域划分 |
5.2 运动检测 |
5.3 干扰事件排除 |
5.4 实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森林防火烟雾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
6.1.1 系统结构 |
6.1.2 功能设计 |
6.2 开发工具 |
6.2.1 图像处理库 |
6.2.2 算法实验工具 |
6.2.3 编程环境 |
6.3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省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1.1.3 建设需求及其工程价值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二章 系统建设总体需求分析 |
2.1 系统综合分析 |
2.2 设计依据 |
2.3 系统建设功能需求 |
2.3.1 系统建设需求 |
2.3.2 系统功能需求 |
2.4 系统特色 |
第三章 系统联网架构设计与系统技术要求 |
3.1 方案架构说明 |
3.1.1 监控点+县级林业部门 |
3.1.2 市级林业部门 |
3.1.3 省级信息指挥及视频监控中心 |
3.2 系统配置技术要求 |
3.2.1 防火微波监控系统 |
3.2.2 站端监控报警系统 |
3.2.3 脉冲电子围栏系统 |
3.2.4 雷电防护系统及其技术措施 |
第四章 站端监控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4.1 概述 |
4.2 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
4.2.1 太阳能板 |
4.2.2 风力发电机 |
4.2.3 系统控制器 |
4.2.4 电源逆变器 |
4.2.5 蓄电池 |
4.3 负载功率计算 |
第五章 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及其功能应用实现 |
5.1 林火识别软件 |
5.1.1 林火识别软件总体技术要求 |
5.1.2 烟火目标实时识别应用实现要求 |
5.1.3 烟火报警信息应用实现要求 |
5.1.4 软件主要功能 |
5.2 地理信息系统 |
5.3 通信记录系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透雾摄像机 |
2、专用变焦镜头 |
3、变速高精度云台 |
4、一体式防护罩 |
5、激光照明器 |
6、红外日夜彩色枪型摄像机 |
7、高清网络编码器 |
8、磁盘阵列RK-IPS系列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9)微波监控远程传输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微波监控远程传输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 |
3. 实现功能 |
A.图像传输 |
B.控制指令传输系统 |
C.显示端 |
4. 设计原则 |
(1) 设计要求 |
(2) 中继站采用中频中继不解调方式, 节约用户资金。 |
5. 方案特点 |
1) 系统设计框图 |
2) 系统框图描述 |
3) 系统远程监控功能概述 |
4)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 |
6. 特点 |
7. 微波传输设备技术参数 |
8. 系统配置 |
(10)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 研究的技术方法 |
1.5.1 GPS技术简介 |
1.5.2 3G技术简介 |
1.5.3 GIS技术简介 |
1.5.4 遥感技术 |
1.5.5 森林防火通讯技术 |
1.6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
1.6.1 存在问题 |
1.6.2 研究前景 |
1.7 研究的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2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需求与系统分析 |
2.1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需求 |
2.2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流程 |
2.3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层次结构 |
2.4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业务流程 |
2.5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的使用状况 |
3 3G技术及其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可行性分析 |
3.1 3G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
3.1.1 3G技术介绍 |
3.1.2 3G技术的特征 |
3.1.3 3G主要技术标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
3.1.4 3G技术各标准的组网方式 |
3.2 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通信中的定位及可行性分析 |
3.2.1 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信息传输方式 |
4 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
4.1 3G技术在灾情实时监控中的应用分析 |
4.1.1 3G移动定位技术(A-GPS) |
4.1.2 基于3G技术的远程灾情视频监控 |
4.1.3 无人飞机监控 |
4.2 3G技术在应急通信指挥中的应用分析 |
4.2.1 应急移动指挥中集成3G技术的实现 |
4.2.2 应急通信指挥车中集成3G技术的实现 |
4.3 3G技术在指挥扑救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
4.3.1 在视频指挥会议系统中集成3G技术的实现 |
5 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平台设计 |
5.1 集成平台设计总体目标 |
5.2 集成平台设计原则 |
5.3 3G技术与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平台的总体设计 |
5.3.1 集成平台系统组织结构图 |
5.3.2 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平台的功能划分 |
5.3.3 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平台的信息流程 |
5.3.4 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系统的集成平台工作示意图 |
5.4 系统硬件支持 |
6 基于3G技术的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终端的软件实现 |
6.1 开发工具简介 |
6.1.1 Windows Mobile平台 |
6.1.2 JAVA |
6.2 3G终端集成软件系统运行结构图 |
6.3 系统实现结果 |
6.4 运用与评价 |
6.5 小节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电视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市崂山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合理布局研究[D]. 苏宇轩.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平昌县森林防火建设体系研究[D]. 张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林业防火远程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创建探索[J]. 李德平. 低碳世界, 2017(32)
- [4]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D]. 陈娟.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5]视频监控系统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林政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 孙虎,顾伟,鲍文龙,李文友. 森林防火, 2016(01)
- [6]基于森林防火现状与意义的智慧林业探讨[J]. 孟超. 森林防火, 2015(04)
- [7]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中烟雾识别的监测与研究[D]. 单亦栋.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8)
- [8]省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D]. 陈燕华. 福州大学, 2014(09)
- [9]微波监控远程传输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 刘晓丽,胡朝晖,吴玉英.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04)
- [10]3G技术在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研究[D]. 张剑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