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烟危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危害,公共场所禁烟,控烟法规
吸烟危害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青,石建辉,曹远,徐露婷,齐力[1](2019)在《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危害认知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来,北京市≥15岁人群对吸烟危害认知的变化情况。方法数据源于2014年和2016年北京市成人烟草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样本覆盖北京市16区。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使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100个监测点的有效个人问卷8 484份和9 372份。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R 3.4.4软件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15岁人群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北京市≥15岁人群对吸烟导致肺癌、心肌梗死、中风和阴茎勃起障碍的综合知晓率由2014年的27.4%上升到2016年的30.3%(P=0.010)。认同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比例由34.8%下降到23.6%(P<0.001)。结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对公众了解吸烟危害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5期)
陈骁,李新伟,陈琳,陈海德,李伟健[2](2019)在《不同危害对象条件下的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吸烟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且吸烟者往往对吸烟行为呈积极态度、缺乏戒烟动机。吸烟警示信息是一重要宣传途径,在控制吸烟率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吸烟警示信息存在框架效应,即收益框架(强调戒烟或不吸烟的益处)对预防吸烟或干预戒烟效果优于损失框架(强调不戒烟或吸烟的危害),这被称为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吸烟危害对象会对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危害对象为朋友的吸烟警示抑制个体吸烟程度比危害对象为自己的吸烟警示高。根据心理距离建构水平理论,社会距离是心理距离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心理距离越近的事物,人们看待它的角度就会越具体,例如朋友与自己。已有研究尚未考察"家人"这一重要危害对象。家人相对于朋友而言,心理距离要相对更近些,尤其在中国。研究以30名吸烟者为被试,实验参照May(2015)研究中的范式,采用2(框架类型:收益框架、损失框架)*2(危害对象:家人、朋友)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吸烟态度、戒烟动机。结果发现,在吸烟态度上,框架类型主效应显着,使用收益框架警示信息条件下,被试对吸烟的消极态度要高于损失框架条件下。危害对象主效应显着,在以家人为危害对象条件下,被试对吸烟的消极态度高于朋友。在戒烟动机上,框架类型和危害对象之间交互作用显着,在损失框架下,以家人为危害对象显着高于以朋友为危害对象;而在收益框架下,两者无显着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了在吸烟态度上存在着警示信息框架效应,吸烟者在收益框架警示信息下对吸烟的消极态度要高于损失框架;而在戒烟动机上框架效应只存在于家人作为危害对象时,即使用损失框架表述以家人为危害对象的警示信息条件下,被试戒烟动机要高于收益框架条件下。对吸烟者而言,危害对象为家人时劝说效果要优于危害对象为朋友。未来的戒烟干预实践需要进一步推广收益框架和以家人危害对象的吸烟警示信息,发挥收益框架的劝说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3](2019)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吸烟的危害你都知道吗?》一文中研究指出①致癌作用: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还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②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吸烟是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③对呼吸道的影响: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④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马丽娜,罗彦,周亮,卞晨阳,徐静东[4](2019)在《湖北省农村居民吸烟行为、二手烟暴露及危害认知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居民的吸烟行为、二手烟暴露及烟草危害认知度,为开展烟草危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湖北省12个农村监测点随机抽取300个家庭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抽样设计及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湖北省人口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使用■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湖北省15岁以上农村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8.71%,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5.01%,主要集中在45~64岁人群,女性吸烟率为1.42%;二手烟暴露比较高的场所主要是网吧、餐厅以及室内工作场所;14.53%的农村居民知晓吸烟可引发四种疾病,其中,可导致肺癌的知晓率最高,占83.30%;二手烟可导致成人心脏病、肺癌以及儿童肺部疾病的知晓率为31.41%。结论湖北省15岁以上农村居民男性吸烟率偏高,对烟草危害认知度较低,需针对特定人群开展重点干预。(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本刊编辑部[5](2019)在《肺结核病患者吸烟 危害超乎你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吸烟百害而无一益,可谓众所周知,然而很多人知道却不等于想戒掉,对于吸烟的肺结核患者,尤其必须马上、立刻、坚决、果断地戒掉你手中的烟。吸烟促使患者病情加重肺结核患者主要症状是咳嗽,若再加上吸烟等于"雪上加霜",吸烟的患者咳嗽更容易发生痰血、甚至大咯血,影响肺结核病变愈合,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和播散。(本文来源于《健康向导》期刊2019年04期)
文东国[6](2019)在《你知道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么》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许多人明知道吸烟的危害大,却仍然无法戒烟,直至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时,才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香烟燃烧时可释放出近40多种有毒化学物质,主要以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刺激性烟雾为主,不仅对吸烟者本身的多个系统造成消极的影响,而且还会给间接吸烟者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吸烟众多不良的影响当中,属吸烟对人体心血管造成的影响最为巨大,吸烟的时间越长,对心血管造成的影响越深,不仅影(本文来源于《保健文汇》期刊2019年08期)
罗彦,马丽娜,黄希骥,卞晨阳,徐静东[7](2019)在《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行为及烟草危害认知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行为及对烟草危害认知现况,为烟草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24个县(市、区)中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知识和态度等。共获得有效问卷6 301份。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并进行χ~2检验、Mantel-Haenszel 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湖北省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4.8%(95%CI:23.6%~26.0%),每日吸烟率为20.5%(95%CI:19.4%~21.6%),吸烟者日均吸14.4支(95%CI:13.8~15.0支)卷烟。男性现在吸烟率(47.3%)与每日吸烟率(39.6%)均高于女性(分别为2.1%和1.2%),农村居民现在吸烟率与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8.7%、25.3%)均高于城市居民(分别为22.0%、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64岁年龄组的现在吸烟率与每日吸烟率最高(分别为29.9%、26.3%)。湖北省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对吸烟导致肺癌的知晓率较高,为89.5%(95%CI:88.6%~90.4%),对吸烟导致中风、心脏病和阴茎勃起障碍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5.2%(95%CI:43.8%~46.6%)、50.7%(95%CI:49.3%~52.1%)和26.4%(95%CI:25.2%~27.6%),对吸烟导致所有4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21.8%(95%CI:20.6%~23.0%)。结论湖北省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烟草流行现状较为严重,对烟草危害认知程度不够全面,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吸烟行为的差别,探索适宜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9年07期)
徐燕[8](2019)在《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患者的胸骨后一般会有剧烈而持久疼痛感,同时伴有一定的发热,红细胞沉降率速度加快、白细胞数量增多,除此之外还可发生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以往心肌梗死一般好发于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因其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之下或者是高血脂状态之下等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心肌梗死,为(本文来源于《保健文汇》期刊2019年07期)
[9](2019)在《研究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吸烟危害更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该研究估计,世界上每5个死亡的人当中就有1人死因与饮食不合理有关。不合理的饮食会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许多慢性病。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克里斯托弗·默里表示,过去20年来,钠、糖和脂肪一直是膳食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尽管如此,这项研究的评估表明,饮食方面的主要风险因素是钠摄入量较高和全谷物、水果、坚果、蔬菜等健康食物摄入量较少。研究还强调,各国都有必要采取全面干预措施,推动健康食品的生产、分销和消费。报道称,该研究涉及的15种膳食元素包括水果、蔬菜、豆类、谷物、坚果、牛奶、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10](2019)在《女性吸烟有什么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经失调与痛经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女性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如月经初潮推迟、经期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提前到来、闭经或经量稀少,严重的甚至影响受孕。另外,吸烟可使血管收缩,从而引(本文来源于《伴侣》期刊2019年06期)
吸烟危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吸烟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且吸烟者往往对吸烟行为呈积极态度、缺乏戒烟动机。吸烟警示信息是一重要宣传途径,在控制吸烟率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吸烟警示信息存在框架效应,即收益框架(强调戒烟或不吸烟的益处)对预防吸烟或干预戒烟效果优于损失框架(强调不戒烟或吸烟的危害),这被称为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吸烟危害对象会对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危害对象为朋友的吸烟警示抑制个体吸烟程度比危害对象为自己的吸烟警示高。根据心理距离建构水平理论,社会距离是心理距离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心理距离越近的事物,人们看待它的角度就会越具体,例如朋友与自己。已有研究尚未考察"家人"这一重要危害对象。家人相对于朋友而言,心理距离要相对更近些,尤其在中国。研究以30名吸烟者为被试,实验参照May(2015)研究中的范式,采用2(框架类型:收益框架、损失框架)*2(危害对象:家人、朋友)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吸烟态度、戒烟动机。结果发现,在吸烟态度上,框架类型主效应显着,使用收益框架警示信息条件下,被试对吸烟的消极态度要高于损失框架条件下。危害对象主效应显着,在以家人为危害对象条件下,被试对吸烟的消极态度高于朋友。在戒烟动机上,框架类型和危害对象之间交互作用显着,在损失框架下,以家人为危害对象显着高于以朋友为危害对象;而在收益框架下,两者无显着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了在吸烟态度上存在着警示信息框架效应,吸烟者在收益框架警示信息下对吸烟的消极态度要高于损失框架;而在戒烟动机上框架效应只存在于家人作为危害对象时,即使用损失框架表述以家人为危害对象的警示信息条件下,被试戒烟动机要高于收益框架条件下。对吸烟者而言,危害对象为家人时劝说效果要优于危害对象为朋友。未来的戒烟干预实践需要进一步推广收益框架和以家人危害对象的吸烟警示信息,发挥收益框架的劝说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烟危害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青,石建辉,曹远,徐露婷,齐力.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危害认知变化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9
[2].陈骁,李新伟,陈琳,陈海德,李伟健.不同危害对象条件下的吸烟警示信息框架效应[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吸烟的危害你都知道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4].马丽娜,罗彦,周亮,卞晨阳,徐静东.湖北省农村居民吸烟行为、二手烟暴露及危害认知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本刊编辑部.肺结核病患者吸烟危害超乎你想象[J].健康向导.2019
[6].文东国.你知道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么[J].保健文汇.2019
[7].罗彦,马丽娜,黄希骥,卞晨阳,徐静东.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行为及烟草危害认知现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
[8].徐燕.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J].保健文汇.2019
[9]..研究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吸烟危害更大[J].食品工业.2019
[10]..女性吸烟有什么危害[J].伴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