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共性论文-高晗

媒体公共性论文-高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体公共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传播,公共性,公共利益,公众

媒体公共性论文文献综述

高晗[1](2019)在《公共传播——新媒体赋权下的公共性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传播是近年来专家学者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新媒体异军突起,公共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公共性一直是传播媒体属性之一,社会思潮多元的现代社会尤为需要公共传播发挥作用,分析其要素构成、其价值所在及其实现途径,方能够让公共传播大放异彩。(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封莎[2](2019)在《颠覆与超越:论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艺术秉承艺术颠覆与超越的特性,不仅在技术和材料上产生了变革,而且在内容价值、参与对象、展示空间上充分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走出实体空间,打通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在与观众互动中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实现了对现实的哲学反思。(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曾昕[3](2018)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独特性与公共性:公共空间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空间通过思考和交流公共事务,促进社会向更民主的方向发展。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生产",也促成了"公共空间"的转型,成为当下中国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网络文学带有青春化的写作姿态,其表达体现了青年文化的意义和特点。网络文学走向市场促进了媒体和社会对于青年文化建构力的关注度,也扩大了青年对于文学及相关议题交流探讨的丰富性。本文在梳理文学公共空间发展及其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青年文学在网络空间形成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并反思青年文学话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独特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辑刊)》期刊2018年02期)

任樱[4](2018)在《分析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分析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为重点进行阐述,从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公共性、自媒体发展所遵循的道德底线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自媒体传播效果,为满足我国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做铺垫。(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30期)

张韵[5](2018)在《网络中立:平台型媒体的传播公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的崛起意味着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正在取代传统大众媒体,成为影响当前社会信息分发和传播的枢纽节点。而大型互联网平台却往往通过自我宣称网络、平台或算法中立,来规避公共传播责任。通过对传统网络中立概念的梳理与反思,并将其重新置于传播公共性的视阈中,网络中立的意涵并不仅仅指涉互联网基础设施层面,应同时兼顾内容再现和社会互动的层面。以传播公共性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再现和互动的叁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互联网平台通过内容生产者与用户的网络接入获得了主导权力,其算法机制对信息分发过程的介入进一步背离了内容再现的非歧视原则,而用户受困于"围墙花园"的同时,又被大量攫取个人隐私数据。因此,网络中立原则不仅不是平台型媒体规避公共责任的理由,反而更应该成为互联网平台承担公共信息传播责任的规制力量。(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8年08期)

卞强,刘秀梅[6](2018)在《隐私表达的媒体公共性与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私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主体自愿的原则下可以公开表达。大众传媒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隐匿性,确实给隐私表达的主体提供了可以敞开心扉的平台。但是,作为公共资源的媒介,其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职能与传递个体隐私之间就形成了矛盾,同时媒体的公开性又使隐私信息得以大量传播,这又对伦理道德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旨在剖析媒体中各种隐私现象,探讨隐私表达对媒体公共性的掠夺和对伦理道德的反叛。(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2期)

赵丽媛[7](2018)在《新自由主义、技术革命与学术公共性:重塑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兴起,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结果,而另一方面,其产生和兴起的过程又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同步。当前国内有关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多为经验主义研究,对于传播与政治经济权力之间关系研究较少。在当前社会语境下,运用宏观视角重新反思被意识形态遮掩的新媒体发展之路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运用宏观视角,对于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传播研究进行反思,以寻求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8年07期)

李凌凌[8](2018)在《重建媒体的公共性——“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后真相"一词走红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其对荒诞政治现实的解释力引发各界关注。"情感比事实更重要"的"后真相"心理正带来一场传播危机。社交化传播、碎片化阅读的新传播情景正在冲击传统新闻业,调查性新闻和深度报道式微,情绪成为驱动传播的最大动力。诱发人们强烈情感倾向的是现代社会的利益多元和阶层分化,社交媒体的技术偏向和网络空间的群体心理又加剧了负面情绪的传播。建议通过重拾"公共新闻"理念、加强事实核查和开发多种经济模式来重建媒体的公共性,同时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以抵御"后真相"时代可能的民粹主义风险。(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8年02期)

周思思[9](2018)在《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媒体播音主持中的公共性功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生产、传播的格局发生了改变,也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广播电视等公共传媒作为特殊的社会公众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大众娱乐等公共性功能。是政府对外宣传的中心、信息发布的平台,公共性是广播电视的本质属性。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播音主持工作中通过有声语言、副语言等准确传播,打通媒体责任实现的渠道,时刻体现媒体公共性的功能,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履行媒体责任的表达途径,坚持自律与他律,使媒体的传播工作符合新闻规律,体现广播电视的公共性职能。(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张殿元[10](2017)在《融通、拓展及其影响:新媒体时代广告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哈伯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广告和公共领域的表现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多样化。首先,由于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及其向私人领域的成功扩张,赢得了广告的眷顾;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本在网络新媒体领域加速扩张,互联网产业的高度集权化倾向,导致对公共利益的不断冒犯,以消费意识削弱了公民意识;再次,广告对公众的信息获取、信息质量、信息形态的制约影响了公共领域的形成;最后,新媒体广告通过精准营销、口碑传播和非市场化操作重新定义了它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有可能使公共讨论和舆情民意受商业广告的影响降低。随着广告等商业信息的染指,新媒体公共领域中公和私的边界逐渐模糊,身份认同将取代权力成为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关键词。(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7年11期)

媒体公共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媒体艺术秉承艺术颠覆与超越的特性,不仅在技术和材料上产生了变革,而且在内容价值、参与对象、展示空间上充分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走出实体空间,打通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在与观众互动中完成了作品的创作,实现了对现实的哲学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体公共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晗.公共传播——新媒体赋权下的公共性反思[J].新媒体研究.2019

[2].封莎.颠覆与超越:论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J].新闻知识.2019

[3].曾昕.新媒体语境下的独特性与公共性:公共空间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文学[J].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18

[4].任樱.分析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J].传播力研究.2018

[5].张韵.网络中立:平台型媒体的传播公共性[J].学术界.2018

[6].卞强,刘秀梅.隐私表达的媒体公共性与伦理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8

[7].赵丽媛.新自由主义、技术革命与学术公共性:重塑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J].报刊荟萃.2018

[8].李凌凌.重建媒体的公共性——“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危机[J].当代传播.2018

[9].周思思.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媒体播音主持中的公共性功能建构研究[J].传媒论坛.2018

[10].张殿元.融通、拓展及其影响:新媒体时代广告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哈伯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J].新闻界.2017

标签:;  ;  ;  ;  

媒体公共性论文-高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