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药剂科配送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07-02
【摘要】目的探究每个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医护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再到每个家庭。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应用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及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结论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了生存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能使代谢得到控制。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健康
1健康教育的技巧
我们所针对的是非医学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尽可能使用老人熟悉的语言讲解宣教。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③注意条理性:老年患者记忆力、听力等功能下降,医护人员应重点突出控制语速,方便老年患者接受。
2健康教育的方式
采取举办集体讲座、提供有关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鼓励患者家属参加,使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在控制疾病、防治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宣传科学的康复、护理生活和饮食锻炼等知识,使更多的患者战胜疾病。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饮食指导
根据血糖生成指数来合理安排饮食。首先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和中和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严格限制纯糖食物、甜点等的摄入。其次,要合理搭配食物,粗粮、细粮搭配食用。第三,要选用科学的加工和烹饪方法,精细加工的过程不仅使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变成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还会使营养成分减少。
3.2心理指导
由于糖尿病病人长期用药和对饮食的控制,加上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多,心理上有很大负担,烦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3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受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并发症,增强肌体的适应能力。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项目:根据年龄、本人爱好、身体状况和现有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1.运动项目:如步行、上下楼梯、关节操、器械训练等。2.运动时间:坚持有规律的运动,2~3次/日,运动时间在餐后0.5h到1h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实施运动治疗。每次运动量至少30min,每天运动至少60min。3.运动强度:以下面两个标准判断,达到其中之一即为达标:a.运动中安全脉率达到170-年龄,并持续10~15min,指导患者在运动中自己测量脉率30秒,乘以2即得出数值。b.身体发热、皮肤有微汗,感觉轻松愉快,有轻度的疲乏感,休息10~15min后好转,次日不感觉疲劳。4.运动步骤:热身运动-强度运动-放松运动。5.运动安全:运动前选择合适、宽松的衣服和鞋袜;随身携带2~3颗糖块、糖尿病急救卡。
3.4自我血糖监测的指导
为了使血糖保持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尿糖的测定能间接了解血糖情况,利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除空腹血糖外,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指导学会使用血糖监测仪、怎样保护血糖仪使其测出准确的血糖。
3.5用药指导
用药要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糖尿病分型、体型胖瘦、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不同,结合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情况,有针对性地选药以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应个体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药物用法要正确,磺脲类降糖药物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正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好;拜糖苹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1]。
4小结
社区生活着不同年龄的人群,其中易患糖尿病高危人群较多,社区人群缺乏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有文献报道,只有6%社区人群知道和了解糖尿病,50%~80%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通过开展社区预防性的健康教育,使得社区人群能够了解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提高了社会群体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对社区人民经常进行家访指导使建立正常的健康行为,正确认识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患者进行的日常自身护理,因此向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糖尿病教育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越来越成为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一个新的理念——糖尿病教育者认证被介绍给了国内[3]。
参考文献
[1]范丽凤.血糖仪出现误差的10大原因与对策.糖尿病新世界,2004,04:45-46.
[2]王正英.糖尿病社区健康宣教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1-652.
[3]郭晓蕙.我国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糖尿病教育者培训体系.人民网,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