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路基论文-陈钢

复合路基论文-陈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路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

复合路基论文文献综述

陈钢[1](2019)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速公路匝道软基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粉喷桩复合地基,针对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垫层厚度,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粉喷桩复合地基存在临界桩长,适宜的桩长才能有效控制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随着粉喷桩桩径的增大,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均逐渐减小,但桩径过大对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粉喷桩桩间距或垫层厚度的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变化均不明显,粉喷桩桩间距过小或垫层厚度过大均不能有效控制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且导致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增大。(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10期)

禹贵香[2](2019)在《水泥硅粉复合剂提升公路路基与底基层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粉是工厂在高温熔炼硅及硅铁的过程中,将逸出的烟尘进行回收而形成的一种废弃粉末材料,其已经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添加材料。基于现有路基和底基层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以废物再生利用为出发点,文中尝试将废弃硅粉用于公路路基和底基层加固中。在室内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击实试验、CBR测试、无侧限抗压以及劈裂抗拉试验)以明确其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废弃硅粉是一种良好的添加材料,可以提高路基和底基层结构的水分不敏感性,有利于现场碾压施工;此外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路基的CBR值、底基层结构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但所有试验结果与废弃硅粉掺入量之间并不是呈线性关系,而存在一个3%的最佳掺入比。在后续研究中,将开展大量微观试验以明晰内在微观机制,同时将会把硅粉用于工程实践中,以确定现场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10期)

曾国东,王佳,徐奋强,洪宝宁[3](2019)在《桩土复合路基垫层剪切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桩土复合路基垫层在调节承载方面的特点,研究垫层的剪切受力特性,以解决桩土应力比、垫层变形问题。借助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分析垫层剪切破坏特点,推导获得了剪切破坏角、极限桩土应力比、最佳桩间距的表达式。表达式说明:垫层承载的调节作用取决于垫层内摩擦角和刚度的取值;复合路基现场静载试验和实例计算均表明:表达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戴文革[4](2019)在《复合泡沫混凝土用作寒区高铁路基保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寒区铁路路基稳定性及列车行车安全的土体冻胀融沉现象,提出内嵌聚苯乙烯的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复合拼装式保温板作为基床表层保温强化层。对粉煤灰泡沫混凝土进行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并讨论内插聚苯乙烯复合板的铺设方式。结果表明,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在粉煤灰掺量达到50%时最大,为0.247 2 W/(m·K);抗压强度在粉煤灰掺量30%时最大,为14.10 MPa;抗折强度在粉煤灰掺量为20%时最大,为4.8 MPa。综合考虑各参数变化趋势,建议采用粉煤灰掺量为30%的泡沫混凝土作为寒区路基保温强化层材料基体,并将聚苯乙烯保温块填充以增加保温效果,按照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铺设于基床表层,以确保路基稳定性及行车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越,孙红,葛修润,朱东鹏,陈建兵[5](2019)在《路基宽度对多年冻土区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降温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大多属高温冻土、极易受工程的影响产生融化下沉,多年冻土区宽幅公路聚热效应尤明显,路基宽度的增加会导致路基病害加重,路基稳定性问题已成为青藏道路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是一种主动降温措施。为研究其在宽幅公路的冷却效果及路基宽度的变化对路基降温效应的影响,基于块石层和通风管中空气的流速场和多孔介质传热的温度场的特征,采用两相物理场耦合关系,在考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路基两侧阴阳坡的条件下对宽幅公路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路基施工后10年间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素土路基,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在路基下侧形成稳定冰核,对宽幅公路的冷却效果更为显着,宽度对路基的风速场和温度场影响明显。路基宽度增大,透壁式通风管风速减小,块石层风速增加,冰核面积及其下移深度增长速率变小,路基稳定时间加长,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的降温效应逐渐减弱。当路基宽度大于32 m时,块石层风速增长速率明显放缓,低温区域面积增长速率及边缘深度下移增长速率下降,路基稳定时间延长,零温线上升高度减小。(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谭博盛,邓超[6](2019)在《台背新填土水泥碎石桩复合路基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省某高速公路盖板通道台背新填土路基水泥碎石桩处置前后路用指标进行现场试验,比较分析水泥碎石桩施工前后路基回弹模量及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变化规律。试验表明:水泥碎石桩可提高新填土路基回弹模量,复合路基回弹模量满足高等级公路回弹模量大于30 MPa的要求;复合路基载荷试验中回弹变形主要发生在第一级卸载和最后一级卸载时,中间各级卸载时回弹变形差异较小,具有类土石混合体路基变形性质;复合路基载荷试验中的总回弹变形均值和中间各级回弹变形均值预测复合路基回弹模量与桩土面积置换率下桩土材料模量得到的复合模量差异较大;水泥碎石桩施工一定程度上增加路基深部土体强度,但桩顶下部1. 0~1. 5 m范围内,由于桩体施工能量大且上覆土压力不足而发生路基土体扰动破坏。(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昌群[7](2019)在《用半桥-边坡复合路基结构拓宽山区道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现阶段我国公路的使用情况,发现交通量随着经济的增长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而道路的承载能力、质量及安全性在不断下降,导致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着较多阻碍,所以需要对这些道路工程进行改扩建处理。但是由于很多需要重新进行改扩建施工建设的道路工程地处地形地质条件恶劣的山区,需要施工单位采用半桥-边坡路基结构进行高质量的改扩建处理。基于此文章以山区道路拓宽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扩建施工基本情况及应用的半桥-边坡复合路基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采用该结构完成道路拓宽施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而为更多承接山区道路拓宽施工业务的施工单位,提供半桥-边坡结构应用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07期)

卢谅,石通辉,杨东[8](2019)在《置换减载与加筋复合处理方法对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常见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了一种置换减载与加筋相结合的复合路堤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具有一定刚度的PVC管置换路堤填土,减轻路堤自重荷载的同时发挥圆管的加筋作用,使得地基中附加应力减小,从而达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目的。为了验证该技术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效果,开展了置换减载与加筋复合处理路堤与未经处理普通路堤的大型模型试验,通过观测其在多级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规律及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沉降理论进行分析验证,揭示了置换减载与加筋复合处理方法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机制。该成果为加筋路堤或轻质置换路堤的设计及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宋国壮[9](2019)在《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复合注浆强化理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等地区岩溶发育广泛,地下水长期作用使下卧基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极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甚至坍陷,严重威胁高速铁路上部结构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因此,对岩溶地基进行强化加固与变形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注浆技术既可以封堵地下水又能对破碎岩体进行充填加固,在地下工程灾害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受限于注浆工程的隐蔽性与被注岩土介质的各向异性,针对复杂岩溶发育地基的注浆材料、加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相关注浆设计和施工方案亟需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为满足列车运行的高标准,对于岩溶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新建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强化注浆关键技术为研究背景,针对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工程稳定性及其对注浆加固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对新型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材料(Modified Polymers-Cement,MPC)展开了研发与性能控制试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探究了地下水作用下水泥复合浆液岩溶裂隙注浆扩散规律与堵水机理。结合注浆治理现场试验,提出了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复合注浆强化加固关键技术。最后,分别对路堤填筑荷载和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岩溶地基变形特征与路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构建了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变形控制与路基稳定性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开展了新型高聚物-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Modified Polymers-Cement,MPC)研发与性能控制试验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强化加固的不同可泵期材料最佳组分及掺量。MPC浆液具有泵送性能可控、体积稳定性与后期强度高于传统注浆材料等方面的性能优越性。从硬化浆体流变-水化进程、孔隙结构等角度深入探究并揭示了聚合外加剂对水泥基注浆材料的物理-化学效应和性能调控机理。28d龄期下硬化MPC浆体孔径分布特征与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相一致,揭示了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组构间存在着本质关联。(2)建立了基于广义宾汉流体的黏度时变性MPC浆液岩溶裂隙注浆扩散理论模型,对地下水作用、浆液性能、裂隙发育特征以及注浆参数等因素影响下浆液扩散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揭示了水泥基复合浆液对岩溶导水裂隙的分区(留核沉积区、分层沉积区、动水绕流区)扩散封堵机理。(3)通过开展黔张常铁路岩溶地基强化注浆现场试验,提出了群孔多序帷幕注浆钻孔设计、多种注浆材料复合应用、托底-渗透复合注浆模式、复合注浆监测与效果检验的复杂岩溶发育地基复合注浆强化加固关键技术体系。注浆强化后浅层富水裂隙与深部溶洞得到有效充填,岩溶地基整体性和稳定性显着增强。(4)结合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路堤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覆盖型岩溶地基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原理,对路堤填筑高度、覆盖层工程特性、溶洞发育特征等显着性因素影响下覆盖型岩溶地基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展开了系统研究。以地基变形系数K(地基最大侧向变形与竖向沉降比值)和稳定安全系数Fs作为控制性参数,构建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兼顾工程稳定性与变形限制的覆盖型岩溶地基强化加固双参数控制体系,并提出了应用与验证该体系的“加筋支挡结构+注浆充填”联合加固措施。(5)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叁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手段(ABAQUS)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岩溶路基空间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列车运行速度、地基岩溶化程度、溶洞发育特征和注浆强化加固措施等显着性因素对高速铁路岩溶路基动力特性与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3-01)

熊乾,张克辉,杨有海[10](2018)在《银吴客专路基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建银西铁路银(川)吴(忠)客运专线工程螺杆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检测、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等现场实测,计算分析了螺杆桩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螺杆桩桩顶及桩间土应力随荷载水平的变化关系、螺杆桩与桩间土的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复合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硅粉是工厂在高温熔炼硅及硅铁的过程中,将逸出的烟尘进行回收而形成的一种废弃粉末材料,其已经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添加材料。基于现有路基和底基层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以废物再生利用为出发点,文中尝试将废弃硅粉用于公路路基和底基层加固中。在室内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击实试验、CBR测试、无侧限抗压以及劈裂抗拉试验)以明确其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废弃硅粉是一种良好的添加材料,可以提高路基和底基层结构的水分不敏感性,有利于现场碾压施工;此外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路基的CBR值、底基层结构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但所有试验结果与废弃硅粉掺入量之间并不是呈线性关系,而存在一个3%的最佳掺入比。在后续研究中,将开展大量微观试验以明晰内在微观机制,同时将会把硅粉用于工程实践中,以确定现场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路基论文参考文献

[1].陈钢.粉喷桩复合地基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19

[2].禹贵香.水泥硅粉复合剂提升公路路基与底基层力学性能研究[J].公路.2019

[3].曾国东,王佳,徐奋强,洪宝宁.桩土复合路基垫层剪切机理研究[J].中外公路.2019

[4].戴文革.复合泡沫混凝土用作寒区高铁路基保温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

[5].李越,孙红,葛修润,朱东鹏,陈建兵.路基宽度对多年冻土区透壁式通风管-块石复合路基降温效应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9

[6].谭博盛,邓超.台背新填土水泥碎石桩复合路基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7].周昌群.用半桥-边坡复合路基结构拓宽山区道路研究[J].智能城市.2019

[8].卢谅,石通辉,杨东.置换减载与加筋复合处理方法对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效果研究[J].岩土力学.2019

[9].宋国壮.高速铁路岩溶地基复合注浆强化理论与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熊乾,张克辉,杨有海.银吴客专路基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复合路基论文-陈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