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电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塞贝克系数,热电特性,宽温区,高阻值电压测量
热电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璐,崔大付,秦连松,蔡浩原,陈兴[1](2019)在《无机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热电特性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展无污染的热电转换清洁能源,近年来国内外加速对无机和有机热电材料的研究。而对于高阻值无机和有机热电材料的宽温区热电转换性能测试方面,目前很多研究学者仍遇到一些困难。本文论述了最新研制的一种高阻值、宽温区塞贝克系数测量系统。该系统设计制造了具有高真空度和多重电磁屏蔽的真空测试环境,一个高稳定度、高精度的温差控制平台以及在高阻条件下的微弱电压信号检测的电路系统。从而为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薄膜或块状样品提供一种准确、稳定、精度高,操作方便、快速的测量装置,实现温度从低温80 K到高温大于500 K的宽温区范国内连续变化,可准确测量超高电阻>10~(12)Ω的材料的塞贝克系数。(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陆海,罗恩博,陈波,张琦泓,苏适[2](2019)在《考虑热管网动态特性的热电协同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考虑热网自身动态特性的热电协同调度策略,即发挥热管网作为天然储热装置的优势,以此增加热电耦合系统的惯性,抵御风电的随机波动,达到更好消纳风电的目的。为了刻画热管网中水介质温度传播的时变特性与空间分布,提出了描述热管网动态特性的线性差分方程,其中对水介质轴向传热和径向散热特性进行建模;通过耦合元件热电联供(CHP)机组的热电输出耦合特性,将电力系统潮流约束与热网系统水力和热力约束统一考虑在一个动态线性模型中,以向大电网购电最小为优化目标,用Cplex软件包进行求解,求得能最大化消纳风电的最优热电调度策略。(本文来源于《智慧电力》期刊2019年10期)
王玮,孙阳,井思桐[3](2019)在《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与耦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汽水分布方程与作功方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转换特性模型;基于改进的弗留格尔公式,给出了机组热电耦合特性的变工况计算分析方法及机组可调度范围的确定方法。以某实际机组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计算了不同等级机组的热电负荷静态对应关系,确定了某机组的可调度范围。研究方法可用于机组的在线计算,并为机组的安全调度运行及进一步实现灵活控制提供研究支撑。(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潘扬,石立宝,姚诸香,倪以信[4](2019)在《考虑多风电场出力耦合特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考虑多风电场出力耦合特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火电及热电联产机组煤耗成本,并在电功率平衡约束中引入多风电场出力及电负荷的随机特性。模型求解过程中,基于Copula相关理论推导了考虑多风电场总出力耦合特性的概率模型,然后采用两阶段随机规划处理含随机量的等式约束,并应用一种自适应进化规划算法对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8期)
唐思邈,王成龙,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5](2019)在《小型核电源传热及热电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续航能力差这一缺点,结合核动力UUV中的结合静默式温差发电热管反应堆技术,建立非核电加热实验台架,进行启动实验,验证静默式温差发电热管堆技术的技术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装置系统启动过程顺利,启动后等温性良好;温差发电器件热电性能良好,发电效率可达6.8%。该实验装置作为国内首个基于温差发电及高温热管传热的电加热实验台架,其实验数据可为静默式温差发电热管反应堆进一步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忠秋,张国柱,邱寅晨,张钧泰,王珊[6](2019)在《热电联产机组集成热泵实现热电解耦的潜力与能耗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a_(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a_(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贾卓杭,郭亮,谭向全,黄勇[7](2019)在《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制冷器功率及加热功率对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功率范围内,在无热电制冷器辅助状态下,环路热管成功启动运行,但性能较差,热阻达到1.14℃/W;外加热电制冷器后,环路热管启动时间稍有缩短,性能改善明显,热阻最低达到0.15℃/W。加热功率恒定20 W时,随制冷器功率的增加,环路热管运行温度和热阻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制冷器功率恒定6 W时,随加热功率的增加,环路热管运行温度随之增大,而热阻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另外分析温度均匀性发现平板加热面的温度可在±2℃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翟近泽[8](2019)在《CuFeX_2(X=0,S,Se)材料的制备与热电输运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可以实现废热发电和无氟制冷,有利于缓解能源及环境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热电材料发展迅速,得益于性能优化策略的成功应用,许多热电材料性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但受限于较低的转换效率及较高的应用成本,热电材料仍然无法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因此,继续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以及开发新型低成本热电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CuFeX_2(X=O,S,Se)系列材料,组成元素在地壳含量丰度高,具有低成本的应用优势。其中CuFeO2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铜铁矿氧化物,CuFeS2是具有黄铜矿结构的合金,它们的热电性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研究。CuFeSe2合金是比较新的热电材料,研究相对较少,热电传输特性尚未被揭示。本论文对此体系材料的制备及相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明确了样品相结构与制备工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其中的热电传输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使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化学组成为(1-x)CuFeO2+xCuAlO2的固溶体陶瓷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1-x)CuFeO2+xCuAlO2固溶体样品中,随着x从0.0增加1.0,样品主相存在相转变CuFeO2-Cu(Fe,Al)2O4-CuAlO2。在相转换临界区域,CuFeO2样品中的空穴增多,显着降低了材料的电阻率,最终使得样品功率因子和zT值得到了提高。样品x=0.2的热电优值zT在温度为907K下为0.04,这个数值是未固溶的CuFeO2的2.5倍以上。研究还发现固相反应法制备CuFeO2的过程中,样品中极易存在杂相。本工作详细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相结构的影响,发现在1000℃-1010℃下可以成功制备杂相较少的CuFeO2样品。此外,本实验还制备了CuFeO2-CuMnO2固溶体,并发现Mn替代Fe后会造成a/b轴晶格常数减小,这是由Mn原子发生姜-泰勒畸变导致的。(二)为了得到纯相的CuFeO2样品,本工作进行了以微波水热法快速制备纯相CuFeO2纳米前驱体的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130-210℃)得到了一系列形貌不同的样品,研究了晶粒尺寸并分析了晶粒生长机制。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发现,合成样品的衍射峰峰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低温下制备的样品峰强较弱,表明结晶较差。样品平均晶粒尺寸结果表明,在180℃之前数值随温度变化不大,在180℃之后则迅速增大。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样品晶粒尺寸的分布,发现高温下得到的样品中小晶粒数量减少,大晶粒数量增多。结合透射电镜照片与晶粒尺寸结果分析发现,微波水热法制备CuFeO2的晶粒生长过程符合奥斯瓦尔德熟化机制,即小晶粒不断溶解到溶液中,并再次沉积到大晶粒上。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奥斯瓦尔德熟化进程加快。研究还表明,将微波水热法合成的粉体制备成块体材料时,由于粉体颗粒度较小,表面能较大,使得样品化学反应活性高,高温烧结时容易发生氧化或分解反应。(叁)通过淬火-退火-热压的过程制备了化学组成为Cu1+xFeSe2(x=0-0.05)的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当x>0.01时,样品中会出现Cu2Se的杂峰,随x增大,第二相含量增多。由于Cu2Se的生成会夺取CuFeSe2中的Se原子,由此导致主相晶格中存在Se空位,这里称之为竞争Se空位。此外,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发现样品中Cu与Se的含量与理论化学计量比相比有所降低,这表明样品制备的高温过程特别是淬火过程中存在元素挥发导致元素的缺失。这种由样品制备导致的Se空位在所有样品中是相同的,这里称之为本征Se空位。样品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样品的微观形貌表现出层状结构,样品中无孔隙,致密度较好。对x=0.05样品的元素能谱测试发现,样品中Cu2Se第二相分布不均,部分富集成较大的晶粒。样品的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所有样品的Seebeck系数在323K时为正值,继续升温变为负值。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导电性出现p-n转换的现象,这在CuFeSe2样品中是首次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产生p-n转变的原因是样品中存在的大量Se空位在高温下产生了额外的电子。电子数量与竞争Se空位成正相关关系,因此随x增大,电子数量增多,样品的电阻率显着降低,最终导致了功率因子的提高。此外,铜过量加强了样品中的点缺陷散射,同时引入了第二相散射,极大的降低了样品的晶格热导率。功率因子和晶格热导率的优化,最终使得样品的zT值得到极大的优化。(四)以熔融法制备了 CuFeS2样品,并采用不同的降温处理方式来得到不同的样品,研究了由此带来的相结构及热电性能的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发现,自然降温(Natural cooling,简写为NC)和淬火(Quenching cooling,简写为QC)得到的CuFeS2样品具有不同的相结构,NC-CuFeS2为单一的黄铜矿相,而QC-CuFeS2为黄铜矿和波流铁铜矿的混合相。通过对样品的电学性能测试发现,QC-CuFeS2和NC-CuFeS2都是n型导电性,但电学性能的数值相差很大,且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也不同。QC-样品具有较低的电导率但同时其Seebeck系数要比NC-样品低很多,最终其功率因子数值远不如NC-样品。此外,Ca掺杂后的QC-CuFeS2样品相结构由混合相变为单一的波流铁铜矿相。通过对其电学性能的研究发现,样品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经过Ca掺杂后变化规律与原样品有较大不同。掺杂后的样品,Seebeck系数绝对值在全温度区间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同时低温下的电阻率也有明显降低,最终使得功率因子在全温度区间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还尝试采用Cu位Mg掺杂来优化NC-CuFeS2样品的电学性能。研究发现,Mg掺杂样品的电阻率和Seebeck系数随掺杂量降低,这说明Mg的掺杂提高了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但由于Seebeck系数降低幅度较大,样品最终的功率因子降低。本论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系统的阐明了CuFeX_2(X=O,S,Se)系列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特点。本论文中对CuFeO2的固相及微波水热合成法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明确了不同方法的问题及优势,对材料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CuFeSe2材料,本论文首次完整的研究了以熔融法制备的材料的热电性能,并研究了其热电传输特性。研究还首次发现了样品中存在的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p-n导电性的转变,并分析了产生此转变的内在机制,这给此材料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对于CuFeS2则是通过不同的降温处理方式得到了不同相结构的样品,发现了淬火样品的混合相存在形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6)
张倩男[9](2019)在《热水蓄热罐蓄放热特性及容量与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的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镇的主要供热方式,而在供热产业中,热电联产机组占有很大的比重。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导致集中供热热负荷快速增大,这就要求供热机组需要增大供热量。而另一方面,发电机组要求深度调峰,吸收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会导致系统所提供的热源热负荷下降。因此,如何解决供热量供需的矛盾问题,已成为热电机组亟需解决的关键。热水蓄热技术可以在热低谷时期将系统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等到热高峰时期再进行释放,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热需求,并且可根据外界热负荷的波动及时调节系统供热量。同时,在系统中增加热水蓄热技术,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调峰能力,为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基础。另外,热水蓄热技术可以代替尖峰热源,减少机组的启停频率,从而可以有效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热水蓄热罐的蓄放热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为热水蓄热罐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以实际某电厂中热水蓄热罐为研究对象,利用Gambit软件对热水蓄热罐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同时完成了网格独立性以及可靠性验证。数值模拟了热水蓄热罐在蓄放热过程中斜温层的变化规律:蓄热时,斜温层会逐渐下移,直至通过下部布水器全部流出,表示蓄热过程结束:放热时,斜温层逐渐上移,直至通过上部布水器全部流出。随着蓄放热时间的增长,斜温层的厚度也会由于冷热水掺混时间的增长而变厚。同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蓄热罐斜温层的影响:增大罐体长径比,会使斜温层厚度变大,但是由于截面面积的减小,斜温层所占的体积反而会减小,从而罐体实际可用热量增大;提高供水温度和增大供水流量,会减小罐内斜温层厚度,增大罐内实际可用热量;增大布水器开孔直径和数目,会加速斜温层的形成,使斜温层厚度减小;不同类型布水器形成的斜温层厚度不同,其斜温层厚度排序为:八角型<分体式<直线型。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罐内速度场的变化情况。随着入口距离的增大,截面上的速度会因受阻力的影响,其流动均匀性在逐渐变好。另外,由于所采用的分体式布水器中间部分开孔比较密集,其截面流速极大值主要分布在中间部分,并且这一部分是截面处速度最均匀的地方。同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蓄热罐性能的影响,其中包括罐体长径比、供水温度、流量,以及布水器的开孔直径、数目和类型。研究表明,增加罐体长径比,罐内水流流动均匀性会变好,但是蓄热时间会增长,从而使蓄热效率降低;供水温度的变化对罐内水流的流动均匀性影响不大,但供水温度越高,蓄热罐的蓄热量、蓄热时间和蓄热效率都会增加;供水流量越大,罐内流动均匀性会减小,但是蓄热时间减小,蓄热效率会增加;布水器开孔直径和数目越大,流动均匀性、蓄热效率越好,蓄热时间越少;在布水器类型方面,均匀流动性和蓄热效率排序为:八角型>分体式>直线型,但是分体式布水器的制造和使用比较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工程需求,选择适合的罐体长径比、供水温度、流量以及布水器的具体结构。最后,建立了蓄热前后热电联产机组的瞬时调峰容量和日调峰容量的数学模型,并找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针对我国不同机组的运行工况和实际热负荷需求,得到了不同机组蓄热罐的运行状况;获得了不同机组日调峰容量与蓄热罐容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机组的日调峰容量随蓄热罐容量的增加在不断增大,最终达到最大日调峰容量。计算表明,蓄热后最大日调峰容量最高可占机组额定容量的57.37%,是蓄热前调峰容量的1.77倍。另外,通过计算我国不同机组蓄热前后的瞬时调峰容量,发现蓄热后的瞬时调峰容量明显高于蓄热前,并且蓄热后最大瞬时调峰容量会随机组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同时获得了不同机组最大瞬时调峰容量与蓄热罐单位时间放热量关系。计算表明,蓄热后机组的瞬时调峰容量最高可占机组额定容量的40.0%。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机组所需要的最大日调峰容量,来确定蓄热罐的容量值;可通过机组所需要的最大瞬时调峰容量,来选择适宜的蓄热罐单位时间放热量,为蓄热罐的变工况运行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郝俊红,陈群,葛维春,陈磊,徐飞[10](2019)在《热特性对含储热电–热联供系统的综合调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储热装置的热特性分析是实现电?热联供系统中电、热综合调度的关键之一。针对含储热的电?热联供系统,应用能量流法构建包含储热、传热和漏热过程在内的系统整体能量流模型,获得系统中电能、热能的整体传输约束。并且,以最小化系统总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分析储热装置热特性对运行成本和风电消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储热性能(储热介质最高温度或装置总体积)、传热性能(循环水最大质量流量、换热器面积)和隔热性能(隔热材料厚度),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风电消纳,降低总运行成本。其中,增加储热介质的温度上限和传热装置的总体积可使循环水的平均质量流量分别降低15.3%和17.4%,并且存在最佳的换热器面积和循环水流量上限使得总运行成本最低,可为制定含储热电?热联供系统的综合调度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热电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考虑热网自身动态特性的热电协同调度策略,即发挥热管网作为天然储热装置的优势,以此增加热电耦合系统的惯性,抵御风电的随机波动,达到更好消纳风电的目的。为了刻画热管网中水介质温度传播的时变特性与空间分布,提出了描述热管网动态特性的线性差分方程,其中对水介质轴向传热和径向散热特性进行建模;通过耦合元件热电联供(CHP)机组的热电输出耦合特性,将电力系统潮流约束与热网系统水力和热力约束统一考虑在一个动态线性模型中,以向大电网购电最小为优化目标,用Cplex软件包进行求解,求得能最大化消纳风电的最优热电调度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电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璐璐,崔大付,秦连松,蔡浩原,陈兴.无机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热电特性测量[J].电子器件.2019
[2].陆海,罗恩博,陈波,张琦泓,苏适.考虑热管网动态特性的热电协同优化调度[J].智慧电力.2019
[3].王玮,孙阳,井思桐.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与耦合特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4].潘扬,石立宝,姚诸香,倪以信.考虑多风电场出力耦合特性的热电联合优化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5].唐思邈,王成龙,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小型核电源传热及热电特性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9
[6].刘忠秋,张国柱,邱寅晨,张钧泰,王珊.热电联产机组集成热泵实现热电解耦的潜力与能耗特性分析[J].发电技术.2019
[7].贾卓杭,郭亮,谭向全,黄勇.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19
[8].翟近泽.CuFeX_2(X=0,S,Se)材料的制备与热电输运特性[D].山东大学.2019
[9].张倩男.热水蓄热罐蓄放热特性及容量与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的匹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郝俊红,陈群,葛维春,陈磊,徐飞.热特性对含储热电–热联供系统的综合调度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