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调论文-孟晓红

入声调论文-孟晓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入声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似合并,溧水区官话方言岛,入声调,演变

入声调论文文献综述

孟晓红[1](2018)在《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入声调的“近似合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详细调查了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通过声学观察、统计分析等证明,方言岛内存在入声与舒声未完全合并的情况,该情况是"近似合并"理论在声调上反映的实例。且文章认为,原籍地光山、罗山一带对方言岛的深远影响是形成方言岛入声调"近似合并"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3期)

高峰[2](2018)在《陕北延川话的入声调及其演变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延川话入声调分长入、短入,受韵摄、声母清浊的共同作用以及声调系统的制约,演变方式是"入声长化"。文章探寻长入、短入的性质与发展脉络,进而探讨延川话入声的演变路径与原因。(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8年03期)

马睿颖[3](2018)在《方言接触与闽北建瓯方言入声调字的变异——清代中西两种闽北建瓯方言文献入声调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清代中西两种闽北建瓯方言文献所记载的入声调字的变异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本文所采用的方言文献材料;二、中古入声韵字在清代建瓯方言入声调字里的变异;叁、中古阴声韵字在清代建瓯方言入声调字里的变异;四、中古阳声韵字在清代建瓯方言入声调字里的变异;五、小结。造成建瓯方言入声字变异的原因是内部演变和外部语言接触。(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利,王临惠[4](2016)在《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写了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太行山东西两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不高,而且多是按调类进行舒化,与之相比,太行山东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要大,而且入声舒化后的归调情况要比西麓方言复杂得多。最后,本文根据入声叁分讨论了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牟成刚[5](2016)在《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与分布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可以分为入声调存留型和入声调消失型两大类。其中,入声调存留型根据调型的差异,可分为岷赤型、丹陆型和天石型;入声调消失型根据其派归舒声调的不同,又分为雅棉型、仁富型和武昆型。每一小类型在地理分布上,大体呈现出连片分布的格局,这既与方言间的接触影响有关,也与历史行政格局有联系。(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4期)

郭贞彦,张安生[6](2016)在《山西中北部晋语的入声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中北部晋语入声调的类型可以分为叁大类八小类,入声调在调域、调形、舒入关系上表现了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入声调时长有两种类型,一是入声调短于所有的舒声调,一是入声调(特别是阳入)短于其舒声对应调,但长于某些舒声调。(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郑明中[7](2014)在《儿向语元音在舒入声调中的差异研究:以客家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比成人语与儿向语在舒入声调间的差异。本研究以18个C1V1C2V(C)为结构的双音节词作为研究字表,其中C1与C2 为无声辅音,V1 为叁个顶点元音[i, a,u],并带客家话六个本调。14 位妈妈及其婴儿参与本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儿向语里的各个单字调均呈现调形夸大、调值提升、调域变宽、声调升降急遽、及声调差异扩大的情形。第二,儿向语的元音则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除了元音长度延长之外,其它的元音声学特征,如儿向语里的元音叁角空间变形、元音空间面积、元音叁角空间格局,及元音语音之间的声学距离,都比成人与来得较大、较小、较低、较短。再者,入声调对于这些元音声学特征的影响程度比舒声调大得多。总之。本研究对儿向语中声调与元音的互动做出相当程度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期刊2014-08-08)

马重奇[8](2011)在《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兼论《广韵》入声调在《六音字典》声调中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只有一个入声调类。文章着重考证了入声调所有韵字,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去声调的变异。(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孙越川[9](2010)在《四川都江堰话卷舌声母入声调字》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都江堰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它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存在独立入声调,但塞音韵尾已经消失。其中有一小部分入声调字,有比较特殊的声韵组合,即有一组卷舌声母,只出现在[?]韵母前,且只有入声调。本文从音韵学和语音学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在都江堰话中的发展演变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11期)

孔慧芳[10](2010)在《合肥方言中入声调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江淮官话的重要分支,合肥方言与普通话有着明显差异。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目前,有学者对它的连读变调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针对其入声变化的研究。通过以合肥方音中的入声调为语音变项的社会语言学调查表明:在目前的合肥方言中,入声已成为一个社会语言学变体,能体现明显的语体层次,保留与否和说话人的教育程度、职业、性别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变化与普通话的影响有着直接联系。(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入声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陕北延川话入声调分长入、短入,受韵摄、声母清浊的共同作用以及声调系统的制约,演变方式是"入声长化"。文章探寻长入、短入的性质与发展脉络,进而探讨延川话入声的演变路径与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声调论文参考文献

[1].孟晓红.江苏溧水区官话方言岛入声调的“近似合并”[J].语言研究集刊.2018

[2].高峰.陕北延川话的入声调及其演变路径[J].方言.2018

[3].马睿颖.方言接触与闽北建瓯方言入声调字的变异——清代中西两种闽北建瓯方言文献入声调字研究[J].汉语学报.2018

[4].王利,王临惠.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J].汉语学报.2016

[5].牟成刚.中古入声调在西南官话中的今读类型与分布特点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6].郭贞彦,张安生.山西中北部晋语的入声调[J].宁夏社会科学.2016

[7].郑明中.儿向语元音在舒入声调中的差异研究:以客家话为例[C].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2014

[8].马重奇.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兼论《广韵》入声调在《六音字典》声调中的变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9].孙越川.四川都江堰话卷舌声母入声调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10].孔慧芳.合肥方言中入声调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标签:;  ;  ;  ;  

入声调论文-孟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