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

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纳米炭混悬液,乳腺癌

纳米炭混悬液论文文献综述

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1](2019)在《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不仅不会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1,2])。保留腋窝淋巴结可有效缓解淋巴管破坏引起的淋巴水肿、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可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3])。本次研究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现报(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廖文广[2](2019)在《纳米炭混悬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染色,术后记录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情况并与未行示踪染色的患者进行对比,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对颈淋巴结示踪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满足入组标准并行相同术式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共计66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实验组)32例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所有病例术前1天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术前未注射淋巴示踪剂。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施行手术。手术结束后由同一负责人对颈清扫标本进行淋巴结挑检,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检获的总淋巴结数目、实验组中检获的黑染与未黑染淋巴结数目,将检获淋巴结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术后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例转移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一天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3.实验组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及周边的淋巴管可见黑染,与周围其它组织能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并显示出清晰的分界。4.两组清扫淋巴结比较实验组共检获淋巴结635枚,平均每例(19.84±5.16)枚;对照组共检获淋巴结471枚,平均每例(13.85±3.24)枚,两组淋巴结检获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发生转移8枚,转移率1.26%;对照组检获的471枚淋巴结中发生转移6枚,转移率1.2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包括黑染淋巴结471枚,未黑染淋巴结164枚,黑染率(黑染淋巴结数/检获的总淋巴结数)为74.2%,黑染淋巴结中有6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7%;未黑染淋巴结中2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2例患者有6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18.75%(6/32);对照组34例患者有5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14.70%(5/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直径<2mm的微小淋巴结110枚,黑染96枚,未黑染14枚,平均每例(3.35±1.28)枚;对照组检获直径<2mm的微小淋巴结56枚,平均每例(1.65±0.85)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纳米炭混悬液能黑染淋巴结甚至淋巴管,其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有效地对颈淋巴结进行示踪。2.纳米炭混悬液能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检获数目,特别是深埋于脂肪组织中的微小淋巴结的检获。3.纳米炭混悬液示踪的黑染淋巴结不能作为是否已发生转移的判断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潘金强,杨梅,耿中利[3](2018)在《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行全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278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纳米炭组154例,对照组124例。分别统计其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黑染率、甲状旁腺误切数、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喉返神经功能。结果纳米炭组与对照组检出淋巴结平均分别为(5.87±1.46)、(3.76±1.3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中黑染淋巴结共1097枚(91.2%),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44.8%(492/1097),非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3.8%(4/106),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黑染淋巴结转移率(χ~2=45.439,P<0.05)。纳米炭组与对照组误切甲状旁腺数分别为3、23枚,纳米炭组误切率为0.5%(3/6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3/45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8,P=0.024)。术后纳米炭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8.06%(10/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3%(27/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36)。结论纳米碳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手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并且有助于对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敏,姚峰[4](2018)在《应用纳米炭混悬液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组织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纳米炭组80例和双标组82例,分别使用亚甲蓝示踪剂、纳米炭示踪剂和亚甲蓝+纳米炭双标示踪剂,行SLN活检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纳米炭组、双标组SLN的检出效果。结果纳米炭组检出SLN(3.5±1.6)个,双标组检出(4.9±2.1)个,对照组检出(3.0±1.2)个,纳米炭组与对照组、双标组与对照组SLN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SLN检出率(96.3%)、SLN阳性率(26.0%)、SLN活检假阴性率(4.8%)和SLN活检准确率(95.0)与对照组(92.5%,25.6%,9.5%,9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标组SLN检出率(98.8%)、SLN活检准确率(98.8%)高于对照组(P<0.05),SLN阳性率(27.2%)和SLN活检假阴性率(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和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SLN活检中均有较高价值,但纳米碳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双标示踪法有利于术中操作。(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程卫,李继锋,邱伟[5](2016)在《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甲状腺腺体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指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血钙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7.2±1.1)、(14.3±2.1)个,均多于对照组的(5.1±1.2)、(8.9±2.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6.7%),显着低于对照组的9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娄朝胜,吴贤,詹静,施仲义[6](2016)在《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86例在温州市中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术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的示踪方法,于患侧腺体取3~5个点,使用1 ml注射器注射纳米炭,注意避开颈部大血管,注射前需要进行回抽,观察有无回血,避免注入血管中,每个点注射0.1 ml,注射完毕后用纱布按压注射点,防止纳米炭渗漏至其他组织中污染术野,淋巴结黑染后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未注射。观察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误切以及低钙血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487枚,其中黑染458枚,未黑染29枚,平均(10.5±3.7)枚/例;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288枚,平均(6.1±2.8)枚/例;2组平均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5)。观察组中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208枚,平均(4.2±1.6)枚/例;对照组中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112枚,平均(2.2±0.9)枚/例;2组平均清扫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44,P<0.05)。观察组未发现甲状旁腺误切,对照组有5例发生误切并出现低钙血症,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5)。结论术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甲状旁腺误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万福强,安玉胜,田玮,彭丽,秦中平[7](2015)在《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cN_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cN_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诊断为cN_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80例,随机分为两组,纳米炭组38例,亚甲蓝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一侧或双侧腺叶切除加一侧或两侧Ⅵ区清扫,分别应用纳米炭及亚甲蓝局部注射的方法示踪淋巴结并辅助辨别甲状旁腺。结果:纳米炭组的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7.3%;亚甲蓝组的淋巴结检出率为85.7%,准确率为80.9%,两组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术后血钙水平均优于亚甲蓝组(P<0.05)。结论: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液相对于亚甲蓝在甲状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能显着提高清扫效率,降低术后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智,覃庆洪,练斌,于滢华,莫钦国[8](2015)在《纳米炭混悬液与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液与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303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早中期乳腺癌病例,依据使用纳米炭混悬液或者美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分为两组,其中纳米炭组138例,美蓝组165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纳米炭组检出率为99.3%,美蓝组检出率为93.9%,使用纳米炭混悬液SLN检出率高于使用美蓝者(P<0.05)。纳米炭组共检出SLN 696枚,平均5.1枚,美蓝组检出SLN 544枚,平均3.5枚(P=0.000),使用纳米炭混悬液检出的SLN比美蓝要多。使用美蓝时,出现示踪不理想的概率高于纳米炭(P<0.05)。使用上述两种示踪剂的检出率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术前腋窝淋巴结触诊情况、肿瘤分子分型、年龄、肥胖因素均无关(P均>0.05)。结论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效果好,能检出更多的SLN,SLN检出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吴燕,周毅,杨贵森,刘潇,黄欢[9](2015)在《纳米炭混悬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纳米炭混悬液(卡纳琳)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0例,以纳米炭混悬液作为示踪剂;对照组50例,以放射性核素联合美蓝作为示踪剂。全部患者SLNB后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检验其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另24例患者以纳米炭混悬液示踪行SLNB后,如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则继续行ALND;如SLN阴性,则"保腋窝"。根据患者选择术式的不同对比其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混悬液示踪SLNB可准确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较行ALND患者有更少的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晏玮[10](2015)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腹腔镜手术术中缺乏触觉引导,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辨认及清扫存在困难,加之传统的病理标本处理方法的局限性,造成时有不能检出足够数量的淋巴结的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齐鲁医院结直肠外科2014.01~2015.02年间所施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例,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影响纳米炭混悬液染色效果的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染色时间、肿瘤位置、浸润层次、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因素对纳米炭混悬液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齐鲁医院2014.01—-2015.02所进行的50例经纳米炭混悬液染色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染色时间、肿瘤位置、肿瘤浸润层次、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有无转移等因素,对术后清扫出的淋巴结总数、黑染的淋巴结数的影响。结果: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染色时间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686/P=0.484),表明不同的染色时间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肿瘤位置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976/P=0.511),表明不同的肿瘤位置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浸润层次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380/P=0.165),表明不同的浸润层次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病理类型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815/P=0.117),表明不同的病理类型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分化程度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93/P=0.535),表明不同的分化程度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有无转移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795/P=0.806),表明不同的转移情况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结论:纳米炭混悬液是较为稳定的淋巴示踪剂,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纳米炭混悬液的染色效果不受肿瘤因素影响,可应用于不同分期、不同位置的直肠恶性肿瘤。无统计学差异(P=0.815/P=0.117),表明不同的病理类型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分化程度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93/P=0.535),表明不同的分化程度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有无转移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795/P=0.806),表明不同的转移情况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结论:纳米炭混悬液是较为稳定的淋巴示踪剂,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纳米炭混悬液的染色效果不受肿瘤因素影响,可应用于不同分期、不同位置的直肠恶性肿瘤。第二部分 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优势目的:本部分旨在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同时期进行的50例未经纳米炭混悬液染色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纳米炭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为20.53±5.80个,对照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为12.96±1.35个,纳米炭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高于对照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P<0.001);纳米炭组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51/924),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9%(23/583),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168);在纳米炭组中,3例黑染的区域外淋巴结均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共收集6枚,均无转移,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率5.5%(51/924)为低。结论:纳米炭混悬液能标记未侵透浆膜的直肠肿瘤;纳米炭混悬液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纳米炭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淋巴结黑染不能预测淋巴转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1)

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染色,术后记录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情况并与未行示踪染色的患者进行对比,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对颈淋巴结示踪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满足入组标准并行相同术式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共计66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实验组)32例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所有病例术前1天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术前未注射淋巴示踪剂。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施行手术。手术结束后由同一负责人对颈清扫标本进行淋巴结挑检,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检获的总淋巴结数目、实验组中检获的黑染与未黑染淋巴结数目,将检获淋巴结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术后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例转移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一天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3.实验组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及周边的淋巴管可见黑染,与周围其它组织能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并显示出清晰的分界。4.两组清扫淋巴结比较实验组共检获淋巴结635枚,平均每例(19.84±5.16)枚;对照组共检获淋巴结471枚,平均每例(13.85±3.24)枚,两组淋巴结检获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发生转移8枚,转移率1.26%;对照组检获的471枚淋巴结中发生转移6枚,转移率1.2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包括黑染淋巴结471枚,未黑染淋巴结164枚,黑染率(黑染淋巴结数/检获的总淋巴结数)为74.2%,黑染淋巴结中有6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7%;未黑染淋巴结中2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2例患者有6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18.75%(6/32);对照组34例患者有5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病例转移率为14.70%(5/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获的635枚淋巴结中直径<2mm的微小淋巴结110枚,黑染96枚,未黑染14枚,平均每例(3.35±1.28)枚;对照组检获直径<2mm的微小淋巴结56枚,平均每例(1.65±0.85)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纳米炭混悬液能黑染淋巴结甚至淋巴管,其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有效地对颈淋巴结进行示踪。2.纳米炭混悬液能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检获数目,特别是深埋于脂肪组织中的微小淋巴结的检获。3.纳米炭混悬液示踪的黑染淋巴结不能作为是否已发生转移的判断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参考文献

[1].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2].廖文广.纳米炭混悬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3].潘金强,杨梅,耿中利.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4].王敏,姚峰.应用纳米炭混悬液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5].程卫,李继锋,邱伟.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6

[6].娄朝胜,吴贤,詹静,施仲义.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

[7].万福强,安玉胜,田玮,彭丽,秦中平.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cN_0期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

[8].陈智,覃庆洪,练斌,于滢华,莫钦国.纳米炭混悬液与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

[9].吴燕,周毅,杨贵森,刘潇,黄欢.纳米炭混悬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5

[10].晏玮.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15

标签:;  ;  ;  ;  

纳米炭混悬液论文-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