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参数动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参数吸振器系统,稳定性,Hopf分岔,Lyapunov系数
变参数动力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秦爽,张建刚,俞建宁,杜文举[1](2016)在《一类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震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统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对一类带有粘性阻尼摆的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选择适当的分岔参数证明了Hopf分岔的存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池晓,徐可培,崔建卫,尹洪超[2](2015)在《石化企业变参数蒸汽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蒸汽系统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参数问题直接建模求解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将不确定性参数在其可行域内进行离散化,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的方法,建立了参数不确定条件下的蒸汽动力系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设备的启停费用,并将锅炉和汽轮机的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合理的线性化。该模型既保证了系统运行优化求解精度,又避免了非线性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优化软件LINGO求解,得到了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好的运行计划方案,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5年12期)
孟鑫[3](2014)在《变参数动力系统的逐点跟踪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进变参数动力系统逐点跟踪性的概念,证明了变参数动力系统逐点跟踪性是拓扑共轭不变的,有限个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乘积系统具有逐点跟踪性当且仅当每个变参数动力系统均具有逐点跟踪性.(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文娟[4](2013)在《一类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震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参数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借助振动系统能量的转移来实现减震的新型吸振减震装置,具有其丰富的动力学特性,而且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在振动减震方面也具有不错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非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振动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与数值两个方面对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进行复杂动力学行为和混沌振动控制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1.综述了动力吸振器减震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本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阐述了动力吸振器、自参数振动系统、多尺度方法、混沌等一些理论的概念与定义,对混沌的主要特征、分析方法及混沌的振动控制做了简要归纳和说明。2.依据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多尺度方法寻找方程的二阶近似解,讨论其平衡解。在运用多尺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此系统可能的单模态和耦合模态两类平衡解,并利用数值模拟得到该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通过多尺度方法可将原来系统的非自治方程组转化成一个新的自治方程组,而且其稳定性不发生改变,故可对新的自治微分方程组用罗斯-霍维兹判据来判断其稳定性条件。还对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的全局动力学行为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该系统的混沌存在性。接着分别讨论了该系统随激励频率和激励振幅变化的情况,得到了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所产生的混沌区域,分析了其由周期运动向混沌运动演化的过程,并发现在演化过程中会伴有Hopf分岔的发生。3.进行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的混沌振动控制。首先,通过改变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的非线性振子刚度来实现系统振动的被动控制。可以看到随着刚度的改变,系统的混沌区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非线性振子的非线性弹簧是决定系统刚度的重要因素,换而言之,这里我们通过改变系统的弹簧材料(主要是刚度变化),就有可能实现系统的混沌控制。经数值分析可以看出,在刚度值选取适当时,其混沌区域能够消失,使得混沌振动得以控制。还可以看到,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刚度选取将其混沌区域从之前的位置转移到另一个新的位置。接着是采用混沌反馈的控制方法来给系统设计反馈控制器,从而实现系统的混沌控制。数值研究系统受控后的动力学特征,我们根据受控系统随控制参数变化的最大Lyapunov指数来选取可控的参数值。从相图上可以看出,所设计的反馈控制器是可以有效的将系统的混沌运动控制到周期轨道上来的。4.分析与研究了一种多自由度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在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基础上,通过增加吸振装置建立了一个新的多自由度自参数动力吸振器系统。同样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其运动微分方程。之后围绕此系统模型的建立,主要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索了一下其动力学行为特征。(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1)
宋晓倩,王良伟,冯玉明[5](2012)在《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两种跟踪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变参数动力系统中引入链传递,伪轨跟踪以及渐进伪轨跟踪的概念,并通过这些概念讨论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伪轨跟踪和渐进伪轨跟踪的性质.证明了扩张的时变参数动力系统满足伪轨跟踪性质蕴含其满足渐近伪轨跟踪性质;论证了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积系统满足伪轨跟踪和渐进伪轨跟踪性质的充要条件是其每一个分系统也满足相应的性质.最后构造出了一个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例子:(∑∞X,F),证明了(∑∞X,F)是拓扑传递的,并且满足渐近伪轨跟踪性质.(本文来源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期刊2012年05期)
郝春宝,范钦杰,孟明[6](2012)在《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扩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所关心的经典动力系统是由某个唯一映射迭代所产生的,随着混沌理论的的发展,映射迭代的唯一性在2006年被田传俊和陈关荣发表的一篇关于度量空间中一列连续自映射序列混沌性的文章打破,该文章提出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概念,给出了周期点、混合性、回复性、传递性、扩张性等概念,但没有进行详细的深讨。笔者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扩张性并提出了s次齐次迭代系统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离散动力系统的研究范围。主要将扩张性在固定参数动力系统中的拓扑共轭不变性推广到变参数动力系统中,给出了s次齐次迭代的概念和扩张性蕴含有限个不动点的结论,并说明了扩张性与生成子的存在性等价。(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朱熙[7](2009)在《超空间动力系统和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渐近周期点和拓扑混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拓扑动力系统(X,f)描述的是X中的点在f的迭代作用下的变化情况,然而在一些诸如生物种群、人口统计、数值模拟等领域中,我们需要知道X的子集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本文要考虑的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K(X),(?)).本文主要研究了(?)与f~N,(?)与F(×N),f与(?)|_Ω的拓扑强混合、初值敏感依赖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一章,我们首先介绍了动力系统的发展史,阐述了超空间动力系统和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然后系统介绍了Li-Yorke混沌、Devaney混沌、熊金城意义下的混沌、拓扑传递和拓扑混合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我们系统的介绍了超空间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叙述了超空间动力系统(K(X),(?))与其基础系统(X,f)上的传递性、混合性以及混沌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证明了:1.如果f拓扑强混合,则对任意正整数N,f~N拓扑强混合.2.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N,如果f~N对初值敏感依赖,则(?)对初值敏感依赖.3.(?)拓扑强混合当且仅当对任意正整数N,f~(×N)拓扑强混合.4.设(X,f)为紧致拓扑动力系统,其中X上的度量为d,Ω为K(X)的子空间,且Ω在(?)下不变,则下列两条成立:ⅰ)如果Ω_1(X)(?)Ω,则(?)|_Ω拓扑强混合蕴涵/拓扑强混合.ⅱ)如果Ω=Ω_1(X),则(?)|_Ω对初值敏感依赖蕴涵f对初值敏感依赖.第叁章,本章给出了变参数动力系统上的渐近周期点、回复性、(弱)混合性的定义.着重研究了变参数复合动力系统(X,F·G)动力性状与变参数动力系统(X,F)和(X,G)的动力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若F是拓扑传递的(拓扑混合的、拓扑强传递的),在G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F·G也是拓扑传递的(拓扑混合的、拓扑强传递的).除此之外,还对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渐近周期点的存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了若变参数动力系统在熊金城意义下是混沌的,那么它在Li-Yorke意义下也是混沌的.得出结论:若变参数动力系统(X,F)与变参数动力系统(Y,G)拓扑半共轭,且它们都两两可交换,那么F在Li-Yorke意义下是混沌的当且仅当G在Li-Yorke意义下是混沌的.最后,我们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主要结果和创新,以及有待进一步展开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宋晓倩[8](2009)在《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及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两个问题:(1)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f)与它所诱导的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之间的关系,(2)变参数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本文的具体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先简要的介绍了动力系统和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刻画动力系统动力性状和复杂性的概念,阐述了拓扑熵、传递性、混沌理论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及它在动力系统其它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超空间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在第二章中,我们在文[1]定义的拓扑熵ent~*(f)下,讨论了底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f)与它诱导的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底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f)不大于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ent~*((?));还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当底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大于零时,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为无穷大.这两个结论分别与文[2]、[3]中作者在紧致度量空间中讨论的关于底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Adler拓扑熵与相应的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Adler拓扑熵的大小关系一致.而文[1]中定义拓扑熵ent~*(f)时,不要求拓扑空间的紧性和度量性,本文的这两个结果使得在非紧致且非度量空间中,通过底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复杂程度预知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复杂程度成为可能.本章我们还得出了拓扑熵ent~*(f)的一些新的性质:(1)在拓扑半共轭下,因子的拓扑熵不大于扩充的拓扑熵;(2)在一定条件下,k个拓扑动力系统作笛卡尔积所得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为原拓扑动力系统拓扑熵的k倍,即ent~*(f~(×k))=k·ent~*(f);(3)ent~*(f~(×k))=ent~*(f~(*k)).拓扑熵ent~*(f)的这些性质与紧致空间中Adler拓扑熵和度量空间中Bowen拓扑熵的性质一致.在第叁章中,我们在文[4,5]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参数动力系统拓扑强混合、拓扑弱混合以及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生成子、扩张的概念;证明了变参数动力系统拓扑强混合蕴含拓扑弱混合,进而蕴含拓扑传递;证明了:如果(X,F),(Y,G)为两个变参数动力系统,F与G拓扑半共轭,且F两两可交换,G两两可交换,它们均为同胚映射,那么F拓扑强混合(拓扑弱混合,拓扑传递),则G也有同样的性质;本章还证明了变参数动力系统(X,F)拓扑强混合蕴含F在修改的意义下Devaney混沌;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如果变参数动力系统(X,F)与变参数动力系统(Y,G)拓扑半共轭,它们都两两可交换,并且它们均为同胚映射,那么F在修改的意义下Devaney混沌当且仅当G在修改的意义下Devaney混沌;得出了F有生成子当且仅当F有弱生成子;如果F是扩张的,则F有生成子.这些结论与文[6]中离散拓扑动力系统的结论一致,从而拓广了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吉飞宇[9](2009)在《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一些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系统的核心问题是轨道的渐近性质或拓扑结构,但只有那些具有某种回复性的点的轨道才是重要的,因而对回复性的研究构成了动力系统研究的基础;同时,拓扑传递性、初值敏感依赖和混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在原有的回复性、拓扑传递性、初值敏感依赖和混沌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推广,扩展了动力系统的研究范围,使其扩展后的研究更能反映系统的内在本质,为日后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动力系统发展过程,本文写作背景和主要结果.第二章,在变参数动力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其子系统的定义;并在上述系统中给出了一列映射的周期点、回复点、非游荡点、ω-极限点和几乎周期点的定义;初步研究了上述定义的各自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叁章,在上述系统中给出了一列映射的拓扑新传递、拓扑传递、拓扑强传递和拓扑共轭的定义;研究了一列映射的拓扑共轭的基本性质,得到了一些主要结果;证明了在底空间是紧致度量空间、一列映射是满映射并且两两可交换的条件下拓扑新传递和拓扑传递是等价的;还证明了几个与拓扑共轭相关的结论.第四章,在上述系统中给出了一列映射的初值敏感依赖、初值强敏感依赖和混沌集的定义;同时又对一列映射的初值敏感依赖进行了推广,提出了该系统下一个N-敏感系数的概念:证明了在局部连通空间中λ_2/N-1是系统(X,F)的一个N-敏感系数;又证明了一列映射的混沌集蕴涵一列映射对初始条件具有强敏感依赖性.最后,我们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主要结果和创新,以及有待进一步展开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成丹丹,席凤娟,宋晓倩[10](2009)在《复合变参数离散动力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变参数复合动力系统(X,F G)的动力性状与变参数动力系统(X,F)和(X,G)的动力性状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若F是拓扑传递、拓扑混合和拓扑强传递的,在G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F G分别是拓扑传递、拓扑混合和拓扑强传递的.通过对F的动力性状和G的动力性状的研究,可以刻画出F G的某些动力性状.(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变参数动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影响蒸汽系统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参数问题直接建模求解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将不确定性参数在其可行域内进行离散化,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的方法,建立了参数不确定条件下的蒸汽动力系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设备的启停费用,并将锅炉和汽轮机的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合理的线性化。该模型既保证了系统运行优化求解精度,又避免了非线性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优化软件LINGO求解,得到了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好的运行计划方案,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参数动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秦爽,张建刚,俞建宁,杜文举.一类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震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池晓,徐可培,崔建卫,尹洪超.石化企业变参数蒸汽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运行研究[J].节能.2015
[3].孟鑫.变参数动力系统的逐点跟踪性[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张文娟.一类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震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5].宋晓倩,王良伟,冯玉明.时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两种跟踪性质[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12
[6].郝春宝,范钦杰,孟明.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扩张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朱熙.超空间动力系统和变参数动力系统的渐近周期点和拓扑混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
[8].宋晓倩.超空间拓扑动力系统的拓扑熵及变参数动力系统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
[9].吉飞宇.变参数动力系统的一些性质[D].西北大学.2009
[10].成丹丹,席凤娟,宋晓倩.复合变参数离散动力系统[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自参数吸振器系统; 稳定性; Hopf分岔; Lyapunov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