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渗烧结论文-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智,徐胜良

熔渗烧结论文-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智,徐胜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熔渗烧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末冶金阀座,熔渗烧结,硬度,压溃强度

熔渗烧结论文文献综述

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智,徐胜良[1](2018)在《洁净燃料发动机阀座熔渗烧结工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金混合粉和真空熔渗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洁净燃料发动机粉末冶金阀座,研究了在单向压制条件下,不同渗铜量和熔渗烧结温度对阀座材料显微组织、密度、硬度和压溃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压制下,高合金阀座材料压制性差,压坯密度分布不均匀。随着渗铜量增加,阀座材料上下面硬度差距缩小,密度和压溃强度明显提升,渗铜量为20%(质量分数)时,阀座性能较好;随着熔渗烧结温度增加,阀座密度基本不变,硬度和压溃强度先提高后下降,最佳熔渗烧结温度为1 165℃。渗铜量为20%,1 165℃熔渗烧结40 min的阀座材料性能最佳,此时阀座密度为8.14 g/cm3,上下面硬度分别为31.25 HRC、30.48 HRC,压溃强度为1 244.17 MPa。(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2](2018)在《熔渗反应烧结泡沫SiC的组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多孔陶瓷最佳地结合了多孔材料高比表面和陶瓷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这类材料尤其是泡沫SiC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泡沫SiC具有叁维连通网络结构,内部孔隙率高且气孔相互连通。同时SiC是一种共价键极强的化合物,因而与其他多孔陶瓷相比,泡沫SiC除具有多孔陶瓷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高温强度高、抗氧化、耐磨、耐各种酸碱腐蚀、高热导率、良好热震性、密度低、尺寸(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信息》期刊2018年02期)

田冲,曹小明,杨振明,杨永进,张劲松[3](2018)在《熔渗反应烧结泡沫SiC的组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机泡沫浸渍结合熔渗反应烧结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泡沫SiC,该种泡沫陶瓷由SiC陶瓷孔筋形成类似于泡沫的叁维网络连通结构,平均孔径尺寸约2 mm,相对密度15%~42%(体积分数),具有高的可控性,其强度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压缩强度11~48 MPa,弯曲强度7~25 MPa。研究了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种泡沫SiC具有不同于常见报道中的泡沫陶瓷的形变机制,其应力应变曲线只有弹性变形阶段,原因在于材料整体均匀性高,陶瓷孔筋组织致密且晶粒细小,受力时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协调性。材料具有优良的热导性能。同时该种材料还可以加工成复杂形状,可适应各种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许慧,赵洋,任淑彬,曲选辉[4](2018)在《真空压力熔渗与热压烧结制备(SiC_p+Al_2O_(3f))/2024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拉伸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真空压力熔渗法和粉末冶金热压烧结法制备了(40%SiC_p+Al_2O_(3f))/2024Al复合材料,所得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364 MPa和310 MPa,致密度达到了98.78%和96.42%。通过对金相组织进行对比发现,热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部分增强颗粒发生聚集。采用TEM对界面结合进行了对比,发现热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界面局部存在微孔洞,导致材料的致密性降低,真空压力熔渗制备的复合材料增强相和铝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好,这也是熔渗法所得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热压法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明辉,徐胜良[5](2017)在《洁净燃料发动机粉末冶金阀座熔渗烧结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洁净燃料发动机粉末冶金阀座熔渗烧结工艺参数,分析了熔渗烧结工艺参数对阀座密度和上下面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铜量的增加,阀座材料密度迅速增加,上下表面硬度差距缩小。熔渗烧结温度对阀座材料密度影响不大。当熔渗烧结温度从1130℃升高到1165℃,材料硬度逐渐提高;当温度达到1200℃后,Co–Cr–Mo硬质颗粒中合金元素向基体中发生明显扩散,导致阀座硬度下降。熔渗烧结时间对材料密度影响不大,缩短时间有利于缩小上下面硬度差距。当渗铜质量分数达到20%,渗铜温度1165℃,渗铜时间40 min,阀座力学性能最佳。熔渗烧结后密度为8.15 g·cm~(-3),上下表面硬度分别为HRC 30.4和HRC 30.1,基体材料与Fe–Mo、Co–Cr–Mo硬质颗粒均有一定的冶金结合。(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孙芳芳[6](2017)在《熔渗PEEK对铁基烧结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烧结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减摩性较差。高分子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在对摩面之间形成转移膜,具有很好的摩擦学特性,但高分子材料耐热性能和耐磨性较差。因此,为了改善铁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此类缺点,本文用金属作为基体,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减摩相来制作复合材料。基体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基粉用低合金钢粉,并通过添加Cr-Fe粉和改变烧结温度的方法来改善材料性能。对烧结完成的基体材料测试密度、硬度和压溃强度,并观察其金相组织。然后在基体材料中熔渗PEEK,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熔渗效果,并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熔渗前后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3D激光扫描仪观察磨痕表面,并对磨痕表面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探讨熔渗PEEK的铁基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低合金钢的孔隙的数量和尺寸都明显降低,密度、压溃强度、硬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从1150℃上升到1350℃时,密度从6.37g/cm~3上升到6.75g/cm~3,压溃强度从669MPa上升到1191MPa,硬度从69HRB上升到80HRB。在1250℃烧结温度下,随着Cr-Fe粉含量的升高,孔隙数量变少,尺寸变大,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加,并有马氏体出现。材料的硬度不断增大,密度和压溃强度不断减小。Cr-Fe粉含量从0%上升到4%时,密度从6.55g/cm~3下降到6.28g/cm~3,压溃强度从884MPa下降到380MPa,硬度从72HRB上升到93HRB。熔渗PEEK试样摩擦磨损试验前一段时间摩擦因数小,在0.03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摩擦因数增大到0.1以上,密度越小,摩擦因数在0.03运行时间越长。整体来讲熔渗PEEK后试样减摩效果有明显提高,是由于PEEK受热膨胀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了润滑膜,但润滑膜持续时间及承受载荷都不够理想。从磨痕表面形貌可看出,熔渗前后的磨损都为黏着剥落,剥落的凹坑深度较浅。且熔渗PEEK后磨损量有明显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刘银娟,贺端威[7](2016)在《多晶立方氮化硼在高压熔渗法烧结过程中的晶界键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多晶立方氮化硼(PCBN)在高压熔渗法烧结过程中的晶界键合机理,分别采用高压熔渗法和混合法,在烧结压力5.0~5.5GPa,温度1300~1600℃,加热时间10~15min条件下,对立方氮化硼(CBN)的烧结行为进行对比研究,并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和硬度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压力为5.5GPa,温度为1500℃条件下,利用熔渗法烧结的PCBN样品中出现了大量的CBN-CBN晶粒间键合;在同等压力温度条件下,利用熔渗法烧结样品的维氏硬度可达到CBN单晶硬度(45~50GPa)的80%以上,明显高于利用混合法烧结的样品。通过上述PCBN高温高压烧结行为的对比研究,系统分析高压熔渗法烧结过程中的CBN晶界键合机理。高压熔渗法有利于高温高压下CBN晶粒的塑性形变和晶粒间孔隙闭合,在CBN晶粒相互挤压处形成局部高应力区,从而在Si熔媒渗入CBN层后促进CBN-CBN晶粒间的键合。(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许磊[8](2016)在《微波加热金属铜粉及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钨铜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在集成电路、触头材料、电火花加工、等离子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钨铜复合材料质量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材料制备工艺提出新的开发要求。目前,熔渗技术在制备高性能钨铜复合材料方面被广泛应用,通过改进传统熔渗烧结技术,开发高效、节能和环保的钨铜复合材料熔渗烧结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微波烧结具有升温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加热效率高和安全无污染等特点,在材料制备领域已发展成为制备高质量新材料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粉末冶金材料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论文结合熔渗法制备高性能钨铜复合材料技术特点和微波烧结技术优势,提出采用微波加热熔化金属铜粉以及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并开展了金属铜粉在微波场中的熔化特性、微波加热金属铜粉机理、以及钨铜复合材料制备和相关性能等方面研究。(1)系统开展了金属铜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研究,定量描述金属铜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曲线,对微波加热金属铜粉至熔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致密化进行分析,并开展微波加热金属铜粉烧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金属铜粉有较好的加热特性,可快速将金属铜粉加热至熔化,且微波对金属铜熔体仍有一定的加热效果;此外,微波加热金属铜粉的升温速率与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即随粒径的减小,微波加热效率及升温速率也越高。微观结构观察和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当温度低于900℃时,铜粉烧结体的密度变化不大,而当温度高于900℃以后,烧结体的致密化过程明显加速,且在熔点以下烧结时,物质的迁移以颗粒内部扩散迁移为主;通过烧结机构研究表明,微波加热金属铜粉烧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符合综合作用机制,且烧结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方式符合粘性流动烧结规律。(2)探讨了微波加热金属铜粉的作用机理,测定了金属铜粉的升温介电特性,表征了微波对金属铜粉的趋肤性能,并描述了金属铜在微波场中的电耦合特性,针对微波熔化金属铜粉开展了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铜粉具有一定的等效介电特性,且随温度的升高,铜粉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并出现降低趋势,表明微波加热铜粉到一定温度后,通过介电损耗进行加热的方式将减弱。通过计算表明微波对细颗粒金属铜粉具有一定趋肤深度和较大的作用体积,对粒径为25μm的规则球状铜粉,微波作用体积为28.6%,而对枝状铜粉来说,其表面均为3-5μm直径的球冠结构,微波可以实现对其进行整体加热,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针对金属在微波场中的电耦合特性,表征了金属铜在微波场中的趋肤效应,结果显示铜在微波电磁场作用下表面会聚集高密度的电荷而产生电势差,当微波输出功率为2kW时,间距为320μm、直径为1cm的两个对偶金属铜块表面单位面积互耦电压可达335 V/cm2,且随作用面积的减小而呈向上抛物线增加,因此,在铜粉表面接触时可以通过电导损耗和尖端放电效应使金属铜粉表面快速升温。此外,在微波作用下变化的磁场将在金属铜粉表面产生不同形式的涡流,在达到一定温度后,由涡流而产生的微波能量损耗将是金属铜粉加热的主要机制。(3)开展了微波熔渗烧结技术制备钨铜复合材料相关工艺研究,并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孔隙分布、密度、硬度、热导率、电导率及热膨胀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研究了铜粉含量、烧结温度和时间、钨粉粒径等主要因素对材料显微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索了微波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烧结工艺、组织结构及材料性能间的关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中金属铜对钨颗粒的包覆性好,添加5%、8%和20%铜粉的钨铜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分别为3.40%、2.57%和1.23%,随铜粉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减小。钨铜复合材料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当烧结温度高于1200℃时,材料已基本实现致密化,此时WCu20复合材料密度达到15.25g/cm3,相对密度为97.51%,继续升高温度时密度增加平缓。材料的硬度随铜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随温度的升高,硬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200℃、保温1h时,WCu20复合材料硬度为222HBS,具有较好的性能。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两个不同的下降速率,铜含量影响热导率降低的速率及其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加,在37-40℃区间内,WCu8复合材料和WCu20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分别为6.5×10-6/-C和8.5×10-6/0C,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而电导率测试结果显示较优的性能,WCu5、WCu8和WCu20复合材料的电导率(IACS%)分别为26%、33.5%和37%,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4)结合微波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的工艺特征和研究热点,开展了以钨粉表面镀铜为原料通过微波熔渗烧结制备WCu20复合材料新工艺研究,同时开发了微波热压烧结新装备,并开展微波强化热压烧结钨铜复合材料新工艺研究。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钨粉表面镀铜,结果显示在温度为60-C,pH值为12-13时,以甲醛(53m1/L)作为还原剂,铁氰化钾(0.3g/L)作为稳定剂,采用酒石酸钾钠(15g/L)和EDTA-2Na (19g/L)共同作为络合剂的情况下,钨粉表面镀层厚度相对均匀,大致在0.8-1μm左右范围,化学镀铜效果较好;采用镀铜钨粉为原料进行微波熔渗烧结制备WCu20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密度相对较高,在1100-C条件下烧结1h可达15.22g/cm3,相对密度为97.13%。微波热压烧结制备的WCu20复合材料具有组织均匀、结构致密和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在微波强化热压烧结条件下,有利于铜组元的晶面滑移,促进铜在材料中的迁移和颗粒重排,从而快速实现材料基体的均匀化和致密化,结果显示在40MPa压力下烧结WCu20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5.42g/cm3,相对密度达98.65%,表现出更优的烧结性能,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技术推广。(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董丽,董桂霞,刘秋香,张茜,李尚劼[9](2015)在《超高压熔渗烧结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高压熔渗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成分、界面状态和热导率的影响,利用XRD、SEM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及金刚石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且熔渗合金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熔渗铜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金刚石粒径为200μm,熔渗烧结温度在1300℃,压力为5 GPa,保温5 min时,得到最高的热导率,为870 W/(m·K)。(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王利剑,陈文革,虢虎平[10](2015)在《流延成形-熔渗烧结制备WCu20合金薄板》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化学镀技术制备的铜含量为11%(质量分数)、平均粒度为5~10μm的铜包钨复合粉末为原料,经过胶体的流延成形、500℃脱胶、1 200℃预烧、600 MPa预压和1 300℃熔渗烧结,制备出厚度为0.2 mm、相对密度达98.8%的WCu20合金薄板;其组织呈现Cu相均匀填充在W颗粒周围的网络状分布,电导率达到36%IACS、热导率达到210 W/(m·K)、硬度达到280 HV,均高于相应的国家标准。WCu20合金板材的断裂方式由铜相的韧性断裂和钨相的穿晶断裂组成,包覆铜有利于合金韧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熔渗烧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多孔陶瓷最佳地结合了多孔材料高比表面和陶瓷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这类材料尤其是泡沫SiC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泡沫SiC具有叁维连通网络结构,内部孔隙率高且气孔相互连通。同时SiC是一种共价键极强的化合物,因而与其他多孔陶瓷相比,泡沫SiC除具有多孔陶瓷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高温强度高、抗氧化、耐磨、耐各种酸碱腐蚀、高热导率、良好热震性、密度低、尺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渗烧结论文参考文献

[1].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智,徐胜良.洁净燃料发动机阀座熔渗烧结工艺影响因素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8

[2]..熔渗反应烧结泡沫SiC的组织及性能[J].功能材料信息.2018

[3].田冲,曹小明,杨振明,杨永进,张劲松.熔渗反应烧结泡沫SiC的组织及性能[J].功能材料.2018

[4].许慧,赵洋,任淑彬,曲选辉.真空压力熔渗与热压烧结制备(SiC_p+Al_2O_(3f))/2024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拉伸性能分析[J].材料导报.2018

[5].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明辉,徐胜良.洁净燃料发动机粉末冶金阀座熔渗烧结工艺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7

[6].孙芳芳.熔渗PEEK对铁基烧结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7

[7].刘银娟,贺端威.多晶立方氮化硼在高压熔渗法烧结过程中的晶界键合机理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6

[8].许磊.微波加热金属铜粉及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9].董丽,董桂霞,刘秋香,张茜,李尚劼.超高压熔渗烧结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5

[10].王利剑,陈文革,虢虎平.流延成形-熔渗烧结制备WCu20合金薄板[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标签:;  ;  ;  ;  

熔渗烧结论文-肖紫圣,罗成,华建杰,张智,徐胜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