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舒适性论文-郑印

接触舒适性论文-郑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触舒适性,T,R,人体感知,阈值

接触舒适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印[1](2018)在《人体可感知针织T恤接触舒适性涤粘(T/R)混纺比阈值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与人体直接接触面积较大的T恤面料,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于T/R混纺面料,目前市场占有率仅次于T/C混纺面料,在混纺面料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市场上涤粘混纺面料的混纺比例多种多样,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商家在满足面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涤纶在混纺面料中的比例,使得市场种类更加繁杂。目前市场上,关于混纺面料混纺比例的要求并不明确,目前大家参考的标准中,只对混纺面料在标签上的混纺比例和实际比例之间的偏差进行了规定,要求是不超过5%,这个比例也主要是从机械性能角度出发进行制定的。但是,面料机械性能主要通过客观测试进行测量,是一种定性的描述。对于现代消费者来说,对于面料接触感知的心理反应要求是高于机械性能要求的。本课题通过与江阴华晓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以针织T/R混纺T恤面料为实验样本,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面料的接触舒适性人体可感知阈值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实验样本基本的客观性能指标测试,研究并分析了混纺比例与接触舒适性指标之间的联系。然后对于试样进行了大量的主观指标评价测试,通过对主观评价测试结果的分析,分析出对于接触舒适性单指标人体可感知的阈值,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问卷对接触舒适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最后,根据综合指数理论提取出一个综合指标对其进行表达,利用该综合指标对于接触舒适性主观测试进行评分,从而对人体可感知阈值进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5%混纺比例要求偏差,从接触舒适性主观角度人体还不足以进行感知差异分辨。通过对T/R针织T恤面料人体可感知阈值的确定,可以达到如下叁个目标:(1)站在生产者角度来说,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生产成本控制及生产管理。(2)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来说,能够使产品研发的方向和标准更加明确,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加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3)在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尹方方,孙润军[2](2016)在《棉/毛混纺织物接触舒适性的灰色近优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5种规格的棉/毛混纺织物,利用FTT织物触感仪对反映织物弯曲性能、压缩性能、热传导性能、摩擦性能、粗糙表面性能的力学评价指标和织物光滑性、柔软性、保暖性的主要感官指标进行测试。运用模糊数学的灰色近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计算近优度,得出产品的优劣顺序。结果表明:试样3综合性能最好;80/20棉/毛混纺比最佳,毛含量不大于10%时,对织物综合性能影响较小;高支高密织物触感更好;起绒织物较厚,保暖性增加。(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何厚康[3](2016)在《一次性卫生用品用无纺布的接触舒适性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市面上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背膜的6种热风粘合无纺布,观察和测定了样品的纤维截面形态、粘结点形态以及无纺布面密度、厚度、力学性能等物理性能,测定了弯曲刚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影响无纺布接触舒适性的客观物理指标,并进行了无纺布接触舒适性主观感受评价实验,以考察无纺布结构性能对接触舒适性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柔软性,光滑性对无纺布的皮肤接触舒适性起主导作用,适当降低粘结点密度和避免熔融的硬粘结点,以及合理控制面密度均匀性可以获得光滑性良好的无纺布。(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胡金明[4](2016)在《针织内衣接触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开始对健康环保舒适愈发重视,当然对衣着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勘称“人体第二肌肤”的内衣的接触舒适性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上海叁枪集团公司,是生产针织内衣的老牌国有企业,经过自身多年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逐渐突显自身的优势,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面对市场的需求,为了使叁枪内衣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大众对内衣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穿着舒适性的要求,工厂已经开始深入进行研究提高针织内衣的接触舒适性的方法。基于这样的现象与要求,结合前面的科学研究确定了本次的课题方案,主要针对叁枪集团针织内衣接触舒适性的研究,对针织内衣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具体关于这块的研究内容如下:(1)翻阅相关内衣接触舒适性的文献以及查看公司的相关资料,结合公司现阶段的生产状况,了解公司内衣的加工工艺,探讨工艺影响因素,初步确定试验的计划,并对加工的实验分别展开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的验证。(2)根据初步确定的实验计划,针对叁枪集团的12块新品进行分析,对12块布分别进行了拉伸回弹、摩擦性、折皱回复性和悬垂性的测试与分析,并获得对针织内衣接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是织物组织、纱线粗细、后整理方式。(3)在客观测试完成后,针对内衣布再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定,并且将主观评定的结果与客观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大体上是一致的。(4)针对织物密度进行单因子实验,分析它对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另外,根据可行性的分析结论,针对织物组织、纱线粗细、后整理方式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并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以及正交效应曲线得出最优织物参数。最佳织物参数是采用40s纱,织物组织为双罗纹,后整理方式为柔软剂。(5)对最优参数进行分析与测试,并对本次课题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本次实验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6-01)

李亿光,裘晔[5](2013)在《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对棉、麻、丝等多种织物的接触舒适性进行了主观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丝织物的接触舒适感明显好于棉、麻织物,不同的组织结构中,斜纹的接触舒适性优于平纹织物。(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3年12期)

王艺霈[6](2011)在《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着装接触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学领域,电生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学特性,通过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来探讨其与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电生理学现阶段在神经学方面的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神经电生理学成为了电生理学的发展主力。神经电生理学方法是用电生理仪器等记录或测定整体动物或离体器官组织、神经和细胞离子通道等的膜电位改变、传导速度和离子通道的活动的方法。常用于在屏蔽干扰的环境中精确地测定包括各种器官的自发性电活动(如心电、脑电、神经电)、诱发电位等电活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研究着装接触舒适性,具有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用这种方法研究的是人们在接收到外界刺激的信息以后所作出的本能生理反应,能够真实地反映刺激对人体感官所产生的作用。同时,它是对直接与接触舒适性有关的生理反应进行客观测定,在展示感觉过程的同时可实现生理反应的数量化表达。因此,本文旨在神经电生理学的基础上,用神经电生理方法研究着装接触舒适性,观察分析受试者在触摸不同织物和穿着不同服装时的生理反应或变化规律,从而提取表征着装接触舒适性的神经电生理指标。首先,论文综述了着装接触舒适性的六种感知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以及着装接触舒适性常用的叁种研究方法—物理指标法、心理物理法和神经电生理实验法。综合相关研究文献,选定了本论文实验用9种织物、并制作了实验用9件样衣。从织物的角度出发,测定了接触舒适性相关的织物客观物理性能和织物的接触舒适性主观感知评价实验;通过肌电诱发实验提取了两个有效表征肌电变化特征的肌电指标——诱发肌电位的峰峰值与面积;为了解析肌电信号包含的织物物理属性与主观感知属性,将获得的肌电指标肌电位峰峰值和面积分别与接触舒适性相关的客观物理指标和主观评价中的主观感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织物诱发产生的肌电位峰峰值和面积与部分客观物理指标有着显着的相关关系,同时与部分主观感知也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因此,肌电位峰峰值和面积作为客观生理指标可以用于表征织物接触舒适性;进而在肌电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受试者织物接触辨识率的计算方法以供后续定量化研究参考。从着装的角度出发,测定了着装接触舒适性相关的客观物理性能。通过脑电监测实验,选取与接触感觉情绪相关的脑电指标——代表正面情绪的左右两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将选取的两个脑电指标分别与着装接触舒适性相关的物理指标和主观感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探讨脑电信号所对应的客观物理属性和主观感知属性。分析结果显示,左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和右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与部分客观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与部分主观感知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左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可以作为有效反映着装舒适性感觉的客观指标。(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1-12-01)

赵留云[7](2011)在《针、梭织面料拼接缝的接触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梭织面料拼接服装大量出现,这不仅是对针织服装品种单一、款式简单的补充、拓展,也是对针织面料弹性大、卷边性强、易散边、易破损不耐磨性能的改善,如在针织服装的肘部、侧缝、搭门、领部拼接以梭织面料,可以防止变形和磨损。同时,对于梭织服装来说,拼接以针织面料在袖部,可以活动自如又不影响服装的挺括感,拼接以针织面料在衣身弧度大的地方,可以突出曲线又能在不用省道的情况下消去衣身浮余量。随着服装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针、梭织面料拼接可以增加服装设计中面料质感差异大造成的丰富的视觉肌理感。但是针、梭织面料拼接却没有经过严格的性能测试,它们之间的配伍性以及拼接后服装的穿着舒适感需待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针、梭织面料拼接缝的接触舒适感进行了实验设计。首先通过搜集接触舒适性心理感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确立了接触舒适感的主观感觉指标,即接触冷暖感、刺痛感、瘙痒感、粗糙度、硬挺度和厚重感,继而通过前人研究得出的面料物理性能与心理感知的关系,找出了本文客观实验的研究指标:克重、不同压力下的厚度、表面厚度、弯曲刚度、剪切刚度、拉伸性、表面摩擦性、表面粗糙度等。本文研究中,运用的是FAST风格测试仪和KES-FB4表面性能测试仪测量客观实验样品的的物理性能,测试对象包括针、梭织面料试样和两者拼接后有拼接缝的试样。通过对针、梭织面料拼接前、后的物理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增长率的比较,得出针、梭织面料拼接后的物理性能与拼接前试样存在显着差异,继而通过图表的直观判断与增长率数据的精确分析,得出拼接后面料的厚度T2、T100、表面厚度、弯曲刚度比拼接前显着增大的结论。本文采用前臂实验对拼接缝进行主观测试,并发展了一个态度测试标尺。通过对主观测试数据的信度分析、Friedman检验,证明了主观数据有效可靠,态度测试标尺灵敏有效。进而对主观感知的各指标与总体接触舒适感进行相关分析和Ordinal回归分析,得出了基于粗糙度、刺痛感、瘙痒感和硬挺度的总体接触舒适感的预测模型。然后基于各物理性能对主观感知的各个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拼接缝的物理性能与主观感知指标之间的精确方程,并可以通过物理性能预测达到某个程度接触舒适感的概率。最后也得出了拼接缝的克重、厚度T2、T100、表面厚度、弯曲刚度是影响其接触舒适感的主要物理性能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1-03-23)

陈贵翠,张立峰[8](2010)在《短季棉牛仔布的接触舒适性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短季棉牛仔布的摩擦系数、粗糙度及瞬间热量传递最大值,并且通过与相同规格细绒棉牛仔布的接触舒适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短季棉牛仔布略厚、粗糙,压缩功大,弹性回复率较差,手感比较糯,细绒棉牛仔布瞬间传递热量较短季棉牛仔布瞬间传递热量多。(本文来源于《化纤与纺织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刘亚芳[9](2010)在《织物湿态接触舒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舒适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物理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叁类: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其中接触舒适性对人体起着直接的影响,它与织物和人体之间的相互力学作用有关。服装在被汗液或者雨水润湿的条件下,织物的表面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织物的接触舒适性对人体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当前市面上常用的服用机织物21块和针织物7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织物湿态接触舒适性的特征。客观方面,采用在INSTRON万能强力仪上加装自制辅助装置的方法,分别测定28块织物在平衡回潮率和不同湿态回潮率下的经、纬向的动、静摩擦因数,然后测定各试样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和热传递性能,探讨了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对这些客观性能的影响。主观方面,采用SD评价法,研究了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对其接触舒适性各指标的影响,以及湿态下织物的接触舒适性能。最后把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织物的摩擦性能和其表面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表面粗糙的织物其摩擦因数大,而表面平滑的织物其摩擦因数相对小;随着织物回潮率的增加,织物的摩擦因数呈增加的趋势;织物的透气、透湿和热传递性能跟其基本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织物的接触舒适性与其原料、纱线线密度、组织、平方米克重、厚度等有密切关系;湿态下织物的接触舒适性能下降;织物的接触舒适性与其表面摩擦性能和透湿性能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5-01)

李俊,王晓琼,张雪峰,陈益松[10](2006)在《服装接触舒适性与其织物手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贴身服用面料的主观接触舒适性和手感的检验,以及对面料客观物理机械性能的测量,综合评价了它们与服装接触舒适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客观测得的手感都与接触舒适显着相关,并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建立了4个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的模型:由冷暖感、接触痒感、局部压迫感、接触粘附感及湿冷感等5种舒适感知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由16项主观手感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由KES测得的16项客观手感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以及由主客观测得的显着因子预测总体接触舒适性。(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06年01期)

接触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5种规格的棉/毛混纺织物,利用FTT织物触感仪对反映织物弯曲性能、压缩性能、热传导性能、摩擦性能、粗糙表面性能的力学评价指标和织物光滑性、柔软性、保暖性的主要感官指标进行测试。运用模糊数学的灰色近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计算近优度,得出产品的优劣顺序。结果表明:试样3综合性能最好;80/20棉/毛混纺比最佳,毛含量不大于10%时,对织物综合性能影响较小;高支高密织物触感更好;起绒织物较厚,保暖性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舒适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印.人体可感知针织T恤接触舒适性涤粘(T/R)混纺比阈值范围研究[D].东华大学.2018

[2].尹方方,孙润军.棉/毛混纺织物接触舒适性的灰色近优评价[J].毛纺科技.2016

[3].何厚康.一次性卫生用品用无纺布的接触舒适性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16

[4].胡金明.针织内衣接触舒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6

[5].李亿光,裘晔.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J].上海纺织科技.2013

[6].王艺霈.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着装接触舒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

[7].赵留云.针、梭织面料拼接缝的接触舒适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8].陈贵翠,张立峰.短季棉牛仔布的接触舒适性测试与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0

[9].刘亚芳.织物湿态接触舒适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10].李俊,王晓琼,张雪峰,陈益松.服装接触舒适性与其织物手感的相关性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

标签:;  ;  ;  ;  ;  

接触舒适性论文-郑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