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产量论文-崔月花,缪婧,刘建凤,陈清颖

菌丝产量论文-崔月花,缪婧,刘建凤,陈清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黄,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

菌丝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崔月花,缪婧,刘建凤,陈清颖[1](2018)在《两阶段温度控制发酵对桑黄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在发酵过程中0~60 h发酵温度为26℃, 60~120 h发酵温度为23℃,得到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8.92±0.90) g/L和(95.25±4. 91) mg/L,比23℃恒温培养提高了58.8%和12.7%。根据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进一步对发酵培养基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最终发酵培养基组成(g/L):27. 5葡萄糖、10玉米粉、5.0麸皮、2. 5豆饼粉、0.15 MgSO_4·7H_2O、3 KH_2PO_4,并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桑黄,得到的最大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9.97±0.71) g/L和(94.03±5.33) mg/L。本实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桑黄菌丝和胞外多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季泽洋[2](2018)在《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是世界上极负盛名的食药用菌,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素有“食用菌皇后”之美称。香菇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日常膳食中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各种蛋白质及人体必须氨基酸等,还能提供其他日常食品所不能提供的稀缺营养成分,如多种维生素、酶类物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同时也能够预防、治疗各种疾病。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着传统栽培方式资源消耗大、国内新型栽培方式国内研究进程缓慢等问题。为探索香菇栽培更优、更快、更高产、更营养的出路,必须要在香菇的栽培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探究了不同种类培养料栽培香菇时,对香菇菌丝生长、香菇子实体产量与营养成分的影响,测量了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情况、子实体的干重、培养基的失重率、呼吸消耗、绝对生物学效率的百分比、子实体的水分、有机质和氮磷元素含量,旨在筛选出香菇生产的最优配方。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培养料栽培下将香菇931、速生69香菇菌种菌丝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香菇均能够正常生长至满袋,进行脱袋发菌和出菇管理之后,两种香菇均能够正常发菌和出菇,各培养料组别菌丝满袋天数均介于40~60天之间;满袋之后再进行5~8天的出菇管理,各培养料组别均能正常出菇。说明试验所用的各种培养料均能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2.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桑枝屑、玉米芯、棉籽壳对两种菌丝生长速度、生长长势、产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有所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料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约为4.83~6.22mm/d;各培养料组别子实体重量约为13~30g;各培养料组别水分含量约为88%~89%;各培养料组别有机质趋于34~42%;各培养料组别含氮量保持在31~38g/Kg之间;各培养料组别含磷量约为2.50~4.00g/Kg。各组别子实体的水分、有机质、氮磷元素含量都够达到常规水平,且各组别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桑枝屑、玉米芯和棉籽壳都可以作为香菇栽培的主料并提供香菇生长所需足够的营养成分。3.在加入适量的木屑、营养成分以及pH值调控物质(蔗糖和石灰)的情况下,就菌丝生长而言,对照各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结果表明,桑枝屑和棉籽壳等比混合的培养料组别生长速度最快,为6.12mm/d,菌丝相对较密集,各培养料组别的菌丝颜色均呈现洁白且各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较显着,所以如果以香菇菌丝生长情况为衡量指标,棉籽壳作为培养料要优于桑枝屑(木屑)和玉米芯。4.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干重、培养基失重率、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时香菇931子实体干重为27.7g/袋,速生69香菇子实体干重为29.8g/袋,都属最高产量,且各组别的香菇产量存在显着性差异。所以若以香菇产量为衡量指标,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是作为香菇栽培料的较优选择。5.试验调查了不同培养料栽培香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比各组别子实体水分、有机质、氮磷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培养料组别香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存在显着性,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时,香菇931含水量为89.45%、速生69香菇含水量为89.97%,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为38.64%、38.55%,均处中间值;香菇931含氮量为37.98g/Kg、速生69香菇含氮量为33.02g/Kg,相对较高;香菇931含磷量为3.76g/Kg、速生69香菇含磷量为3.69g/Kg,属各组别最高含磷量。所以若以香菇营养成分为衡量指标,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仍是作为香菇栽培料的较优选择。6.本试验在所设置的不同香菇培养料组别的栽培情况下,综合两种香菇菌丝生长情况、香菇子实体产量情况与营养成分含量情况考虑,经方差分析表明,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是香菇栽培料的综合较优选择。(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郑庆委,张涛,管俊昌,姚苹苹,慈大正[3](2018)在《不同种质资源蛹虫草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本试验中6株不同来源的蛹虫草菌株(150707,150715,150725,150808,52244,51762)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测定这6株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产量,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不同菌株粗多糖。研究发现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来源的这6株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产分生孢子量、多糖得率不同,在加富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但是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孢子产量及多糖得率较优。分析得出150707、52244两个菌株孢子产量和多糖产量相对较高,为优势菌株,血平板培养基为蛹虫草孢子及多糖产量较优培养基。(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4期)

郑庆委,张涛,管俊昌,姚苹苹,慈大正[4](2018)在《不同种质资源蛹虫草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本试验中6株不同来源的蛹虫草菌株(150707,150715,150725,150808,52244,51762)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测定这6株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产量,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不同菌株粗多糖。研究发现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来源的这6株蛹虫草菌丝生长速度、产分生孢子量、多糖得率不同,在加富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但是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孢子产量及多糖得率较优。分析得出150707、52244两个菌株孢子产量和多糖产量相对较高,为优势菌株,血平板培养基为蛹虫草孢子及多糖产量较优培养基。(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4期)

林琳,王昌禄,李贞景,陈勉华,武淑芬[5](2018)在《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菌丝及孢子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霉中mok E基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生物合成的一个相关基因,mok E基因表达量与Monacolin K产量呈正相关。以mok E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红曲霉mok E基因过表达工程菌株,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确定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对转化子Monacolin K产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野生型红曲霉M1及转化子菌丝、孢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成功得到240个转化子,对其中9个转化子进行mok E基因表达量测定,有3株转化子mok E基因表达量增加,分别为T2、T8、T9转化子,确定其为mok E基因过表达转化子;T2、T8、T9转化子内酯型Monacolin K产量分别为2 159.7、4 177.6、3 365.7μg/g,与野生型红曲霉Monacolin K产量(1 447.8μg/g)相比,分别提高了49.2%、188.5%及132.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mok 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的菌丝体、孢子形态及生殖方式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柴美清[6](2016)在《不同基质及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及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是一种着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其传统的栽培基质是阔叶树木屑,但是,近年来,随着香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阔叶林资源的日趋枯竭,香菇生产面临着栽培料资源紧缺的危机。因此,寻求适合的代替培养料,筛选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和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模式,是香菇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香菇的袋料栽培,研究不同的栽培基质(桑木枝、枣木枝、杂木枝和苹果木枝)以及不同的栽培模式(林下地栽、菇棚地栽、菇棚立体栽培)对香菇菌丝生长、营养成分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适宜于香菇生长的栽培基质配方和最佳的栽培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香菇菌丝在4种果木基质的3种配方(A:木屑:麸皮:石膏=89:10:1;B:木屑:麸皮:石膏=79:20:1;C:木屑:麸皮:石膏=69:30:1)上均能生长,同种栽培基质不同处理间,C配方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生长速率要比A、B配方的高,且配方A与C间差异显着,说明基质中麸皮含量高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不同种栽培基质间,香菇菌丝的平均生长速率各不相同,表现为枣木<杂木<桑木<苹果木,且苹果木与桑木基质显着高于枣木基质。2.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的菌棒,其中枣木基质生产的香菇产量最高,尤其是枣木C配方,达995g/菌棒,比常规配方产量高15%以上,且差异显着,苹果木和杂木生产的香菇总产量相差不大,而桑木基质生产的香菇产量显着最低,仅667 g/菌棒。同种果木基质不同配方之间相比,香菇产量均表现为配方A<配方B<配方C,且配方C与A间差异显着,说明氮含量越高,香菇产量越高。3、不同基质配方生产的香菇养分情况表现为:有机质方面,只有苹果木A配方、枣木B、C配方生产的香菇子实体与常规基质配方相差不大,其他基质配方有机质含量均显着低于常规基质配方;氮含量方面,杂木A、B、C,桑木B、C,苹果木A,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氮含量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磷含量方面,枣木与杂木基质的3个配方及苹果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全磷含量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钾含量方面,所有果木的A配方生产的香菇钾含量均显着高于常规基质配方。4、在4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栽培模式间香菇产量差异显着,架栽的香菇产量最高,达到了163.2kg/m2,差异显着,其氮、磷、钾营养成分含量与地栽、立栽模式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且差异显着,有机质含量与其他栽培模式差异不显着。因此,从香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和营养成分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果木屑,尤其是枣木屑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从栽培模式方面考虑,可选择架栽模式进行香菇的栽培。(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12-01)

Mei-lin,CUI,Huan-yi,YANG,Guo-qing,HE[7](2015)在《利用液体发酵提高灵芝叁萜产量及HPLC-ESI-MS鉴定灵芝菌丝中灵芝酸成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提高灵芝叁萜产量,并对其叁萜成分进行初步鉴定。创新点:麦芽作为啤酒生产原料,含有丰富的糖类及其他营养物质,并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本文首次将麦芽汁作为碳源物质以提高灵芝叁萜产量,并对其所含灵芝酸成分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灵芝菌丝生物量和胞内叁萜产量为检测指标,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碳(C)源和氮(N)源进行筛选,并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其相应浓度,再经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C源、N源、pH)(表1)。另一方面,酸碱转化法纯化灵芝叁萜提取物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初步鉴定灵芝所含灵芝酸成分(表2)。结论:本实验响应面结果显示:当培养基含麦芽汁4.1%,酵母浸出粉1.89%,pH为5.40时,灵芝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及胞内叁萜产量均达到最优,分别为1.87g/100ml和93.21mg/100ml。经HPLCESI-MS鉴定,初步确定其含有10种灵芝酸成分。(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5年12期)

袁卫东,宋吉玲,陆娜,王伟科,周祖法[8](2015)在《不同粒径桑枝屑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木耳916为材料,对桑枝粉碎得到5种不同规格粒径(0.8 cm、1.2 cm、1.6 cm、2.0 cm、2.4 cm)开展对黑木耳菌丝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桑枝屑基质与黑木耳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桑枝不同规格颗粒上的生长速度是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慢,0.8 cm粒径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647 mm/d,比2.4 cm粒径的生长速度快17.21%;黑木耳的产量以1.6 cm粒径为基质产量最高,达到53.67 g/棒,生物学效率9.61%,比对照分别高14.19%。(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5年06期)

车星星,李素玲,许晶,闫米格[9](2015)在《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整麸皮和杂木屑的比例,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基质,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种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栽培基质间产量比较差异显着;麸皮25%、杂木屑35%、棉籽壳20%、玉米芯18%、碳酸钙2%、蔗糖0.05%、基质含水量65%为最佳栽培种基质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快,可达到0.6 cm/d,子实体产量最高,可达0.3 kg/袋,生物转化率可达75%。(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孔维威,孔维丽,袁瑞奇,张玉亭,祝秀花[10](2015)在《花生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培养料中添加花生油对工厂化袋栽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花生油的含量为0.4%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着提高,分别为0.43 cm·d-1、240 g·袋-1和80.0%。(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5年02期)

菌丝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菇是世界上极负盛名的食药用菌,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素有“食用菌皇后”之美称。香菇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日常膳食中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各种蛋白质及人体必须氨基酸等,还能提供其他日常食品所不能提供的稀缺营养成分,如多种维生素、酶类物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同时也能够预防、治疗各种疾病。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着传统栽培方式资源消耗大、国内新型栽培方式国内研究进程缓慢等问题。为探索香菇栽培更优、更快、更高产、更营养的出路,必须要在香菇的栽培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探究了不同种类培养料栽培香菇时,对香菇菌丝生长、香菇子实体产量与营养成分的影响,测量了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情况、子实体的干重、培养基的失重率、呼吸消耗、绝对生物学效率的百分比、子实体的水分、有机质和氮磷元素含量,旨在筛选出香菇生产的最优配方。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培养料栽培下将香菇931、速生69香菇菌种菌丝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香菇均能够正常生长至满袋,进行脱袋发菌和出菇管理之后,两种香菇均能够正常发菌和出菇,各培养料组别菌丝满袋天数均介于40~60天之间;满袋之后再进行5~8天的出菇管理,各培养料组别均能正常出菇。说明试验所用的各种培养料均能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2.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桑枝屑、玉米芯、棉籽壳对两种菌丝生长速度、生长长势、产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都有所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料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约为4.83~6.22mm/d;各培养料组别子实体重量约为13~30g;各培养料组别水分含量约为88%~89%;各培养料组别有机质趋于34~42%;各培养料组别含氮量保持在31~38g/Kg之间;各培养料组别含磷量约为2.50~4.00g/Kg。各组别子实体的水分、有机质、氮磷元素含量都够达到常规水平,且各组别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桑枝屑、玉米芯和棉籽壳都可以作为香菇栽培的主料并提供香菇生长所需足够的营养成分。3.在加入适量的木屑、营养成分以及pH值调控物质(蔗糖和石灰)的情况下,就菌丝生长而言,对照各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结果表明,桑枝屑和棉籽壳等比混合的培养料组别生长速度最快,为6.12mm/d,菌丝相对较密集,各培养料组别的菌丝颜色均呈现洁白且各组别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较显着,所以如果以香菇菌丝生长情况为衡量指标,棉籽壳作为培养料要优于桑枝屑(木屑)和玉米芯。4.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干重、培养基失重率、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时香菇931子实体干重为27.7g/袋,速生69香菇子实体干重为29.8g/袋,都属最高产量,且各组别的香菇产量存在显着性差异。所以若以香菇产量为衡量指标,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是作为香菇栽培料的较优选择。5.试验调查了不同培养料栽培香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比各组别子实体水分、有机质、氮磷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培养料组别香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存在显着性,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时,香菇931含水量为89.45%、速生69香菇含水量为89.97%,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为38.64%、38.55%,均处中间值;香菇931含氮量为37.98g/Kg、速生69香菇含氮量为33.02g/Kg,相对较高;香菇931含磷量为3.76g/Kg、速生69香菇含磷量为3.69g/Kg,属各组别最高含磷量。所以若以香菇营养成分为衡量指标,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仍是作为香菇栽培料的较优选择。6.本试验在所设置的不同香菇培养料组别的栽培情况下,综合两种香菇菌丝生长情况、香菇子实体产量情况与营养成分含量情况考虑,经方差分析表明,桑枝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混用是香菇栽培料的综合较优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崔月花,缪婧,刘建凤,陈清颖.两阶段温度控制发酵对桑黄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英文)[J].食用菌学报.2018

[2].季泽洋.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

[3].郑庆委,张涛,管俊昌,姚苹苹,慈大正.不同种质资源蛹虫草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的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4].郑庆委,张涛,管俊昌,姚苹苹,慈大正.不同种质资源蛹虫草菌丝生长特性及其多糖产量的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5].林琳,王昌禄,李贞景,陈勉华,武淑芬.mokE基因过表达对红曲霉MonacolinK产量、菌丝及孢子形态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

[6].柴美清.不同基质及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及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

[7].Mei-lin,CUI,Huan-yi,YANG,Guo-qing,HE.利用液体发酵提高灵芝叁萜产量及HPLC-ESI-MS鉴定灵芝菌丝中灵芝酸成分(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5

[8].袁卫东,宋吉玲,陆娜,王伟科,周祖法.不同粒径桑枝屑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食用菌.2015

[9].车星星,李素玲,许晶,闫米格.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

[10].孔维威,孔维丽,袁瑞奇,张玉亭,祝秀花.花生油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5

标签:;  ;  ;  ;  

菌丝产量论文-崔月花,缪婧,刘建凤,陈清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