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卷积码论文-陈泽亮,巩克现,彭华,于沛东

分组卷积码论文-陈泽亮,巩克现,彭华,于沛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组卷积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合作数字通信系统,分组交织,卷积码,盲识别

分组卷积码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亮,巩克现,彭华,于沛东[1](2018)在《基于软信息的分组交织和卷积码联合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合作数字通信系统中分组交织和卷积码的盲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信息的信道编码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软信息建立了符合度的概念,首先利用采样序列的总符合度实现交织行数和卷积码校验向量的识别;然后通过每路采样序列平均符合度的变化规律实现交织起点行坐标的识别;最后根据解交织后数据的符合度实现交织列数和交织起点列坐标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在较高误码率下实现分组交织和卷积码的盲识别,与硬判决算法相比,达到较高正确率时,本文算法具有约5d B的信噪比增益.(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歆昊,张旻,史英春,袁泉[2](2015)在《基于游程特征的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类型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的类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特征的信道编码类型识别方法。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编码游程特性存在的差异,即卷积码的游程具有较好的随机性而线性码游程的随机性较差,并且线性码在信息位长度附近的游程数会发生一定的畸变。通过提取编码的游程特征,算法实现了对这两种编码类型的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5年06期)

陆凯,张旻,李歆昊[3](2015)在《基于矩阵秩统计的卷积码分组交织盲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卷积码分组交织盲识别存在运算数据量大、识别正确率不高、难以满足非合作情况下盲识别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矩阵秩统计的卷积码分组交织盲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卷积码分组交织矩阵中同行数据具有相同线性约束的性质,采用遍历处理求周期性相关列的方法,识别出交织块的行数和列数;然后通过对不同交织块中的同行组成的多段连续卷积码数据求解校验矩阵,利用校验矩阵验证方式获取交织数据的起始点,完成对分组交织的盲识别。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0.01的误码率条件下识别正确率在85%以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高建文,白勇,王巍[4](2014)在《基于空时分组码与卷积码级联编码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空时分组码(STBC)与卷积码的级联编码,通过卷积码的纠错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使系统同时获得了满分集增益和较大的编码增益.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级联编码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的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郑鹏鹏,张玉[5](2011)在《误码条件下卷积码分组交织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矩阵分析法识别无误码条件下卷积码分组交织的过程,针对实际信道中误码不可避免的现状,在矩阵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向纠错思想,利用该思想实现了高误码条件下卷积码分组交织的识别。反向纠错思想的思路是利用穷举方法穷举条件限定范围内所有可能的纠错编码和交织关系组合,利用每种组合对应的解交织和译码方法对截获序列进行处理,最后将每种组合的处理结果与截获序列比较,找出最有可能的组合作为最终识别结果。(本文来源于《通信对抗》期刊2011年04期)

黄新林,王钢,刘春刚[6](2009)在《基于FPGA的卷积码分组译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Viterbi译码方法硬件资源开销大、译码速度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FPGA的卷积码分组译码方法。该方法将待译码数据分成若干组,充分考虑前后分组间的相互影响并分别进行译码,综合考虑每个分组的译码结果后得到最终的译码输出。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回溯深度下,该方法与传统的Viterbi译码方法相比,减少了硬件设计的逻辑门数量,提高了系统译码速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张仲明,许拔,张尔扬[7](2009)在《准循环LDPC分组码和卷积码的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LDPC码由于可以达到接近Shannon限的性能而得到了很大关注。LDPC卷积码与LDPC分组码一样拥有稀疏的奇偶校验矩阵。相对于LDPC分组码,LDPC卷积码因为固有的卷积结构而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块长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满足行列约束的准循环LDPC分组码构造方法和一种基于特殊准循环LDPC分组码的准循环LDPC卷积码构造方法。与准循环LDPC分组码类似,准循环LDPC卷积码能够简化译码器设计并且降低存储需求。仿真结果显示,构造出来的LDPC码在AWGN信道下采用置信度传播算法译码具有良好的错误率表现,并且卷积码的性能要优于分组码。(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期刊2009-08-22)

任国春,程云鹏[8](2006)在《一种新型分组卷积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固定长度报文的差错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分组卷积码,它结合了分组码和卷积码的优点,具有高传输效率、低时延及高可靠性的特点。介绍了分组卷积码的基本思想,给出了分组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并通过编译码例子展示了分组卷积码的整个编码和译码过程;对传输效率及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分组卷积码和传统卷积码的误比特率。结果表明:与传统卷积码相比,分组卷积码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而误比特率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王育民,林舒[9](1984)在《分组-卷积码混合ARQ体制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混合ARQ体制。利用一个高速率分组码进行检错,利用一个1/2速率的卷积码和Viterbi译码器进行纠错。和纯ARQ方案及仅用卷积码的混合ARQ方案相比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卷积码和Viterbi译码器纠错而解决了分组译码器的复杂性,由于用高速率分组码检错而解决了仅用卷积码的混合ARQ方案的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二元对称信道下,与选择重传型ARQ相组合的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任意有限接收缓存器下通过率的下限公式。本方案特别适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其数据率高,往返时间长。(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1984年02期)

沈世镒[10](1982)在《分组卷积码的门限迭代判决译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译码方法,称之为“分组卷积码的门限迭代判决译码法”。该法综合了分组码与卷积码的特点,同时也综合了Wozencraft.Fano.Jelinek与“信息门限判决”译码的思想。它的主要性能有:1.码率R_t能接近信道容量C;2.译码平均误差可任意小;3.对于每比特译码的平均计算量与平均存储量是常数N与M,它们由R_t与C的值来决定。(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1982年02期)

分组卷积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的类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特征的信道编码类型识别方法。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编码游程特性存在的差异,即卷积码的游程具有较好的随机性而线性码游程的随机性较差,并且线性码在信息位长度附近的游程数会发生一定的畸变。通过提取编码的游程特征,算法实现了对这两种编码类型的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组卷积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泽亮,巩克现,彭华,于沛东.基于软信息的分组交织和卷积码联合识别[J].电子学报.2018

[2].李歆昊,张旻,史英春,袁泉.基于游程特征的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类型识别[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5

[3].陆凯,张旻,李歆昊.基于矩阵秩统计的卷积码分组交织盲识别[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5

[4].高建文,白勇,王巍.基于空时分组码与卷积码级联编码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郑鹏鹏,张玉.误码条件下卷积码分组交织的识别[J].通信对抗.2011

[6].黄新林,王钢,刘春刚.基于FPGA的卷积码分组译码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

[7].张仲明,许拔,张尔扬.准循环LDPC分组码和卷积码的构造[C].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2009

[8].任国春,程云鹏.一种新型分组卷积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9].王育民,林舒.分组-卷积码混合ARQ体制的性能[J].通信学报.1984

[10].沈世镒.分组卷积码的门限迭代判决译码法[J].通信学报.1982

标签:;  ;  ;  ;  

分组卷积码论文-陈泽亮,巩克现,彭华,于沛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