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肾癌论文-董涵之,彭志强,郝晶,何风娥,王美鉴

晚期肾癌论文-董涵之,彭志强,郝晶,何风娥,王美鉴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肾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塞来昔布,舒尼替尼,晚期肾癌

晚期肾癌论文文献综述

董涵之,彭志强,郝晶,何风娥,王美鉴[1](2019)在《塞来昔布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0例我院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位患者,治疗组给予塞来昔布联合舒尼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单药舒尼替尼,观察两组客观有效率(OR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个月后治疗组ORR为72.0%,对照组ORR为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PFS为9.8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9.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可以减轻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但在疗效方面并无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陶云霞,李泳澄,张有为,王翔[2](2019)在《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2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癌的发病率居中国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培唑帕尼、阿昔替尼、乐伐替尼、替西罗莫司、卡博替尼、Nivolumab和Ipilimumab。除后3种药物外,其余药物均在中国上市,但价格昂贵。舒尼替尼、索拉非尼、替西罗莫司、培唑帕尼、阿昔替尼、乐伐替尼和卡博替尼均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唐兴国,李斌斌,刘宏伟[3](2019)在《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具有一定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晚期肾癌患者61例,均给予舒尼替尼标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截止随访结束日,可评价疗效50例,其中部位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者13例(26.00%),疾病稳定(stable of disease, SD)者20例(40.00%),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者17例(34.00%),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患者;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个月;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中性粒细胞降低、手足反应和皮肤黄染,比例分别为68.85%、59.02%、54.10%和52.46%;不良反应级别以Ⅰ~Ⅱ级为主,Ⅲ~Ⅳ级较少见。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认为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科学性护理措施及建议,以提高患者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仝世义[4](2019)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短期效果及预后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短期效果及预后。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晚期肾癌患者中选取8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2)单纯采取动脉栓塞技术,研究组(n=42)则应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应答治疗,就两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是78.57%,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年后生存率是80.95%,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短期效果确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浩然,张兴明,朱旭东,朱莎,王志鹏[5](2019)在《阿昔替尼剂量滴定在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阿昔替尼及其剂量滴定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使用阿昔替尼系统治疗晚期转移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采用阿昔替尼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剂量滴定(n=26)与标准剂量(n=24)阿昔替尼治疗,其中剂量滴定使用2种策略:策略1(主动滴定,n=7)为根据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进行滴定,策略2(被动滴定,n=19)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后进行剂量滴定。统计其基线及后续随访信息,患者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1.1标准及Choi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标准分为1~5级,其中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晚期转移肾癌患者58例,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8.0月和29.0月。Choi标准下,客观缓解率(ORR)较RECIST 1.1标准提高(43.1%vs. 15.5%,P=0.001),而疾病控制率(DCR)基本一致(87.9%vs. 86.2%,P=0.782)。剂量滴定患者26例,与配对的24例标准剂量治疗患者比较,前者PFS时间较长(P=0.027),而两组间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被动滴定者19例,主动滴定者7例,两组间PFS及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8和P=0.470)。阿昔替尼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由高到低分别为乏力(67.2%,39例)、高血压(56.9%,33例)、淋巴细胞减少(53.4.%,31例)及高血脂(53.4%,31例)等,以1~2级不良反应为主;滴定前后患者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昔替尼作为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剂量滴定可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主动及被动滴定策略均可采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孔丹丹[6](2019)在《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及TLR8激动剂VTX-2337对胃癌患者树突细胞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根治性手术对大部分早期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大部分肿瘤早期发病较为隐匿,临床发现已是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便手术,依然要面对束后复发的难题。放化疗对抗肿瘤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晚期肿瘤病人全身基础情况较差,很难耐受高剂量的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这让传统方法束手无策然。随着免疫学的兴起和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人们认识到由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体内的免疫系统失去平衡,肿瘤细胞处于免疫抑制和逃逸状态,这是肿瘤造成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所以,增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免疫应答成为对抗胃癌的新突破口。自2010年FDA批准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利用患者自身树突细胞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肿瘤疫苗sipuleucel-T~([1]),DC疫苗治疗有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2-4])。现阶段以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治疗性肿瘤疫苗DC-CIK是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5])。但此治疗方法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所以首先我们要通过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找DC的优化策略提高其有效性是发展新一代DC疫苗和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故本研究收集72例晚期肾癌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的实验室数据和随访数据,通过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回访结果来评估临床疗效和预后。通过分析发现DC-CIK疫苗的安全性尚可,但是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这是由于患者自身肿瘤对体内免疫系统的抑制,导致DC发育不完善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有关,TOLL样8(Tolllikereceptors,TLR8)可在DC中表达并通过使NFKB磷酸化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2等释放和DC成熟,增强DC抗原提呈能力~([7]),这些细胞因子可诱导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向Th1方向漂移,有利于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的增殖,从而逆转免疫耐受增强抗肿瘤作用,但TLR8在胃癌患者DC中调节作用还未可知。本研究选择新型高选择性TLR8激动剂VTX-2337刺激胃癌患者DC,检测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调节后的DC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验证了VTX-2337在胃癌患者DC中可促进DC成熟增强其免疫功能,并作为一种佐剂在DC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据2014年王品教授~([6])在Science中报道,DC中有一种影响其分化成熟、抗原识别提呈能力的LncRNA,被命名为Lnc-DC,该LncRNA通过直接与胞质中的STAT3结合发挥作用。但在肿瘤患者DC中,这种LncRNA表达量是否正常还未可知最近有研究证明,已有研究证明Lnc-DC调节DC中TLR9/STAT3信号传导,介导HBV的免疫应答。因此推测Lnc-DC与TLR8在胃癌患者DC中是存在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DC中Lnc-DC表达水平。因此本文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做DC-CIK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验证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2.探索TLR8激动剂VTX-2337对胃癌病人DC体外培养的调节作用;3.Lnc-DC在正常人和胃癌患者DC中以及激动剂组和对照组中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统计参加DC-CIK临床试验的晚期肾癌患者相关检验数据,用SPSS16.0进行分析,整理并回访患者的生存期做预后分析。2.TLR8激动剂VTX-2337对胃癌患者树突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1)TLR8激动剂对胃癌患者DC进行刺激;(2)Western blot检测DC中NF-κB、pNF-κB蛋白水平用以证实TLR8激动剂发挥作用;(3)流式检测DC表面成熟标志分子(HLA-DR、CD11C、CD80、CD86、CD54、CD83);(4)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2、TNF-α的表达水平;(5)DC-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HLA-DRCD3、CD28)。(6)qPCR检测正常人与胃癌患者DC中以及激动剂组与对照组中lnc-DC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部分研究结果:1.72例肾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数据不全及失访30例,剩余42例客观反应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73.81%;1年生存率为83%,2年生存率为78%,3年生存率维持在67.8%。2.外周血CD3+CD8+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09),CD4~+CD25~+细胞、CD3~+CD4~+细胞、CD4~+CD8~+比例明显下降(P=0.026,P=0.028,P=0.04)。3.与治疗前相比,甘油叁酯水平升高(P=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晚期肾癌患者血清甘油叁酯与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87,P=0.011)高密度胆固醇与NK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62,P=0.018),高密度胆固醇与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03,P=0.049)4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KPS评分为DC-CIK治疗肾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第二部分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TLR8激动剂VTX-2337作用后,胃癌患者的DC中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2.DC表面成熟标志分子HLA-DR、CD11C、CD80、CD86、CD54、CD83表达上调。3.实验组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2、TNF-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4.DC-T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组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HLA-DRCD3、CD28表达无显着差异。5.正常人DC中Lnc-DC表达量高于胃癌患者(P<0.05)。激动剂组Lnc-DC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余霄腾,唐琦,李学松,彭鼎,宋毅[7](2019)在《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9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5例接受二线阿西替尼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根治性切除手术,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11例患者一线舒尼替尼治疗后进展,4例患者一线免疫治疗后进展。二线治疗方案:初始剂量5mg、2次/d,连续4周为一周期直至疾病再次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严重毒副反应。若患者对药物耐受好,剂量可增至7mg、2次/d,或10mg、2次/d,若毒副反应重则剂量减至3mg、2次/d。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这15例患者中位总位生存期(OS)23.0(18.0~28.0)个月。二线阿西替尼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1.5~47.0)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3例(20.0%),疾病稳定(SD)8例(53.3%),疾病进展(PD)4例(26.7%)。多数不良反应多为1~2级,3~4级不良反应有蛋白尿2例(13.3%),腹泻1例(6.7%),呕吐2例(13.3%),乏力消瘦2例(13.3%),高血压5例(33.3%),手足皮肤反应1例(6.7%),口腔黏膜炎1例(6.7%),肝酶升高1例(6.7%),脑梗死1例(6.7%),上消化道出血1例(6.7%)。通过减量或暂停药,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可取得较长的OS和PFS,二线治疗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储传敏,潘秀武,曲发军,杨启维,刘溪[8](2019)在《高血压不良反应与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不良反应与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65例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63岁;84.6%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肾癌根治性切除或保留肾单位切除),肿瘤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73.8%)。所有患者均采用舒尼替尼标准治疗方案:50 mg/d,服用4周,停用2周。每2个周期通过CT检查评价药物疗效,每个疗程的第1天和第28天检测血压。比较有无舒尼替尼诱导的高血压不良反应[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张压≥90 mmHg]对肿瘤疗效的影响。结果:服用靶向药物期间,根据是否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进行分组,分为高血压组(30例)和血压正常组(35例),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不良反应在舒尼替尼治疗的第1疗程或者第2疗程出现,出现收缩期的高血压(中位时间:第1疗程,1~9疗程)比舒张期的高血压(中位时间:第2疗程,1~11疗程)更为早期。在12个月的随访中,高血压组客观有效率(ORR)显着高于血压正常组(56.7%vs.28.6%,P=0.016)。同时亚组分析收缩期高血压组或舒张期高血压组与收缩压正常组或舒张压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38)。长期随访过程中,高血压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较血压正常组显着延长(13.4个月vs.8.7个月,P=0.002)。结论:在舒尼替尼治疗过程中,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可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更长的PFS,适合作为预测靶向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盛锡楠,郭军[9](2019)在《晚期肾癌:治疗进展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癌治疗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了9项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晚期肾癌,2015年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免疫或免疫与靶向联合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对晚期肾癌的靶向与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可,周启东[10](2019)在《晚期肾癌治疗与基础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望2018年的肾癌治疗领域,以原发灶减瘤性肾切除术(CN)联合舒尼替尼治疗作为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主要治疗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项mRCC相关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其中CARMENA研究结果证实晚期肾癌行CN前谨慎选择患者的重要性。此外,3项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了在未经治疗的mRCC患者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联合治疗方式较单用舒尼替尼治疗更具优越性,晚期肾癌逐步进入免疫联合治疗的时代。在此,笔者对2(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晚期肾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肾癌的发病率居中国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培唑帕尼、阿昔替尼、乐伐替尼、替西罗莫司、卡博替尼、Nivolumab和Ipilimumab。除后3种药物外,其余药物均在中国上市,但价格昂贵。舒尼替尼、索拉非尼、替西罗莫司、培唑帕尼、阿昔替尼、乐伐替尼和卡博替尼均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肾癌论文参考文献

[1].董涵之,彭志强,郝晶,何风娥,王美鉴.塞来昔布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9

[2].陶云霞,李泳澄,张有为,王翔.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2例并文献复习[J].癌症进展.2019

[3].唐兴国,李斌斌,刘宏伟.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具有一定疗效[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仝世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短期效果及预后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5].张浩然,张兴明,朱旭东,朱莎,王志鹏.阿昔替尼剂量滴定在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孔丹丹.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及TLR8激动剂VTX-2337对胃癌患者树突细胞的调节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余霄腾,唐琦,李学松,彭鼎,宋毅.二线阿西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8].储传敏,潘秀武,曲发军,杨启维,刘溪.高血压不良反应与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9].盛锡楠,郭军.晚期肾癌:治疗进展及展望[J].协和医学杂志.2019

[10].徐可,周启东.晚期肾癌治疗与基础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9

标签:;  ;  ;  

晚期肾癌论文-董涵之,彭志强,郝晶,何风娥,王美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