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刻点木蠹象论文-王斌,张真,和云松,和武,李坤

粗刻点木蠹象论文-王斌,张真,和云松,和武,李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粗刻点木蠹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粗刻点木蠹象,云南木蠹象,雌雄区分,活虫

粗刻点木蠹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张真,和云松,和武,李坤[1](2009)在《粗刻点木蠹象与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区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粗刻点木蠹象和云南木蠹象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相似度很高,难以区分。文章介绍了2种区分方法。一是在解剖镜下通过观察象虫腹部背板末节上的特征准确区分活体雌雄成虫;二是通过肉眼观察象虫腹部第1节中间部位的特征快速区分活体雌雄成虫,可作为1种简便的野外区分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9年05期)

王斌[2](2009)在《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和粗刻点木蠹象(P. punctatus)属于我国特有种,是危害松科植物的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主要为害云南松幼树,粗刻点木蠹象主要为害油松和华山松等多种松科树种,它们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和甘肃等地,近年来相继暴发成灾,给当地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信息化学物质,寻找对它们有引诱作用的利它素成分和配方,分析和测试它们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和活性,为这两种木蠹象的防治、监测和预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云南木蠹象与粗刻点木蠹象的雌雄成虫不易区分,可在解剖镜下观察其腹部背板末节上的特征准确区分活虫,也可肉眼观察象虫腹部第1节中间部位的特征快速区分活虫,后者可作为一种简便的野外区分方法。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基本相同,雌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触角感器主要有6种,分别为毛形感器、手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变种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粗刻点木蠹象的手形感器、变种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Ⅱ是此次观察新发现的感器类型。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寄主植物挥发物,固相微萃取法采集成虫虫体挥发物,经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结合触角电位测定和野外诱捕试验,确定对两种木蠹象具有引诱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结果显示,云南木蠹象寄主地盘松的挥发物中月桂烯和α-蒎烯含量最多。地盘松受虫害前后挥发物组成变化明显,受害前枝条中月桂烯含量??,而受害后α-蒎烯含量最高。相同健康状态不同部位的挥发物组分基本相同。云南木蠹象对月桂烯和(1S)-(-)-α-蒎烯的触角电位反应强烈,与空白对照差异显着。在野外生测中单种单萜没有引诱作用,而几种单萜的混合配方却有显着的引诱活性。粗刻点木蠹象在甘肃靖远的寄主是油松,其挥发物中3-蒈烯含量最高,受虫害前后的油松挥发物组成变化较小,3-蒈烯始终为主要成分。健康油松不同部位的挥发物组成比例不同。粗刻点木蠹象对多种单萜具有显着的触角电位反应,其中(1R)-(+)-α-蒎烯反应值最大。单萜的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单萜浓度越高反应值越大。野外试验中单萜1和单萜4等的引诱效果显着,配方5等4个单萜配方均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人工合成化合物grandisol、grandisal与寄主枝条一起使用对粗刻点木蠹象有显着的引诱作用。grandisol+枝条的引诱效果最好,grandisal+枝条次之,它们可能是粗刻点木蠹象聚集信息素的组成成分。grandisol、grandisal与寄主枝条一起使用对云南木蠹象没有引诱作用,雄虫或雌虫与寄主枝条一起也不具有吸引聚集作用。经SPME和GC-MS技术分析,在两种木蠹象活体成虫挥发物中都没有发现grandisol和grandisal。云南木蠹象扩散迁移的主要方式是飞翔,它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光照是影响其爬行和飞行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对其飞行行为也有影响。云南木蠹象偏好白色。白色与单萜结合使用比单用其中之一具有更好的吸引作用,表明视觉和嗅觉因素在云南木蠹象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05-01)

冯士明,司徒英贤[3](2004)在《云南省粗刻点木蠹象发生状况及检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云南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粗刻点木蠹象PissodespunctatusLangoretZhang在云南的分布、传播途径、寄主植物和危害情况。根据虫态特征和林木被害状进行检验鉴定。除害处理方法 :严格检疫、清理蠹害木、水泡、剥皮或薰蒸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4年01期)

粗刻点木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和粗刻点木蠹象(P. punctatus)属于我国特有种,是危害松科植物的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主要为害云南松幼树,粗刻点木蠹象主要为害油松和华山松等多种松科树种,它们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和甘肃等地,近年来相继暴发成灾,给当地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信息化学物质,寻找对它们有引诱作用的利它素成分和配方,分析和测试它们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和活性,为这两种木蠹象的防治、监测和预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云南木蠹象与粗刻点木蠹象的雌雄成虫不易区分,可在解剖镜下观察其腹部背板末节上的特征准确区分活虫,也可肉眼观察象虫腹部第1节中间部位的特征快速区分活虫,后者可作为一种简便的野外区分方法。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基本相同,雌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触角感器主要有6种,分别为毛形感器、手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变种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粗刻点木蠹象的手形感器、变种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Ⅱ是此次观察新发现的感器类型。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寄主植物挥发物,固相微萃取法采集成虫虫体挥发物,经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结合触角电位测定和野外诱捕试验,确定对两种木蠹象具有引诱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结果显示,云南木蠹象寄主地盘松的挥发物中月桂烯和α-蒎烯含量最多。地盘松受虫害前后挥发物组成变化明显,受害前枝条中月桂烯含量??,而受害后α-蒎烯含量最高。相同健康状态不同部位的挥发物组分基本相同。云南木蠹象对月桂烯和(1S)-(-)-α-蒎烯的触角电位反应强烈,与空白对照差异显着。在野外生测中单种单萜没有引诱作用,而几种单萜的混合配方却有显着的引诱活性。粗刻点木蠹象在甘肃靖远的寄主是油松,其挥发物中3-蒈烯含量最高,受虫害前后的油松挥发物组成变化较小,3-蒈烯始终为主要成分。健康油松不同部位的挥发物组成比例不同。粗刻点木蠹象对多种单萜具有显着的触角电位反应,其中(1R)-(+)-α-蒎烯反应值最大。单萜的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单萜浓度越高反应值越大。野外试验中单萜1和单萜4等的引诱效果显着,配方5等4个单萜配方均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人工合成化合物grandisol、grandisal与寄主枝条一起使用对粗刻点木蠹象有显着的引诱作用。grandisol+枝条的引诱效果最好,grandisal+枝条次之,它们可能是粗刻点木蠹象聚集信息素的组成成分。grandisol、grandisal与寄主枝条一起使用对云南木蠹象没有引诱作用,雄虫或雌虫与寄主枝条一起也不具有吸引聚集作用。经SPME和GC-MS技术分析,在两种木蠹象活体成虫挥发物中都没有发现grandisol和grandisal。云南木蠹象扩散迁移的主要方式是飞翔,它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光照是影响其爬行和飞行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对其飞行行为也有影响。云南木蠹象偏好白色。白色与单萜结合使用比单用其中之一具有更好的吸引作用,表明视觉和嗅觉因素在云南木蠹象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刻点木蠹象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斌,张真,和云松,和武,李坤.粗刻点木蠹象与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区分方法[J].中国森林病虫.2009

[2].王斌.云南木蠹象和粗刻点木蠹象的信息化学物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3].冯士明,司徒英贤.云南省粗刻点木蠹象发生状况及检疫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4

标签:;  ;  ;  ;  

粗刻点木蠹象论文-王斌,张真,和云松,和武,李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