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故乡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芙美子,《放浪记》,故乡意识
故乡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楚楚[1](2019)在《论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以《放浪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放浪记》是林芙美子以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关于《放浪记》的先行研究大多是研究林芙美子亲身经历与小说虚构创作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日记体的记叙方式,揭示社会底层人士的心酸生活,揭露现实的残酷。细观之,作品中也不乏对故乡的描述,林芙美子在小说中既反复强调没有故乡,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于故乡的思念。本文试图从此出发,探讨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巧景[2](2017)在《殖民地现状与李泰俊的故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1930年至1945年李泰俊短篇小说里表现的故乡意识。为了更好地把握日本殖民掠夺时期李泰俊的故乡意识和故乡价值,本文以《种花树》《失乐园的故事》《无缘》《石桥》等作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了作者的故乡意识。以上作品以李泰俊的故乡铁原为中心,细致地描写了故乡的旧貌和现状。铁原以前是适宜人们居住的乐园,但是由于日本殖民政策的实施,人们不得不离开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李泰俊作品中的故乡是传统和现代文明共存的地方,是由乐园变化为失乐园的场所。通过以上的描述,表现出作者对日本殖民掠夺的批判,以及对失去家园的朝鲜人民的同情。(本文来源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王建华[3](2016)在《从《野兽们向往故乡》看安部公房的故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的故乡"和"存在的故乡"是安部公房的两种故乡意识。《野兽们向往故乡》中主人公九木久叁因日本战败而失去了"生的故乡",为了追寻"存在的故乡",他历尽劫难却始终无法到达。作者借助久木阐明了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邓涛[4](2015)在《人在京师 不忘荆楚——试论明世宗的故乡意识和思乡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故乡的重视和怀念是中国人相承不息的心理特征。明世宗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州,十五岁进京继承了皇位。世宗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其成为皇帝之后的很多言行都体现了他对故乡的重视,虽然部分涉及故乡的言行也有彰显皇帝威严、巩固自身地位的考量,但依然可以从其升格安陆州、扩建明显陵、敕修兴都志、南巡承天府、恩泽故乡百姓、晚年欲南巡承天等行为中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真挚情感,特别是其晚年欲南巡故乡的念头,进一步体现了世宗对故乡的思念和落叶归根的心情。(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刘文[5](2014)在《源于殖民地体验的故乡追求——安部公房故乡意识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部公房创作初受卡夫卡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作品中夸张的变形、离奇的情节则带有诸多现实意义。对于故乡的追求贯穿始终,"没有故乡的人"成为了研究安部文学的重要契点。本文通过对安部生平经历的研究,探究其故乡意识的根源。(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占柳[6](2012)在《从《放浪记》看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芙美子是日本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女流作家,幼时父母离异,生活颠沛流离。但是热爱文学的她却将自己放浪不羁而又心酸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变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取材于日记而创作的《放浪记》便是其代表作。该作品写实主义风格浓郁,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放浪生涯中的心路历程—反复提及自己没有故乡,却又不断倾诉对故乡的思念。看似矛盾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她对故乡怎样难言的情怀呢。文章试图通过该作品的文本解读,对其故乡意识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群文天地》期刊2012年24期)
陶赋雯[7](2012)在《简论电影中的故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诸多感情中,“故乡意识”是一种永恒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愫。千载而下,“故乡意识”在艺术领域被多次演绎,它饱含了人们最真挚的情感和眷恋,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它同时也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电影美学命题。但目前学界对于“电影中的故乡意识”这个命题的研究尚未引起相关重视。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专着。对于故乡意识的研究,也多是以导演个案研究为主,缺乏系统探讨电影中的“故乡意识”的相关论文与着作。本论文面对“正在消失的故乡”这一哲学话题和新生代淡漠的故乡意识,概述了故乡意识在电影中的具体体现,认为故乡意识对当前消费和技术至上的社会是一贴清醒剂,是人类美好的心灵的港湾,有一定的现实社会意义。论文从电影导演与故乡意识分析入手,渐及电影中所呈现的故乡以及故乡意识在电影中的意象表现,试图从中外涉及故乡电影作品中提炼归纳出故乡的呈现方式,深长意蕴以及影像语言特点,以此来扩容“故乡意识”的艺术武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社会历史研究法和类型研究法。(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2-04-23)
刘伯香[8](2009)在《《古都》的故乡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都》的故乡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展现了故乡迷人的风景,再现了故乡独特的风俗,表现了故乡纯美的人情。究其原因,是作者悲凉的身世使其渴望家的温暖,渴望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感时伤世,唤起国人守护心灵的故乡;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涂登宏[9](2008)在《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家园精神——论刘亮程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亮程的散文研究己经成为20世纪末文坛不可忽略的文学现象。本文就是从刘亮程散文的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和家园精神角度展开论述。刘亮程的乡土散文充满着独特的个人精神气质。刘亮程执着地书写"一个人的村庄",不仅源自对村庄的深情,也源于对故乡的热爱,更出自对家园的追寻。那里不仅仅是安放身体、抚慰情感的所在,更是精神回归的领地。(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08年16期)
苏晓贤[10](2008)在《故乡意识与生命诉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当代作家张炜立足于存在之思的文学探求,即作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在发现并追问存在的同时,探寻人类真正的生存本质。并且以故地为中心确立他的文学选择和价值关怀,一是对于记忆的那片天空的描绘和怀念,这里面有许多真诚的赞颂,更有许多欢乐。二是以故地为基点,对充满欲望和喧闹的外部世界的质疑,这里面有迷茫,痛苦,深长的遗憾。而源于故地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命特性,在不断强化着张炜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家,所具有的自在的,多元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原则。由此,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张炜的文学创作远离形式化狂欢和欲望化书写的潮流,而致力于对人的整体生存状态的哲思,汹涌于张炜笔端的故乡情感扩展为故乡意识,以此观照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在这一过程中凝结了作家独特的审美体验,沉重的人生思考和执着的精神求索。在作家充满现代意识的审美观照下,故土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文化视野,折射出深沉的民族心理,厚重的文化价值。由此说明,以故地为中心的价值选择,实则是在维护一个人生来就有的一切的,那是幸福和美好的拥有,它是关于活着的理想,关于这个理想的价值和意义的建构。同时,也是在说人类生存的全部,人类蹒跚在传统与现代的文明鸿沟中,在无所着落浮尘般的存在境遇中,追求生命真实而完美的落定的权利,执拗和本能。(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故乡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分析1930年至1945年李泰俊短篇小说里表现的故乡意识。为了更好地把握日本殖民掠夺时期李泰俊的故乡意识和故乡价值,本文以《种花树》《失乐园的故事》《无缘》《石桥》等作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了作者的故乡意识。以上作品以李泰俊的故乡铁原为中心,细致地描写了故乡的旧貌和现状。铁原以前是适宜人们居住的乐园,但是由于日本殖民政策的实施,人们不得不离开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李泰俊作品中的故乡是传统和现代文明共存的地方,是由乐园变化为失乐园的场所。通过以上的描述,表现出作者对日本殖民掠夺的批判,以及对失去家园的朝鲜人民的同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故乡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楚楚.论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以《放浪记》为例[J].唐山文学.2019
[2].张巧景.殖民地现状与李泰俊的故乡意识[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
[3].王建华.从《野兽们向往故乡》看安部公房的故乡意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邓涛.人在京师不忘荆楚——试论明世宗的故乡意识和思乡情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刘文.源于殖民地体验的故乡追求——安部公房故乡意识的根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6].占柳.从《放浪记》看林芙美子的故乡意识[J].群文天地.2012
[7].陶赋雯.简论电影中的故乡意识[D].南京艺术学院.2012
[8].刘伯香.《古都》的故乡意识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
[9].涂登宏.乡土情结、故乡意识、家园精神——论刘亮程散文[J].作家.2008
[10].苏晓贤.故乡意识与生命诉说[D].河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