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量与等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社会必要劳动,直接社会一般劳动
等量与等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开[1](2013)在《等量劳动互换的两种形式: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早对等量劳动互换的两种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是我国着名经济学家胡钧教授。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是等价交换,其内容是等量劳动互换关系;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关系是按劳分配,其内容也是等量劳动互换。但等价交换与按劳分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关系。体现在二者的"劳动"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根本不同的。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或"社会必要劳动",按劳分配中的实体是"直接社会一般劳动"。差别根源于两种不同的所有制。等价交换关系承认从占有优良生产条件获取更大利益是其特权,因而必然会产生生产者之间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公有制范围内取消了等价交换中的特权,实行更进一步的平等。关键在于贯彻等价交换向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等量劳动互换的转化。(本文来源于《政治经济学评论》期刊2013年04期)
张迎春,付瑞琪[2](2012)在《对等量劳动互换与等价交换关系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关系中的等价交换与公有制的等量劳动互换体现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对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关系与资本关系既相矛盾又相联系的深刻阐释,揭示出商品经济对特定生产关系的从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等量劳动互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互换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内部结构和特有的运行方式。(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张开[3](2011)在《等价交换、等量劳动互换与干预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等价交换与等量劳动互换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并没有达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不是完全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依然存在,而且充分被利用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那么按劳分配以及其他分配方式也就会并存。在此条件下,对按劳分配以及等价交换关系进行研究实为必要。但是,对于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是不够彻底的,这也反映在《马恩全集》(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1年05期)
董建才[4](1988)在《等量劳动交换必须与等价交换相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的要义在于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必须以劳动来换取。但仔细考察一下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的这一基本要求和实现这一要求的那些条件、途径,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马克思曾设想,按劳分配的存在是以商品经济的消亡为前提的,劳动者的劳动不表现为价值,一开始就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1988年02期)
张宇[5](1986)在《等量劳动互换、等价交换与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的深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商品货币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前一段的理论研究中,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反对自然经济论、解决和说明马克思的产品交换理论与现实商品交换的矛盾性上。这些理论说明对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克服旧的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探讨和研究并(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1986年02期)
陈晓梅[6](1986)在《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交换,是容易和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相混淆的。当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区别。(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按劳分配的思想。其中,关于这一分配中体现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观点,我理解,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与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交换关系: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生产者凭着劳动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这里,由于商品(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1986年02期)
陈晓梅[7](1986)在《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交换,是容易和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相混淆的。早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理论界就讨论过按劳分配与等价交换问题,有的同志明确指出,按劳分配的实质就是等价交换。当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弄清二者的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科学》期刊1986年02期)
等量与等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品关系中的等价交换与公有制的等量劳动互换体现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对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关系与资本关系既相矛盾又相联系的深刻阐释,揭示出商品经济对特定生产关系的从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等量劳动互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互换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内部结构和特有的运行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量与等价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开.等量劳动互换的两种形式: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
[2].张迎春,付瑞琪.对等量劳动互换与等价交换关系的再认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张开.等价交换、等量劳动互换与干预分配[J].经济学家.2011
[4].董建才.等量劳动交换必须与等价交换相结合[J].中国社会科学.1988
[5].张宇.等量劳动互换、等价交换与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的深入探索[J].教学与研究.1986
[6].陈晓梅.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J].教学与研究.1986
[7].陈晓梅.等量劳动交换与等价交换[J].中国劳动科学.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