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魏南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两晋南北朝,佛经书写者,取经团队,译经团队
汉魏南北朝论文文献综述
史忠平[1](2019)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经的书写者是佛教传播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也是写经书法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目前学界对抄经时AI写作经人群的身份、地位、抄经情况、书法特点等研究较多。但对佛教初传时期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本文拟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典的译传进行考查,并就写经盛行之前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进行探讨。以期与前贤之论相续,完整呈现取经、译经、抄经活动中佛经书写者身份的转换、职业的归属、工作的性质、协作的方式,以及其中与书法相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7期)
李莹,宁稼雨[2](2019)在《“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和校勘工作学术沙龙”座谈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和校勘工作学术沙龙"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项目组成员针对在辑佚和校勘工作中的心得和困惑,于2018年11月9日集中进行的一次学术活动。沙龙活动中,11位项目组成员针对辑佚工作中遇到的底本选择、文献使用、明清整理本中的"拼接"现象,以及辑校工作着作权界限把握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每位学者发言后,项目组首席专家宁稼雨教授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术点评。(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常荩心[3](2019)在《汉魏南北朝蒙书编撰的变迁——以《急就篇》与《千字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就篇》与《千字文》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本蒙书。通过比较《急就篇》与《千字文》编撰体例和特点,分析两者内容的异同和内在的继承性,可以勾勒出汉魏南北朝蒙书编撰趋势。两者在体例、内容上虽然有很大区别,但也有相似之处和继承性。《急就章》结构较为简单,按章分门别类对姓名、名物、五官和政事进行罗列介绍,重在识字;《千字文》以四句四言的句式,包含内容知识丰富、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是融叙事、说教、抒情为一体的一篇长文。《千字文》具有内容完整、用韵讲究、文辞华丽、意境高超的优势,唐以后《急就篇》逐渐式微,而《千字文》却越发流行。(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考试》期刊2019年03期)
高华[4](2019)在《汉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日盛,寺院藏书逐渐兴起。本文从佛教传播、佛经翻译对寺院藏书的影响,寺院藏书的特点,寺院藏书的管理与应用这几个角度对汉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做出论述,以期对今后的寺院藏书研究有所增益。(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包得义,王树平[5](2019)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释氏诗歌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逯钦立先生用半生心血浇注的135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目前网罗最富、校勘最精、为学林盛赞的先唐诗歌总集。然因时代跨度巨大,搜罗范围广泛,其中难免存在着一些疏漏与失误。本文就此书中释氏诗歌部分存在的诗篇失收、作者小传不全以及诗歌归属有误等叁方面前贤尚未措意的问题加以讨论。(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徐龙国[6](2019)在《汉魏两晋南北朝都城模式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两晋南北朝历时近800年,大致可分前、后两个时段,前段为统一王朝时期,后段为大分裂时期。通过对两个时段都城的考察发现,在继承与创新的共同作用下,这个时期逐渐建立起新的都城模式,如单一宫城、叁城制、中轴对称布局、一门叁道、坐北向南的朝向等等,这些都为后世都城所继承。而这些都城模式的形成及演变是渐进展开的,有的则是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探讨他们形成及演变的进程,对认识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9年01期)
宁稼雨[7](2019)在《关于《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的几点学术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汉魏六朝小说自身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与其散佚情况之间的矛盾总结该选题价值;从研究现状的得失分析找出该选题提升空间所在;从"全""准""清""精"四个方面概括选题工作目标所在;从学术研究和社会效应谈选题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刘啸[8](2019)在《从职位到官位(一):以汉魏南北朝的校书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期的"校书"只是一个职位,是由他官兼领的工作。东汉的"校书郎"是由"校书"职位和"郎"官位组合成的一个习惯用语,其本质是郎官,也就是以郎官去领校书。虽然东汉有校书部这样的机构,但并不管理校书郎。魏晋新设的"秘书郎"本来是取代校书郎从事校书工作的官员,但由于门阀社会的成立,秘书郎异化为高门大族的起家官,当官而不任事。对于这种情况,南朝继续采用以他官领校书的老办法,北朝则在秘书郎下新设校书郎以从事校书工作。两汉的他官领校书与北朝以至隋唐的校书郎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专家治专学,后者可能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校对工作。对"校书"从职位到官位演变过程的个案考察,或许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官僚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9年01期)
曹道衡[9](2018)在《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评奖推荐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出版的已故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是一部材料详备,考证精审的好书。长期以来,我们研究先秦至隋的诗歌,只能使用明冯惟讷的《诗纪》或丁福保的《全汉叁国晋南北朝诗》。这两部书在编纂方面都有较多的疏漏,尤其是对所收的作品都不注出处。这对使用者来说既不方便,又无从进行校勘与复核。此书则对每首诗都注出了来源,(本文来源于《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贺伟[10](2018)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误收作品及原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着名学者逯钦立先生历时二十余年纂辑而成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唐前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也存在某些缺憾,表现之一便是书中有不少误收作品的情况。据笔者考察,本书误收作品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因不明作者而误收;因弄错作者生平而误收;因作者姓名相近、易混淆而误收;因诗题相同而误收;因把谢灵运、江淹二人拟作当成他人作品而误收;因把他人赠作误为作者所作而误收;因其他原因而误收;误收唐人诗作;误收文、赋等其他非诗歌体裁的作品。(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汉魏南北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和校勘工作学术沙龙"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项目组成员针对在辑佚和校勘工作中的心得和困惑,于2018年11月9日集中进行的一次学术活动。沙龙活动中,11位项目组成员针对辑佚工作中遇到的底本选择、文献使用、明清整理本中的"拼接"现象,以及辑校工作着作权界限把握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每位学者发言后,项目组首席专家宁稼雨教授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术点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魏南北朝论文参考文献
[1].史忠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J].中国书法.2019
[2].李莹,宁稼雨.“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和校勘工作学术沙龙”座谈纪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3].常荩心.汉魏南北朝蒙书编撰的变迁——以《急就篇》与《千字文》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9
[4].高华.汉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述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5].包得义,王树平.《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释氏诗歌补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6].徐龙国.汉魏两晋南北朝都城模式及其演变[J].中原文物.2019
[7].宁稼雨.关于《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的几点学术思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8].刘啸.从职位到官位(一):以汉魏南北朝的校书郎为例[J].文史哲.2019
[9].曹道衡.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评奖推荐书[J].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8
[10].贺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误收作品及原因考[J].中国诗歌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