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俸禄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政,外官俸禄制,公费,变革
俸禄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恬[1](2016)在《论清末新政时期外官俸禄制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外官法定俸禄实行的是二元制的俸禄制,由于法定收入十分有限,为了应付开支不小的官场和私人用度,外官不仅将法定外的额外收入"陋规"变成约定俗成的、"合理"收入中的一部分,而且还想方设法谋取其他私利,其结果是清朝官场日趋系统性、长期性的腐败。一些直省督抚也曾做过改革尝试,但因为俸禄制的改革牵涉到官僚制度、财税制度的整体改革。因此,这些改革难以长久,且成效不明显。为了刷新政治,清末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包括从公费改革入手,对旧的俸禄制的变革。从草拟的俸禄制度文本看,清末新政时期俸禄制度的改革既有对过去的继承,也有大的创新,表现出了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吴苑华[2](2015)在《“俸禄制”模式:中国封建时期经典“符码”——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中华帝国模式论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它是纳贡模式;阿瑞吉提出,它是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沃勒斯坦则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模式是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俸禄制"社会模式。相较而言,沃勒斯坦的"俸禄制"社会模式,不仅有别于其他国外学者的判断,也不同于我国学者的界定,具有某些原创性价值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5年05期)
张金龙[3](2015)在《北魏俸禄制的班行及其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秦汉魏晋南朝不同,北魏开国近百年间百官无禄,吏治腐败与此关系颇大。在参考《周礼》和两汉魏晋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禄,并规定"罢诸商人"、增收户调及严惩赃罪。班禄诏显示,北魏地方政府与商人关系密切,地方官府中大概存在着类似隋朝公廨田的田产,其收获物需通过商业贸易或发放高利贷而牟利。约在俸禄制班行前十年左右,实行俸禄制的建议已被提出且有零星官"禄"的记载,表明俸禄制是在总结之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定型和成熟化的产物。俸禄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班禄诏及一年多之后颁布的新税制,户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民众的负担在短期内无疑会有所加重。针对废止俸禄制的提议,中书监高闾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结合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实施俸禄制的必要性及其政治作用,认为俸禄制实施后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将受到遏制,民众的实际负担则会减轻,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统治。(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徐雪梅[4](2011)在《清初俸禄制中的满汉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俸禄制中的满汉畛域明显表现在雍正叁年之前,因存在时间较短,其重要性往往易于被人忽视。清初俸禄制中的满汉差异,是清朝官制中民族畛域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是揭示满汉官政治待遇不平等、满洲统治者"首崇满洲"的治国理念,及其民族政策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静飞[5](2009)在《北魏从班赐到班俸过渡时期的俸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的俸禄制是随着鲜卑拓跋部对中原地区的征服与封建制的逐步实现而不断完善的。北魏前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班赐,而随着拓跋魏不断地与中原文化接触,汉化逐渐深入,北魏也不得不实行中原的俸禄制度。查阅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自太和八年(484)之前北魏已经尝试实行俸禄制度了。(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赵晓龙[6](2009)在《先秦世禄制向俸禄制的历史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代的世禄制度与世官制度是相互依存的。学术界对世官制度研究较多,由于资料琐碎,材料的时代复杂,学界对世禄制度及其演变的问题寓目不多。笔者立足于典籍文献,辅之以古文字材料,拟对先秦时期的世禄制的源流、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加以初步探讨。对世禄制向俸禄制的转变过程做了纵向梳理,并对促成这一转变过程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比较了世禄制和俸禄制的异同及其历史影响。除绪论部分对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做了简单的叙述外,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先秦时期世禄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认为世禄制度萌芽于酋邦时代,夏商二代继承沿袭并有所发展,西周时期趋于完备、典型,到春秋时代得到扩大。物盛而衰,春秋也是世禄制的解体时期。第二部分,主要探究了导致世禄制度衰落的原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周王朝的衰落,西周春秋时代极盛的世禄制度到春秋中后期已经无法用宗法制度和周礼加以控制。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的诱惑导致卿大夫把作为世禄的采邑和土地作为叛乱之资。卿大夫与国君和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是世禄制发展的结果,同时世禄制也在世族的斗争中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世族自身的衰落,宗法血缘关系的解体使得世禄制难以继续维持下去。第叁部分,描述了俸禄制度建立的过程,分析了俸禄制度代替世禄制度的原因。笔者以为俸禄制度的出现适应了战国以来列国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士人流动的需要,这是由士人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取向决定的。而这一切变动都是发生在战国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之上。尽管如此,世禄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蜕变成封君食邑制。第四部分,比较了世禄制和俸禄制的异同,指出世禄制实质上是贵族世袭制下爵禄合一的制度,因爵而制禄。俸禄制建立的过程则是爵禄分离,最终形成由官职大小决定俸禄高低的制度。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由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本文主要运用了纵向分析和比较归纳的研究方法,贯通式的叙述了先秦世禄制度的渊源、发展、鼎盛、衰落的全过程,对其内容作了粗浅的钩沉。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又对俸禄制的兴起作了描述。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深入的分析了世禄制度兴替衰亡的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徐国富[7](2007)在《赫德时期中国近代海关俸禄制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中国传统海关相比,赫德时期中国近代海关俸禄方面推行的是高薪制。这种制度能使海关关员安心服务、勤勉奉职,提高了海关工作效率,但这种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也是具有一定条件的。(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李中林[8](1995)在《浅析秦的俸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秦朝的俸禄制度,对秦的俸禄制度,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秩禄制”;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爵禄制”。本文认为秦的官吏物质待还是秩禄制,不是爵禄制。通过对秦俸禄制的研究,不仅仅是为弄清秦的俸禄制度,更主要的是为研究和改革我国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提供确实的、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5年01期)
景有泉[9](1988)在《关于北魏俸禄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俸禄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受到重视,不少论着加以讨论。但是由于文献资料少而零散,且又互有歧异,所以许多问题仍不甚清楚。笔者仅就有关论着中的几点看法提出一些疑点及粗浅认识,以祈得到教正。(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期刊1988年05期)
杜绍顺[10](1986)在《北魏何时始行俸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行的看法认为,北魏在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始行俸禄制。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条材料:其一,《魏书》卷7上《高祖纪》载:太和八年,“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着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改。朕永鉴四方,求民之瘼,夙兴味旦,祥,至于忧勤。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罢诸商人,(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1986年06期)
俸禄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它是纳贡模式;阿瑞吉提出,它是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沃勒斯坦则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模式是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俸禄制"社会模式。相较而言,沃勒斯坦的"俸禄制"社会模式,不仅有别于其他国外学者的判断,也不同于我国学者的界定,具有某些原创性价值和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俸禄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杨恬.论清末新政时期外官俸禄制的改革[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2].吴苑华.“俸禄制”模式:中国封建时期经典“符码”——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中华帝国模式论辨析[J].东南学术.2015
[3].张金龙.北魏俸禄制的班行及其背景[J].河北学刊.2015
[4].徐雪梅.清初俸禄制中的满汉差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李静飞.北魏从班赐到班俸过渡时期的俸禄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赵晓龙.先秦世禄制向俸禄制的历史转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9
[7].徐国富.赫德时期中国近代海关俸禄制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7
[8].李中林.浅析秦的俸禄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9].景有泉.关于北魏俸禄制的几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88
[10].杜绍顺.北魏何时始行俸禄制[J].史学月刊.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