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刘广鹏

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刘广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鄂伦春族,居住文化,民居,变迁

文化变迁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刘广鹏[1](2018)在《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居住文化的特点及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伦春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部人口较少的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原始游猎的生产方式到现在定居的以农为主、以林业等为辅的多种经营生产方式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居住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民族的居住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关键要素,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条件与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民族交流等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因此,对居住文化的研究不应仅是对居住建筑本身的探讨,更应从影响居住文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入手。本文从民族聚落与居住文化的物质、行为两个层面对鄂伦春族居住文化加以分析。本文以黑龙江省内六个鄂伦春族民族乡、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筑计划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居住建筑与居住的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对省内民族乡、村的实地调查,将鄂伦春族游猎时期与定居时期的民族聚落、居住建筑、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进行对比总结,从而得出鄂伦春族不同历史时期居住文化的特点。分析前后两个时期居住文化在材料、构造、审美、装饰、行为等方面的变迁,并分析其变迁的因素。定居后的鄂伦春族在生活上比游猎时期相对优越,鄂伦春人也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更多的向城市转移。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乡村聚落的自我演化被打破,居住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鄂伦春族传统居住文化也在现代演变中慢慢被边缘化。但传统居住文化并非毫无价值,本文正是通过对鄂伦春族居住文化的演变过程的分析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因素。最后,本文对鄂伦春族居住文化的日后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茵[2](2017)在《浅析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变迁的内容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游牧是新疆哈萨克族最早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政府在牧区实施了定居工程,改变了牧区的社会环境。伴随着牧区的社会变迁和经济转型,牧区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本文使用文化变迁理论和文化滞后理论,对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内容及特点进行阐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9期)

戴嘉艳[3](2014)在《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斡尔族的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本质上属于前萨满教文化形态,是基于自然崇拜的信仰意识而形成的。通过对其文化内涵和变迁特点的探讨分析,体会敖包文化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中所折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与情感联系,同时也认识到其民俗形态变迁背后的相关社会与环境动因。据此认为,现实条件和环境因素应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善和优化来赋予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以当下的价值和功能,从而使其在当今更好地为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秩序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甘代军,李银兵[4](2014)在《传统节日文化生态的现代变迁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生态进入急速变迁的历史进程。传统节日环境的现代性转变引发了节日文化内在结构和价值功能的时代性重建,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生态的失衡;社会精英在文化自觉、文化多元思想指导下反抗现代性对传统性的过度侵蚀,重塑节日文化的历史传统,构建节日文化生态的合理社会功能和价值秩序。(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念华魁[5](2014)在《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特点和变迁趋势探析——以罗平布依族文化传统传承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是少数民族存在于世的重要特征,是本民族别于他民族的基本特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的探索,是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特点和变迁趋势,对保护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素质,保障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传统释义(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4年01期)

马伟华[6](2013)在《宗教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及其呈现的若干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变迁是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宗教成为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一个难以忽略的要素。探讨宗教与民族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宗教在影响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对于正确看待当前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李相兴[7](2013)在《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变迁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当代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变迁特点,认为变迁中的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具有涵化、仪式消褪与神灵错位、功能的迷失与困惑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0期)

刘阳[8](2012)在《从老北京地名儿变迁看地名文化的演变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名是社会管理的产物,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既包含着鲜活的民俗民风,又体现着丰富的时代气息。地名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发展有着独特的运动轨迹。本文从老北京地名儿的变迁着眼,展现了北京地名文化的前世今生,揭示了地名文化演变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文明与落后、富足与贫穷、前进与倒退、人性与政治的碰撞冲击和包容共生。(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2年10期)

郑大华,胡峰[9](2010)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化热”以及90年代社会史研究随之复苏以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就始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作者提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具有外源性、差异性、艰巨性和不彻底性等四大特(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0-12-14)

左雪松,韦磐石,张军,张翔,彭建兵[10](2010)在《黔西南布依族文化审美情感特点分析——黔西南布依族文化心理的发展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观出发对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情感的内容及表现进行分析,可总结出叁个特点:共同性,其形成符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表现为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矛盾性,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情感的外部表现特征与其民族性格的情绪特征相矛盾;独特性,审美情感本身的外向性特征及汉族对黔西南布依族的影响,多样合理的审美情感外部表现形式的存在和祖先崇拜对诸审美情感外部表现形式的应然化,使得黔西南布依族热烈奔放、泼辣外向的审美情感与含蓄内向、阴柔沉敛的民族性格间的矛盾得以统一。(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游牧是新疆哈萨克族最早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政府在牧区实施了定居工程,改变了牧区的社会环境。伴随着牧区的社会变迁和经济转型,牧区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本文使用文化变迁理论和文化滞后理论,对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内容及特点进行阐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刘广鹏.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居住文化的特点及变迁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2].张茵.浅析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变迁的内容及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7

[3].戴嘉艳.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探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

[4].甘代军,李银兵.传统节日文化生态的现代变迁及特点[J].长春大学学报.2014

[5].念华魁.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特点和变迁趋势探析——以罗平布依族文化传统传承实践为例[J].民族音乐.2014

[6].马伟华.宗教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及其呈现的若干特点[J].新疆社会科学.2013

[7].李相兴.当代贵州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变迁特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8].刘阳.从老北京地名儿变迁看地名文化的演变特点[J].党史博采(理论).2012

[9].郑大华,胡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N].光明日报.2010

[10].左雪松,韦磐石,张军,张翔,彭建兵.黔西南布依族文化审美情感特点分析——黔西南布依族文化心理的发展与变迁[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文化变迁特点论文-刘广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