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温下嫩玉米保鲜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司婉芳[1](2019)在《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并不仅仅满足于当季的水果蔬菜,在这种大趋势下,人们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称为“绿色蔬菜”、“长寿食品”等。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为止,全国鲜食玉米的消费量在570亿穗,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鲜食玉米的季节性强,常温下的贮藏期短。因此,如何延长鲜食玉米在常温下的贮藏期,增加其商品价值,是鲜食玉米行业一直以来的追求。鲜食玉米自身含水量高,采收后仍是一个活的生命体,贮藏期间仍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营养价值迅速下降。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更易遭受微生物、霉菌的侵染,降低了感官品质与贮藏寿命,严重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市场价值。本实验针对鲜食玉米在贮藏保鲜中存在的品质变化问题,采用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相结合的保鲜方式,研究对鲜食玉米在常温下的保鲜效果。首先,利用家用调味剂:白砂糖、食盐、食醋作为预处理液,先进行单因素实验,配制单一保鲜液对鲜食玉米保鲜研究,在进行正交实验,配制复合保鲜液对鲜食玉米保鲜研究,于常温下(温度22℃,相对湿度75%),贮藏20d,并对鲜食玉米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失重率、弹性、气味等,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复配组。然后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材,丙酸钙(CP)和改性抑菌树脂(CA)为添加剂,通过共混、挤出-吹塑工艺制备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最后,鲜食玉米经过最佳复合保鲜液处理后,用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袋进行包装,以此,研究常温下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改变白砂糖、食盐、食醋水溶液的溶度来研究各因素对鲜食玉米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预处理液处理的鲜食玉米保鲜效果均优于空白组;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优的保鲜液复配比,即用浓度分别为3g/L白砂糖水溶液、10g/L食盐水溶液,5g/L食醋水溶液作为混合预处理液浸泡20min后,保鲜效果最佳。(2)通过造粒、吹膜等工艺,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基材,分别加入浓度为0%、0.8%、1.8%、2.8%和3.8%的丙酸钙与浓度为0.2%的CA改性剂,制备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结果表明:随着CP含量的增大,薄膜的抗张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当CP含量为3.8%时,薄膜表现出了最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达到了最大;随着CP含量的增大,薄膜的阻隔性能也随之增强,CP含量为2.8%时,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系数与氧气透过率达到最低,分别为0.2203×10-13g/(m﹒s﹒Pa),1479.6955cm3﹒(m2﹒24h﹒0.1MPa)-1,此时的阻隔性能最好;薄膜的抑菌性也是随着CP含量的增加而增强,CP含量为3.8%时,抑菌效果最强;微观结构图显示的薄膜表面光滑,没有较大颗粒,无明显孔洞出现,表明丙酸钙与改性剂的加入并没有在薄膜树脂中发生团聚,而是均匀的分散在薄膜中;红外光谱图的分析表明丙酸钙、改性CA树脂与LDPE树脂的兼容性较好。但丙酸钙与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薄膜的透光率,增大了薄膜的雾度;薄膜的热稳定性却因两者的加入有了提高。所以当CP含量>=2.8%时,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3)预处理液处理,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袋包装的鲜食玉米在常温在进行保鲜,贮藏期间,测定鲜食玉米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感官品质、失重率、微生物、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液与抑菌薄膜相结合的保鲜方式保鲜效果最优,其次是仅使用抑菌薄膜包装的保鲜方式,最后是空白LDPE薄膜包装的保鲜方式。试验组的鲜食玉米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空白组,说明预处理液与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对鲜食玉米均有较好的保鲜功能,两者的结合使保鲜效果达到最好。
谢玉花[2](2014)在《甜玉米采后全程冷链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甜玉米为禾本科、玉米属,其含糖量和含水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果实鲜嫩而脆甜,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采后呼吸强度和新陈代谢旺盛,加速其成熟和衰老。加之甜玉米生产季节性强,上市集中,不耐贮藏,高温下含糖量迅速降低,失水萎蔫,营养成分损失严重,货架寿命极短,常温下甜玉米流通保鲜期只有2d。目前国内外对甜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冷和贮藏,而对甜玉米采后全程冷链研究甚少。为此,本论文在探讨温度对甜玉米品质影响的基础上,从甜玉米整个冷链流通链的采后预冷、贮藏、运输、销售等入手,研究了不同的预冷方法、贮藏方法、运输方法及销售方法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为甜玉米贮藏保鲜和冷链物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甜玉米采后预冷方法的研究 采用塑料周转箱盛装甜玉米进行冰水预冷、压差预冷、冷库预冷,将冰水混合物置于冷库中,库内温度均设定为0℃,预冷目标温度设定为3℃,研究了冰水预冷、压差预冷和冷库预冷对甜玉米预冷速度、失重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心温度从28.2℃降至3℃左右时,采用冰水预冷、压差预冷、冷库预冷所需预冷时间分别为140min、180min、370min,压差预冷和冷库预冷对应的甜玉米失重率分别为1.47%、1.69%,冰水预冷过程中不失水;冰水预冷和压差预冷的预冷效果好于冷库预冷,尤其是冰水预冷时间最短,无重量损失,且预冷后营养成分损失少。2.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呼吸强度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研究了 0℃、5℃、10℃、15℃、20℃、25℃、30℃七个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呼吸强度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甜玉米含糖量较高,失重率较低,其呼吸强度受到较好的抑制,推迟了采后的成熟和衰老作用,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食用品质,有效延长了甜玉米保鲜期和货架寿命。综合考虑,以0℃作为甜玉米的最佳贮藏温度。3.薄膜包装对甜玉米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以无薄膜包装为对照(CK),分别用0.03mmPE膜、微孔膜进行包装,探讨两种薄膜包装对甜玉米品质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下贮藏条件下,薄膜包装不仅能明显将失重率控制在5%之内,而且能延缓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它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保持甜度和口感,二者失重率差异不明显,但微孔膜比0.03mmPE膜的效果好。贮藏至第18d时,微孔膜、0.03mmPE膜的感官评价分别为6.4分、5.7分,仍具有商品性,而CK的己失去商品性。微孔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有效延长了甜玉米保鲜期。4.模拟甜玉米运输过程研究 甜玉米经压差预冷使其中心温度接近0℃后,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箱包装常温运输、蓄冷保温箱包装常温运输,聚苯乙烯泡沫箱包装0℃冷藏运输、微孔膜+纸箱包装0℃冷藏运输四种运输方式进行模拟运输,研究了这四种运输方式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箱和蓄冷保温箱包装常温运输至第3d时失重率分别为2.18%和1.44%,感官评价分别为5.3分和6.4分,常温运输分别经21h和30h后甜玉米中心温度从0℃上升至接近环境温度20.8℃,蓄冷保温箱有效延长了 9h;而采用微孔膜+纸箱和聚苯乙烯泡沫箱包装0℃冷藏运输有效降低了甜玉米失重率,运输12d后失重率分别为1.75%和2.26%,其感官评价分别为5.9分和5.3分。微孔膜+纸箱0℃冷藏运输的甜玉米最好,减少了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品质的损失和提高了商品价值。5.模拟甜玉米销售过程研究 研究了甜玉米分别经聚苯乙烯泡沫箱包装0℃冷藏运输、微孔膜+纸箱包装0℃冷藏运输1d后,采用四种销售方法模拟销售2d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四种销售方法分别为4℃+聚氯乙烯(PVC)拉伸膜包装、4℃无膜包装、20℃+PV℃拉伸膜包装和20℃无膜包装销售。结果表明:无论是在20℃还是4℃条件下销售,加PVC拉伸膜包装的甜玉米失重率小、营养成分损失少,使得甜玉米苞叶看上去湿润、新鲜,吸引消费者眼球。四种销售方中,以4℃加PVC拉伸膜包装效果最佳,失重率最小,感官评价分值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损失最少。
罗永华[3](2010)在《即食糯玉米的保鲜加工与贮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针对糯玉米保鲜加工现状,确定了当地最佳品种及其采收期,采用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相结合的保鲜方法,利用蒸煮和杀菌,制成开袋即食的糯玉米食品,既使保存期得以延长,满足了常年供应,又给食用带来了方便,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糯玉米保鲜加工现状:糯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且因其支链淀粉含量高、口感细腻黏滑而深受人们喜爱。现阶段的保鲜加工技术主要是速冻保鲜加工、气调保鲜技术和真空保鲜技术三种,但各有不足。2.确定采收期,选定糯玉米最佳品种。通过采用籽粒含水率、含糖量和食味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适采期为大约23天;运用感官评价法对6种糯玉米进行品质评定,将每个评员的评分平均后分值最高者选定为最佳糯玉米品种,结果为万糯6号。3.热烫、护色保鲜工艺优化。根据不同的热烫时间对糯玉米鲜感官品质的影响,我们选定10min为最佳热烫时间,配合使用护色保鲜剂,用量为水的2%;利用万糯6号玉米材料,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混合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护色保鲜剂的主要种类;通过混合试验,得出了两种以上因素综合影响效果更好;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护色保鲜剂成分的最佳配比。4.真空包装和杀菌。真空包装压力为0.082 MPa,抽空时间为12s,最终确定的杀菌温度为121℃,时间为20 min。5.常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利用护色保鲜剂结合真空包装技术,进行合理热烫和杀菌处理的保鲜方法,比速冻保藏方法效果要好的多。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损失均小;另外,从保存期来看,护色剂结合真空包装的保鲜方法能使糯玉米在常温下保存一年,营养品质变化不大。
王迪轩[4](2008)在《鲜玉米棒保鲜七法》文中提出鲜玉米棒指玉米籽粒尚未成熟时采摘的新鲜玉米棒,以未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供食用。鲜玉米适口性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
景春雷[5](2008)在《保鲜嫩玉米赚钱好项目》文中提出一、项目前景与其他农产品的保鲜相比,嫩玉米保鲜技术却总是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保鲜的嫩玉米色泽不如新采收时有亮泽,口味也不鲜嫩。从去年开始,笔者采用食品纤维素为主料,经多次实验。终于试制出一种更好的技术配方,不但
李臣淼[6](2008)在《常温下嫩玉米的保鲜》文中提出嫩玉米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但由于嫩玉米采摘季节正值生长旺盛期,贮藏保鲜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一种嫩玉米常温保鲜技术,只需将采摘后的嫩玉米浸泡于事先配制好的保鲜液中,不需冷冻、不需烘干、
方志军[7](2008)在《鲜食玉米穗采收后保鲜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山东省主栽的糯玉米品种中糯1号、鲁黄糯6号为试材,在2005~2007年期间,就鲜食玉米穗采收后的几种简易的保鲜措施进行了研究,为鲜食玉米穗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带苞叶与否保存对鲜食玉米果穗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鲜玉米穗带苞叶存放在常温和低温情况下比去苞叶塑料袋存放水分降低快、失重率大;低温存放比常温存放效果要好,保鲜时间长。说明在塑料袋简单包装下去苞叶存放比带苞叶存放效果要好。对鲜食玉米穗采收后在常温下不同涂膜剂(壳聚糖、魔芋、植酸)保鲜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植酸保水效果最好,壳聚糖涂膜对呼吸的抑制最为显着,植酸涂膜抑制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效果最为明显。涂膜可明显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MDA等自由基含量增加。在低温条件下涂膜贮藏能够改变水分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鲜食糯玉米采后重量急剧下降的趋势,使储存期明显延长。三种涂膜中,植酸涂膜无论在保水效果、可溶性糖含量、抗菌能力和食味品质等各方面都表现较好的效果。表明植酸涂膜是一个较好的鲜食糯玉米复合保鲜剂。在低温下对鲜食玉米果进行气调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塑料袋包装的呼吸强度一直低于4个处理,CO2浓度则明显高于4个处理,这说明普通塑料袋对呼吸强度的抑制更为有效。但是过度抑制呼吸作用造成其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或破坏,产品的耐贮性、抗病性都发生急剧衰降,因此对糯玉米的气调贮藏应适当抑制其呼吸强度,以保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硅窗袋对呼吸高峰的延迟出现非常明显。实验表明:从贮藏效果可以看出硅窗面积为6.6cm2/kg的处理,从延迟呼吸高峰值出现、减少水分散失等方面更适合产品的贮藏,品尝其食味评分最高。说明6.6cm2/kg硅窗面积气调效果最好。以上三种保鲜技术的研究都是围绕鲜食玉米穗速冻保鲜技术和真空保鲜技术开展研究的,是对两种保鲜技术的延伸或完善性的研究。在三种保鲜技术中,低温涂膜保鲜实验保鲜效果较好。其中植酸涂膜保鲜效果最理想,保鲜时间可达到40d以上。
武生[8](2007)在《自配嫩玉米保鲜剂》文中研究指明嫩玉米畅销,但季节性太强,不能长期供应市场。如将采收的嫩玉米穗在常温下保鲜贮存,延季销售,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下特介绍一个嫩玉米专用保鲜剂的配方,供参考试用。
戴桂芝[9](2006)在《嫩玉米在常温下怎样贮藏保鲜》文中研究表明
徐明[10](2004)在《抓住保鲜市场大需求 科技领先销路旺》文中指出 一位姓王的客商说:"蔬菜保鲜产品是新事物,但眼下声称这种东西的也不少,好产品一说有大家都说有,但要选准一个真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难。"山西垣曲县益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常温下果蔬保鲜系列技术成为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带他走上了致富之路。这绝不是一个或几个客户的真实感受,而是这一产品让不同的客户都尝到了实惠,也得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个体农户以及下岗职工的青睐。该公司每天都在接待这些热心的来人、来电来函。为什么益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品有着如此的旺市?!让我们从市场的需求和该公司的产品实效说起:果蔬保鲜市场大抓住需求能赚钱果蔬具有鲜美的色泽、风味和丰富的营养,已逐渐成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但是,由于果蔬属于季产年销的商品,生产季节性强,产量高,采收期相
二、常温下嫩玉米保鲜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温下嫩玉米保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鲜食玉米特性 |
1.2.1 鲜食玉米的定义和营养价值 |
1.2.2 国内外鲜食玉米的发展现状 |
1.3 鲜食玉米保鲜工艺研究现状 |
1.3.1 鲜食玉米贮藏保鲜技术 |
1.4 抗菌包装的研究现状 |
1.4.1 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
1.4.2 抗菌包装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 |
1.4.3 抗菌包装应用展望 |
1.5 鲜食玉米保鲜机理研究 |
1.5.1 鲜食玉米品质变坏机理 |
1.5.2 糖、盐、醋的保鲜机理 |
1.5.3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的抗菌机理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鲜食玉米预处理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原料处理 |
2.3.2 单因素实验设计 |
2.3.3 正交实验设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3 验证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性能测试 |
3.3.1 薄膜的抑菌性能 |
3.3.2 薄膜的厚度 |
3.3.3 薄膜的机械性能 |
3.3.4 薄膜的光学性能 |
3.3.5 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 |
3.3.6 薄膜的氧气透过量 |
3.3.7 薄膜的热重 |
3.3.8 薄膜的扫描电镜 |
3.3.9 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薄膜的抑菌性能分析 |
3.4.2 薄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
3.4.3 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
3.4.4 薄膜的阻隔性能分析 |
3.4.5 薄膜的热重结果分析 |
3.4.6 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
3.4.7 薄膜的FTIR光谱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与预处理液对鲜食玉米的保鲜研究 |
4.1 前言 |
4.1.1 材料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品预处理 |
4.2.2 丙酸钙改性CA-CP抑菌薄膜包装 |
4.3 实验指标的测定 |
4.3.1 鲜食玉米硬度测定 |
4.3.2 鲜食玉米失重率测定 |
4.3.3 鲜食玉米淀粉含量测定 |
4.3.4 鲜食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4.3.5 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4.3.6 鲜食玉米的感官测定 |
4.3.7 鲜食玉米微生物测定 |
4.3.8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鲜食玉米硬度分析 |
4.4.2 鲜食玉米失重率分析 |
4.4.3 鲜食玉米淀粉含量分析 |
4.4.4 鲜食玉米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
4.4.5 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
4.4.6 鲜食玉米感官评价 |
4.4.7 鲜食玉米的微生物测定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利 |
(2)甜玉米采后全程冷链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甜玉米简介 |
1.1 甜玉米营养成分及价值 |
1.2 甜玉米种类和特性 |
1.3 采后生理变化 |
2 国内外甜玉米冷链物流保鲜机理和应用现状 |
2.1 采后商品化处理 |
2.2 预冷 |
2.3 冷藏 |
2.4 冷藏运输 |
2.5 冷藏销售 |
3 果蔬冷链物流存在问题 |
4 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4.1 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4.2 本项目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甜玉米采后预冷方式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设备 |
1.3 试验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预冷方式对甜玉米预冷速度的影响 |
2.2 不同预冷方式对甜玉米失重率的影响 |
2.3 不同预冷方式对甜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三章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呼吸强度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处理与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呼吸强度的影响 |
2.2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感官评价的影响 |
2.3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失重率的影响 |
2.4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5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6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Vc含量的影响 |
2.7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四章 薄膜包装对甜玉米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试验处理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感官评价的影响 |
2.2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失重率的影响 |
2.3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4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Vc含量的影响 |
2.6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7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POD活性的影响 |
2.8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CAT活性的影响 |
2.9 不同薄膜包装对甜玉米PPO活性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五章 模拟甜玉米运输过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运输过程中温度的影响 |
2.2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失重率的影响 |
2.3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Vc含量的影响 |
2.6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7 不同运输方式对甜玉米感官评价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六章 模拟甜玉米销售过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销售方式对微孔膜+纸箱0℃冷藏运输1d后甜玉米销售品质的影响 |
2.2 不同销售方式对聚苯乙烯泡沫箱0℃冷藏运输1d后甜玉米销售品质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即食糯玉米的保鲜加工与贮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糯玉米发展概况 |
1.2 糯玉米的品质评价 |
1.2.1 糯玉米鲜食品质基本要求 |
1.2.2 糯玉米的品质评价及品质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糯玉米采收期的确定 |
1.4 鲜食玉米保鲜技术方法 |
1.4.1 速冻加工技术 |
1.4.2 气调保鲜技术 |
1.4.3 真空包装技术 |
1.4.4 三种保鲜技术的比较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最佳糯玉米品种的选择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确定最佳采收期 |
2.3.2 糯玉米的感官评价 |
2.3.3 各品种最佳品质时品尝评分与各品质成分关系 |
2.4 小结 |
第三章 即食糯玉米的护色保鲜工艺的优化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蒸煮烫漂时间对糯玉米穗品质的影响 |
3.3.2 不同护色剂对常温贮藏糯玉米品质的影响 |
3.3.3 蔗糖对糯玉米感官品质的影响 |
3.3.4 混合试验 |
3.3.5 正交试验—糯玉米护色保鲜筛选试验 |
3.4 小结 |
第四章 真空包装和杀菌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2 试验方法 |
4.3 产品质量指标 |
4.3.1 感官指标 |
4.3.2 理化指标 |
4.3.3 微生物指标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真空包装封口 |
4.4.2 最佳杀菌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处理后的糯玉米在常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感官指标比较 |
5.3.2 营养品质比较 |
5.3.3 淀粉黏度比较 |
5.3.4 不同贮藏时间的糯玉米外观品质变化(以万糯6号为例)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鲜玉米棒保鲜七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低温冷藏保鲜 |
二、软包装罐头保鲜 |
三、常温保鲜 |
四、速冻低温保鲜 |
五、真空软包装常温保鲜 |
六、真空冷冻干燥保鲜 |
七、气调贮藏保鲜 |
(7)鲜食玉米穗采收后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鲜食玉米的生产发展现状 |
1.1.1 我国鲜食玉米的生产发展现状 |
1.1.2 国外鲜食玉米的生产发展现状 |
1.1.3 玉米鲜食的功效 |
1.2 鲜食玉米果穗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品质评价 |
1.2.1 玉米穗的生理生化特点 |
1.2.1.1 玉米籽粒的形成与成熟阶段 |
1.2.1.2 玉米灌浆期籽粒和穗轴化学成分的变化 |
1.2.2 鲜食玉米采收期的确定 |
1.2.2.1 鲜食玉米乳熟期营养成分的变化 |
1.2.2.2 鲜食玉米采收期的确定 |
1.2.3 鲜食玉米的品质评价 |
1.2.3.1 食用品质 |
1.2.3.2 商业品质 |
1.2.3.3 加工品质 |
1.2.3.4 营养品质 |
1.2.3.5 标准的量化问题 |
1.2.4 影响鲜食玉米品质的因素 |
1.2.4.1 品种因素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 |
1.2.4.2 环境因素对鲜食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 |
1.2.4.3 栽培技术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 |
1.3 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工艺 |
1.3.1 鲜食玉米速冻加工技术 |
1.3.1.1 鲜食玉米一般的冷冻加工工艺流程 |
1.3.1.2 鲜食玉米穗速冻加工存在的问题 |
1.3.2 鲜食玉米真空包装工艺 |
1.3.2.1 真空包装加工技术的工艺流程 |
1.3.2.2 真空包装技术存在的问题 |
1.3.3 两种保鲜工艺的比较 |
1.3.4 其它保鲜技术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鲜食糯玉米采后水分变化以及对风味品质影响试验 |
2.2.2 涂膜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 |
2.2.2.1 涂膜液基础配方 |
2.2.2.2 壳聚糖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2.2.2.3 魔芋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2.2.2.4 植酸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2.2.3 鲜食糯玉米采收后的气调贮藏试验 |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5 感官品质指标评定 |
2.2.5.1 腐败指数 |
2.2.5.2 食味品质 |
3、结果与分析 |
3.1 鲜食糯玉米采后水分变化以及对风味品质影响研究 |
3.1.1 鲜食糯玉米采后水分变化趋势 |
3.1.2 鲜食糯玉米采后失重率的变化趋势 |
3.1.3 温度对鲜食玉米采后水分和失重率的影响 |
3.1.4 鲜食糯玉米水分变化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
3.2 常温下涂膜处理对鲜食玉米品质的影响 |
3.2.1 涂膜处理对鲜食糯玉米失重率的影响 |
3.2.2 涂膜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水分含量的影响 |
3.2.3 涂膜对鲜食糯玉米呼吸强度的影响 |
3.2.4 涂膜对鲜食糯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5 涂膜对鲜食糯玉米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3 涂膜低温处理保鲜技术研究 |
3.3.1 涂膜低温处理对失重率的影响 |
3.3.2 涂膜低温处理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
3.3.3 涂膜低温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4 涂膜低温处理对货架期的影响 |
3.3.4.1 处理对腐败指数的影响 |
3.3.4.2 涂膜低温处理对食味品质的影响 |
3.4 硅窗袋对鲜食糯玉米呼吸强度的影响 |
3.4.1 鲜食糯玉米低温贮藏呼吸强度变化 |
3.4.2 硅窗袋对鲜食糯玉米呼吸强度的影响 |
3.4.3 硅窗袋对鲜食糯玉米02和C02浓度的改变 |
3.4.4 贮藏过程中重量和水分含量变化 |
3.4.5 鲜食糯玉米贮藏食味变化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常温下嫩玉米保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食玉米保鲜包装技术及包装材料研究[D]. 司婉芳.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2]甜玉米采后全程冷链保鲜技术研究[D]. 谢玉花.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3]即食糯玉米的保鲜加工与贮藏关键技术研究[D]. 罗永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4]鲜玉米棒保鲜七法[J]. 王迪轩. 蔬菜, 2008(09)
- [5]保鲜嫩玉米赚钱好项目[J]. 景春雷. 农村新技术, 2008(13)
- [6]常温下嫩玉米的保鲜[J]. 李臣淼. 农家科技, 2008(07)
- [7]鲜食玉米穗采收后保鲜技术研究[D]. 方志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8]自配嫩玉米保鲜剂[J]. 武生. 农家顾问, 2007(06)
- [9]嫩玉米在常温下怎样贮藏保鲜[J]. 戴桂芝. 农产品加工, 2006(03)
- [10]抓住保鲜市场大需求 科技领先销路旺[J]. 徐明.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