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词派论文-裴宏江

梅里词派论文-裴宏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里词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南城镇,虞山诗派,娄东诗派,梅里词派

梅里词派论文文献综述

裴宏江[1](2012)在《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是我国社会变革将欲进入节点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城镇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繁盛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个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联结广大乡村和大中型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依托经济的勃兴,许多江南城镇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功能,成为蕴藉深厚的人文重镇,出现了文人集聚在非中心城市和城镇里,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盛况,呈现出中国文学重心下移的局面。此种现象的发生在我国城镇发展史和文化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本文选择产生在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几个文学流派——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梳理出体现城镇文化功能的几大核心要素,即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和文化的勃兴,江南文人的诗意栖居,便利的水运交通和士人的文化足迹,城镇中的文化世族,传统藏书和刻书的发达,以及文坛巨子归隐故里所造成的盛大人文效应,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等,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来全面探讨此际江南城镇特殊文化功能。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第一章“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繁荣与发展”:第一节梳理江南城镇的历史建制和沿革,第二节论述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第叁节分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化的勃兴,第四节讲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个案考察,通过几个文化个案反映城镇的兴盛状况。第二章“江南城镇诗意的栖居环境及其与文学活动的关系”,第一节介绍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人的诗意栖居,第二节梳理城镇文人于园林池馆间的风雅聚会,第叁节分析钱柳唱和的缘起及其文化史意义,第四节论述赏花吟诗与文人的心路交集。第叁章“发达便利的水路交通与江南士人的文化足迹”:第一节介绍明清江南城镇的水运特色,第二节分析江湖水路与江南文人的主要文化行为,第叁节论述舟船中的江南城镇文学活动。第四章“文化世家和江南城镇的双向互动”:第一节梳理相关城镇的文化世家概况,第二节分析世家望族的人文特征,第叁节讲科甲相传下的江南城镇世家弟子,分析其二者间的紧密关系。第五章“江南城镇的盛大图书事业”:第一节讲宏富的城镇私家藏书状况,第二节讲繁荣的城镇图书刊刻业,第叁节论述城镇文人的规模宏大的着述与编书成就,重点辨析其对清初文学变革的推动之功。第六章“文坛巨子的回归故里与明清之际文学重心的下移”:第一节梳理清初士人的归隐之风,第二节介绍士人回归故里后的文化贡献,第叁节探讨江南城镇在清初特殊的文学地位。第七章“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第一节分析江南城镇产生复明文化运动的原因和独特优势,第二节介绍与复明文化运动的相关城镇士人概况,第叁节具体论述城镇士人与复明文化运动的具体交集,第四节归纳江南城镇作为清初复明文化运动重镇的特殊意义,并进行文化反思。结语从集聚与辐射两个方面出发,来剖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独特文化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1)

欧明俊[2](2010)在《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梅里词派研究》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词地域性流派研究,是近十余年来词学界的研究热点,云间、柳洲、西陵、阳羡、浙西、吴中、常州等派,都有过专着或博士学位论文,云间、常州两派研究着作且多达数种。陈雪军先生的《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九年十一月出版,全书叁十五万字)后出转精,有自己独特的写法,是一部富有创(本文来源于《词学》期刊2010年02期)

朱惠国[3](2010)在《清初词派与词风演进研究的新探索——评《梅里词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清词》等大型清词文献的逐步出版,清词研究呈现不断升温的趋势,有关清词研究的学术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但清词研究,尤其是清前期词研究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该时期郡邑性词派到底有哪些,各自的词学主张如何,彼此的关系如何?另外,从创作倾向上看,从云间词派到浙西词派,两者之间的演化轨迹如何,其它郡邑性词派在演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梅里词派研究》的出版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路与材料。(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雪军[4](2009)在《论师友结社唱和对梅里词派、浙西词派兴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喜欢结社。在文社里,人们可以互相用诗词来交流思想情感,而且也可以互相从诗词唱和、切磋中来提高诗词创作的水平。嘉兴梅里文人参与文社早在明末就已经有了,梅里一地的文社较着名的有敬盟、景山八子等。梅里文人与周围地区文人之间的交往亦极为频繁,所以文社亦扩大到了周边地区。梅里词人突破血缘和地域的限制,借师友之间的应酬唱和,不断扩大影响,纠合浙西其他地区的词人,最后演化为一个全国性的词派——浙西词派。(本文来源于《中文自学指导》期刊2009年02期)

陈雪军[5](2008)在《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指的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一段历史时期。从天启元年(1621)算起,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恰好是百年的时间。这里用“明清之际”,突出的是其中包含的“一个朝代的终结和新朝的开始”或是“易代”、“鼎革”等历史意义。梅里,在清初属嘉兴县,是嘉兴县的四大镇之一,距嘉兴城30里。薛时雨在《梅里词辑序》声称:“自长水塘而南为梅会里,国初以来号称词薮。呜呼盛矣!”把梅里称作清初的词薮。康熙间,钱塘龚氏刊《浙西六家词》,梅里居其半,可见其地词学之盛。梅里词派最核心的词学思想就是崇雅去俗。王翃和曹溶已经表示了梅里词人对于词坛继续沿袭草堂风格的不满,已经预示了朱彝尊等人后来对草堂诗余的批判。朱彝尊对《草堂诗余》的批判,归根结底是对于明代词学的批判。在朱彝尊看来,明词最大的弊端就是俚俗。因此他提倡“醇雅”的词学审美理想,来纠正明词的低俗之风。而在朱彝尊看来,填词最雅的莫过于姜夔了,于是梅里词派词学思想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尊南宋”,所实际宗法的是南宋至宋季一脉相承的、以姜夔为核心的典雅词派。梅里词人对南宋词的崇尚,如果追溯其源的话,不得不首举曹溶。受曹溶的影响,在朱彝尊还没有成为浙西词派宗主之前,当他还是梅里词派的核心时,就已经与李良年等人一起推崇南宋了,而且崇南宋亦是梅里词人的普遍宗尚。前期梅里词人以王翃、曹溶为前驱。后期核心人物是朱彝尊,而辅佐他的则是李良年和李符,朱彝尊在梅里词派中居于核心地位。根据《梅里词缉》提供的丰富材料,可知在明末清初的嘉兴梅里,确实存在着一个以王翃、曹溶等人为前驱,以朱彝尊、李良年为核心的梅里词派,朱彝尊和李良年等人后来又组织、发起了浙西词派,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人物。有了朱彝尊,梅里词始能言派。而竹垞词行于海内,风会所趋,浙词遂进而成为词家之大宗。梅里词派的形成时间并不比云间、西陵和柳洲叁地晚,而且它在浙西词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研究梅里词派,不弄清楚明末清初梅里本地的词学渊源,不明白朱彝尊与梅里的地缘关系,那么我们对于清初浙西词坛的一个嬗变过程以及浙西词派的人文环境,就不可能有深入而细致的了解,那么我们对于浙西词派的研究就只能停留对于朱彝尊词研究的层面,而不可能有更多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吴熊和[6](1996)在《《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吴熊和《梅里词缉》,乾隆五十一年(1786)薛廷文原辑,道光九年(1829)冯登府重编。浙江图书馆藏有冯氏稿本,针有“登府私印”、“柳圩东畔渔师”、“小长芦旧史冯氏手校”、“老去填词”、“竹乡亲”、...(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梅里词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词地域性流派研究,是近十余年来词学界的研究热点,云间、柳洲、西陵、阳羡、浙西、吴中、常州等派,都有过专着或博士学位论文,云间、常州两派研究着作且多达数种。陈雪军先生的《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九年十一月出版,全书叁十五万字)后出转精,有自己独特的写法,是一部富有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里词派论文参考文献

[1].裴宏江.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欧明俊.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梅里词派研究》读后[J].词学.2010

[3].朱惠国.清初词派与词风演进研究的新探索——评《梅里词派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陈雪军.论师友结社唱和对梅里词派、浙西词派兴起的影响[J].中文自学指导.2009

[5].陈雪军.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梅里词派论文-裴宏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