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人文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普遍病态,正常病态,文化政治,健康
现代人文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Carl,Ratner,宋群[1](2019)在《当代社会病态的普遍化——基于生物医学、文化政治、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叁种模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力图把"当代病态"这一议题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尝试清楚地阐释它。我阐述了一个文化政治模式,即(a)为什么病态以多种形式,并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b)如何干预泛滥的病态,并最终根除它。此模式借鉴了埃里克·弗洛姆的工作成果,他阐明:在许多或大多数社会里,病态是如何成为正常社会的,心理的活动的特征的。这篇文章还讨论了两种流行病态模式,它们误解病态,非正确,因而不能纠正、根除或预防病态。第一种错误解释病态的是标准生物医学模式。第二种错误解释病态的是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模式,它否认所有病态,并坚持认为所有行为包括病态是个体选择和主动性的积极表现,必须得到确认和接受,而不是纠正。(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邢默川[2](2019)在《对现代技术的人文主义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化理论解体后,西方哲学呈现出一系列经验转向的理路,“技术哲学”即是这一系列理路的成果之一。总体看来,技术哲学是哲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产物,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批判体现出当代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在与技术相关的游戏领域中,电子游戏成为当代人依托现代技术而来的游戏方式。“游戏”概念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因此“游戏”可指称存在于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人类活动,即文化根源之不同,人们的游戏方式也不同。但因游戏活动采用不同的技术,所以考察游戏活动的历史能够体现出技术的历史性演变。同时,“技术”“游戏”以及“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关于“游戏”的哲学理论赋予技术和技艺以艺术内涵。但作为当代人的艺术形式,电子游戏的人文内涵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存在质疑的。既然人文内涵在电子游戏中有所缺失,那么为其寻找合理的发展方向是必要的。对历史的认识使得“现代艺术”失去了方向,但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知道我国现阶段电子游戏的发展方向。电子游戏中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教育支持。(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高雪梅[3](2019)在《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与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历史上,德国的大学一直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效仿的典范。事实上,德国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但是,由于中世纪时期受到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缺乏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以至于德国大学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到了 15世纪后期,处于转型时期的欧洲社会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人文主义思潮逐渐进入大学并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德国的大学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这一时期,德国大学的职能、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大学职能从中世纪时期主要为基督教服务,旨在培养神职人员,追求“彼岸世界”,转向为世俗社会服务,追求“人文精神的信仰”;大学之前是课程“七艺”的“世袭领地”,“神学”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经院哲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人文主义课程开始在大学里有一席之地;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上,中世纪以讲授和辩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再盛行,小组教学在德国大学中开始流行。18世纪以哈勒大学和哥廷根为代表的第一次大学改革使德国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德国大学的宗教色彩被冲淡,无论是大学的培养目标还是大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体现着现代化的科学倾向。在经历了人文主义的冲击之后,德国大学在18世纪终于摆脱了基督教束缚的镣铐,世俗化趋势日益明显。19世纪,德国的自由主义思潮与新人文主义思潮愈演愈烈,以洪堡、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19世纪初,受到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810年,在洪堡的带领下,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正式建立。柏林大学的建立正是大学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其主要体现在:在大学职能上,柏林大学以行动践行了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纯学术”的教育理念,大学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德国现代大学里的科学课程普遍增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驾齐驱;在教学方法上,习明纳制度的出现和体制化,为大学改变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提供了制度基础。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是德国大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此,德国大学完成了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建强[4](2019)在《技术哲学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主义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重申了人文主义教育观的重要性,希望全球范围内通过人文主义实现教育的新发展。技术哲学研究从"经验转向"到"伦理转向"再到"文化转向",其发展逻辑为我们呈现了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演变历史。现代职业教育是以技术活动为核心要素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于技术哲学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教育理念的变革指明了方向,还有利于反思现代职业教育人文特征的缺失表现,更有利于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文主义的回归将从办学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几个方面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07期)
方凯伦[5](2019)在《基于人文主义思想下的现代城市家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人文主义思想下的现代城市家具设计方法。方法结合现状对现代城市家具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对本土特色、城市个性、人性关怀、历史文脉4方面的问题,研究人文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城市家具设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结论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础的复合思想,它是构建一个特色地区的内在核心,是衡量一个城市价值的重要尺度。人文主义思想与现代城市家具设计的创新融合不仅能增强设计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还能重拾本土特色与城市文脉,坚实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宋妍煜[6](2018)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在社会现代化的驱动之下逐渐成为各国追求经济发展的工具,而偏离了追求人性完善的意义之路。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们呼吁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回归,不断反思教育存在的人性前提,并提出充满人文精神、维护人性尊严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人文教育理念的出现不断提醒我们反思教育的人性前提,重新思考教育成人的根本命题。本研究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转换的视角,对历史上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中人的形象做出思考,理解当今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表达出新时代下的教育理想。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法和思辨法围绕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转换这一问题展开了以下叁方面的思考:第一,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进行概念上的解读。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在人文主义哲学世界观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人文性思考和认识,也就是教育主体所表达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观。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概念阐释,重点在于把握作为其实质的人文精神,即一种既批判又超越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内涵。第二,探究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时代转换。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变。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第一次转换体现出以自由反权威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释放自然天性和弘扬道德理性教育观的形成。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第二次转换体现出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尊重生命和健全人格教育观的形成。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发生的两次转换,主要基于人性观的思维转换和人形象的动态生成。第叁,探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即探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所体现出的时代特点、人性观念以及教育追求。具体来说,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重在明确人的主体地位,重构人的生命完整性和培育人的人文精神。对人的现代解读,就是强调人作为自然、价值、意义生命的完整存在,因而教育的现代追求就在于对潜能的唤醒、人格的完善、意义的点化来促进个体生命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杰[7](2017)在《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叁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徐中华[8](2017)在《现代社会的一曲人文主义悲歌——浅析小说《自由小姐》的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自由小姐》讲述了一段怪异荒诞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探讨了现代压抑对人的束缚与人对现代压抑的反叛这一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命题,它是一曲西方现代人在现代压抑重压下追求个性解放,意图重获自由却不得的人文主义悲歌。(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9期)
陈颜红,杨志强[9](2017)在《“人文主义+”职业教育: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之本的缺失与重拾——基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格局的不断变革促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内容进行分析,基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价值内核,反思当前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从目标、师资、课程、评价4方面人文主义教育的缺失特征出发,提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应采取"培养全域能才""发展匠者师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的4步路径,重拾人文主义教育,助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逐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7年27期)
历娜[10](2017)在《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重点,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忽视相应的人文主义教学,因此,本文对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32期)
现代人文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化理论解体后,西方哲学呈现出一系列经验转向的理路,“技术哲学”即是这一系列理路的成果之一。总体看来,技术哲学是哲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产物,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批判体现出当代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在与技术相关的游戏领域中,电子游戏成为当代人依托现代技术而来的游戏方式。“游戏”概念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因此“游戏”可指称存在于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人类活动,即文化根源之不同,人们的游戏方式也不同。但因游戏活动采用不同的技术,所以考察游戏活动的历史能够体现出技术的历史性演变。同时,“技术”“游戏”以及“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关于“游戏”的哲学理论赋予技术和技艺以艺术内涵。但作为当代人的艺术形式,电子游戏的人文内涵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存在质疑的。既然人文内涵在电子游戏中有所缺失,那么为其寻找合理的发展方向是必要的。对历史的认识使得“现代艺术”失去了方向,但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知道我国现阶段电子游戏的发展方向。电子游戏中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教育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人文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Carl,Ratner,宋群.当代社会病态的普遍化——基于生物医学、文化政治、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叁种模式的比较分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
[2].邢默川.对现代技术的人文主义思考[D].渤海大学.2019
[3].高雪梅.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与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张建强.技术哲学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文主义回归[J].教育观察.2019
[5].方凯伦.基于人文主义思想下的现代城市家具设计[J].包装工程.2019
[6].宋妍煜.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转换[D].山西大学.2018
[7].王杰.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项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
[8].徐中华.现代社会的一曲人文主义悲歌——浅析小说《自由小姐》的悲剧性[J].文教资料.2017
[9].陈颜红,杨志强.“人文主义+”职业教育: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之本的缺失与重拾——基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10].历娜.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