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带状灭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刀,结构参数,玉米根茬
带状灭茬论文文献综述
王运兴[1](2018)在《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增加,其根茬量也随之急剧增长。玉米根茬一般比较粗大,播种作业前需对根茬进行处理,根茬破碎还田能够创造良好的种床及播种环境,避免播种机作业时堵塞情况的发生,提高播种质量,同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文章针对现有深松灭茬机作业过程中存在灭茬效果不理想、耕深稳定性较差以及功耗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带状深松灭茬机,对其灭茬部件进行理论分析、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完成的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叁维建模软件Pro/E5.0对带状深松灭茬机进行叁维实体建模,确定深松灭茬机整体结构和基本参数;对深松灭茬机及灭茬部件作业机理进行分析,为灭茬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为提高深松灭茬机作业性能,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要求对灭茬部件整体结构及灭茬刀结构进行设计;将所设计的灭茬部件叁维模型导入ANSYS15.0Workbench软件内,对灭茬刀辊进行模态分析,灭茬刀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以检验灭茬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3)对灭茬刀结构参数进行室内土槽优化试验,采用叁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设计的灭茬刀缺口终止滑切角、弯折角、正切刃滑切角为试验因素,以功耗、耕深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寻求各试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及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功耗、耕深稳定性系数影响程度为:缺口终止滑切角>弯折角>正切刃滑切角;最优灭茬刀结构参数组合为缺口终止滑切角为27°,弯折角为108°,正切刃滑切角为5°,此时单刀辊作业功耗为4.82 kW,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5.06%,理论优化与试验验证结果基本一致。(4)对设计的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进行田间试验与参数优化,以机具作业速度、灭茬深度、灭茬刀正切刃滑切角为试验因素,灭茬率与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采用叁因素叁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由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灭茬率和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影响程度为:作业速度>正切刃滑切角>灭茬深度;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灭茬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2.8 km/h,灭茬深度84.9 mm,正切刃滑切角6.5°。验证结果表明:较传统灭茬机具和参照指标的灭茬率分别提高3.05%和7.11%,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提高3.34%和4.89%。(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艳忠,王运兴,刘海涛,杨悦乾,龚振平[2](2018)在《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垄作区播种前的根茬处理及深松作业,能够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针对现有深松灭茬机作业过程中存在动土量大、灭茬效果不理想以及刀辊易缠草堵塞等问题,同时为适应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满足垄体深松灭茬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带状深松灭茬机,并对其灭茬部件、深松部件及垄台成形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以机具的作业速度、灭茬深度和灭茬刀正切刃滑切角为试验因素,以灭茬率、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对影响整机性能的结构与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器的作业速度为2.8 km/h、灭茬深度为84.9 mm、正切刃滑切角为6.5°时,灭茬率为93.26%,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5.25%,灭茬效果好,满足机具作业质量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翠华[3](2009)在《带状旋耕灭茬组合机灭茬部分最佳参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针对旱作农业地区传统耕作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若要维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而灭茬机就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机具,本课题的研究即为对带状原垄灭茬机进行玉米根茬破碎的过程中最佳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灭茬刀的回转角、弯曲半径和滑切角叁参数是影响着灭茬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改变这叁个参数,设计了九组灭茬刀,采用L9(34)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试验,以扭矩为目标值,经过分析确定了一组最佳参数组合的灭茬刀,其回转角,弯曲半径和滑切角分别为5°、30 mm、7.5°。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将其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的灭茬刀安装在带状原垄灭茬机上,对整机进行了试验,以机器前进速度、刀辊转速、灭茬深度叁个因素为试验因素,以功率消耗、根茬粉碎率为目标值,建立了数学模型。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得出了机器前进速度、刀辊转速、灭茬深度叁个因素在满足作业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功耗的最优组合方案::前进速度为2.15 km/h,刀轴转速为474 r/min,且灭茬深度为6.3 cm,所消耗功率为7.85 kw,根茬粉碎率为90.04%。该研究对以后改善带状原垄灭茬机的工作性能和进一步进行整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09-04-01)
霍建林[4](2006)在《保护性原垄带状灭茬旋耕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保护性耕作中,原茬垄带状状所应满足的各项农艺要求,设计了灭茬旋耕机,并对此此进行了讨论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6年24期)
刘大林,刘恩宏,李明金,赵大勇[5](2004)在《保护性原垄带状灭茬旋耕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保护性耕作中,原茬垄带状状所应满足的各项农艺要求,设计了灭茬旋耕机,并对此此进行了讨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4年05期)
王世学,高焕文,李洪文[6](2003)在《1JGHY-140 型玉米秸秆带状切碎灭茬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轴击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破碎秸秆和根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秸秆收拢、单轴压切及碎秸秆、碎根茬与切土分离的原理,设计了玉米秸秆带状切碎压茬机。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一次可同时完成秸秆切碎、根茬切碎联合作业;秸秆切碎合格率、根茬切碎合格率均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评价指标;实现了秸秆残茬覆盖率可调控性。机具能够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求,并通过了部级鉴定。(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3年04期)
带状灭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北垄作区播种前的根茬处理及深松作业,能够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针对现有深松灭茬机作业过程中存在动土量大、灭茬效果不理想以及刀辊易缠草堵塞等问题,同时为适应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满足垄体深松灭茬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带状深松灭茬机,并对其灭茬部件、深松部件及垄台成形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以机具的作业速度、灭茬深度和灭茬刀正切刃滑切角为试验因素,以灭茬率、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对影响整机性能的结构与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器的作业速度为2.8 km/h、灭茬深度为84.9 mm、正切刃滑切角为6.5°时,灭茬率为93.26%,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5.25%,灭茬效果好,满足机具作业质量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状灭茬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运兴.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设计与试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8
[2].赵艳忠,王运兴,刘海涛,杨悦乾,龚振平.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8
[3].陈翠华.带状旋耕灭茬组合机灭茬部分最佳参数的试验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
[4].霍建林.保护性原垄带状灭茬旋耕机的设计[J].科技资讯.2006
[5].刘大林,刘恩宏,李明金,赵大勇.保护性原垄带状灭茬旋耕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4
[6].王世学,高焕文,李洪文.1JGHY-140型玉米秸秆带状切碎灭茬机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