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阳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凝固,脱合金化,纳米多孔镍,析氧性能
纳米阳极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周琦,任向荣[1](2019)在《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Ni、Ni O阳极材料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快速凝固与脱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经热处理氧化获得纳米多孔NiO,运用XRD、SEM、TEM、BET等对纳米多孔Ni、NiO的物相、形貌结构、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稳态极化、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其作为电极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结果表明,Ni_(15)Al_(85)和Ni_5Al_(95)脱合金化后均获得了纳米多孔Ni,Al含量的增加使得Ni的孔径尺寸与骨架强度减小,Ni_5Al_(95)形成的纳米多孔Ni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析氧过电位比Ni_(15)Al_(85)形成的纳米多孔Ni低95 mV,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纳米多孔Ni表面的孔洞开始坍塌和脱落,导致其析氧稳定性降低。NiO继承了Ni的纳米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和骨架强度进一步增大,Ni_5Al_(95)合金获得的纳米多孔NiO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析氧过电位仅为357 mV,相比Ni电极降低了14. 3 mV,室温下析氧反应的表观交换电流密度是Ni电极的1. 2倍,表观活化自由能降低了8. 59 k J·mol~(-1),经1 000圈循环伏安后过电位降低了12 mV(J=100 mA·cm~(-2)),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析氧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刘书绘,雷杰,吴媛,晋晓勇,彭娟[2](2019)在《基于四氧化叁钴-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修饰阳极的苯酚/氧气燃料电池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四氧化叁钴(Co_3O_4)纳米粒子,将其与酸化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超声辅助法制备出Co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将纳米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苯酚/O_2燃料电池的阳极(Co_3O_4-MWCNTs/GCE)。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苯酚在不同电极(GCE、MWCNTs/GCE、Co_3O_4/GCE及Co_3O_4-MWCNTs/GCE)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考察了Co_3O_4-MWCNTs修饰电极在不同扫速(20~120 mV/s)和不同浓度(60~300 mg/L)苯酚溶液中电化学响应信号的变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单一的Co_3O_4或者MWCNTs相比,Co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酚电催化氧化性能更好。采用循环伏安法电沉积铂膜为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循环沉积30圈后得到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Pt/GCE)。以Co_3O_4-MWCNTs/GCE为阳极, Pt/GCE为阴极,构建了苯酚/O_2燃料电池,当苯酚浓度为500 mg/L时,此燃料电池的开路电位(OCP)为0.44 V,在0.35 V下测得最大功率密度(P_(max))为0.27 mW/cm~2。(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曾丽珍[3](2019)在《基于微纳米材料的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危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产电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废水净化的同时实现能量回收,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一直以来,功率问题是制约MFC实际应用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阳极表面微生物的附着量较少以及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过程缓慢限制了MFC的电流产生和功率输出。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附着的载体,不仅影响了产电微生物的电活性生物膜形成,同时还影响了电子从微生物向阳极的传递速率,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寻找和开发兼具高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且成本低的阳极材料,并应用于MFC阳极来提高MFC的产电性能,必将进一步推动MFC的实际应用。为提高MFC的产电性能,本论文制备了基于微纳米材料修饰,不同表面形貌的阳极材料,详细研究了材料表面形貌、物理化学特性和电化学活性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原位聚合+碳化处理”方法,以廉价的普通废旧棉纺织物作为原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宏观大孔,生物相容性好,导电性能好,成本低廉的高性能MFC阳极——氮掺杂碳纳米颗粒修饰碳化棉织物电极(NC@CCT)。由于开放的宏观大孔棉织物结构和N掺杂的碳纳米颗粒涂层,新型NC@CCT电极为微生物细胞生长附着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并增强了电极的生物催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增加了微生物的负载量并促进电极和微生物之间的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基于NC@CCT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931±61 mW m-2,比商业的碳毡阳极的最大功率密度提高了 80.5%。碳化普通废旧棉纺织物作为电极材料引入了一种低成本和有前景的方法来开发棉基材料。同时,废旧棉纺织物可作为电极的原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2)通过简单的两步法——“浸渍和碳化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宏观大孔高电化学活性的碳化钼纳米颗粒修饰碳化棉织物负载复合电极(Mo2C/CCT),并应用于MFC的阳极材料。形貌及物化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成功地负载了 Mo2C纳米颗粒并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832.17m2g-1)。在相同的条件下,基于Mo2C/CCT阳极的MFC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12 W m-2,比CCT和商用碳毡阳极高出51%和116%。高功率密度归因于棉织物的开放大孔结构以及Mo2C纳米涂层的高电导率和优异的电化学活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制备MFC高性能阳极的简易可行方法。(3)通过简单的微乳液共沉淀反应和空气气氛中煅烧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孔双组分复合材料Ni0.1Mn0.9O1.45(0.35Mn2O3/0.1NiMn2O4)微纳椭球体,该复合材料是一种叁维多孔微球体,由Ni和Mn共沉淀碳酸盐煅烧而成。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将其修饰碳毡阳极作为MFC的阳极材料。基于Ni0.1Mn0.9O1.45/CF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39±0.07 W m-2,比基于商业碳毡阳极的MFC高168.6%。MFC产电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多孔自组装微椭球结构和Mn2O3与NiMn2O4的协同效应,为微生物的黏附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促进了阳极与微生物之间的EET。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MFC高性能和环境友好的阳极修饰材料的新方法。(4)采用无模板的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具有新型多层纳米片结构的γ-MnO2/GO(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将其修饰碳毡阳极作为高性能MFC的阳极材料。物理化学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多层γ-MnO2/GO纳米薄片具有高导电性,并提供了较大的微生物粘附表面积,因此增加了微生物的负载量并促进了阳极和微生物之间的EET。一方面,叁维结构增加了其比表面积,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并增加生物量。另一方面,γ-Mn02具有赝电容性质,Mn3+和Mn4+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了 EET效率,改善了阳极性能,从而提高了 MFC的功率密度。结合γ-Mn02和GO的优点,γ-MnO2/GO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基于γ-MnO2/GO修饰碳毡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13±0.09Wm-2,在相同条件下比商用碳毡阳极高119%。结果表明,多层γ-MnO2/GO纳米薄片修饰碳毡阳极是用于高性能MFC非常有前景的阳极材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彭本齐[4](2019)在《基于纳米硅藻材料的MFC阳极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可以利用污水发电的装置,因而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用途。然而目前的MFC存在着输出功率低等普遍问题,其中阳极材料是影响MFC性能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性能优异的阳极材料应该具备导电性能强、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等优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材料组成可调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电极材料。本论文制备了铜、锌的MOF材料,掺入客体金属盐,高温碳化并洗涤,最终得到具有多级结构的纳米硅藻材料,考察了其作为MFC阳极的性能以及材料组成对MFC性能的影响。通过水热法合成经典的MOF材料HKUST-1,经过碳化、洗涤等处理后最终制备四种具有硅藻形态的碳材料,记为Cu-ATM、Cu-ATT、Zn-ATM、Zn-ATT。通过对四种纳米硅藻材料的一系列物理表征,证明材料的成功合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种材料的石墨化程度相近,其中以Cu-ATM的形貌硅藻化程度最高,相应的比表面积最大为841.94 m~2/g,远大于Cu-ATT、Zn-ATM和Zn-ATT。电极的电化学测试说明纳米硅藻材料能降低阳极电阻,且Cu-ATM电阻最小。考察了Cu-ATM、Cu-ATT、Zn-ATM、Zn-ATT四种材料作为MFC阳极的性能。研究表明四种材料对MFC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对于MFC的输出电压来说,以Zn-ATM最高为0.635 V,且启动时间最短为2.2天,碳布电压最低(0.587 V),启动时间最长为7天。对于MFC的输出功率,则以Cu-ATM最高为3.30 W/m~2,其次是Cu-ATT为3.10 W/m~2,碳布最低为2.44 W/m~2。同样的,Cu-ATM材料组装的MFC具有更高的COD去除效率,COD降解率最高为74.41%。电极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阳极微生物主要为产电菌Geobacter,材料组成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Cu-ATT电极表面Geobacter占比最高,与其其较高的功率密度的结果一致,表明材料对产电菌的富集亦是改善MFC性能的主要原因。总之,四种纳米硅藻材料对MFC的产电性能具有一定的提升,对比各个材料,Cu-ATM和Cu-ATT的结构稳定、导电性好、电池性能等方面均优于Zn-ATM和Zn-ATT,说明基于Cu的材料更佳。与此同时,通过对比掺ATM和ATT显然掺ATM效果更好。本论文所制备的纳米硅藻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电极材料,并为构建高性能的MFC阳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于斌[5](2019)在《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DB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是一种将硼氢化钠作为燃料,输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它具有高的理论开路电位(3.01 V)和高的理论比能量(9300 Wh kg~(-1)),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的清洁能源。DBFC在航天设备、公共交通、便携设备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应用前景。近年来DBFC受到了广泛关注,而DBFC的性能主要由阳极催化剂决定,因此DB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成为了研究重点。诸如Pt、Pd、Au等贵金属是DBFC常用的阳极催化剂,但由于成本问题,DBFC的商业化严重受限。因此需要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提升催化剂的性能,从而降低催化剂成本。本论文采用掺杂方式对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改性,设计并制备了叁种DBFC阳极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进行了形貌和结构上的表征。催化剂的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位法(CP)、计时电流法(CA)、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电化学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系列Au/Ni(OH)_2/C催化剂。Au纳米粒子分散生长在碳材料上和直径为数百纳米的碳载Ni(OH)_2纳米球上。研究结果表明:Ni(OH)_2的掺入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性能。其中Au_((50))/Ni(OH)_(2(50))/C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在CV测试中,BH_4~-电氧化的峰值电流达33.4 mA cm~(-2),而Au/C电极仅为22.8 mA cm~(-2)。2、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系列Pt/Ni(OH)_2/C催化剂。Pt纳米粒子分散生长在碳材料上和直径为数百纳米的碳载Ni(OH)_2纳米球上。研究结果表明:Ni(OH)_2的掺入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性能,同时也发现Ni(OH)_2对BH_4~-的水解有抑制作用。其中Pt_((50))/Ni(OH)_(2(50))/C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在CV测试中,BH_4~-电氧化的峰值电流达32.8 mA cm~(-2),而Pt/C电极仅为18.3 mA cm~(-2)。3、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系列Co(OH)_2@Au/C催化剂。在Co(OH)_2粒子表面包覆Au层形成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分散在碳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形成提升了Au的活性面积,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其中Co(OH)_(2(50))@Au_((50))/C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在CV测试中,BH_4~-电氧化的峰值电流达50.3 mA cm~(-2)。(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书绘[6](2019)在《MWCNTs纳米复合材料为阳极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替代的理想的清洁能源供给装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碳基纳米材料优良的理化性质,它们常被用作载体负载金属及其化合物,所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在导电性以及催化活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论文通过超声辅助法、溶剂热法、层层组装法制备了 Co3O4-MWCNTs、CuO/MWCNTs、MWCNTs/CdS nanowires纳米复合物,并将它们作为阳极材料构建了苯酚燃料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超声辅助法合成Co30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阳极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通过混酸处理增加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分散性,将其与制备好的Co3O4通过超声处理使之均匀混合在一起,由于Co3O4粒径很小,静电吸附作用可以使Co3O4分布在MWCNTs的表面,成功制备出了 Co30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物对于苯酚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与单一的Co3O4或者MWCNTs相比,Co3O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酚电催化氧化性能更好。苯酚/O2燃料电池的构建是以Co3O4-MWCNTs作为阳极材料,电沉积铂膜作为阴极材料,通过极化曲线得到电池的开路电位(OCP)为0.44V,在0.35V下的最大功率密度(Pmax)为0.27 mW.cm-2。(2)采用溶剂热法在120℃下合成了 CuO/MWCNTs复合材料,以该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为阳极构建苯酚/O2燃料电池。使用SEM和TEM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MWCNTs的表面包裹了一层CuO纳米粒子,并且粒径很小(10 nm左右),通过mapping可以看出CuO分散非常均匀。电化学考察了不同CuO负载量、扫速、浓度等对苯酚催化效果的影响。该电池的OCP为0.69 V,Pmax 是 0.25 mW.cm-2。(3)MWCNTs与CdS纳米线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构建MWCNTs/CdS nanowires复合材料,以该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实验过程中考察了不同CdS负载量、不同组装层数等对苯酚催化效果的影响。以MWCNTs/CdS nanowires/GCE为阳极,Pt/GCE为阴极构建了苯酚/O2燃料电池。本实验将常用于光催化材料的CdS与MWCNTs结合用于电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WCNTs/CdS nanowires作为电催化材料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所构建的苯酚燃料电池的OCP为0.62 V,在0.56 V下呈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29 mW·c m-2。(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汪睿杰[7](2019)在《纳米多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界面电子转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电极和微生物之间缓慢的界面电子转移过程是制约其阳极生物电催化性能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为了促进电极与微生物间的界面电子转移,各种多孔电极材料,尤其是一些具有纳米结构单元的多孔材料被应用于MFC阳极,显着提升了MFC的产电性能,然而由于MFC阳极界面电子转移过程除涉及微生物细胞的多条胞外电子传递途径外,还受到电极表面电活性生物膜的形态、分布以及电极本身微纳结构的影响。弄清纳米孔与大孔结构促进界面电子转移的具体机制将有助于逐步明确纳米结构阳极界面电子转移机制,为新型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种具有纳米孔结构的碳纤维电极,通过对造孔模板的选择及其聚丙烯腈前驱体配比的调控,构筑具有不同的纤维内部孔结构以及纤维间隙的碳纤维网络,并针对典型产电菌株——腐败希瓦氏菌CN32进行了阳极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对不同孔结构促进界面电子转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了制备多孔碳纤维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为前驱体,氧化锌纳米颗粒为造孔模板,经预氧化、碳化和后处理合成了叁种不同结构的多孔碳纤维材料,并将其用于希瓦氏菌CN32 MFC中,探索孔结构对电极界面电子转移的作用。由于氧化锌纳米颗粒难以在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中均匀分散,获得的多孔碳纤维孔分布不均匀,但与未造孔的碳化PAN纤维相比,电极表面黄素类电子介体的吸附量有所增加,并且具有较大的催化电流,在希瓦氏菌CN32 MFC中也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密度。由此得出结论,在PAN前驱体上引入纳米尺寸孔结构能够促进所获得碳纤维电极的界面电子转移,但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在其中均匀分散的纳米粒子作为模板,以形成均匀分布的纳米孔结构。(2)在前一研究的基础上,将金属有机框架ZIF-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与PAN复合,通过调整前驱体中ZIF-8模板的质量分数,获得了叁种不同结构的纳米多孔碳纤维(MPCF)材料。随着前驱体中ZIF-8含量的增加,所得到的MPCF纤维直径增大,纤维间隙(大孔)增大,纳米孔增多。纳米孔的大量存在促进了黄素类电子介体界面电子转移,大孔的存在提高了细菌的负载量。但是,较宽的纤维之间过大的宏观孔隙会阻碍生物膜的形成,导致缺乏有效的界面电子迁移。实验表明,具有适当的大孔尺寸和纳米孔体积的MPCF-2阳极获得了最佳的功率输出性能,其在CN32 MFC中的最大功率密度为997±467 mW m~(-2),比碳布电极高10倍。综上所述,纳米尺寸孔结构主要促进基于小分子介体的界面电子转移过程,而大孔结构对电极表面生物膜的形态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也随之影响了胞外直接电子传递过程。对阳极多孔结构的有效调控是加快电极界面电子转移,实现高效的生物电催化反应,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王凯[8](2018)在《以MOFs及其复合物为前驱物制备新型纳米结构的阳极材料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硅由于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因此被视为锂离子电池商业负极石墨的潜在替代者。但是,二者在锂化/去锂化过程中,都遭受着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较差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同时,由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硅材料较差的电子导电性和电化学动力学,其倍率性能仍需改善。目前,最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制备纳米结构并与碳进行复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特点,已被证明是制备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但是纯相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条件较为严苛,且应用受到限制。文献中报道的MOFs材料原位包覆和利用MOFs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比较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后开展了以下有意义的工作:以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分别制备了 Co-MOF和Ni-MOF两种前驱体,并通过后续的高温热处理得到了海胆状Co3O4/C微米球和NiO@Graphene微米花两种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溶剂热条件对MOF前驱体形貌的影响和不同MOFs热处理时的相转变规律。由于二者独特的结构能够为反应提供诸多活性位点,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海胆状Co3O4/C微米球和NiO@Graphene微米花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储锂性能。通过调节溶剂热的条件,制备了 Fe2O3/MIL-00(Fe)纳米球。并以其为前驱体,分别在空气和Ar下热处理制备了中空Fe203纳米球和分等级结构Fe304@C纳米球。分析了二者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并比较了二者的储锂性能。由于分等级结构Fe3O4@C具有更好的电子导电性和更好的电化学动力学,其表现出了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0次,容量保持757.9 mAhg-1。以SiAl合金为主要原料,利用A1在水热条件下与1,4-萘二羧酸发生的自腐蚀反应,原位包覆制备了 SiAl@Al-MOF中间体。而后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热处理刻蚀的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SiNPs@C和pSiMS@C复合材料。对二者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结构衍变的原因。由于pSiMS@C内部Si纳米线相互连接组成的多孔硅微米球能够提供更多储锂位点,缩短Li+扩散路径,缓解内部应力,因此表现出了更好的储锂性能。其在1Ag-1的电流下循环5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027.8 mAhg-1。以先化学镀Ni,后利用金属Ni与均苯叁甲酸溶剂热条件下的自腐蚀反应,制备了 SiAl@Ni-MOF中间体。而后利用Ni-MOF热解时的自催化作用,进一步合成了 Si@Ni/Graphene微米球复合材料。由于表面Ni/Graphene包覆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同时维持结构完整,防止材料破碎,所以核壳结构Si@Ni/Graphene微米球在200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 1697.3 mAh g-1。(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2-01)
常胜男[9](2018)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在纳米材料方面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磁等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获得排列规整的纳米结构阵列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采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及基于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纳米材料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2期)
席晓丽,刘雪娇[10](2018)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制备低维纳米材料产业技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NABS和DWPI数据库,统计分析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制备低维纳米材料的专利申请。对该领域申请量趋势、首次申请国别、申请人等进行统计,同时梳理了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技术发展脉络、制备纳米材料的辅助成型方法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创新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纳米阳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四氧化叁钴(Co_3O_4)纳米粒子,将其与酸化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超声辅助法制备出Co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将纳米复合物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苯酚/O_2燃料电池的阳极(Co_3O_4-MWCNTs/GCE)。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苯酚在不同电极(GCE、MWCNTs/GCE、Co_3O_4/GCE及Co_3O_4-MWCNTs/GCE)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考察了Co_3O_4-MWCNTs修饰电极在不同扫速(20~120 mV/s)和不同浓度(60~300 mg/L)苯酚溶液中电化学响应信号的变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单一的Co_3O_4或者MWCNTs相比,Co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酚电催化氧化性能更好。采用循环伏安法电沉积铂膜为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循环沉积30圈后得到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Pt/GCE)。以Co_3O_4-MWCNTs/GCE为阳极, Pt/GCE为阴极,构建了苯酚/O_2燃料电池,当苯酚浓度为500 mg/L时,此燃料电池的开路电位(OCP)为0.44 V,在0.35 V下测得最大功率密度(P_(max))为0.27 mW/c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阳极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周琦,任向荣.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Ni、NiO阳极材料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J].材料导报.2019
[2].刘书绘,雷杰,吴媛,晋晓勇,彭娟.基于四氧化叁钴-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修饰阳极的苯酚/氧气燃料电池的构建[J].分析化学.2019
[3].曾丽珍.基于微纳米材料的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
[4].彭本齐.基于纳米硅藻材料的MFC阳极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于斌.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DBFC阳极催化剂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刘书绘.MWCNTs纳米复合材料为阳极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9
[7].汪睿杰.纳米多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界面电子转移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王凯.以MOFs及其复合物为前驱物制备新型纳米结构的阳极材料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常胜男.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在纳米材料方面的制备及应用[J].西部皮革.2018
[10].席晓丽,刘雪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制备低维纳米材料产业技术专利分析[J].创新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