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成因论文-刘杰,孙美静,杨睿,邬黛黛

微生物成因论文-刘杰,孙美静,杨睿,邬黛黛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晚更新世冰期

微生物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孙美静,杨睿,邬黛黛[1](2019)在《西沙海槽晚更新世冰期以来原地微生物成因水合物储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热力学理论的CSMHYD程序,计算现今及晚更新世冰期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讨论晚更新世冰期以来海平面、底水温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对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储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深超过600m的海域具备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温压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300 m,位于研究区的中东部和东南部。②晚更新世冰期以来,底水温度的升高抵消了海平面上升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区冰期和间冰期旋回中沉积速率収生显着变化,沉积速率大的区域,原地微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的浓度也相应较大;导致冰期-间冰期旋回过程中原地微生物成因水合物储库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甲烷供给及沉积速率,而不是温压条件的变化。③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现今的储库比晚更新世冰期的减少了0.78×1012 m3的甲烷气。(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石斌,何振宇,陈智,王芳,王佩[2](2019)在《武汉市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成因初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探析其污染成因。方法 2016和2017年,随机抽取武汉市新建地铁站30%的站点,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共完成监测样品116件,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6.6%、89.7%,其余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风机柜、站厅层、站台层送风监测结果显示,送风真菌总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16.436,P<0.05),送风细菌总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5)。结论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细菌污染源自风机柜(及其前端),送风真菌污染源自风机柜(及其前端)和送风管。(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杰,杨睿,邬黛黛,金光荣[3](2019)在《基于生烃思路的微生物成因水合物资源量估算——以琼东南盆地西南深水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优良,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有利的勘探远景区。综合底水温度、地热梯度、有机碳含量和沉积速率等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基于运移—反应数值模拟得到的转换函数,对琼东南盆地西南深水区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分布在水深大于600m左右的海底,稳定带最大厚度约300m;微生物成因水合物所蕴含甲烷量达5.7×10~(12) m~3,其中自生自储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远景总量约0.7×10~(12) m~3甲烷气;下生上储渗漏型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远景总量约5×10~(12) m~3甲烷气。后者约为原位微生物甲烷水合物资源量的7倍。由此可见,研究区微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气体以深部运移烃类的供应为主;高效的流体运移通道是控制该区水合物藏富集的重要因素。基于生烃思路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与通过体积法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数量级(×10~(12) m~3)一致,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亚飞,王波波,张洪勋,余志晟[4](2019)在《芦岭煤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成因气的产甲烷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芦岭煤田微生物群落组成,并分析其潜在的产甲烷类型及产甲烷途径。【方法】采集芦岭煤田的煤层气样品和产出水样品,分别分析样品的地球化学性质特征;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产出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添加不同底物的厌氧培养实验进一步证实芦岭煤田生物成因气的产甲烷类型。【结果】该地区煤层气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的混合成因气;古菌16S rRNA基因分析表明在产出水中含有乙酸营养型、氢营养型和甲基营养型的产甲烷菌。丰度较高的细菌具有降解煤中芳香族和纤维素衍生化合物的潜力。厌氧富集培养结果表明,添加乙酸盐、甲酸盐、H2+CO2为底物的矿井水样均有明显的甲烷产生。【结论】芦岭煤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该地区同时存在叁种产甲烷类型。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实现煤层气的可持续开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齐永安,李小燕,陈白兵,庆国帅[5](2019)在《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第叁统馒头组二段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及其形成的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广泛发育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对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特征的分析,可以用于判断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条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而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面貌。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在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第叁统馒头组二段,识别出了两套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即鲕粒滩-滩后微生物丘组合和鲕粒滩-滩间(后)微生物丘组合。鲕粒滩以放射-同心状和放射状鲕粒为主,泥晶或微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于强弱动荡条件交替的鲕粒浅滩环境;微生物丘中的微生物岩包括核形石、迭层石和凝块石,以单独一种或两种类型在地层中交替发育,组成的钙化微生物为葛万菌和附枝菌,形成于低能为主的滩后(间)潮间坪或滩间局限海环境。海平面升降、水动力条件的高低控制了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和微生物丘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岩的发育。(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宁卓,蔡萍萍,张敏,郭彩娟,史婵[6](2019)在《某石油污染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低异常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往往导致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升高,而华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DIC低异常明显.为究其机理,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基础上,结合含水层结构及流场特征,剖析了地下水水化学和微生物两方面作用,辨识了地下水中DIC变异的主导因素,揭示了其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机理,发现该场地地下水DIC低异常可能与地下水中具有较高浓度钙镁离子和较高活性自养微生物有关,自养微生物代谢及诱导产生碳酸盐岩沉淀作用极可能是该场地地下水中DIC低异常的成因.推测机理为:Hydrogenophaga和Sedimentibacter等菌属微生物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产氢气,Hydrogenophaga、Pseudomonas、Pseudoxanthomonas、Polynucleobacter等固碳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利用氢气作为能源,将DIC合成有机碳,并产生碱性微环境,促使Ca~(2+)和Mg~(2+)与DIC反应形成碳酸钙镁沉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龙,Khalid,Latif,Muhammad,Riaz,刘晓晔[7](2018)在《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以及问题与展望——来自华北地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碳酸盐岩以其漫长的地史分布、多样的产出环境、复杂的沉积构成和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性而成为沉积学研究的焦点,同时也是沉积学研究的难点,被誉为"最难研究的沉积岩之一"。其研究的中心主要是钙化微生物席和微生物膜及其地质记录,即石化/成岩作用的产物。从成因着手,系统总结和梳理了2个类型的微生物群落,较薄的生物膜和较厚的微生物席,经过生物/有机矿化作用和石化/成岩作用形成微生物碳酸盐岩的过程。提出除微生物群落自身的复杂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之外,多重状生物膜是导致微生物碳酸盐岩多样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以中国华北地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和分类依据。认为微生物碳酸盐岩应该置于Embry和Kloven描述的黏结岩类下,根据宏观组构可进一步分为迭层石、凝块石、核形石、层纹石和均一石5类,树形石不易独立成类而应归于凝块石。微生物碳酸盐岩为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与微生物活动相关的生物/有机矿化作用过程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不但是了解地球表层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还形成和储集了较大规模的油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吴亚生,姜红霞,虞功亮,刘丽静[8](2018)在《微生物岩的概念和重庆老龙洞剖面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迭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矿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颗粒岩和泥粒岩。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的特征是具有由较粗矿物晶体(主要是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组成的斑点状、树枝状、网状结构的灰岩。这3种结构分别称为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在露头上呈暗色,在薄片中呈浅色,一般由无定形的亮晶充填体和其间的微亮晶组成。亮晶充填体是指无定形的孔洞被不同成岩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结构体,因成岩作用各异,造成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亮晶充填体内部的矿物类型和充填顺序存在差异;所有的亮晶充填体都不具有壁,故不是钙化化石。通过形态、大小和生态比较,以及形成演化分析,认为亮晶充填体的前身是漂浮蓝细菌微囊菌,胶鞘是微囊菌形成模铸化石的关键因素。亮晶充填体是表层水漂浮生活的微囊菌沉入海底后,被泥晶沉积物掩埋或者被早期海底胶结物胶结,在泥晶沉积物半固结或固结之后腐烂留下的孔洞被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段顶部遭受成岩作用程度高,树枝状体和网状体中的亮晶充填体的轮廓基本都被破坏,变成微亮晶和亮晶,以前被学者解释为凝块石;但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是成岩流体沿着亮晶充填体或其他化石丰富的地方运移形成较粗的晶体而造成的,并不符合凝块石的定义。同时,少数学者把树枝状体本身当成底栖生物,也是没有充分认识树枝状体的矿物组成而做的解释。该微生物岩段含有钙化的小球状化石和同心层状化石,但它们不是组成微生物岩的主体。(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利伟,姚建新,张立军[9](2018)在《豫西地区早叁迭世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微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生物沉积学的诞生与发展,地质记录中微生物席活动相关沉积构造已被广泛识别和报道,但是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判别仍建立在与现代微生物席宏观形态特征的对比与猜测基础之上。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微观特征和直接成因证据的缺乏,使微生物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严重障碍。豫西地区早叁迭世陆相碎屑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类型,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微观特征研究提供了良好材料。实验研究显示,微生成成因沉积构造具有特征明显的微观特征。除之前报道的悬浮颗粒、微生物纹层等特征外,本次研究还在光学薄片中发现了圈层结构的微生物扰动颗粒,在扫描电镜下发现了类型多样的微体生物化石。对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微观特征的观察,丰富了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判别依据,为微生物沉积学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王宏远,胡广,王利超,罗思聪,赵东方[10](2018)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微生物岩特征及成因——以南江杨坝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微生物岩作为原始生命活动的一种地质记录,其分布广泛、时代跨度大,最早可追溯至古太古代。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期及其前后时段是原生生物向后生生物转变的过渡,针对该时期微生物岩类型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探讨地球早期生物的活动和演化过程。四川盆地南江杨坝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出露类型丰富的微生物岩,且在其形成和保存过程中缺少后生生物的干扰,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特征及成因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材料。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光面手标本观察、薄片鉴定,杨坝剖面灯二段微生物岩可划分为迭层石、凝块岩和复合微生物岩叁大类。迭层石以低起伏波状的纹层结构为主,见少量丘状结构(未见柱状和锥状等结构)。纹层状迭层石内相间分布生物成因的、亚厘米级的明暗纹层,纹层间含少量不规则状的空腔,其内部充填单世代泥粉晶白云石胶结物。凝块岩内也含有数量不等、形态多样的空腔,这些空腔是微生物群落形成凝块结构后自然留存的原始空腔,其内部充填多世代纤状-粒状的海水胶结物,它们是凝块岩进一步细分的重要组成。凝块岩按凝块结构多少及凝块间空腔产状可分为分散无层状、密集状、密集丛状、似层状四种。复合微生物岩是指中尺度范围内纹层结构和凝块结构混合产出,表明这两种结构能够在同一局部沉积环境中共存。依据两种结构在空间上的产出关系,可将复合微生物岩的复合结构分为平行状、包绕状。从剖面垂向上来看,纹层状迭层石和凝块岩主要集中于杨坝剖面灯影组二段的下部和中部;随着微生物数量和类型的增多,在灯二段上部开始出现复合微生物岩。依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分析,纹层状迭层石主要生长在水动力作用较弱的低能环境;凝块岩倾向于生长在水动力作用较强的环境;复合微生物岩由于同时存在纹层结构和凝块结构,可能产生于低能安静水体和较高能水体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垂向上复合微生物岩出现在纹层状迭层石和凝块岩之后,这种微生物岩类型的改变可能也反映微生物群落由简单至复杂的发展史。(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微生物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探析其污染成因。方法 2016和2017年,随机抽取武汉市新建地铁站30%的站点,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共完成监测样品116件,送风细菌总数、送风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6.6%、89.7%,其余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风机柜、站厅层、站台层送风监测结果显示,送风真菌总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16.436,P<0.05),送风细菌总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5)。结论武汉市新建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细菌污染源自风机柜(及其前端),送风真菌污染源自风机柜(及其前端)和送风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杰,孙美静,杨睿,邬黛黛.西沙海槽晚更新世冰期以来原地微生物成因水合物储库的变化[J].新能源进展.2019

[2].石斌,何振宇,陈智,王芳,王佩.武汉市地铁站运营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成因初步探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

[3].刘杰,杨睿,邬黛黛,金光荣.基于生烃思路的微生物成因水合物资源量估算——以琼东南盆地西南深水区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4].刘亚飞,王波波,张洪勋,余志晟.芦岭煤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成因气的产甲烷类型研究[J].微生物学报.2019

[5].齐永安,李小燕,陈白兵,庆国帅.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第叁统馒头组二段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及其成因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宁卓,蔡萍萍,张敏,郭彩娟,史婵.某石油污染地下水溶解性无机碳低异常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成因探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

[7].王龙,Khalid,Latif,Muhammad,Riaz,刘晓晔.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以及问题与展望——来自华北地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18

[8].吴亚生,姜红霞,虞功亮,刘丽静.微生物岩的概念和重庆老龙洞剖面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成因[J].古地理学报.2018

[9].张利伟,姚建新,张立军.豫西地区早叁迭世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微观特征[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王宏远,胡广,王利超,罗思聪,赵东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微生物岩特征及成因——以南江杨坝剖面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  

微生物成因论文-刘杰,孙美静,杨睿,邬黛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