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方言研究论文-曾波

巴蜀方言研究论文-曾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蜀方言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蜀笑星,餐饮业,方言剧

巴蜀方言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波[1](2019)在《从巴蜀笑星涉足餐饮业看四川方言剧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长期调研,本文分析了巴蜀笑星的由来和方言剧曾经的辉煌,认为四川曲艺发展到了一个新时期。众多巴蜀笑星涉足餐饮业,并不代表方言剧的没落,相反,只要做到深入农村和基层、讲好故事、打造新"民星"以及人才储备这四个方面,一定能使四川方言剧焕发青春与活力。(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21期)

彭学修[2](2015)在《四川方言词语与巴蜀文化说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四川方言概述四川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区,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分支。四川方言主要是由元末明初以及清朝前期的两次人口大迁移而形成的。元末明初的人口大迁移奠定了以湖广话为基础的四川方言的形成,而清朝前期的人口大迁移则直接决定了四川方言在四川省的主导地位。四川方言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与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四川方言具有词汇的意境美、结构美以及音韵美。山川秀丽,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这些都是形(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12期)

黄晓霖[3](2014)在《浅谈现代巴蜀方言与四川盆地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蜀方言,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其实就是在巴蜀地区和巴蜀文化的背景下经历时代的演变而形成的。本文将详细研究现代巴蜀方言和四川盆地文化,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环球人文地理》期刊2014年14期)

何雨恒[4](2014)在《巴蜀方言的审美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反映着一个地域的文化,而巴蜀方言,即四川方言,是早先西南地区的汉语官话,在四川,巴蜀方言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主流话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融合,现在巴蜀方言是一种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多样性、活跃性、发展性的地域方言,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在详细了解了巴蜀方言的发展历史和巴蜀方言的词汇、语音、语义等的用法之后,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与美学观点相通的地方,这也更加证明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巴蜀方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巴蜀方言以及它的美学意义。第一个部分是巴蜀方言的概论,在这一部分中,详细的论述了巴蜀方言的发展历史、分类和现状,把巴蜀方言的发展变化脉络理了出来,这样对巴蜀方言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展示。而在分类中,举出了现在巴蜀方言主要分为哪几类的汉语方言,而通过分析巴蜀方言的现状,得出了巴蜀方言目前是一种单纯型、向心型、活跃型、稳定型的方言类型。本文的第二个部分是通过巴蜀方言中的词汇,来论述巴蜀方言和它的美学意义。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通过叁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巴蜀方言中词汇的民俗文化美,通过列举从民俗中产生的词汇和用法、意义,再用符号学的观点和审美意义来论述巴蜀方言的美学意义。二是巴蜀方言词汇中意境美,通过详细的举例和用法,再从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立像以尽意、意境两个美学概念来论述这些词汇的美学意义。第叁个方面是巴蜀方言词汇的结构美。一个结构要和谐,才能有美感,通过举例和分析这些结构,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艺术美和审美想象来论述巴蜀方言的美学意义。第叁个部分是从巴蜀方言的音韵来论述其中的美学意义。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列举巴蜀方言的声调和巴蜀方言中的迭音、连音的用法及特殊的变调规律,不难发现,可以从乐记、气韵生动这些美学观点中找到相通的地方,找到其中的审美意义。第四个部分论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巴蜀方言产生的影响。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楚巴蜀方言的发展历史,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涵和文化。巴蜀方言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民俗学和历史、语言学。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提及巴蜀方言的美学意义,因此通过论述巴蜀方言和其中的美学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巴蜀方言中的文化内涵。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演绎归纳法等方法来构架论文,论述了巴蜀方言中的美学意义,而通过美学的观点来研究巴蜀方言也是一个新的思路,让方言的研究可以更加地深入、多样。(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周赛华[5](2013)在《清代几种巴蜀方言韵书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骆成骧的《四音辨要》、杨志体的《音韵画一》、汪朝恩的《五音集字》叁种韵书,并作于清代道光间或道光以后,是当时巴蜀方言的的反映。分析其音系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巴蜀方言的语音面貌。(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3年02期)

李文泽[6](2012)在《历代巴蜀学者的方言学研究——以扬雄、李实、张慎仪等学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巴蜀籍学者的方言研究成就显着,代表着蜀学特色,在中国传统学术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具体表现为:汉代扬雄是古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开创者,其学术成就延至清代也无人超越;明代学者杨慎、李实的方言学着述是明代方言学研究为数为不多的硕果;晚清张慎仪的蜀方言研究是晚清蜀学的旁枝。他们的方言学论着为当代学者研究巴蜀方言提供了翔实的语料及参照系。(本文来源于《儒藏论坛》期刊2012年00期)

刘晓南[7](2009)在《试论宋代巴蜀方言与现代四川方言的关系——兼谈文献考证的一个重要功用:追寻失落的方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以宋代为终点的古代巴蜀方言史和以元代为起点的近现代西南官话史两个时段。将前后两时段的方言特色词与语音特征加以比较,旁证宋元四川地方社会变迁史,可以论定宋代以前的巴蜀方言和元以后的西南官话不是同一来源。宋代巴蜀方言在历史上已经失落,但在文献中得到某些保存。通过文献考证可以发掘宋代巴蜀方言的部分语音特征与词汇,追寻已经失落的方言。可见,文献考证是研究历史方言的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向学春[8](2008)在《四川方言中的古巴蜀土着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考察和比较历代古籍文献中着录的古巴蜀方言词语在现代四川方言中的存留情况,由此探寻四川方言与古巴蜀土着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朱丽娜[9](2008)在《地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巴蜀方言电视剧》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审美文化是一个区域的人们在某一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对社会存在的感知和认同,并由此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审美意识。方言剧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具有大众艺术共有的审美追求,正是由于其具有贴近现实生活的再现能力,也具有了引导和启迪的力量。更好地利用这一点可以增强方言剧的艺术魅力。正如美国大众传播学者施兰姆所说:“电视同观众之间的距离,是一种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这正是方言剧有社会需求的内在原因。正是观众的平等互动,受众在电视中看到如同自己一样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消除了距离感;使受众如同亲历一般,认同剧中人物的表现,从而产生了欣赏和共鸣。方言剧可谓是来自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是它具有的突出特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巴蜀文化做了一个细致的梳理,得出了巴蜀地域审美文化特点:既体现在工艺品的色彩的艳秾和细腻精美上,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司马相如等蜀籍作家开创了汉赋的华丽、精致细密等美的形式。其次对《傻儿师长》、《死水微澜》、《山城棒棒军》、《抓壮丁》、《王保长》等巴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剧进行分析,在研究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对特有的地域审美做出详尽的阐释。同时,在此层面上叩问中国当下电视剧的美学精神,尤其是揭示方言剧中地域审美思想的丰富意蕴及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4)

陈荣泽,高永鑫[10](2008)在《巴蜀方言语音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对十余年来的巴蜀方言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其成绩与不足,以期有利于巴蜀方言语音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巴蜀方言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四川方言概述四川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区,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分支。四川方言主要是由元末明初以及清朝前期的两次人口大迁移而形成的。元末明初的人口大迁移奠定了以湖广话为基础的四川方言的形成,而清朝前期的人口大迁移则直接决定了四川方言在四川省的主导地位。四川方言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质与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四川方言具有词汇的意境美、结构美以及音韵美。山川秀丽,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这些都是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蜀方言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曾波.从巴蜀笑星涉足餐饮业看四川方言剧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彭学修.四川方言词语与巴蜀文化说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

[3].黄晓霖.浅谈现代巴蜀方言与四川盆地文化的关系[J].环球人文地理.2014

[4].何雨恒.巴蜀方言的审美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周赛华.清代几种巴蜀方言韵书述要[J].长江学术.2013

[6].李文泽.历代巴蜀学者的方言学研究——以扬雄、李实、张慎仪等学人为例[J].儒藏论坛.2012

[7].刘晓南.试论宋代巴蜀方言与现代四川方言的关系——兼谈文献考证的一个重要功用:追寻失落的方言[J].语言科学.2009

[8].向学春.四川方言中的古巴蜀土着语研究[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08

[9].朱丽娜.地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巴蜀方言电视剧[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0].陈荣泽,高永鑫.巴蜀方言语音研究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巴蜀方言研究论文-曾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