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密度峰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G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骨密度,躯干脂肪含量
骨密度峰值论文文献综述
史素琴[1](2018)在《LGR4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与女性峰值骨密度及肥胖表型核心家系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一项冰岛人群的全基因关联研究表明:低骨量、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4(Leucine-rich repeat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4,LGR4)基因无义突变(c.376C>T)位点相关。动物试验表明:LGR4促进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对能量代谢和体重控制有重要作用;还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调控骨形成及骨重建。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青年女性LGR4基因多态性与峰值骨密度及肥胖表型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汉族女性核心家系390家,包括780个父母双亲和478个20-40岁之间健康女儿,38个儿子,共1296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女儿左股骨颈、全髋、腰椎1-4骨密度和躯干脂肪含量(trunk fat mass)、全身瘦组织含量(total lean mass,TLM)、全身脂肪含量(total fat mass,TFM)。TLM和TFM分别除以体重得到瘦组织百分量(PLM)和脂肪百分量(PFM)。同时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利用dbSNP数据库和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数据库(HapMap),选取 LGR4 基因的 21 个标签 SNPs(rs11030016,rs7936621,rs1083518,rs4542364,rs2447995,rs4128868,rs4923447,rs12787344,rs1 102998,rs2219783,rs1531557,rs6484295,rs11030014,rs4923445,rs12796247,rs4074516,rs16917037,rs4514364,rs7927234,rs10835171 和 rs10835173)及 SNP:c.376C>T,核心家系所有成员样本经DNA抽提后,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鉴定上述22个位点的基因型。根据无亲缘关系的父母的基因型,使用Haploview4.2软件计算得出单倍型区域和相应的单倍型。每个个体的单倍型由PHASE(ver.2.1)软件评估。先后采用协方差和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检测法(QTDT)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标签SNPs及单倍型与人体峰值骨密度以及肥胖表型变异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冰岛人群不同,在我们的研究中C376T位点仅发现一种基因型(GG),rs11029986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小于0.05,因此未再对这两个位点做进一步统计分析。协方差分析提示rs7936621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变异相关(P=0.023和P=0.020),AA基因型者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比GA、GG基因型高,该位点对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的贡献率为2.00%。QTDT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rs7936621与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部位骨密度相关(P=0.031,P=0.020,P=0.017),经1000 permutation检验后,显示rs7936621仍与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部位骨密度相关(P=0.038,P=0.029,P=0.031)。利用 Haploview和 PHASE 软件得出 5 个单倍型区域,rs7936621位于block3中。经协方差分析block2中单倍型GAG与全髋及腰椎骨密度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47),block5中单倍型TACTTC及CGCCTC均与腰椎骨密度变异相关(P=0.047,P=0.033)。QTDT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在block3中单倍型AGCGT与全髋骨密度相关(P=0.032),block5中单倍型TGCTCC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相关(P=0.015、P=0.041),单倍型TACTTC与腰椎骨密度相关(P=0.040);1000次重复排列检验仍发现block3中单倍型AGCGT与全髋骨密度相关(P=0.043),block5中单倍型TGCTCC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P=0.025),单倍型TACTTC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相关(P=0.024,P=0.037)。2.协方差分析发现rs2219783位点基因型在PFM、PL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和 P=0.018)。rs7927234 位点基因型在 TFM、PFM、PLM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46和P=0.042)。rs4923445位点基因型在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QTDT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rs2447995、rs10835173、rs7936621、rs4128868与rs11030014位点多态性均和躯干脂肪相关(P=6.00E-29,P=6.00E-29,8.00E-29,P=7.00E-29,P=1.00E-28)。经 1000 次重复排列检验后发现 rs10835171 与躯干脂肪相关(P=0.045),rs6484295 与 BMI 相关(P=0.043)。Haploview软件计算出rs10835171和rs6484295均位于block2中。使用协方差的方法对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block2中GAA单倍型与TFM、BMI、躯干脂肪显着相关(P=0.033,P=0.014,P=0.012),block4 中 TTG单倍型与 TFM、TLM、BMI、躯干脂肪显着相关(P=0.017,P=0.029,P=0.016,P=0.011)。QTDT 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block1中单倍型CC、CT及TC均与躯干脂肪相关(P=1.OOE-28、7.00E-29、5.00E-29),block1 中单倍型 CT还与 TFM 相关(P=0.033),block2中单倍型GAA与躯干脂肪及BMI相关(P=0.043,P=0.031),block3中单倍型GACCC 与躯干脂肪(P=0.049),block4 中单倍型 TTA 与 TFM 相关(P=0.033);经1000次重复排列检验发现block2中单倍型GAA与躯干脂肪及BMI相关(P=0.027,P=0.019)。研究结论:1.LGR4基因rs7936621位点与股骨颈、全髋和腰椎部位骨密度相关,rs7936621位于block3中,LGR4基因block3单倍型AGCGT与全髋骨密度相关,rs7936621是峰值骨密度的数量性状位点。2.LGR4基因rs10835171与躯干脂肪相关,rs6484295与BMI相关。rs10835171和rs6484295均位于block2中,block2单倍型GAA与躯干脂肪及BMI相关,rs10835171及rs6484295是肥胖症的数量性状位点。3.LGR4基因是中国汉族女性骨质疏松症及肥胖症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菲[2](2016)在《METTL21C基因SNP和单倍型与男性峰值骨密度及体成分变异的核心家系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密度和体成分是复杂性状,内在互为联系。近期研究发现甲基转移酶-21C(methyltransferase-like 21C,METTL21C),又名C13orf39,位于13q33.1,有264个氨基酸,是7β链甲基转移酶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催化甲基(CH3)从供体转移到热休克蛋白70(Hsp70)受体上。METTL21C主要表达于肌肉中,可以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来促进成肌细胞向肌管分化并调节肌肉内肌浆网钙离子的释放。它还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细胞的凋亡。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METTL21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型与上海地区男性峰值骨密度(peak BMD)和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我们招募了400家上海市男性核心家系,其中包括400对父母和415个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儿子,共1215人。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Hap Map)数据库,利用Haploview软件,设定连锁不平衡系数r2>0.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挑选METTL21C基因全部15个标签SNPs(rs641652、rs660207、rs9585961、rs7988265、rs896000、rs595825、rs9518810、rs7984675、rs654454、rs3858792、rs9514044、rs7981120、rs2390760、rs966724和rs599976),并应用im LDR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对核心家系所有成员鉴定上述15个位点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AX)检测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的p BMD,并检测全身脂肪含量(total fat mass,TFM)和瘦组织含量(total lean mass,TLM)等体成分。再运用SPSS和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QTDT)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应用ANCOVA分析发现rs9518810和rs7984675分别与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分别为0.005、0.032、0.035和0.035);rs7988265、rs2390760和rs599976与BMI变异相关(p分别为0.023、0.005和0.023);rs595825和rs654454与TLM变异相关(p=0.043,p=0.045)。QTDT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rs9585961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35,p=0.015);rs9518810与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8);rs660207与TFM变异相关(p=0.024);rs7981120与BMI变异相关(p=0.042);rs599976与BMI和TFM变异相关(p=0.012,p=0.022)。最后用1000 permutation结果显示仅有rs9585961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4,p=0.043);rs9518810与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9);rs599976与BMI、TFM和PFM变异相关(p分别为0.025、0.043和0.044)。利用Haploview和PHASE软件得出3个单倍型区域,ANCOVA分析结果为block2中单倍型CAA与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0.039);CGG与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0.008,p=0.031);block3中单倍型GCTG与BMI变异相关(p=0.029);而QTDT 1000 permutation结果为block1中单倍型AG和GA与TFM变异相关(p=0.009,0.047),block2中单倍型CAG与腰椎BMD变异相关(p=0.031)。结论:本研究首次分析了METTL21C基因SNP和单倍型与男性峰值骨密度和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该基因SNP:rs660207、rs7981120和rs599976与BMI和TFM呈显着相关性,而rs9585961和rs9518810与BMD呈显着相关性,提示METTL21C基因常见位点的多态性对骨密度和体成分变异都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9)
李少锋[3](2016)在《不同强度叁角波电磁场对大鼠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方法目前仍以药物为主,但大多存在价格昂贵、一定的毒副作用和疗效不确切等问题。近年来,低频电磁场疗法以其非侵入性、无毒副作用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电磁场生理作用存在“窗效应”和作用机制不明等原因,其最佳治疗参数难以确定,导致临床疗效受到影响。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经证明50Hz不同强度的脉冲波、正弦波和叁角波电磁场具有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并首次报道正弦波电磁场能够提高生长期大鼠的峰值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为探明其它波形电磁场是否也具有此活性,本论文比较研究了50Hz 0.1mT、0.6mT、1.2mT、1.8mT和2.4mT的叁角波电磁场(Triangular electromagnetic fields,TEMFs)对1月龄SD大鼠BMD的影响,以期从中找到一组基于TEMFs的理想电磁场治疗参数。实验采用60只1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9只/组,其中5组用50 Hz不同强度的TEMFs每天处理90min,1组用作对照组,每天放置于同一治疗磁场中相同时间,但不通电。每月测一次BMD。3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取重要脏器进行安全性评价,采集血清,剥离股骨、胫骨及椎体骨进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分析,获得结果如下:1.0.1mT组大鼠的全身BMD和离体股骨BMD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椎体BMD虽然也高于对照组(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股骨叁点弯曲试验结果显示,0.1mT组股骨的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和屈服强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腰椎压缩实验未发现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2.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0.1mT组的股骨骨组织面积百分比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双荧光标记距离显着宽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Micro-CT扫描分析结果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呈相同趋势。3.血清生化指标分析结果为:0.1mT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I型胶原碳端肽(CTX-I)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的血清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4.实验过程中6组大鼠的生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各组大鼠的肝脏、肾脏、心脏和子宫的器官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未发现病理改变,实验组子宫厚度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综合各项结果可见,不同强度50 Hz TEMFs对实验大鼠BMD和骨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在0.1~2.5mT范围内只有0.1mT可显着提高生长大鼠BMD和生物力学性能,并改善其骨组织微结构。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骨吸收而促进骨形成。本论文首次发现,用50Hz 0.1mT叁角波电磁场每天处理生长大鼠90min,可显着提高其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同时对其它器官不产生毒副作用。本研究结果对将低频电磁场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赵圆,马华,黄玉洁,代永亮,刘文亚[4](2016)在《影响新疆汉、维两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在20~40岁的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和305例汉族健康妇女进行体型、锻炼情况、脑体力劳动(职业)、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饮牛奶习惯、饮酸奶习惯、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情况、哺乳史等非遗传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育龄女性腰椎的骨密度定量CT检查。结果对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牛奶习惯、锻炼情况、食用水果习惯、脑体力劳动,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汉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有: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食用水果习惯,提示本研究中这4个因素是影响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中,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赵圆,黄玉洁,刘文亚,马华[5](2015)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方法测定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维族健康女性216例的骨密度,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职业、体育锻炼情况、初潮年龄等非遗传因素对其峰值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216例腰椎骨密度为(181.276±19.689)mg/c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茶习惯(β=0.192,P=0.027)、饮奶茶习惯(β=0.237,P=0.007)、饮牛奶习惯(β=-0.224,P=0.010)及食用水果习惯(β=-0.187,P=0.031)是影响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结论非遗传因素中饮食习惯对新疆地区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赵圆,邢艳,马华,刘文亚,王海涛[6](2014)在《VDR基因SNPs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育龄女性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的305例汉族健康妇女和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进行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检测,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BMD)。结果维、汉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峰值出现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都在35岁达到。两民族女性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DX2(rs11568820)基因型频率在维、汉两民族妇女中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TaqI位点T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维族和汉族育龄女性中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与BMD的关系显示: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与维族、汉族腰椎峰值骨密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VDR基因TaqI携带Tt基因型的骨密度值在汉族与维族妇女比较时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样携带Tt基因型的维族女性骨密度比汉族女性高。Tru9I在汉族女性组中携带Tt基因型,其骨密度比携带tt型和TT型高,结论 VDR SNPs的基因型与腰椎峰值骨密度具有种族差异性,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对新疆地区维、汉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量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赵圆[7](2014)在《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两民族成年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规律及特点,建立新疆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女性腰椎BMD QCT参考数据库,评价随增龄对骨密度的影响;阐述影响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遗传及环境因素,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子降维法综合分析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及环境因子。揭示新疆地区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遗传基础及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从新的角度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汉族、维吾尔族成年女性1244名,行腰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Tomograghy,QCT)骨密度测量,并采用回归模型拟合腰椎BMD随年龄变化曲线,寻找汉族、维吾尔族成年女性最佳拟合模型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2)分别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的305例汉族健康妇女和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进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BsmI(rs1544410),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I(rs757343)位点,P2X7R2基因rs3751143,rs1653624,rs28360457位点,CATSPERB rs1285635,rs1298989位点,NR5A2基因rs3762397位点多态性检测,用定量CT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基于方差分析候选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两民族分布的差异;分析候选基因位点的多个位点与BMD的关系;比较两民族同一多态性位点骨密度的差异;在VDR基因单个SNP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4个SNPs进行LD研究及单倍型构建与分析,对P2X7R2基因个SNPs进行LD研究及单倍型构建与分析;基于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影响。(3)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生活、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生育哺乳、月经情况、职业等影响峰值骨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4)运用多因素回归以及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候选基因、环境因子以及其交互作用。结果:1)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成年女性L2-4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均在35岁以前达到,维族女性峰值骨密度达峰较汉族女性提前,且在达到骨峰值后有一个短暂的下降趋势,在此后的年龄区间缓慢而持续的下降,50岁以后BMD下降明显,其中维族女性BMD较峰值BMD下降了22.54%~31.34%,骨量累计丢失达近1/3。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成年女性腰椎OP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汉族、维族女性<50岁OP检出率相似;≥50岁组OP检出率为23.91%,维族女性高于汉族女性。2)4个候选基因的9个多态性位点,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存统计学差异;(1)VDR基因中rs1544410多态性与维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Bb基因型BMD值明显高于BB基因型。汉族女性组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亦有相关性,bb基因型BMD值明显高于Bb基因型。rs11568820,rs731236,rs757343多态性与汉族与维族妇女的腰椎骨密度均无相关性。(2)P2X7基因中汉族女性组rs28360457位点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携带G G基因型者具有较高的腰椎骨密度;维族女性组rs3751143位点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有相关性,携带C C基因型具有较高的腰椎峰值骨密度。(3)维族女性和汉族女性组NR5A2rs376239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骨密度均存在相关性,携带CC/TT基因型的维族女性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CT基因型;携带TT/CT基因型的汉族女性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CC基因型。(4)CATSPERB基因rs1298989位点研究显示:汉族女性组各基因型与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族女性组rs1298989位点基因型的腰椎骨密度比较存在相关性,携带GA基因型者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携带GG基因型。(5)运用MDR软件分析研究中的4个候选基因的9个多态性位点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最佳基因-基因交互模型由4个SNP多态性位点组成,且可能存在较弱的协同交互作用,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TA=0.8862)和最大的交叉检验一致性(CVC=10/10)。这四个SNP多态性位点是VDR基因BsmI(rs1544410),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位点,NR5A2基因的rs3762397位点。3)体型、锻炼情况、脑体力劳动(职业)、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水果习惯、饮牛奶习惯、饮酸奶习惯、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情况、哺乳史、月经周期与骨密度有关的非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新疆汉族和维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1)体型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体型正常的汉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比拥有同样体型的维吾尔族女性低,瘦体型、超重体型、肥胖体型的腰椎骨密度在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期女性间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2)生活、饮食习惯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和维吾尔族育龄女性中规律饮用牛奶者的腰椎骨密度比不规律饮用牛奶者和不喝或偶尔饮牛奶者高。汉族育龄女性中规律饮用酸奶者和不规律饮用酸奶者的腰椎骨密度相对较高,骨密度值接近。维吾尔族育龄期女性规律饮用酸奶者比不规律饮用牛奶者和不喝或偶尔饮牛奶者高差异具有显着性。同样具有规律饮用酸奶者,维吾尔族骨密度比汉族高。具有同样有饮奶茶习惯的汉族和维族女性,汉族骨密度高于维族。(3)职业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女性不同职业者,其骨密度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在维族女性中,工人和其它职业者骨密度相对较高,在维族女性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骨密度相对较低。(4)体力活动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汉族女性中,不同体力活动分组骨密度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重度体力活动组骨密度高于轻度体力活动组。维族女性中,不同体力活动分组骨密度比较亦存在显着性差异,重度体力活动组骨密度亦高于轻度体力活动组。同一体力活动分组中,汉族和维族女性骨密度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5)生育哺乳、月经情况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维族女性月经周期较汉族女性长,平均为29.21天,初次生育年龄比汉族女性早约1.36岁;初潮年龄、月经经期在汉族和维族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汉族女性骨密度在哺乳时间<6月组和≥6月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未见显着性(P>0.05),维吾尔族不同哺乳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未见显着性(P>0.05);在哺乳时间<6月时,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未见显着性(P>0.05),哺乳时间≥6月时,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骨密度比较差异亦未见显着性(P>0.05)。(6)环境因素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多因素分析:对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饮牛奶习惯、体力活动情况、水果习惯、脑体力劳动,提示本研究中这四个因素是影响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水果习惯,提示本研究中这四个因素是影响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4)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环境因子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饮牛奶习惯、rs757343、rs3762397、rs28360457、体力活动、饮酸奶习惯、水果习惯这7个因素是影响汉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维吾尔族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包括rs3762397、rs1298989、rs3751143、饮茶习惯、饮奶茶习惯、饮牛奶习惯、月经经期。汉族研究群体中rs757343与体力活动有交互作用(P<0.05),rs3762397与饮酸奶习惯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维吾尔族女性研究群体中rs1298989与饮牛奶习惯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新疆地区汉族、维族女性腰椎BMD的QCT参考数值,腰椎BMD在20~40岁相对稳定,50岁以后骨量丢失显示有加速趋势,维族女性50岁后较同龄汉族更易罹患骨质疏松症。2)VDRSNPs、P2X7R2基因SNPs、的基因型、NR5A2基因和CATSPERB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新疆地区汉族和妇女维吾尔族中存在种族差异性;VDR基因中BsmI(rs1544410)位点多态性、NR5A2rs3762397位点多态性可能对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均有关,P2X7基因rs28360457位点多态性可能对汉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有关,P2X7R2基因组rs3751143位点、CATSPERB基因rs1298989位点多态性可能对维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有关,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I(rs757343),rs1653624位点多态性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可能均无潜在影响。3)环境因素对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亦存在不同,饮牛奶习惯和食用水果习惯对两民族腰椎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起正向作用,体力活动情况和职业对汉族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有影响,饮食、生活习惯对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响较为明显。4)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育龄女性骨密度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环境因子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于两民族女性峰值骨密度的达到与维持,期间在部分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示这种共同作用对育龄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存在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4-09-01)
成魁,葛宝丰,甄平,陈克明,马小妮[8](2014)在《口服淫羊藿苷可提高大鼠的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服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否能提高大鼠的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 1月龄雌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服药组每日灌服25 mg/kg淫羊藿苷,对照组(CON)灌服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周监测大鼠体重。每月检测实验鼠的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血测血清骨钙素(OC)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的含量。取双侧股骨和胫骨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μCT扫描和生物力学评价。剥离心、肝、胃、肾、肾上腺和子宫后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两组大鼠的体重始终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脏器的器官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改变。第1、第2月的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但3个月后,ICA组显着高于CON组,股骨骨密度存在相同趋势(P<0.05);ICA组的血清OC水平升高,而TRACP 5b含量下降(P<0.05);μCT检测结果是:ICA组的骨体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型系数显着低于CON组(P<0.05);股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是ICA组显着高于CON组(P<0.05)。结论口服淫羊藿苷可通过抑制骨吸收而促进骨形成,提高大鼠的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对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涂萍,余瑶,徐定波,王艳,刘勇华[9](2012)在《南昌市部分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及骨质疏松检出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南昌市部分>20岁汉族女性峰值骨量,探讨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南昌市396名健康女性进行腰椎(L_(1-4))正位和左股骨颈(Neck)骨密度(BMD)测定。确定峰值BMD出现的年龄段,在此基础上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以每5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L1-4峰值BMD(0.939g/cm~2)出现在35~39岁年龄段;股骨颈部位峰值BMD(0.984g/cm~2)出现在30~34岁年龄段。以30~34岁股骨颈BMD为峰值,纳入本研究的>50岁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患者检出率为35.4%,以35~39岁腰椎BMD为峰值,>50岁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患者检出率为45.7%。结论南昌市部分>20岁汉族女性峰值BMD出现时间段与国内其他城市妇女存在差异,以30~34岁股骨颈L_(1-4)BMD和35~39岁腰椎BMD作为峰值标准时,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马华,赵圆,刘文亚[10](2012)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两民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两民族妇女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对乌鲁木齐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的160例汉族健康妇女和135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I及PvuⅡ多态性,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BMD)。结果维、汉族女性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维、汉族妇女ER-α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baI及Pvu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汉两民族妇女中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协方差方法分析各基因型与BMD的关系显示:仅PvuⅡ多态性与维族妇女L2-4BMD值显着相关(P<0.05),Pp/pp基因型在L2-4BMD值明显低于PP基因型,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ER-α基因XbaI多态性对新疆地区维、汉族妇女腰椎峰值骨量无潜在影响;PvuⅡ多态性对维族妇女腰椎峰值骨量的达到和维持有关,与汉族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骨密度峰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骨密度和体成分是复杂性状,内在互为联系。近期研究发现甲基转移酶-21C(methyltransferase-like 21C,METTL21C),又名C13orf39,位于13q33.1,有264个氨基酸,是7β链甲基转移酶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催化甲基(CH3)从供体转移到热休克蛋白70(Hsp70)受体上。METTL21C主要表达于肌肉中,可以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来促进成肌细胞向肌管分化并调节肌肉内肌浆网钙离子的释放。它还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细胞的凋亡。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METTL21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型与上海地区男性峰值骨密度(peak BMD)和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我们招募了400家上海市男性核心家系,其中包括400对父母和415个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儿子,共1215人。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Hap Map)数据库,利用Haploview软件,设定连锁不平衡系数r2>0.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挑选METTL21C基因全部15个标签SNPs(rs641652、rs660207、rs9585961、rs7988265、rs896000、rs595825、rs9518810、rs7984675、rs654454、rs3858792、rs9514044、rs7981120、rs2390760、rs966724和rs599976),并应用im LDR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对核心家系所有成员鉴定上述15个位点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AX)检测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部的p BMD,并检测全身脂肪含量(total fat mass,TFM)和瘦组织含量(total lean mass,TLM)等体成分。再运用SPSS和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QTDT)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应用ANCOVA分析发现rs9518810和rs7984675分别与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分别为0.005、0.032、0.035和0.035);rs7988265、rs2390760和rs599976与BMI变异相关(p分别为0.023、0.005和0.023);rs595825和rs654454与TLM变异相关(p=0.043,p=0.045)。QTDT家系内相关分析发现rs9585961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35,p=0.015);rs9518810与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8);rs660207与TFM变异相关(p=0.024);rs7981120与BMI变异相关(p=0.042);rs599976与BMI和TFM变异相关(p=0.012,p=0.022)。最后用1000 permutation结果显示仅有rs9585961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4,p=0.043);rs9518810与股骨颈BMD变异相关(p=0.029);rs599976与BMI、TFM和PFM变异相关(p分别为0.025、0.043和0.044)。利用Haploview和PHASE软件得出3个单倍型区域,ANCOVA分析结果为block2中单倍型CAA与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0.039);CGG与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异相关(p=0.008,p=0.031);block3中单倍型GCTG与BMI变异相关(p=0.029);而QTDT 1000 permutation结果为block1中单倍型AG和GA与TFM变异相关(p=0.009,0.047),block2中单倍型CAG与腰椎BMD变异相关(p=0.031)。结论:本研究首次分析了METTL21C基因SNP和单倍型与男性峰值骨密度和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该基因SNP:rs660207、rs7981120和rs599976与BMI和TFM呈显着相关性,而rs9585961和rs9518810与BMD呈显着相关性,提示METTL21C基因常见位点的多态性对骨密度和体成分变异都具有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密度峰值论文参考文献
[1].史素琴.LGR4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与女性峰值骨密度及肥胖表型核心家系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8
[2].赵菲.METTL21C基因SNP和单倍型与男性峰值骨密度及体成分变异的核心家系关联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
[3].李少锋.不同强度叁角波电磁场对大鼠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
[4].赵圆,马华,黄玉洁,代永亮,刘文亚.影响新疆汉、维两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非遗传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
[5].赵圆,黄玉洁,刘文亚,马华.非遗传因素对新疆维吾尔族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6].赵圆,邢艳,马华,刘文亚,王海涛.VDR基因SNPs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
[7].赵圆.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
[8].成魁,葛宝丰,甄平,陈克明,马小妮.口服淫羊藿苷可提高大鼠的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
[9].涂萍,余瑶,徐定波,王艳,刘勇华.南昌市部分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及骨质疏松检出率[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
[10].马华,赵圆,刘文亚.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两民族妇女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
标签:LGR4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骨密度; 躯干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