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每周7次,治疗3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周进行通过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结果:59例患者完成治疗。干预后,两组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均显著改善。实验组干预3周后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后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皮内针(撳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毫针治疗,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贝尔面瘫;皮内针;针刺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105-02
周围性面瘫,即西医学中的贝尔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1]。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仅为0.5%[2]。据流行病学调查,周围性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高4.25%[3]。笔者采用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每组30例。59例患者均按规定完成治疗,脱落1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15)岁;平均病程(5.0±2.3)天。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13)岁;平均病程(5.1±1.6)天。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实验及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
1.1.1诊断标准贝尔面瘫的诊断依据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标准[4],急性起病,通常约3天达到高峰;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1.1.2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贝尔面瘫诊断标准者;(2)年龄≥18岁者;(3)可坚持配合进行治疗者;(4)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3排除标准(1)年龄<18岁的贝尔面瘫患者;(2)继发周围性面瘫,如继发于脑干病变、桥小脑脚肿瘤、吉兰-巴雷综合征、腮腺炎等疾病导致者;(3)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既往有面瘫病史者;(5)伴有精神疾患、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肿瘤患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7)参加实验前接受过其他治疗者;(8)非志愿参加实验者。
1.1.4脱落标准(1)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影响实验有效性;(2)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者中途自行改变治疗方式者;(3)治疗过程中出现变证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本实验者;(4)因其他原因自动退出实验或治疗失访的患者。
1.2方法
1.2.1实验器具汉医牌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28mm×(25~50)mm(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撳针(清铃株式会社,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272550号(更),规格为0.20mm×1.2mm)。
1.2.2治疗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强的松(30mg,一天1次,共服用5天,后逐日减5mg至停药)、甲钴胺(0.5mg,一天3次,服用30天)口服作为西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发病15天以上为恢复期。不同病期施以不同针法。急性期取患侧风池、地仓、牵正、阳白、太阳、攒竹,健侧合谷,患者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0.28mm×25m针灸针,得气后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min,每天1次。静止期、恢复期主穴取阳白、攒竹、四白、太阳、地仓、迎香、颊车、风池,健侧合谷,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以毫针直刺穴位,得气后以泻法为主,留针30min,1次/天,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实验组采用撳针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撳针选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颧髎、下关,配穴: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用酒精擦拭参与者的皮肤,将撳针贴在以上,留针24h,每4h自行按揉3min。1次/天,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面肌功能训练主要为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动作的训练。(1)皱眉运动:治疗师用手指尖运动患侧面额向下、向中线方向做斜线运动形成皱眉样;(2)抬眉运动:治疗师轻轻固定患者头部,嘱其由平视并向正前方高处移动视线,形成额纹(患侧力量不足以形成额纹时以健侧为准);(3)闭眼运动:嘱患者轻轻闭眼,如不能完全闭眼,治疗师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如能闭眼但双侧闭眼程度不对等,治疗师可在患侧上眼睑给予一个向上牵拉的阻力,使得眼睑得到一个对抗的阻力;(4)耸鼻运动:治疗师用食指放在鼻子两侧帮助运动,保持面部其他部位不动的情况下做快速耸鼻动;(5)示齿运动:嘱患者口角向两侧运动,在患侧肌力3级以下,治疗师可予以辅助完成两侧对等的示齿运动;(6)努嘴运动:嘱患者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7)鼓腮运动:嘱患者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颊部,要求唇密闭、软腭闭合,以防止气体从鼻子漏出,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8)嘬唇运动:闭上嘴唇,撅嘴并用力吸气,是上下嘴唇牢牢闭拢不漏气(能完成此动作时,治疗师可予以外力向外侧牵拉患侧嘴角,同时嘱咐患者对抗用力)。3级以下肌力患者以被动训练为主,3级以上在患者熟练后,则对镜子独立练习,每次20min,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分析
评分标准及疗效标准:通过House-Brackman量表(H-B量表)评分[5]、面部残疾指数(FDI)[6]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及躯体功能。痊愈:FDI躯体功能评分≥20分,HBA量表1级;显效:FDI躯体功能评分≥15分,HBA量表2级;好转:HBA量表评分3级,FDI躯体功能评分≥10分;无效:HBA量表评分≥4级,FDI躯体功能评分<10分。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采用u检验。研究所得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2。
表2实验及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脱落
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工作变动终止治疗,故对照组脱落1例。
2.2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未出现血肿、感染、断针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僻”、“口眼?斜”范畴。为气血亏虚,经络空虚,风邪入络,致面部经脉失养,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的功能失调,肌迟缓不收所致[7]。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风池穴可用于疏散风邪,地仓、牵正、阳白可疏通面部气血,合谷祛风通络,善治头面诸疾,宜浅刺轻刺激。静止期及恢复期由于外邪已祛,病情进入稳定期,以直刺及透剌为主,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效。但患者惧怕针具,每日均需进行毫针治疗,每次针刺时间为30min,此为毫针刺缺点。
新型皮内针(撳针)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穴位的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几乎无疼痛感,简便、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8]。而且在撳针的治疗期间,不影响患者面肌功能训练,二者相结合,加快肌肉力量恢复,患者针刺带来的疼痛大大得到缓解,依从性优于毫针刺,患者接受度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9]。撳针基础上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力、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为神经再支配做好准备。毫针需医生操作,而撳针以及面肌功能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操作,患者无需每日到医院就诊,可每2~3天到医院由医生指导,就诊时间灵活,可大大减少耽误患者学习、工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LiY,LiangFR,YuSG,etal.Efficac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reatingBell'spalsy:a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China[J].ChinMedJ(Engl),2004,17(10):1502-1506.
[2]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7.
[3]赵清燕.电针预测周围性面瘫的预后[N].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111-11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2):84-86.
[5]徐涵斌,宋南昌,何勇.分期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2):24-25.
[6]季洁,李妍,李桂平.评价面瘫常用量表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21-422.
[7]赵帅,路明.攒竹穴透睛明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0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89-1090.
[8]焦丽媛,刘云,等.背俞穴埋针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J].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2017,25(3):28-29.
[9]付大清,李继恩.电针加揿针治疗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增刊,2013,33(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