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213134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美术课堂教育的评价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评价在美术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术课堂中的评价也应该是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是能够不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绿色评价。
关键词:绿色评价动态化多元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美术课堂教育的评价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针对目前所面临的评价误区——过多过泛过频繁的评价、缺乏真实感的评价、功利性的评价,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努力体现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和理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更为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以学生美术学习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探寻好的评价方式能促进师生对美术课程新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效益,推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评价在美术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术课堂中的评价也应该是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是能够不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绿色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绿色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美术课堂绿色评价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让爱的绿色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加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天生都爱画画,但要是我们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总说他们画得不好,还以画的像不像为标准去评价他们的作品,甚至嘲笑他们在我们成人眼里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的丰富的想象力,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便会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相反,要是我们能以一颗宽容的心,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作品,我想不仅仅是让自己看到了惊喜,同时也会让这份惊喜传染给学生,让他觉得原来我也可以画得很好,从而让孩子爱上画画,爱上美术课堂。
二、让真的绿色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加学习欲望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体现教师的“鼓励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不管对错都会轻易地,频繁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在一片“你真棒”、“非常好”的表扬声中,学生真正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了吗?美国波帕教授指出:合理的教育决策依赖于教育评价的准确性。准确的评价会改进决策的质量,而不准确的评价则会误事。而教师有效的指导性评价是教学走向深刻的保证,在做出准确评价的前提下,教师合理、及时的指导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回答错的同学,我都是以鼓励的话为主,通常会用“你的回答还不够全面”或者是“我们一起来听听别人的想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加学习欲望,从而了解正确的答案。所以我觉得在美术课堂中,真正的评价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应坚持向学生传递真实的信息,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只有真实的绿色评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激起学生心中对知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三、让动态化的绿色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增强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以往的评价重点一般都是对作业的评价,通常都是以画得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成长环境,个性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业成果是不科学的,这种:“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和评价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标》指出:在美术学习中最不能排斥的就是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最需要给予的是探索新知和技术的经历。文学家罗曼·罗兰也说过:“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而在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所以我们在美术课上,要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动手创新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是你觉得他的想法是如此的荒诞可笑;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否能够自己探索新知以及是否展开了想象,而不是去关注孩子最终的绘画结果。
四、让多元化的绿色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美术内涵,增强美术素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都是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为辅,在美术课堂中,往往重视了学生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侧重技法的训练,却淡化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里,他们把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视为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新课标》提出以下建议: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而在进行学生互评时,因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感情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差距,总会有褒贬不一的看法和观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丰富学生美术内涵,增强美术素养。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美术新课标中提到: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则是语言的激励式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而产生不同的语言激励式评价,如对上课发言精彩的同学,则会说:“你回答得真棒”,对于画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会说:“许多大画家小时候也不一定比你画得好”,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则会说:“画画很认真,画面很整洁”,而对于确实没有什么绘画能力的同学,则会说:“有进步,能把自己所想的从画面中表现出来,真不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减少学生对绘画的畏惧感。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等级评价、物质奖励等形式,还可以用教师的眼神、微笑、手势等行为方式的激励形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是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是美术课程改革,生成新的美术课程资源的需要。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绿色评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少淳《美术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