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色与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胸苷酸合成酶,前列腺癌,基底细胞,分子标志物
染色与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郭睿,田怡,金雪媛,黄莺,强磊[1](2019)在《胸苷酸合成酶免疫组化染色在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sthase,TS)作为前列腺基底细胞分子标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S、P63、CK-H(抗体克隆号:34βE12)、P504S在108例前列腺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其中正常和前列腺增生样本27例、前列腺非典型上皮内瘤变样本18例、前列腺腺癌样本63例,并比较TS与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志物P63、CK-H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TS能特异性地高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胞核内,且其表达模式和强度与P63的表达完全一致,CK-H在基底细胞胞质中呈强阳性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S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与P63和CK-H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 75),而且,TS作为前列腺基底细胞分子标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同时,TS在3例(16. 7%)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样本中弱阳性表达于腺泡细胞胞质内,TS在25例(39. 7%)前列腺腺癌细胞胞质内呈不同强度阳性表达。P63和CK-H在前列腺腺泡细胞和腺癌细胞胞质中不表达。P504S在前列腺腺癌细胞质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胸苷酸合成酶能特异性表达于前列腺基底细胞核内,因而,可作为一种新的前列腺基底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而用于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再重,林楠,王烈,王瑜[2](2019)在《染色标记技术在精准乳腺外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标记技术是直接肉眼或影像学(超声、X线、乳管镜)辅助下注射特定染色剂(如亚甲蓝、纳米炭等染料)来标记病灶部位、示踪淋巴结,以指导外科手术或复查等诊治过程的方法。染色标记技术用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腺微小病灶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术前定位,可实现病灶的精准切除;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示踪,可指导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可避免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时的盲目性。临床上,在熟练掌握染色标记技术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种染色剂的不同特点,选用合适的染色剂和剂量,并在恰当的时间实施标记,才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染色标记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实现"最小范围的有效切除"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乳腺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有助于精准乳腺外科理念与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荣富,陈诚[3](2019)在《p63 IHC染色2+截断值可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OB)中p63表达在鉴别骨巨细胞瘤(GCTOB)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检测50个巨细胞丰富的骨病变中p63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评价p63在各肿瘤中的染色强度和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94.12%的骨巨细胞瘤(GCTOB)、14.29%的骨肉瘤(osteosarcoma, OSA)、60.00%的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fibroma, NOF)、25.00%的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71.43%的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CB)、66.67%的棕色瘤(Brown tumor)为阳性,而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 GCTTS)中未检测出p63阳性。对于p63的染色强度,可以观察到58.82%的骨巨细胞瘤(GCTOB)、28.57%的软骨母细胞瘤(CB)和20.00%的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呈现强染色。对于p63的染色程度:观察到58.82%的骨巨细胞瘤(GCTOB)、28.57%的软骨母细胞瘤(CB)和14.29%的骨肉瘤(OSA)尾弥漫性染色,而中等染色在骨巨细胞瘤(GCTOB)中为17.65%,非骨化性纤维瘤(NOF)为20.00%,棕色瘤(Brown tumor)为33.33%。大量骨巨细胞瘤(94.12%)为p63阳性,这比任何其他巨细胞丰富的病变多得多。然而,p63的阳性染色并不是骨巨细胞瘤(GCTOB)特异性的。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p63是鉴别骨巨细胞瘤(GCTOB)与其他骨巨细胞瘤的一种敏感的(97.6%)和相对特异的标志物。考虑到反应的强度和程度,本研究建议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对p63 IHC染色判读富含巨细胞的病灶,并将2+截断值作为骨巨细胞瘤(GCTOB)的诊断标记。(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3期)
郑孝东,陈文军,吴平,赵航[4](2019)在《亚甲蓝染色标记保留淋巴管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青年的常见病,也是部队执勤战士的多发病。因患侧阴囊的坠胀不适,常影响战士的执勤与训练,严重者会引起不育症~([1])。我院2017-01至2018-01采用亚甲蓝染色标记精索淋巴管,并行保留淋巴管的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5例,术后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仁东[5](2018)在《基于TSA多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及景观分析技术在胰腺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多标记免疫荧光技术和新的计算机成像技术来检测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腺鳞癌以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6个不同标志物(CD4、CD8、CD31、FOXP3、cytokeratin(CK)、α-SMA)以及细胞核染料DAPI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对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不同肿瘤中的多种细胞的数量、空间分布的差异以及对肿瘤进展的影响。研究方法1.建立人肿瘤样本多标记免疫荧光分析平台。2.选取经外科手术切除的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福尔马林组织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单独对CD4和CD8的免疫荧光进行分析,对不同肿瘤类型的CD4+T细胞、CD8+T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并通过多通道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差异。3.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单独对FOXP3的免疫荧光进行分析,对不同肿瘤类型的CD4+FOXP3+Treg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4.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分析CK+的肿瘤细胞中FOXP3的表达量和空间分布差异,对不同肿瘤类型的癌上皮细胞表达中FOXP3的表达和FOXP3+的癌上皮细胞的空间分布进行评估。5.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单独对α-SMA的免疫荧光进行分析,对不同肿瘤类型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从而分析不同肿瘤类型中组织纤维化的差异。6.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单独对CD31的免疫荧光进行分析,对不同肿瘤类型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从而分析不同肿瘤类型中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差异。7.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分析不同肿瘤组织纤维化与CD4+T细胞、CD8+T细胞的浸润比例之间的相关性。8.使用上述5例胰腺导管腺癌、5例胰腺腺鳞癌和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所有的胰腺肿瘤样本经上述实验处理后进行多标记复染。分析不同肿瘤微血管形成与CD4+T细胞、CD8+T细胞的浸润比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我们建立了新的胰腺癌多重免疫标记平台,利用这个多标记复染方案,我们可以同时对组织石蜡切片中的六个不同标志物进行表达量和空间分布的评估。2.我们利用多标记复染方案分析不同类型胰腺肿瘤中多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和空间分布,我们通过CD4和CD8的免疫荧光,对不同肿瘤类型的CD4+T细胞,CD8+T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并通过多通道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差异。我们发现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腺鳞癌存在显着高比例的CD4+T细胞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CD4+T细胞数量显着减少。胰腺导管腺癌存在显着高比例的CD8+杀伤性T细胞而胰腺腺鳞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CD8+T细胞数量显着减少。3.我们通过CD4和FOXP3进行多标记免疫荧光,对不同肿瘤类型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CD4+FOXP3+Treg细胞的浸润比例在胰腺腺鳞癌中显着升高,相反CD4+FOXP3-Teff细胞的比例显着降低。同时胰腺导管腺癌中也存在大量的调节性T细胞的浸润,但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4.我们通过CK和FOXP3进行多标记免疫荧光,对不同肿瘤类型的CK+的肿瘤上皮细胞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胰腺腺鳞癌中存在大量的CK+FOXP3+的肿瘤上皮细胞。在胰腺导管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CK+FOXP3+的肿瘤上皮细胞的比例没有显着差异。5.α-SMA+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相关,我们发现胰腺腺鳞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6.CD31高度表达于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监控肿瘤微血管密度的重要指标。免疫荧光分析发现胰腺腺鳞癌有更多的CD31+血管内皮细胞存在,表明胰腺腺鳞癌存在更多的肿瘤微血管生成。7.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叁种胰腺肿瘤组织中,α-SMA+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与CD4+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比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胰腺肿瘤组织纤维化程度与CD4+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8.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叁种胰腺肿瘤组织中,CD31+肿瘤微环境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CD4+T细胞及CD8+T细胞的浸润的比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胰腺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和CD4+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多标记免疫荧光分析了胰腺导管腺癌、胰腺腺鳞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CD4、CD8、CD31、FOXP3、CK、α-SMA不同的6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分析发现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胰腺腺鳞癌有更少的CD8+杀伤性T细胞浸润和更多的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浸润,这预示着胰腺腺鳞癌肿瘤微环境中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胰腺腺鳞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直接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腺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微血管,意味着胰腺腺鳞癌有更高的组织纤维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这预示着胰腺腺鳞癌组织有更严重的组织纤维化和更强肿瘤转移能力。同时这叁种胰腺肿瘤的纤维化程度以及肿瘤微血管生成与淋巴细胞浸润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10-01)
马林,罗家权,李丹,张康,张玉敏[6](2018)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与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双酚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与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双酚A(BP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以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方法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及台盼蓝染色法测定BP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其IC_(50)。结果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及台盼蓝染色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PA使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力下降,1 000μmol/L时下降最为明显,IC_(50)分别为704、745μmol/L。但实时无标记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细胞生长的动态生物学反应。结论实时无标记分析法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弥补台盼蓝染色法的缺点,是一种新的研究细胞毒性的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9期)
张海燕,温婧,罗静,杨枫,万航宇[7](2018)在《彩超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及体表标记双定位切除乳腺触诊阴性肿块的应用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乳房触诊阴性的肿块注射亚甲蓝染色及体表标记双定位后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彩超可见乳腺占位病变28例,但触诊阴性的患者采取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向肿块内及肿块表面注入少量亚甲蓝染色并在体表标记包块位置后常规开刀手术切除肿物。结果 28例患者共42个肿块均顺利手术切除,1例患者为乳腺癌,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结论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块,彩超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及体表标记双定位后可达到准确手术切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尚未开展微创旋切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付萍,方叁高,林俐,王秋实,马强[8](2016)在《全自动免疫组化与手工染色标记胸腺瘤TdT表达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胸腺瘤Td T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automatic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s,AIST)和手工染色方法(manual staining method,MSM)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5年-2016年大坪医院胸腺瘤手术标本21例,经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胸腺瘤Td T在AIST和MSM表达的差异。AIST采用Ventana公司生产的BenchM ark XT,二抗检测系统分别采用UltraV iew Universal DAB Detection kit(简称UV)和Optiview DAB IHC Detection kit(简称OV)。结果:手工染色TdT阳性表达定位准确,染色强度强,背景清晰;AIST中采用UV二抗检测系统TdT染色虽然阳性定位准确,但TdT染色强度偏弱,背景不清晰,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优化染色方案后,改用OV二抗检测系统,TdT染色各项指标优于UV二抗检测系统,染色效果和手工相比,染色强度和阳性率一致。结论:任何抗体指标在行免疫组化前均需进行最适条件的摸索与优化,从而获得该抗体指标最佳的染色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6年22期)
何屹[9](2015)在《新技术可无创诊断细胞癌变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13日电 (何屹)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利用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技术,在无需荧光标记的情况下,观察到活体皮肤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动力活动机理。新技术是一种不用着色的非标记技术,可在不干扰细胞正常进程的条件下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09-15)
谭新华,韦杨年,莫世发,张洪昌,王克净[10](2015)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同一手术组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完成手术,其中13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行右后叶切除,5例行左半肝切除,6例行左外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2.60±20.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85±114.98)m 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复发率16.7%(5/30);术后1年生存率83.3%(25/30)。结论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具有控制出血好、减少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其操作简单、安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5年18期)
染色与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染色标记技术是直接肉眼或影像学(超声、X线、乳管镜)辅助下注射特定染色剂(如亚甲蓝、纳米炭等染料)来标记病灶部位、示踪淋巴结,以指导外科手术或复查等诊治过程的方法。染色标记技术用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腺微小病灶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术前定位,可实现病灶的精准切除;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示踪,可指导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可避免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时的盲目性。临床上,在熟练掌握染色标记技术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种染色剂的不同特点,选用合适的染色剂和剂量,并在恰当的时间实施标记,才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染色标记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实现"最小范围的有效切除"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乳腺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有助于精准乳腺外科理念与技术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色与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郭睿,田怡,金雪媛,黄莺,强磊.胸苷酸合成酶免疫组化染色在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张再重,林楠,王烈,王瑜.染色标记技术在精准乳腺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
[3].陈荣富,陈诚.p63IHC染色2+截断值可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记[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郑孝东,陈文军,吴平,赵航.亚甲蓝染色标记保留淋巴管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5例[J].武警医学.2019
[5].刘仁东.基于TSA多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及景观分析技术在胰腺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6].马林,罗家权,李丹,张康,张玉敏.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与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双酚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
[7].张海燕,温婧,罗静,杨枫,万航宇.彩超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及体表标记双定位切除乳腺触诊阴性肿块的应用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8].付萍,方叁高,林俐,王秋实,马强.全自动免疫组化与手工染色标记胸腺瘤TdT表达的对比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6
[9].何屹.新技术可无创诊断细胞癌变程度[N].科技日报.2015
[10].谭新华,韦杨年,莫世发,张洪昌,王克净.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