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黎长征(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大化5308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13-01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过去大部分基层医院都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近来随着检验设备的更新,自动血球仪在临床已经普及,那么这两种血源之间的检测结果有何差异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因此,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的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抗凝静脉血采用EDTA-K给予抗凝,末梢血使用配套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1.2仪器设备和试剂设备:日本东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KX-21N。试剂:所有试剂均为仪器厂配套,包括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其质控液为日本东亚公司生产。

1.3方法采集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化验血常规时均按照全自动血球计算数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质控须在化验之前进行,完毕时再做标本。

1.4统计学分析获得的数据都采用(X-±S)表示,统计结果用U值、P、CV值表示。

2结果

100例住院病人的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定出的血常规结果如表1(本实验样本为100例,大于50,统计学用U检验。U0.0569=1.943)。从表1可以发现:血常规中的8个参数数据的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种不同采液途径测定血常规的结果

3讨论

本研究化验的结果显示,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目前,临床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患者的习惯更容易接受采末梢血(即扎手指尖),并且基层医院由于观念和设备的原因常常采集末梢血[2]。但是末梢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集末梢血用微量吸管吸血时,增加了人为因素,误差几率加大,反之,静脉血采用的是真空管,抗凝剂和血液的量是一定的,人为因素较小[3]。二是末梢血的采集过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较大,诸如在采血时的不当穿刺,挤压严重,组织液的挤入,混合不均匀等,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尤其是对血小板的影响更大,混匀不及时等,均会影响血常规的结果[4]。实验证明[5],使用末梢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验,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三是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临床采用EDTA-K进行抗凝的处理。四是静脉真空管采集避免了血液和抗凝剂之间的比例不易掌握。

结果表明,采用静脉采血,这样既保证了结果准确、稳定,又免去了患者要忍受着“十指连心”的疼痛之苦。传统的血常规是采用手指采血,很多患者觉得疼痛难忍。而且由于反复的挤压,造成组织液的混入,检验结果不够准确,也会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而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非常稳定,对仪器也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顺义.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28(9):140-141.

[2]刘键.抗凝剂对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0(8):64-65.

[3]陈俊,朱红青,陈如昌,等.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9,17(1):24.

[4]徐惠泉,张秀峰.婴幼儿采集动脉血做血常规检查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8,20(8):667.

[5]俞胜琴.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2(4):99.

标签:;  ;  ;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