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渗单元论文-仇明慧

储渗单元论文-仇明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渗单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木气田,叁角洲平原,储渗单元,叁维地质建模

储渗单元论文文献综述

仇明慧[1](2019)在《神木地区双叁区块储渗单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储渗单元的研究对于预测油气藏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可以有效的认识油气藏非均质性,分析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油气田后续的动态开发提供一定的建议与指导。本文主要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双叁区块进行储渗单元评价研究。神木气田的气藏类型为低渗-低丰度气藏。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以及国内外储渗单元划分方法调研,选择了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2种方法对神木气田双叁区块山西-太原组储层进行储渗单元划分,对2种方法划分结果进行评价,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更适合研究区储渗单元划分。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完成研究区储渗单元划分,并建立了研究区储渗单元叁维地质模型。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标志层法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选取2套在研究区内全区发育的煤层作为主要的标志层,将岩性稳定、发育较为广泛的骆驼脖子砂岩作为辅助标志层,以标志层为参考,在研究区构建23条连井剖面,完成了研究区小层精细对比,建立了研究区精细地层格架。2.综合取心井资料、测钻井资料和前人认识,认为研究区山西-太原组物源方向为北-北东。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方向,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神木气田双叁区块山西-太原组储层沉积相类型和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山西-太原组属于辫状河叁角洲沉积,沉积亚相类型属于叁角洲平原亚相,细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洼地微相和沼泽微相3种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微相由于河流作用,沉积物以砂质沉积为主,分流间洼地微相的沉积物以泥质沉积为主,沼泽微相的沉积物以煤层和泥质沉积为主。3.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含气饱和度和泄气半径作为代表研究区储存特征和渗流特征的参数,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2种划分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储渗单元划分,将储渗单元划分为一类、二类、叁类3种储渗单元。并将划分结果与人工划分对比,验证2种储渗单元划分方法的准确性。最终选取符合率更高的支持向量机作为本区储渗单元划分优选方法,完成研究区储渗单元划分,确定储渗单元平面分布。4.采用多点建模方法来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然后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序贯高斯建模方法建立物性模型。最后使用序贯指示建模的方法,以沉积相为约束条件,建立储渗单元叁维地质模型。(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3-01)

郭建林,贾成业,闫海军,季丽丹,李易隆[2](2018)在《致密砂岩气藏储渗单元研究方法与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二迭系下石盒子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细表征储层特征和储层结构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的主要技术需求。基于不同类型砂体的相似孔渗特征将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充填和心滩砂体聚类为储渗单元,提出了储渗单元研究概念和研究思路,开展了辫状河沉积体系储渗单元发育模式研究。通过露头观测和测井相标志,识别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四种迭置模式,即心滩迭置型、河道充填迭置型、心滩和河道充填迭置型、心滩或河道充填孤立型;基于储渗单元发育模式,提出了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型的适应性,指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迭置带是迭置型储渗单元发育的有利部位,是水平井开发的有利目标,辫状河沉积体系中的过渡带和洼地主要发育孤立型储渗单元,适合直井或丛式井组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二迭系下石盒子组野外露头研究和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井间干扰试验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规模为顺古水流方向长600 m和垂直水流方向宽400 m左右,证实苏里格气田具备进一步加密到400×600 m的条件,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5%~20%。(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颜雄[3](2011)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松辽盆地深层(营城组及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露头剖面和盆地内密井网区岩心岩屑、测井、地震资料,用火山岩地质、油气储层、地球物理和多元统计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开展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和储集空间精细研究,进而在“组/段—旋回—期次—储渗单元”的火山地层格架下,对火山岩的储层结构及其储渗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露头剖面丰富的资料建立了火山机构-岩相模式,表征了火山机构和岩相的规模及内部迭置,对盆内火山岩地震相的解译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167块代表性样品的面孔率测量,得出并讨论了不同种岩性、亚相的储集空间构成及其差异。综合分析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储集性能较好的岩性。储渗单元研究的关键问题是隔挡层的识别和类型划分,火山岩储渗单元的隔挡层有两种。露头或取芯段储渗单元类型可以用孔缝单元进行表征,全井段储渗单元可借助物性及测井参数通过数学手段识别。每个储渗单元具有不同的储渗配置关系。储渗单元分布受岩性岩相及其构造控制。从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岩作用方面探讨了储层的控制因素,通过成岩-孔缝演化研究,理清了火山岩中原生孔缝和次生孔缝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徐国盛,王德斌,王庆鹏,周连德,张瑞[4](2010)在《川东沙罐坪石炭系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系气藏是川东地区沙罐坪气田的主力气藏,属裂缝-孔隙型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系统研究黄龙组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空间配置与沉积相模式,理清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对划分气藏的储渗单元显得十分迫切。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黄龙组的岩相组合和沉积环境做了详细研究,识别出3种亚相、8种微相,研究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对石炭系气藏进行中-高渗区、低渗区的储渗单元划分,储渗单元在含气范围内呈"主体高外围低"的整体分布态势,单元划分为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徐国盛,朱建敏,周存俭,宋朝辉,李爽[5](2009)在《川东五百梯石炭系气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系黄龙组是川东地区五百梯气田的主力气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系统研究黄龙组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空间配置,建立沉积相模式,理清储集体的分布规律,划分气藏的储渗单元显得十分迫切。这里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薄片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黄龙组的岩相组合和沉积环境做了详细研究,识别出叁种亚相,八种微相,研究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咸化泻湖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此外,由于石炭系储层总体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其渗透性能成为制约气井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气藏进行中~高渗区、低渗区的储渗单元划分,经研究与钻井证实,石炭系储渗性在含气范围内呈"二高叁低"的分布特征,这为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田成,陈翠柏,田崇鲁,曾联波,黎革全[6](2000)在《吉林两井油田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成因与储渗单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透油藏是现代石油工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吉林两井油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低渗透油田。将研究区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储层砂岩划分成 5种岩石微相。分析了近源沉积物、成岩作用及粘土矿物演化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 ,复杂的成岩作用是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因。讨论了低渗透储层孔隙的成因、粘土矿物与微孔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4种储层 ,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 4种低渗透储层油气储渗单元类型(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0年04期)

储渗单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细表征储层特征和储层结构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的主要技术需求。基于不同类型砂体的相似孔渗特征将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充填和心滩砂体聚类为储渗单元,提出了储渗单元研究概念和研究思路,开展了辫状河沉积体系储渗单元发育模式研究。通过露头观测和测井相标志,识别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四种迭置模式,即心滩迭置型、河道充填迭置型、心滩和河道充填迭置型、心滩或河道充填孤立型;基于储渗单元发育模式,提出了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型的适应性,指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河道迭置带是迭置型储渗单元发育的有利部位,是水平井开发的有利目标,辫状河沉积体系中的过渡带和洼地主要发育孤立型储渗单元,适合直井或丛式井组开发。鄂尔多斯盆地二迭系下石盒子组野外露头研究和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井间干扰试验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储渗单元发育规模为顺古水流方向长600 m和垂直水流方向宽400 m左右,证实苏里格气田具备进一步加密到400×600 m的条件,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5%~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渗单元论文参考文献

[1].仇明慧.神木地区双叁区块储渗单元评价[D].长江大学.2019

[2].郭建林,贾成业,闫海军,季丽丹,李易隆.致密砂岩气藏储渗单元研究方法与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二迭系下石盒子组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8

[3].吴颜雄.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D].吉林大学.2011

[4].徐国盛,王德斌,王庆鹏,周连德,张瑞.川东沙罐坪石炭系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徐国盛,朱建敏,周存俭,宋朝辉,李爽.川东五百梯石炭系气藏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储渗单元划分[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9

[6].田成,陈翠柏,田崇鲁,曾联波,黎革全.吉林两井油田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成因与储渗单元特征[J].现代地质.2000

标签:;  ;  ;  ;  

储渗单元论文-仇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