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鹏飞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鹏飞

李鹏飞

(巴中市职业中学巴中63660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而在语文教学中,自觉融入创新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脱离语文教学本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而是要扎扎实实的在教学实践中去体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国的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面对老师的提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都会举手,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小学生里举手的也要占六七成,初中课堂里就已经是稀稀拉拉了,而在高中课堂里几乎见不到举手的同学,而被点到的则吞吞吐吐,期期艾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几千年的熏陶之后,形成我们民族过于趋稳求同、不敢冒险的心理。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小孩子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也开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上就表现为缺乏一种质疑乃至创新的精神。造成这种现象另一方面的原因则与教育方式有关。试想,教师如果总是板着脸孔,语调生硬,目光严厉,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恐怕总是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要解放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束缚,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

二、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传统的教学却忽视了这种需要,于是学生习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发现”而失去了自我发现的兴趣和能力。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也未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被认为是“不正确”,甚至斥之为“胡思乱想”,严重挫伤了学生自尊心,打消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我们老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挖掘教材新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创新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只起指导,鼓励,肯定,帮助的作用,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从而顺利的步入创造性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牢牢抓住学生心理,提出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结合一定事实,让学生在打破被禁锢的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未知的挑战。学生在认识世界、探索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惑、错误和问题,这正是学生积极成长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要胸怀宽广,包容不足,鼓励他们大胆思维,勇于探索,在尝试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中相互讨论,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小组合作、互促互进

现代社会,光凭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必须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意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把学生按照能力、性格等进行搭配,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团体的功能,促进个人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之间会产生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合作,小组中个别成员的活动自然会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关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不断进步。经常性地开展这种合作学习,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愈来愈高,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自主性创新意识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培养起来,发展深入,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创新教育是现代社会和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好创新教育,真正的培养出更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更多的教育人去努力。

标签:;  ;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