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针孢论文-郭建荣,国娇娇,马新颖,彭军,曾凡云

壳针孢论文-郭建荣,国娇娇,马新颖,彭军,曾凡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针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叶枯病菌,侵染过程,寄主互作,致病机理

壳针孢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荣,国娇娇,马新颖,彭军,曾凡云[1](2014)在《小麦壳针孢叶枯菌侵染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壳针孢叶枯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是经济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原菌之一,它在研究中通常被用作Dothideales科的模式真菌。该菌的活体和死体营养双重特点决定了其侵染和致病机理的复杂性。至今,国外尤其是欧洲对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和报道很少。本研究从侵染过程观察、与病菌侵染有关的主要因子、毒素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学和侵染过程中植物的抗性反应六个方面归纳了该菌侵染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已有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假想结构图,并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将来开展该菌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刚[2](2013)在《8个小麦品种对壳针孢叶枯病表现免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其中中(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27期)

国娇娇,马新颖,缪丽利,戎均康,曾凡云[3](2013)在《不同小麦品种组合对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2%,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1%,其中,中感品种8个,高感品种9个。病情指数和病叶率结果显着正相关(r=0.9817),表明二者均可用作品种的病情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所测试品种中多数(64.58%)对壳针孢叶枯病表现抗性,这些抗性品种(系)为未来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了良好抗性材料,也为小麦生产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27期)

赵桂华,闵祥宏,吴玉柱[4](2005)在《壳针孢(Septoria musiva)引起的杨树病害》一文中研究指出壳针孢引起多种杨树病害,已危及到森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概述了Septoriamusiva引起的杨树病害症状类型、侵染规律、寄主抗性和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3期)

靳学慧,吴兴泉,马汇泉,辛惠普,夏尊民[5](1996)在《大豆壳针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壳针孢菌侵染引起的大豆褐纹病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导致叶片提早10~15天枯黄脱落,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减产。1990~1995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生面积达100%,一般地块病叶率50%以上,严重地块95%以上,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作者于1990~1995年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曹恒生,侯成林[6](1996)在《中国壳针孢属一新记录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来自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五针松(PinusdabeshanensisetLaw.),针叶上的壳针孢属一新记录种,即SeptoriapinicolaDearn,该菌能引致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一大别山五针松叶枯病,是影响该树种成林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俞炳骧,孙桂荣[7](1995)在《春小麦壳针孢菌病害抗性鉴定初步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1993年度,对235份春小麦、黑麦、小黑麦材料进行了抗壳针孢叶枯病(Septoriatritici)和燕麦壳针孢菌小麦专化型(Septoriaavenaef.sp.triticea)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抗品种,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作物品种资源》期刊1995年01期)

何秉章,宋瑞清,程东升,单峰[8](1993)在《壳针孢属(Septoria)新记录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针叶上采到偃松壳针孢(Septoria pini-pumilae Sawada),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1993年02期)

陈庆涛[9](1973)在《毛壳菌和壳针孢菌的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了叁个真菌新种,即拟梭孢毛壳(Chaetomium thielavioideum Chen)、中国毛壳(Chaetomium sinense Chen)及白术壳针孢(Septoria atractylodis Y.S.Yu et K.T.Chen)的形态描述。前两种是腐生的,后一种寄生在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Koidz.)的叶上。(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73年02期)

壳针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小麦壳针孢叶枯病发生日益严重,为了寻找和发现该病的新抗性品种材料,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通过人工接种法和病情分级法,对44个小麦品种(系)及4个常规品种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8个小麦品种(系)中对壳针孢叶枯病免疫的品种有8个,占供试品种的16.7%;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3个,占供试品种的47.9%,其中高抗品种19个,中抗品种4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17个,占供试品种的35.4%,其中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针孢论文参考文献

[1].郭建荣,国娇娇,马新颖,彭军,曾凡云.小麦壳针孢叶枯菌侵染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

[2].刘刚.8个小麦品种对壳针孢叶枯病表现免疫[J].农药市场信息.2013

[3].国娇娇,马新颖,缪丽利,戎均康,曾凡云.不同小麦品种组合对小麦壳针孢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3

[4].赵桂华,闵祥宏,吴玉柱.壳针孢(Septoriamusiva)引起的杨树病害[J].山东林业科技.2005

[5].靳学慧,吴兴泉,马汇泉,辛惠普,夏尊民.大豆壳针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6

[6].曹恒生,侯成林.中国壳针孢属一新记录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

[7].俞炳骧,孙桂荣.春小麦壳针孢菌病害抗性鉴定初步结果[J].作物品种资源.1995

[8].何秉章,宋瑞清,程东升,单峰.壳针孢属(Septoria)新记录种[J].植物研究.1993

[9].陈庆涛.毛壳菌和壳针孢菌的新种[J].微生物学报.1973

标签:;  ;  ;  ;  

壳针孢论文-郭建荣,国娇娇,马新颖,彭军,曾凡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