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厌氧消耗,硫酸盐,毒性控制
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远野[1](2019)在《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硫化物毒性控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消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但废水中的高浓度硫酸盐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其中未解离态H_2S对产甲烷菌有毒性抑制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H_2S毒性是提高厌氧产甲烷效能的关键。本文着眼于解析控制硫化氢毒性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应用范围,并提出新型的控制对策。(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许良国,蒋素娟[2](2018)在《厌氧反应器去除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造纸、制药、糖蜜发酵等行业会排放大量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较高,因此该类废水多采用生物厌氧工艺处理。本文主要概述了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并从碳硫比等角度研究了不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08期)
苗雨[3](2015)在《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硫酸盐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大量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排入环境中将会引起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此外,在还原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H2S还会污染大气环境。以厌氧+好氧为代表的生化处理工艺具有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已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硫酸盐废水中硫酸盐浓度对厌氧处理效能具有显着的不利影响,并且此类废水成分非常复杂,常常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因此对厌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采用第二代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reactor,UASB)和第叁代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EGSB)为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采用模拟废水,在优化厌氧处理系统运行参数的基础上,研究硫酸盐浓度对厌氧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通过调节进水pH、投加FeO和Fe203等方式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能。研究进水中共存的毒性物质对厌氧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此外,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如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对厌氧系统各个阶段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丰度进行解析,揭示硫酸盐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为复杂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EGSB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为HRT为36-18小时,进水pH值为6.5-8.5,回流比为20:1,上升流速为0.8925 m/h。UASB反应器最佳运行条件为HRT为36-24小时,进水pH值为7.5±0.1。EGSB反应器相较于UASB反应器启动时间更短,运行效果更稳定。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EGSB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导致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2)EGSB反应器在厌氧状态下可以有效处理SO42-浓度达到5400 mg/L,而在酸化条件下可处理的SO42-浓度达到10800mg/L;对UASB而言,两种状态下反应器对SO42-的处理浓度分别为4500 mg/L和8100 mg/L;EGSB反应器在厌氧状态下可以有效耐受S2-和H2S浓度达到750 mg/L,挥发性脂肪酸(VFA)高达9000 mg/L;而UASB反应器对其耐受浓度分别为600 mg/L和8000 mg/L;在进水COD为9000 mg/L以及进水为SO42-为3600 mg/L条件下,EGSB反应器可获得最佳硫酸盐还原效率,分别为70%和88%;对反应器中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研究发现,相同进水条件下,EGSB反应器具有更高绝对丰度的dsrA和mcrA功能基因,说明EGSB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耐受毒性的能力。在高浓度硫酸盐进水条件下,不同反应器中优势微生物差异较大,EGSB中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而UASB中的优势门则为Firmicutes;并且EGSB反应器主要为多种硫酸盐还原菌共同作用完成硫酸盐还原过程。(3)FeO最适投加量为12.5-15 g,在此条件下COD和SO42-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40%和50%。此外,出水S2-和H2S浓度分别为77-92和222-374 mg/L;出水pH由3.0上升至6.1-6.5。Fe0的投加提高了反应器在酸化条件下对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效能,这可能与与Fe2+的大量产生密不可分。Fe203最适投加量为15-20 g,在此条件下,COD和SO42-去除效果分别提高22%和30%;出水S2-和H2S浓度分别为17-100和77-322 mg/L;出水pH由3.0上升至6.1-6.5。此外,研究还发现,在Fe0和Fe203最适投加量条件下,EPS浓度最高;Fe203的投加导致EPS中多糖分泌量的增加,有利于保护微生物细胞和螯合金属。通过调节进水pH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反应器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研究发现进水pH在10±0.2左右时,出水pH可稳定在7.03-7.72,此时反应器对COD和SO42-处理效能最强;然而当pH大于8时,SRB不能继续生长,导致S042-还原停滞。进一步通过功能基因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在FeO和Fe203最适投加量条件下,dsrA绝对丰度均得到升高,Firmicutes占据主要地位,且铁还原细菌(Anaeromyxobacter、Ferrovum、Shewanella和Xylanibacter)数量显着增加。适宜pH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由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挥水解酸化功能的细菌转化为厌氧细菌;酸性条件虽然抑制了功能细菌酶的转化,却未降低功能细菌的丰度。(4)进水NH4+浓度为1000-2000 mg/L条件下,部分NH4+与SO42-在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实现了共同去除,导致在该进水浓度条件下,NH4+与SO42-去除率升高。由于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是自养过程,且对有机基质较为敏感,因此COD的去除效果增加并不明显。苯胺对硫酸盐还原过程的抑制浓度为160 mg/L,对COD降解的抑制浓度为80 mg/L;硝基苯与邻-硝基甲苯抑制浓度相近,分别为100 mg/L和120 mg/L;从EPS的含量和组成来看,随着有机毒物浓度的升高,EPS的浓度逐渐升高,且EPS中蛋白质/多糖比例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在胁迫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分泌EPS提高细胞表面的疏水性,从而提高其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此外,通过高通量测序可以发现,Geobacter,Gp1,Ktedonobacter和Arthrobacter等在进水铵根离子浓度提高条件下,其丰度上升明显,说明其为潜在的具有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能力的菌属。Desulfovibrio可以在硝基苯和邻-硝基甲苯浓度上升情况下积累,说明其具有同时耐受硝基苯和邻-硝基甲苯毒性的能力,并发挥硫酸盐还原作用。在门水平上分类发现,Proteobacteria具有较强耐受硝基苯能力,而Firmicutes则具有耐受邻-硝基甲苯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彤[4](2014)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工艺改进及节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该废水处理难度大,本课题采用IC厌氧反应器去除CODcr。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通过实际工程节能调试及稳定运行研究。(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4年03期)
王晓芳,张允飞,杨德萍[5](2012)在《浅析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人工所配制的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作为原水,来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性能。从实验数据可知:当硫酸盐的浓度为302~1503(mg/L)、温度处在(33.2±0.11)℃、HRT为20~25h以及进水COD为5000(mg/L)的条件下,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效果最好,此时,SO42-的还原率可达到96%以上,而COD的去除率则稳定在91%。COD/SO42-还原率与COD去除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是MPB和SRB竞争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12年10期)
王艳朋[6](2011)在《光合菌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各菌种间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S042-还原产生H2S的毒性抑制作用),根据硫酸盐还原菌(SRB)、产酸菌(AB)、光合菌(PSB)和产甲烷菌(MPB)的生态位特征,采用光合厌氧反应器,分别研究了pH、温度、C/S比、硫酸盐浓度、负荷率、光照等因素对反应器去除效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成功的筛选了能够高效代谢硫化物的光合细菌PSB,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地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SRB1, SRB2的筛选成功又可以将硫酸盐转化成硫化物,为PSB提供底物。这样能在厌氧反应器中能形成"SO42-→S2-→S0"代谢过程的生物菌源成功筛选。(2)将所筛选的光合脱硫菌接种于反应器中,与反应器去除COD的异养微生物菌群相混合,构成一个人工微生物系统,来研究光合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反应器中各种菌种的高效运行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可知,反应的最佳pH在6.8-7.5之间,反应温度控制在30±2℃左右,为光合菌提供的光照强度控制在6001ux以上。(4) COD/SO42值是控制反应器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不同的COD/SO42值下反应器的效率差别很大。当COD/SO42值为2.67时,COD的去除率和S042-还原率都有很高的效率,同时COD的大部分也是有产甲烷菌来转化。(5)光合菌的存在使反应系统大大提高对硫酸盐浓度的耐受程度,当硫酸盐浓度超过4500mg/L时才对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个值远远高于甲烷菌对硫酸盐的耐受程度2000mg/L。(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5-29)
马聪聪[7](2011)在《IC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由于硫酸盐污染具有潜伏性和难治理性,一旦形成大面积的污染,治理难度将很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硫酸盐污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近年来,IC反应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啤酒、造纸等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但对于IC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研究还比较少,故研究IC反应器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含硫酸盐的面粉配水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进水浓度下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研究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3340 mg/L、SO_4~(2-)浓度为1352mg/L时,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好,COD、SO_4~(2-)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73%;当进水COD浓度为5434 mg/L、SO_4~(2-)浓度为2423mg/L时,COD、SO_4~(2-)的平均去除量都达到最大值;当进水COD浓度为7396 mg/L、SO_4~(2-)浓度为3034mg/L时,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差,说明该进水浓度已经达到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高浓度极限值。在普通升流式厌氧反应器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COD/SO_4~(2-)比值和温度叁个试验条件对IC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运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IC工艺运行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d,COD/SO_4~(2-)比值为6.1(进水COD浓度7400mg/L左右、SO_4~(2-)浓度1200mg/L左右),温度为36℃。在最佳试验条件下,I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好并且能够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汪春霞[8](2010)在《SRB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硫酸盐废水,近十几年研究的比较多的是用SR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本文对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将SO42-还原成硫化物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包括SO42-浓度、pH、碱度、COD/SO42-、硫化物、反应器等对还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0年24期)
罗慧东,曾国驱,李登兰,廖小兵,孙国萍[9](2010)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容积约44 L由11格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处理含有机物(COD 4 g/L)及硫酸盐(5 g/L)的模拟制革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容积负荷为2 kg COD/(m3.d),连续运行78d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30%~40%;硫酸盐的去除率达到60%~70%;各格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逐级变弱,且随运行时间的延长也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硫酸盐还原菌菌数(SRB)则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逐步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硫化物在运行30 d后开始增加,逐渐稳定在150~200 mg/L的范围,但在各格中其浓度并无规律性变化。反应器中的污泥运行40 d以后出现矿化加重现象。(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凌晓[10](2010)在《两级ABR+絮凝沉淀+A/O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某制药公司主要生产林可霉素和虫草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该废水硫酸盐、COD、氨氮浓度及温度均高,处理难度大,难以用普通的生化及化学法处理。采用ABR1+絮凝沉淀+ABR2+A/O工艺处理该废水,控制ABR1(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反应条件使硫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为优势菌种,ABR1中的SRB(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根还原为硫化物,达到去除硫酸根的目的。通过投加FeCl2、PAC(聚合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将产生的硫化亚铁沉淀,并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因为沉淀池出水COD浓度还是很高,所以采用ABR2去除废水中剩余大部分COD。由于ABR2出水中的氨氮较高及出水COD仍未达到排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因此采用A/O继续进行处理。本课题采用两级厌氧+絮凝沉淀+A/O工艺处理高硫酸盐有机废水,通过实际工程调试及稳定运行研究表明:(1)ABR1启动:通过逐渐提高ABR1反应器进水硫酸盐、COD的浓度,对反应器中的污泥进行污泥驯化。ABR1进水的硫酸盐、COD浓度分别从600mg/L、4500mg/L不断提高至满负荷的1300mg/L、15000mg/L;对ABR1的污泥驯化,由于接种污泥来自老废水站,在夏季温度高时接种,大大缩短了启动时间;从启动至驯化结束,只花费了90天。ABR1的硫酸盐负荷率为0.58kgSO42-/m3·d,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30%。(2)硫化物去除效果:硫化物与FeCl2中Fe2+形成难溶的亚铁盐沉淀即FeS,由于FeS呈很小的颗粒状,难以沉淀,通过投加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提高其沉淀效果。FeCl2、PAC、PAM质量浓度分别为:2.5%、2%、0.1%,投加比例为500L/h:100 L/h:30 L/h,硫化物去除率为85%。(3)ABR2启动:采用间歇进水和逐步提高进水浓度的方式来完成污泥的驯化,进水COD浓度从6000 mg/L开始,逐步提高至满负荷;启动进水流量为8m3/h,COD容积负荷为1.8kgCOD/m3·d;经过90d,因为启动正值夏季,温度较适宜,所以污泥驯化时间较短,经过75d,ABR2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培养成功,COD的去除率达到67.7%。(4)稳定进水期间,ABR1进水硫酸盐浓度为1300 mg/L,COD浓度为15000mg/L,pH为6.5-7.5,经处理后,硫酸盐去除率稳定在90%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30%以上。(5)ABR2有机负荷为1.8kg COD/m3·d,HRT为3.25d,进水COD平均浓度为6300 mg/L,pH为7.4,碱度为1800 mg/L以上(以CaCO3计),经处理后COD平均去除率为68%。(6)稳定运行期间,ABR1和ABR2反应器中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为0.15-0.22mm,两相厌氧工艺能有效地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中的SO42-和COD,同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佳。(7)A/O启动:采用间歇进水和逐步提高进水浓度的启动方式来完成好氧污泥驯化,进水COD浓度从2000mg/L开始,进行闷曝,经过5d,COD降至400mg/L;再提高进水COD浓度至2000mg/L,闷曝7d,COD降至280 mg/L,整个好氧启动基本完成,SV30为25%,DO为2.5 mg/L,MLSS为4000 mg/L,COD去除率为90%,氨氮去除率为89%。(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06-01)
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造纸、制药、糖蜜发酵等行业会排放大量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较高,因此该类废水多采用生物厌氧工艺处理。本文主要概述了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并从碳硫比等角度研究了不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远野.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硫化物毒性控制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9
[2].许良国,蒋素娟.厌氧反应器去除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
[3].苗雨.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
[4].张彤.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工艺改进及节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
[5].王晓芳,张允飞,杨德萍.浅析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性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
[6].王艳朋.光合菌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
[7].马聪聪.IC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汪春霞.SRB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影响因子[J].科技传播.2010
[9].罗慧东,曾国驱,李登兰,廖小兵,孙国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
[10].凌晓.两级ABR+絮凝沉淀+A/O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