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碱土多硅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白光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碱土多硅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周佳,张佳乐,戴武斌,黄珂,徐慢[1](2019)在《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一直是发光材料领域的重要挑战。介绍了近年来几种重要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发现该体系荧光粉材料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阳离子格位,当被不同的稀土离子激活时可呈现出多种发光性能,非常适合作为白光LED用荧光粉。但是该体系荧光粉制备方法大多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并且主要集中在以Eu2+等少数稀土离子作为激活剂的荧光粉上。因此,寻找低成本、高功效的制备方法,加强对其它碱土氯硅酸盐基质材料或稀土离子复合体系荧光粉的研究,对于未来白光LED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彬,王静,汤何锐,吴孟鸣,谢俊[2](2018)在《碱土金属氧化物对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制备了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RO)含量的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并测定其各项物理化学性质。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密度从2.41g/cm~3增加到了2.58g/cm~3,弹性模量从73.83GPa增加到82.48GPa,介电常数从6.98增加到了8.35。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14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略有降低;当RO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增加到670 kgf/mm~2。RO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玻璃的耐碱性,降低了耐酸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许林[3](2018)在《碱土金属硅酸盐纳米结构控制生长、组装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硅酸盐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其组成多变、结构复杂而备受关注。迄今为止,过渡金属硅酸盐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吸附剂、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等,但碱土金属硅酸盐仅有硅酸镁被用于污水处理、催化领域,因此开发碱土金属硅酸盐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硅酸钙由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被用于药物负载、稀土发光、生物复合材料等,而其一维(1D)材料机械性能好、比表面积较大,可用于增强陶瓷、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等。传统合成1D硅酸钙纳米材料的方法能耗高、需要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对环境有害的物种;此外,硅酸钡结构独特是良好的荧光基体,但其合成方法多为高温固相法。本文用水热法合成高纯高长径比1D硅酸钙纳米线和叁维(3D)硅酸钡微球,创新地将其用于稀土掺杂和吸附,拓展了在基质发光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考察实验条件,绿色水热法可控合成了高长径比、分散均匀的Ca_6Si_6O_(17)(OH)_2纳米线,提出了其本征高度各向异性晶体结构诱导的1D生长机制;将其与聚苯乙烯(PS)胶球混合,通过调变系列因素制得混合均匀、密实性好的PS/Ca_6Si_6O_(17)(OH)_2复合物,经煅烧得到Ca_6Si_6O_(17)(OH)_2鸟巢状3D网络结构;将其作为基质发光材料掺杂RE~(3+)(RE=Tb,Eu),成功制备出一系列Ca_6Si_6O_(17)(OH)_2:x%RE~(3+)(RE=Tb,Eu)纳米荧光粉;当RE~(3+)(RE=Tb,Eu)的理论掺杂量为1.2%时,纳米荧光粉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能,其CIE色度坐标分别为(0.3191,0.5984)、(0.6673,0.3324)。经调变煅烧条件得到形貌保持良好的CaSiO_3纳米线,相应地制备出一系列CaSiO_3:x%RE~(3+)(RE=Tb,Eu)纳米荧光粉;在x=1.2%处,纳米荧光粉具有最强的发射峰,CIE色度坐标分别为(0.3144,0.5912)和(0.6654,0.3344),而保持良好的1D特定形貌预示了其有望用作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基质发光材料。首次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纳米片/棒组装Ba_5Si_8O_(21)多级多孔微球,调变各相关因素实现了可控制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的生长机制。将高结晶度的纳米片组装Ba_5Si_8O_(21)微球用于掺杂Tb~(3+),成功制备出Ba_5Si_8O_(21):x%Tb~(3+)荧光粉;掺杂量为10.0%时,荧光粉展现出最强的发射峰,CIE色度坐标为(0.3129,0.5931)。将纳米棒组装Ba_5Si_8O_(21)微球用于吸附刚果红(CR),吸附速率快(90 min可达到平衡),效果好(最大吸附量1238.65 mg 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论文工作很好地拓展了碱土金属硅酸盐纳米结构的绿色水热合成策略,探究了其在基质发光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慧[4](2017)在《碱土氯硅酸盐白光荧光粉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在迅速发展的显示和照明等领域中占有显着地位的稀土发光材料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功能材料之一。硅酸盐凭借其稳定的结构、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制备简单和原材料丰富等优点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稀土发光基质材料。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硅酸盐基发光材料被涂抹在近紫外LED芯片上便能得到性能较好的白光LED。然而,随着白光LED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发光材料各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通过对稀土离子掺杂的硅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光谱调控、光谱特征、新的制备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提高白光LED效率并使之在照明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合成能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具有较好性能的硅酸基白色荧光粉为出发点,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光谱测量等手段对样品的性质、及激活剂离子和基质组成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了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对荧光粉发光性能能的影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物相更纯,发光强度更优,色纯度更高;2)采用溶胶-凝胶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了LED用Ca_6Sr_4(Si_2O_7)_3Cl_2:Ce~(3+),Eu~(2+),Sm~(3+)荧光粉。探讨了不同激活剂离子掺杂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和发光性能,荧光粉Ca_6Sr_4(Si_2O_7)_3Cl_2:0.04Sm~(3+),0.01Ce~(3+),0.05Eu~(2+),在406 nm的激发下发射高强度白光,其色坐标为(x=0.249,y=0.2441);3)按照化学式Ca_(6+x )Sr_(4-x)(Si_2O_7)_3Cl_2(0≤x≤4)增加Ca的取代量来调整基质的组成,较大范围考察了Ca、Sr的相对比例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1时,Ca~(2+)、Sr~(2+)组成为Ca_7Sr_3(Si_2O_7)_3Cl_2的基质环境最有利于稀土离子掺杂的荧光粉发光;4)少量Ba~(2+),Mg~(2+)的加入能一定程度提高荧光粉Ca_(6-x )M_(x )Sr_4(Si_2O_7)_3Cl_2:Sm~(3+),Ce~(3+),Eu~(2+)(M=Ba~(2+),Mg~(2+))的发光强度,X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20和0.10,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30)
石亮杰[5](2014)在《白光LED用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是一种新型固体光源,因为使用寿命长,无毒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在实现白光LED的方式中,可被紫外LED芯片激发的单基质白光材料相比叁基色荧光粉能更适合制作LED灯,它不存在叁基色荧光粉之间的再吸收和匹配不足等问题。而由碱土氯化物和碱土硅酸盐组合成的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是碱土卤硅酸盐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并因其优越的光学特性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本论文以合成紫外激发LED灯用荧光粉为起点,制备LED灯用单基质荧光粉为目标进行了以下工作。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白光LED用Ca6Sr4(Si2O7)3Cl2:Ce3+(蓝色荧光粉),Ca6Sr4(Si2O7)3Cl2:Sm3+(红色荧光粉)和Ca6Sr4(Si2O7)3Cl2:Tb3+(绿色荧光粉)单色荧光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Ce3+,Sm3+,Tb3+的离子浓度对其光谱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色坐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碱土氯硅酸盐基质进行了稀土双掺杂,制备了Ca6Sr4(Si2O7)3Cl2:Ce3+,Sm3+(天青色荧光粉)和Ca6Sr4(Si2O7)3Cl2:EU3+,Sm3+(橙绿荧光粉)以及Ca6Sr4(Si2O7)3Cl2:Ce3+,Tb3+(颜色可在蓝色-近白色范围调控的荧光粉),对碱土氯硅酸盐基质进行多掺杂时,合成了两种较好的能被近紫外LED激发的单基质白色发光荧光粉Ca6Sr4(Si2O7)3Cl2:Ce3+,Eu2+,Sm3+和Ca6Sr4(Si2O7)3Cl2:CE3+,Tb3+,Sm3+。并对其光谱性质和最佳掺杂浓度进行了研究,同时也部分分析了其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27)
黄轲轲[6](2013)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用新型碱土金属磷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是一种体积小、寿命长、节省能源、环境友好的新型光源,被视作荧光灯后的下一代照明光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目前,获得白光LED主要通过荧光粉转换或多芯片组合的方法,其中荧光粉转换白光LED(pc-WLEDs)在操作便易性、成本和安全等方面更具优势。根据芯片发光波长的不同,有两种方式实现pc-WLED,其一是蓝光芯片与一种或几种荧光粉组合得到白光,这也是目前市场pc-WLED产品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白光是由荧光粉发光与部分透出芯片发射的蓝光混合而成,芯片或封装胶的老化都会造成透出蓝光的变化,从而引起pc-WLED的光色变化;另一种pc-WLEDs是近紫外芯片涂敷叁基色荧光粉或单相全光谱荧光粉,由于这种方案中wLED发出的可见光都是荧光粉发射的,在颜色均匀度、演色性和光稳定性方面更具竞争力,吸引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研究了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用新型M5-x-y(PO4)2(SiO4):EuxMny(M=Ba,Sr,Ca)荧光粉。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金属磷硅酸盐荧光粉M5-x(PO4)2(SiO4):Eux (M=Ba, Sr, Ca)。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谱(TG-DTG-DSC)、荧光光谱(PL&PLE)、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碱土金属磷硅酸盐荧光粉合成中原料来源、反应条件等对荧光粉结构、形貌、物理性能及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影响;探讨了固相反应历程;考察了碱土离子的种类对M5-x(PO4)2(SiO4):Eux (M=Ba, Sr, Ca)对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碱土磷硅酸盐Eu2+, Mn2+共激活形成单一基质白光发射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Eu2+-Mn2+能量传递机理,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5(PO4)2(SiO4):Eu2+系列荧光粉,系统地研究了助熔剂种类、助熔剂加入量、原料、焙烧温度等因素与荧光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BaCO3, SiO2, Eu2O3,(NH4)2HPO4(过量3%)为原料,3%的NH4HF2为助熔剂,1400℃焙烧5h,制得的荧光粉性能最好。该荧光粉可被紫外光及蓝光激发(300-450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在510nm左右。随着Eu2+掺杂浓度的提高,发射光谱强度也增加,当Eu2+浓度大于0.04时,继续增加Eu2+掺杂浓度,由于浓度猝灭发射光谱强度会降低。研究了其它二价离子(Sr2+, Ca2+, Zn2+)部分取代Ba2+对Ba4.94(P04)2(Si04):Euo.o6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当用Sr2+离子取代Ba2+时,荧光粉的晶格会发生收缩,当Sr2+取代浓度大于3时,样品晶相由Ba10F2(PO4)6转变为Sr5(P04)2(Si04)。发射光谱方面,发射峰波长随着Sr2+浓度增加而发生红移,当Sr2+取代量为4时,发射峰值波长移动到550nm,同时发光强度减弱;当用Ca2+或Zn2+取代Ba2+时,由于Ca2+和Zn2+离子半径与Ba2+相差较大,当取代量大于0.5时,发光急剧减弱,同时晶格畸变较大和大量杂相生成,所以在保证晶格对称性不变的情况下,Ca2+或Zn2+取代浓度应在0.25~0.5之间。2.研究了Eu2+掺杂浓度对荧光粉Sr5(PO4)2(SiO4):Eu结构和发光性能影响,随着Eu2+掺杂浓度的提高,发射峰位置发生明显的红移,发光强度在Eu2+浓度为0.08时最大,然后随Eu2+浓度继续提高而减弱;该荧光粉也可被紫外紫光激发,发射峰值在550nm左右。研究了锶源[SrO, SrCO3, Sr(NO3)2]和磷源[SrHPO4,(NH4)2HPO4]对Sr4.94(P04)2(Si04):Euo.o6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由于Sr(NO3)2易分解,同时新生成的SrO活性高,以它为原料制得的荧光粉相纯度高,颗粒表面光滑,因而发光性能最好;直接加入SrO试剂,反应活性最低,相同条件下合成的荧光粉中杂相Sr2Si04较多,发光性能也较差;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因为(NH4)2HPO4易吸潮分解,同时高温时易挥发流失,以化学计量的试剂加入时,很难制得纯相的Sr4.94(P04)2(Si04):Euo.o6荧光粉,适当过量会改善样品纯度,发光性能也得到改善;SrHPO4匕较稳定,同时固相反应历程与(NH4)2HPO4不同,反应速度较快,以化学计量加入时即可制得纯相的荧光粉,且发光性能最好。3.研究了Eu2+浓度变化对Ca5(PO4)2(SiO4):Eu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发射光谱方面,Ca5-x(P04)2(SiO4):Eux荧光粉也可被紫外紫光激发,发射的峰值波长在500nm左右,随着Eu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射的波长会红移,但是比Sr5(PO4)2(SiO4):Eu2+口Ba5(PO4)2(SiO4):Eu2+发射波长要短。发光强度方面,Eu2+掺杂浓度为0.06时,发射光谱强度最大。4.研究了Ca2+取代Ba2+量对ax (P04)2(Si04):Eu0.04,Mn0.06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Ca2+取代量为0.5时,效果较好,这时能够保证在晶格对称性不变的情况下,出现单一基质中Eu2+和Mn2+绿色和红色双峰发射,红绿发光相对强度可调。通过研究Eu2+, Mn2+单掺杂和共掺杂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及其随浓度的变化,探讨了Eu2+-Mn2+能量传递机理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Eu2+→Mn2+能量传递通过偶极-四极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5-15)
李臣[7](2013)在《碱土卤磷酸盐及硅酸盐中低价铋离子宽带发光特性及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Fujimoto等人在铋(Bi)掺杂硅铝酸盐玻璃中首次观测到位于1000~1600nm的超宽带近红外光发射现象。由于这种发光特性在超宽带光通讯和可调谐激光器方面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该发现重新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Bi离子发光研究的极大兴趣。随后近十年的时间里,涌现了大量关于Bi离子掺杂硅酸盐、锗酸盐、磷酸盐及硼酸盐等玻璃和晶体基质发光性质的研究报道。与稀土类发光中心相比,Bi离子电子构型特点使得其具有发射带宽、发射效率高和荧光寿命长等优点;另外,区别于过渡金属类发光中心,Bi离子发光性质受晶体环境和配位场特性限制性不强,使得它对于基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选择性;再者,随着有限稀土资源的日益减少,主族金属Bi离子优异的发光特性使其在荧光材料中将占据愈发重要地位。然而,相比于熟知的Bi3+发光中心,低价态Bi离子发光中心的能级结构、形成机理及发光机制等尚不明确,至今仍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类Bi离子的发光性质不仅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晶体场强度、配位场环境、晶格尺寸等,还取决于本身的离子价态,如Bi2+、Bi+、Bi0等;因此深入探讨材料结构对低价Bi离子宽带发光性质的影响和形成规律,将有助于认识和理解Bi离子超宽带发光机理,为设计和制备新型Bi离子激活的超宽带发光材料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因此,本文选取碱土卤磷酸盐和硅酸盐晶体材料为基质,研究Bi离子在其中的宽带发光特性,以及发光中心形成与基质的构效关系,探讨各价态Bi离子的发光特性、宽带发光机理及形成机制。首先,在卤磷酸钡中,研究了制备气氛和晶体格位对Bi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气中制备的Bi掺杂Ba5(PO4)3Cl可以观察到源于Ba2+(1)和Ba2+(2)两个格位Bi3+的紫外发光,但经还原气氛处理,占据Ba2+(1)格位的Bi3+可还原生成Bi+,在227nm激发下观测到源于Bi+的黄-白光发射,并在690nm激发下还观测到Bi+的近红外光宽带发射,而位于Ba2+(2)上的Bi3+则没有变化。我们根据卤磷酸盐晶体结构特点分析了上述现象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还原气氛促使了低价态Bi离子的形成,同时,阳离子格位对称性和周围离子电负性对低价Bi+的形成和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碱土卤磷酸盐中,研究了阳离子晶格尺寸与Bi离子发光特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基质中的阳离子格位对低价态Bi+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Bi+离子半径较大,碱土金属离子中只有Ba2+离子半径与其最接近,所以在还原气氛处理后只在Ba5(PO4)3Cl中生成了Bi+发光中心,而Sr5(PO4)3Cl和Ca5(PO4)3Cl中均没有。这说明晶格尺寸对Bi离子价态起到间接调控作用,最终导致发光性质的差异;再次,研究了碱土卤磷酸盐中晶格配位环境对Bi离子价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Ca5(PO4)3Cl中通过引入电负性较大的氟离子,改变Bi3+在晶格中的配位环境,最终诱使占据Ca2+(2)格位的Bi3+还原成Bi2+,得到橙-黄光(521nm)宽带发射。同时,我们根据Bi离子发光性质的变化探讨了Bi2+的形成机理;最后,在碱土焦硅酸盐中研究了异价离子掺杂及晶体场强度对Bi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在焦硅酸钡基质中,通过异价离子Dy3+共掺发生异价取代生成空位缺陷,诱导发光中心Bi3+还原至Bi+;样品在344nm激发下得到宽带绿光(500nm)发射,在此基础上还通过改变基质晶胞参数大小调节晶体场强度,实现Bi+发光波段的蓝移,结合发光现象探讨了Bi+的宽带发光机理。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Bi+的绿色长余辉发光特性,是一类新型的长余辉发光中心离子。(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石维[8](2013)在《碱土稀土硅酸盐氧磷灰石结构荧光粉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弱还原气氛下制备了Eu~(2+,3+):Ca-RE-X-apatite(RE=Y,La;X=F,Cl)系列荧光粉。通过基质组成和掺杂剂浓度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基质组成和最佳掺杂浓度,制备了不同价态铕离子共掺杂的单基质多光色发光材料试样。用XRD、XPS、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性能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和晶体学参数、掺杂离子化学状态、光谱特性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基质组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分的置换,将基质组成-荧光体晶体结构-发光特性相关联,得出了一些新的规律性结果,为新型性能优异的LED照明灯用发光材料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科学参考数据。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 Eu~(2+,3+):Ca-RE-X-apatite(RE=Y, La; X=F, Cl)系列荧光体属六方晶系,P63/m(176)空间群。晶胞参数a,c和晶胞体积V与X-置换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2.荧光体中Eu~(2+)和Eu~(3+)共存,Eu~(2+)和Eu~(3+)的3d5/2态XPS峰面积比为6.9:1,Eu~(2+)对Eu~(3+)发光起到很好的敏化作用。激发到Eu~(3+)的电荷迁移态或激发Eu~(2+),除了来自Eu~(3+)的~5D_0能级的常见发射谱峰,还可以产生少见的5D1和5D2能级的发射。3.室温下荧光体呈现烛光色发光,Cl-的置换效果更佳,显色指数均大于75,色纯度在80%以上,适用于普通室内照明。Cl=4的荧光粉,其红色比为73.2%,色纯度达97.3%,可作为红粉。Eu(2+,3+):Ca-La-Cl-apatite中Eu~(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0.04,F-的置换量为0.5时,更利于Eu~(2+)敏化Eu~(3+)发光。4. Eu~(3+)在4f和6h两种格位的分布比为4:6。Eu~(3+)的高能级发射主要来自4f格位的Eu~(3+)发光中心。(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3-05-01)
陈月娥,王勇,曲培新[9](2012)在《碱金属碱土金属对Yb~(3+)掺杂硅酸盐激光玻璃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掺杂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应用于掺杂光子晶体光纤纤芯的掺杂玻璃制备成为自主拉制掺杂光子晶体光纤,进而实现高功率激光器的国产化基础问题之一。通过高温熔融工艺制备了Yb3+掺杂浓度相同、基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成分不同的硅酸盐玻璃,计算并分析了碱金属、碱土金属对玻璃样品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和激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b3+-SiO2-Li2O-MgO-CaO-BaO-Al2O3多组分硅酸盐玻璃是优质的Yb3+掺杂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材料之一,为后期制备双包层Yb3+掺杂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的纤芯材料提了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曹剑[10](2012)在《铕激活碱土金属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卤硅酸盐(Sr_4Si_3O_8Cl_4)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颜色可调的M_xSr_(4-x)Si_3O_8Cl_4:Eu~(2+)(M=Mg, Ca)荧光粉,详细研究了掺杂Mg~(2+),Ca~(2+),调节晶体场强度对Sr_4Si_3O_8Cl_4:Eu~(2+)荧光粉发光、热稳定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在近紫外激发下铕激活碱土金属修饰氯硅酸锶荧光粉实现稀土二基色白光与稀土单基色白光。具体研究工作如下:对Sr_4Si_3O_8Cl_4:Eu~(2+)荧光粉进行晶体修饰,调节Eu~(2+)4f-45d的晶体场强度,改善其发光颜色,提高荧光粉发光效率。研究表明,随着Mg~(2+)离子的增加,逐渐出现了450nm的发射峰,并随着Mg~(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黄色荧光粉CaxSr4-xSi3O8Cl4:Eu~(2+)的测试中,随着Ca~(2+)浓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了480nm的发射峰,并随着的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对样品M_xSr_(4-x)Si_3O_8Cl_4:Eu~(2+)(M=Mg, Ca)的物相结构分析中,结果表明Mg和Ca都分别取代了Sr_4Si_3O_8Cl_4晶体中Sr的位置,使Eu~(2+)离子的5d能级晶体场发生劈裂,导致新发光峰位的出现。随后我们也分别对MgxSr4-xSi3O8Cl4:Eu~(2+)和CaxSr4-xSi3O8Cl4:Eu~(2+)进行了色坐标变化趋势的计算,并对Mg_(0.4)Sr_(3.6)Si_3O_8Cl_4:Eu~(2+)和Ca_(0.4)Sr_(3.6)Si_3O_8Cl_4:Eu~(2+)的温度特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其荧光粉特性都优于Sr_4Si_3O_8Cl_4。我们把Mg_(0.4)Sr_(3.6)Si_3O_8Cl_4:Eu~(2+)和Ca_(0.4)Sr_(3.6)Si_3O_8Cl_4:Eu~(2+)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了不同色温的稀土二基色白光。选取Ca_(0.4)Sr_(3.6)Si_3O_8Cl_4:Eu~(2+)作基质,改变Mg~(2+)离子浓度,合成了Mg_xCa_(0.4)Sr_(3.6-x)Si_3O_8Cl_4:Eu~(2+),并对其物相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Mg和Ca都进入了晶格,成功的取代了Sr位置。光致激发光谱的测试表明能在300nm到400nm的紫外光下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光致发射光谱的测试中我们发现随着Mg~(2+)离子浓度的增加,450nm峰逐渐增强,这归因于Eu~(2+)离子能级的劈裂。对Mg_xCa_(0.4)Sr_(3.6-x)Si_3O_8Cl_4:Eu~(2+)进行了色坐标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当x=0.20.30.4时我们可以得到色温不同的稀土单基色白光。对Mg_(0.2)Ca_(0.4)Sr_(3.4)Si_3O_8Cl_4:Eu~(2+)的温度特性进行了测试,在150℃时其发光强度下降了不到20%,相对于Sr_4Si_3O_8Cl_4的30%有了很大的改观。(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碱土多硅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制备了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RO)含量的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并测定其各项物理化学性质。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密度从2.41g/cm~3增加到了2.58g/cm~3,弹性模量从73.83GPa增加到82.48GPa,介电常数从6.98增加到了8.35。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14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略有降低;当RO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增加到670 kgf/mm~2。RO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玻璃的耐碱性,降低了耐酸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土多硅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周佳,张佳乐,戴武斌,黄珂,徐慢.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2].张彬,王静,汤何锐,吴孟鸣,谢俊.碱土金属氧化物对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3].许林.碱土金属硅酸盐纳米结构控制生长、组装及性能[D].曲阜师范大学.2018
[4].张慧.碱土氯硅酸盐白光荧光粉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性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5].石亮杰.白光LED用碱土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D].湖南科技大学.2014
[6].黄轲轲.近紫外激发白光LED用新型碱土金属磷硅酸盐荧光粉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
[7].李臣.碱土卤磷酸盐及硅酸盐中低价铋离子宽带发光特性及形成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8].石维.碱土稀土硅酸盐氧磷灰石结构荧光粉的制备和性能[D].温州大学.2013
[9].陈月娥,王勇,曲培新.碱金属碱土金属对Yb~(3+)掺杂硅酸盐激光玻璃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10].曹剑.铕激活碱土金属氯硅酸盐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