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尼达普论文-徐岚

替尼达普论文-徐岚

导读:本文包含了替尼达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颞叶癫痫,匹罗卡品,大鼠,内向整流钾通道

替尼达普论文文献综述

徐岚[1](2009)在《替尼达普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向整流钾通道Kir2.3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颞叶癫痫是成人难治性癫痫发作的主要类型之一,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和更为有效的治疗,对癫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出了挑战。离子通道的表达及功能障碍在癫痫特别是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钾通道基因突变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已经在某些癫痫发作类型中得到证实。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K~+ channels,Kir)是钾通道中的一大类,主要起到维持静息膜电位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痫性发作可能与Kir通道的功能和(或)表达异常有关。Kir通道亚家族成员众多,其中Kir2.3通道亚单位在皮层及海马均有表达。目前已发现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Kir2.3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因此Kir2.3通道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相关的重要分子学基础之一。目的建立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分析致痫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中Kir2.3通道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Kir2.3通道在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与可能关系;分析Kir2.3通道特异性开放剂替尼达普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行为学、Kir2.3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为在临床上应用钾通道开放剂作为抗癫痫药物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匹罗卡品诱发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经过2周左右出现自发性复发性癫痫(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后成模为慢性颞叶癫痫大鼠。以SE终止后0h、6h、72h和2周作为时间点,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致痫大鼠和对照组大鼠海马中Kir2.3通道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然后,给致痫大鼠腹腔注射替尼达普,观察给药与否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并同样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给药与否对SE后2周大鼠海马Kir2.3mRNA和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1.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呈现典型的叁期行为学变化:急性期,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20—95 min(平均48 min)时出现Ⅳ或Ⅴ级持续性发作;经地西泮终止癫痫发作后,进入相对静息的潜伏期;慢性期,出现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SE大鼠成模率94.6%,死亡率6.6%。经SE 60min后,存活大鼠在5天到2周时均已出现自发性复发性发作,表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造模成功,SRS成模率93.4%;RT-PCR结果显示,SE终止后0h、6h、72h、2w各时间点Kir2.3mRNA/β-actin比值分别为0.103±0.045、0.164±0.026、0.132±0.024、0.011±0.008。与对照组(0.080±0.030)比较,发作后即刻(0h)Kir2.3mRNA的表达即有升高趋势,6h时升高更加明显,其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Kir2.3mRNA的表达仍较对照组高,但与6h高峰时相比已有下降趋势。当致痫大鼠出现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后,即2w组大鼠其Kir2.3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时间点Kir2.3/GAPDH比值分别为0.263±0.028、0.767±0.167、0.498±0.077、0.176±0.026。与对照组(0.305±0.030)比较,6h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2w时表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NA变化趋势基本相符;2.替尼达普给药后,在35—73min(平均54min)后出现持续性Ⅳ—Ⅴ级癫痫发作,达到SE的潜伏期较未给药组有所延长,大鼠激惹情况好转。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替尼达普未给药组和给药组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Kir2.3mRNA/β-actin比值分别为0.080±0.030、0.011±0.008和0.021±0.006。与对照组相比,替尼达普未给药的大鼠海马Kir2.3mRNA在2w时表达明显下降(P<0.05);替尼达普给药组大鼠海马Kir2.3mRNA表达升高,与未给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替尼达普未给药组和给药组大鼠海马Kir2.3蛋白/GAPDH比值分别为0.305±0.030、0.176±0.026和0.636±0.140。与对照组相比,替尼达普未给药的大鼠海马Kir2.3蛋白在2w时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给药后,大鼠海马的Kir2.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未给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的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造模较为成功,大鼠行为学改变符合人类颞叶癫痫的发展规律,可应用于实验研究;Kir2.3通道的改变可能倾向于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慢性过程。急性期Kir2.3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为一应激反应或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当SE发生2周后、即转入慢性自发性癫痫发作时,在大鼠模型中观察到Kir2.3通道的表达下调,这可能是最终导致难治性癫痫反复发作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我们的结果提示,2周可能是Kir2.3通道表达发生变化的转折点;2.替尼达普通过增加Kir2.3mRNA和蛋白表达,可能使钾离子通道受损的内向整流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缓冲细胞外的钾负荷,维持静息膜电位,最终可能减少痫样放电的产生。这为使用钾通道开放剂作为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01)

金熔,刘嵘,王尔华[2](2001)在《抗炎镇痛药替尼达普钠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AIM: To synthesize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gents Tenidap sodium. METHODS: Tenidap sodium was synthesized from 5 chloro 2 oxo 2,3 dihydro 1H indole 1 carboxamide(3) which was treated first with thenoyl chloride and then with sodium methoxide. The compound 3 was prepared from 5 chloro 2 oxindole by reacting successively with sodium methoxide, methyl chloroformate,ammonia. RESULTS: The overall yield was 30%.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confirmed by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reactions of all step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very moderate conditions and suitable for a scale production.(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许茜,滕杭,贡小清,余书勤,刘歧山[3](1998)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尼达普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替尼达普钠的含量,为其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分析柱为4.0mm×200mm的HypersilBDS,C18,柱径10μm,流动相0.23‰KH2PO4∶乙腈=70∶30,含0.1%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至7.6。流速1.0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为232nm,进样量10μl。结果和结论:血浆中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替尼达普钠和内标物的测定,相对回收率大于94%,日内变异系数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血浆中最低检测浓度为0.10mg·L1。该方法简便可靠。(本文来源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周瑛[4](1997)在《抗类风湿新药替尼达普》一文中研究指出替尼达普是新一类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它同时具有抗类风湿的一线药和二线药的特点,不但能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同时还能阻止疾病活动和发展,且毒副作用较小。本文简要介绍了替尼达普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1997年05期)

高慧君[5](1997)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替尼达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具有环氧合酶(可使前列腺素产生)和脂氧合酶(可使白叁烯类产生)双重抑制作用的非甾体消炎新药,这两种酶受到抑制后可阻止前列腺素和白叁烯类等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炎症的发展并减缓疼痛。替尼达普即是此类型的新型非甾体消炎药。它既能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症状,也可影响该病的长期进展并缩短病程。本文将该药的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副反应等作一概述。 替尼达普由辉瑞公司开发,1994年以Enablex的商品(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1997年06期)

申永存,邹淑静,陈国松[6](1997)在《消炎药替尼达普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氯苯胺为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甲氧甲酰化、氨解而得1-氨基甲酰-5-氯-2,3-二氢吲哚-2-酮,进而合成消炎药替尼达普。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实现工业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1997年05期)

周瑛,刘玉玲[7](1996)在《抗类风湿新药替尼达普》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周身性免疫疾病。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是某种感染后引起的周身免疫反应,导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患者关节肿痛、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尚失劳动能力。RA的发病率较高,在欧州,有250多万人患有RA,且每年新增患者数为其总人口数的2‰。认为RA是一种预后良好的慢性疾病(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替尼达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IM: To synthesize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gents Tenidap sodium. METHODS: Tenidap sodium was synthesized from 5 chloro 2 oxo 2,3 dihydro 1H indole 1 carboxamide(3) which was treated first with thenoyl chloride and then with sodium methoxide. The compound 3 was prepared from 5 chloro 2 oxindole by reacting successively with sodium methoxide, methyl chloroformate,ammonia. RESULTS: The overall yield was 30%.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confirmed by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reactions of all step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very moderate conditions and suitable for a scale productio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替尼达普论文参考文献

[1].徐岚.替尼达普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向整流钾通道Kir2.3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金熔,刘嵘,王尔华.抗炎镇痛药替尼达普钠的合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

[3].许茜,滕杭,贡小清,余书勤,刘歧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尼达普钠[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8

[4].周瑛.抗类风湿新药替尼达普[J].中国新药杂志.1997

[5].高慧君.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替尼达普[J].上海医药.1997

[6].申永存,邹淑静,陈国松.消炎药替尼达普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

[7].周瑛,刘玉玲.抗类风湿新药替尼达普[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替尼达普论文-徐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