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罗婷婷山东省桓台县陈庄中学256404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基本的教学形式,随着教研教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正在被广泛关注与应用。但是,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呢?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学习小组。
1.合理安排。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
2.精心搭配。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3.及时进行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
4.明确分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
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学生讨论非常积极,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实践当中却发现,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曾琦在《合作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指出:“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适于解决何种学习任务。”所以说合作任务的确定为合作活动的进行提供了载体。合作任务一旦确定,便需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课题的形式表述出来,以便学生在自然情境中较为自觉地围绕特定的目标开展活动。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
1.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具体目标,每组可以分到一个任务,也可以共同承担一个问题。
2.分解任务。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按照组内角色的不同,承担不同的任务。
3.个人探究。先个人,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
4.组内讨论。先个人,再集体的措施,最终形成小组共识。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可以先由本组成员补充和解释,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总结。
7.适时评价。有任务,有学习,有交流,有评价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2.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
8.学会相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孩子的个性特长和潜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