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热不舒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通风,局部热舒适,计算流体力学,热舒适指标
局部热不舒适论文文献综述
邓翔,薛雪,樊文科[1](2019)在《自然通风模式下开放式办公室内局部热舒适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通风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人员活动区域而非建筑整体的热舒适性。为了对采用自然通风的办公室的局部热环境情况进行探究,以某办公大楼为例,通过基于Fluent模拟和实地测试的方法对其采用窗户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自然通风的开放式办公室的局部热环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在不同的室外气象参数条件及其对应的通风控制模式下,室内人员活动区的室内预测平均评价和吹风感两个指标表现情况。结果表明,现有自然通风控制策略的室外温度选取范围偏低,在室外气温较低或强风的情况下,仍存在室内预测平均评价偏低和吹风感强的风险。研究对建筑窗户通风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张园园,张帆,张国强,许字行,傅凯能[2](2019)在《辐射耦合空调系统的局部热舒适实验研究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辐射冷板与独立新风耦合系统下人体局部热舒适,以长沙某住宅小区某用户房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热环境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从辐射温度不对称、室内气流分布、人体垂直温差和地面温度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辐射耦合空调系统的热舒适环境。同时,通过多表面模型与离散坐标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辐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采用辐射冷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而且空间包含人体热源的情形下,DO辐射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验测试结果;室内测试及仿真结果符合ASHRAE对局部热舒适的标准要求;利用CFD仿真方法可以对局部热舒适进行较准确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史明洋,翟永超,苗逢雨,赵胜凯,杨柳[3](2019)在《侧墙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舒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名身着热阻1.0 clo冬季室内服装的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性环境温度(22℃)下,侧墙冷辐射条件对局部与全身生理和主观热反应的影响,分析了整体与局部热感觉、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局部热感觉与热可接受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局部热感觉中小腿投票最低且最不舒适;局部(除胸部和臂部外)皮肤温度与其热感觉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全身与局部在热感觉和热舒适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基于局部对整体的影响权重,建立了适用于侧墙冷辐射环境的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评价模型。(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3期)
李甲,李念平,何颖东,谭畅,颜金波[4](2018)在《电热坐垫和暖脚板作用下局部热舒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热坐垫和暖脚板对人体足部、大腿和臀部进行局部加热,分析了受热部位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变化及局部热感觉(热舒适)与整体热感觉(热舒适)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电热坐垫和暖脚板能够显着提高人体局部和整体热舒适;随着电热坐垫和暖脚板表面温度的提高,臀部、大腿和足部的热感觉明显改善;足部热感觉投票值(TSV)高于大腿和臀部,但当背景温度为16℃和18℃时,大腿对整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影响最大;不均匀偏冷环境中,人体局部热感觉大于热中性时,局部热舒适较好,整体热感觉接近热中性时,整体热舒适较好。(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08期)
李彩杰[5](2018)在《偏冷环境局部热送风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以及病态建筑综合征的增多,个性送风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形式兴起,并因其健康、可个性化调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办公环境。但是目前关于个性送风的研究多在夏季,冬季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个性送风装置在冬季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结合现有办公环境个性化送风装置的形式,探求在偏冷环境下,个性送风能否满足人体热舒适的需求,进而实现空调形式的“冬夏末端装置一体化”。前期调研发现,局部加热被大部分办公人员所需求,且办公室的暖风机实验证明局部加热可以改善偏冷环境下人体的舒适度。因此,本文将围绕冬季局部热送风的送风部位、送风温度及其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在16℃/60%、18℃/60%的背景环境下开展研究,以招募的18名健康大学生为受试者,要求其着冬季服装,并以0.35m/s的速度分别对其脸部及脚部进行局部热送风,同时设置了无个性送风的对比实验,在此期间采用主观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受试者的舒适度变化情况,同时测试并记录受试者的皮肤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热感觉与送风温度正相关均会随着送风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吹风愉悦感也会随着风温的增大而上升,且脚部送风时的愉悦感要高于脸部;可感空气品质会随着送风焓差的增大而降低,并给出了16℃及18℃下脸部送风的焓差范围为-8~18kJ/kg及-19~46kJ/kg。在非均匀环境下,PMV模型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热感觉的预测,应考虑各局部热感觉的权重。脚部热送风实验表明背景温度会影响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给出了脚部送风工况下,头部、胸口、背部、上臂、下臂、手部、大腿、小腿及脚部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10、0.07、0.06、0.08、0.14、0.13、0.14、0.15、0.13。人体舒适性实验的分析结果显示,背景温度是影响皮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同背景温度下,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差异明显;背景温度不同时,送风温差与平均皮肤温度无显着相关性。在均匀的偏冷环境下,表征人体处于热中性状态的皮肤温度的范围为32.29℃~32.61℃。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局部热送风并不会影响人体的湿感觉、湿舒适以及可感空气品质,虽然会造成一定的吹风感但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后对整体热感觉进行回归计算,根据ASHRAE热感觉在-0.5~0.5范围内的要求给出了不同部位的送风温差范围:18℃时脸部送风温差为8℃~11℃,脚部送风时为8℃~17℃;16℃时脸部送风温差为10℃~15℃,脚部送风时为16℃~21℃,且在同等温差水平下建议采用脚部热送风,为偏冷环境下个性送风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胡鹏超[6](2014)在《偏冷环境下局部热刺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的空调系统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出现,及建筑能源的不断消耗,促使人们去寻求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空调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局部热刺激所形成的非均匀环境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同时在实际生活中非均匀环境的广泛存在,使其研究不但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还将有助于揭示人体热反应的深层次规律。因此,本文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偏冷环境局部热刺激条件下的人体热反应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本文于2012年冬季在重庆大学自然通风教室和宿舍开展人体热舒适现场调查工作,共获得382份有效数据,其中男性218份,女性164份。从服装热阻分析得出冬季人员服装热阻的分布特性,反映出冬季人员典型的着衣习惯;并对局部和整体热感觉投票分析得出手背、大腿和脚部的热感觉投票值与整体热感觉投票值较为接近,且小腿热感觉最能解释整体热感觉的变化,整体热感觉主要受小腿、手背、额头和脚部热感觉的控制。然后,本文基于现场调查研究结果以在校健康大学生为受试人群,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开展了以12℃和14℃为背景温度的小腿热刺激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背景工况和送风工况下各部位热感觉和热舒适发现,大腿、小腿、脚部和整体的热感觉和热舒适均出现显着性差异。除在12℃背景工况下,送风温度为52.8℃时胸口和背部热感觉出现显着差异,及14℃背景工况下,送风温度为33.2℃和41.5℃时背部和手背热舒适出现显着差异外,其他部位热感觉和热舒适未出现显着性差异。且当在12和14℃工况下小腿送风温差范围分别为38.7~42.0℃和18.4~28.9℃时,整体热感觉达到ASHRAE标准推荐值(-0.5~0.5)。分析整体热感觉与平均皮肤温度的关系,发现两者在稳态环境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而非稳态环境下两者出现分离,热感觉出现“超前”现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偏冷环境下小腿热刺激时,身体各部位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权重,发现人体下半身热感觉权重系数较大,与偏热环境下所得权重有所不同,说明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受背景环境的影响。在偏冷非均匀环境下,探讨热感觉对热舒适的影响作用,提出包含刺激部位、非刺激部位共同作用的热感觉不均匀度,并得出偏冷非均匀环境下整体热舒适的预测模型,可对偏冷非均匀环境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丁千茹,李祥立,端木琳,孙宇明,金权[7](2008)在《局部热舒适性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局部环境参数与局部生理参数的关系、局部生理参数与局部热感觉的关系、不同部位的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反应的影响共5个方面,并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8年12期)
局部热不舒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辐射冷板与独立新风耦合系统下人体局部热舒适,以长沙某住宅小区某用户房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热环境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从辐射温度不对称、室内气流分布、人体垂直温差和地面温度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辐射耦合空调系统的热舒适环境。同时,通过多表面模型与离散坐标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辐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采用辐射冷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而且空间包含人体热源的情形下,DO辐射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验测试结果;室内测试及仿真结果符合ASHRAE对局部热舒适的标准要求;利用CFD仿真方法可以对局部热舒适进行较准确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热不舒适论文参考文献
[1].邓翔,薛雪,樊文科.自然通风模式下开放式办公室内局部热舒适的数值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张园园,张帆,张国强,许字行,傅凯能.辐射耦合空调系统的局部热舒适实验研究及仿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史明洋,翟永超,苗逢雨,赵胜凯,杨柳.侧墙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舒适的影响研究[J].暖通空调.2019
[4].李甲,李念平,何颖东,谭畅,颜金波.电热坐垫和暖脚板作用下局部热舒适分析[J].暖通空调.2018
[5].李彩杰.偏冷环境局部热送风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
[6].胡鹏超.偏冷环境下局部热刺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
[7].丁千茹,李祥立,端木琳,孙宇明,金权.局部热舒适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建筑科学.2008